本文經MAX戶外精選授權轉載,原標題《有它才能睡個好覺,防潮墊選購攻略》,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6 月份,各地開始進入「溼漉漉雨濛濛」的季節。家裡剛換上的床單,不一會兒都變得粘乎乎的,更別說戶外了。更慘的還是南方大佬,自打進入梅雨季節,戶外找塊乾燥的地兒露營都費勁。比起決定不了的天氣,不用自己用裝備在戶外打造一塊乾爽的環境。
所以,今天就聊聊防潮墊的選購~
防潮墊有多重要
在戶外,防潮墊的作用不亞於睡袋和帳篷。
露營時不僅能減少席地而睡的不適感,還能隔絕地面溼氣,保持身體乾燥和保暖。
防潮墊的原理其實特別簡單,與冬天穿羽絨服相似,都是通過不同材料,在地面和身體之間搭建一層「空氣隔絕」,這層不能流動的「死空氣」,保暖防溼氣。
防潮墊特別的設計和用料,還能防硌,增強舒適度,畢竟在戶外找一塊平整的地方相當困難。
在沒有防潮墊的戶外露營,等同於你直接睡在地上,時間久了,關節炎也會找上門來。
防潮墊有哪幾種
防潮墊一般分為充氣式、自充氣式、泡沫墊。
充氣式的防潮墊睡起來最舒服,通過充氣還能調節柔軟度。
缺點是太重、容易破。如果在高海拔地區露營,還要自己猛吹氣,只會一肚子窩火,所以,一般充氣墊適合輕度露營,或自駕露營使用。
自充氣墊在打開後會自動膨脹充氣,原理類似從真空環境下拿出來海綿,它實際是充氣外殼 + 膨脹海綿的組合。可以簡單調節充氣,防水、防潮性都非常出色。
但自充墊的價格一般賊雞兒貴,也有刺破、自重大的問題。適合追求舒適度且不差錢的大佬。
泡沫墊算是戶外圈的主流,材質一般有 EVA、XPE、IXPE,形狀有蛋槽、銀搓、六邊形……
這類防潮墊自重輕,隨拿隨用,價格便宜,戶外可勁兒造不心疼。但這類墊子比較薄,舒適度不如前兩款,但防潮性不錯。
剁手防潮墊需要注意啥
如果戶外溫度比較恆定,沒有低溫情況,舒適度是首要考慮。
如果追求方便、便攜,直接入手泡沫防潮墊。
如果需要長時間登山徒步,選擇最輕的準沒錯。
非自駕行進,要注意防潮墊壓縮後的體積。
好物推薦
Therm-A-Rest 09204 充氣防潮墊
戶外圈最經典的充氣墊之一,收納起來與 1L 水壺近似,登山背負也不累;內襯設計了反射塗層,夜晚睡覺增強保溫性。
雙閥門設計可以自由調節厚度,大口徑可快速充氣放氣。唯一缺點恐怕價格過於美好。
Sea To Summit AMCL 充氣防潮墊
特別設計的閥門,充氣放氣獨立設計,使用非常方便;可摺疊設計,收起起來保溫杯大小,非常便攜;面料本身抗菌材質,戶外用免打理。
Sea To Summit AMSIULR 自充氣睡墊
這款防潮墊在對應身體不同位置,設計了不同開孔,可以有針對性的保暖透氣;睡墊外層設計防滑印刷,傾斜地面也睡得穩。
Therm-A-Rest 06089 自充氣睡墊
內裡的泡沫使用斜向打孔,可以反射身體熱量,增加保暖性;泡沫壓縮性出色,戶外攜帶輕量易打包,一年四季通用。
Therm-A-Rest 鍍鋁超輕摺疊泡沫墊
MobiGarden 自充氣防潮墊
適合新手入門款的自充墊,郊遊野炊也足夠用;填充高回彈 PU 發泡海綿,體感不錯也容易復原;側面暗扣設計,可以多個拼接組裝。
Mountain Spring 鋁箔搓板防潮墊
性價比出色的海綿墊,使用 IXPE+鋁箔,背負輕量,保溫效果不錯;即開即用,適合高海拔、長距離徒步登山使用。
AsTa Gear 鋁箔蛋槽防潮墊
這種蛋槽型防潮墊重量夠輕,間隙可以容納碎石,能平鋪開,收納也秒速。加入鋁箔,可以反射體溫,維持身體熱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