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82年,麥可·傑克遜還不是那個家喻戶曉的巨星。
在《Thriller》之前,24歲的傑克遜已經發表了五張個人專輯,但他還是在摸索自己的風格,與傑克遜五兄弟組合的成功相區分。
專輯《Off the Wall》中的單曲《Till You Get Enough》為麥可贏得了個人第一座葛萊美獎杯,他也與製作人昆西·瓊斯開啟了一段漫長且碩果纍纍的合作關係。但是他仍需要一場震撼的破界表演,為自己贏得家喻戶曉的名聲。
傑克遜的制勝絕招,是在之後的轟動單曲《Beat it》中,與廣受歡迎的硬搖滾吉他巨星合作。
「艾迪·范·海倫在MTV的世界裡比麥可·傑克遜受歡迎的多,」評論員格雷格·泰特說到,「他的名頭比麥可·傑克遜響亮多了。」
為了這首即將成為傑克遜最熱門的單曲,這位流行明星和瓊斯畫出了他們合作生涯中最棒、最精明、最富創造力的一筆:把範·海倫和他極富辨識度的手指拍擊吉他聲加進《Beat It》中。
當時《Thriller》已經風靡世界,《Beat It》的發表,加上傑克遜無懈可擊的R&B演唱還有奪目的金屬元素,讓它直至今日仍被認為是最偉大的專輯之一。
「我想寫出我自己會買帳的那類搖滾歌曲,」傑克遜這樣評論這首歌,「但同時也要是和我在電臺的Top40榜上聽到的那些搖滾歌曲截然不同的歌。」
他兩者都做到了。《Thriller》的成功是傑克遜的一個明顯的突破,但也標誌著黑人藝術家身份上的改變以及流行樂越來越寬鬆的界限。
MTV開始播放《Billie Jean》和《Beat It》這樣具有歷史意義的視頻,幫助其成為了80年代年輕人的熱潮,並在嘻哈歌曲爆發之前,為給更多黑人藝人表現機會鋪路。
在那時,搖滾已經和白人密不可分。其亞類例如朋克和重金屬的井噴,將搖滾從它黑人音樂的根基中遠遠拉開。只有迪斯科稍好些,在這個流派中,搖滾和流行明星(包括傑克遜)都得十分努力才能站在塔尖。
通過一首像《Beat It》這樣既有金屬也有R&B元素的歌曲,傑克遜為黑人搖滾明星開拓出一個新的形象,將其從像查克·貝裡這樣的搖滾樂奠基人和八十年代新的類似樂手中區分開來。
吉他手Steve Stevens史蒂夫·史蒂文斯與傑克遜在他下一部專輯《Bad》中合作,在歌曲《Dirty Diana》中貢獻了一段酷炫的solo。這是傑克遜另一次關鍵的硬搖嘗試,當然不是最後一次。
"我和艾迪·范·海倫與傑克遜的合作真的要歸功於Ted Templeman泰德·坦普曼,他是範·海倫的製作人和我在華納兄弟的籤約人。"史蒂文斯向滾石回憶道。
那時,史蒂文斯作為比利·艾德的吉他手出了名。「泰德是昆西·瓊斯的朋友,所以當《Beat it》大獲成功後,我了解到的是,昆西打電話給泰德說:『現在最火的吉他手是誰?我們在唱片《Bad》中還有一段搖滾。』然後泰德建議昆西叫上我。"
在錄音棚不到三小時的時間裡,史蒂文斯見到了作為藝術家的傑克遜,而不是帶了一大群安保的娛樂巨星。
傑克遜和瓊斯讓史蒂文斯對專輯的重金屬solo做任何他想做的,只提供視覺上的一點點指導。直到他們錄製視頻,這位吉他手才知道傑克遜在搖滾上投入了多少。
"他在準備他的第一次大型的巡演。在那之前,他只和傑克遜五兄弟一起巡演過。他很堅定他想要一個盛大的搖滾舞臺布置,所以他開始問我我們應該用哪家音響公司,哪家燈光公司。"
他們甚至開始互相安利音樂。史蒂文斯笑著回憶道:
"最好玩的事之一是他問道『嘿,你知道Mtley Crüe嗎?』他還精確地為我模仿了David Lee Roth。現在,你能想像這是多荒誕麼——麥可·傑克遜模仿David Lee Roth!"
幾個月後,史蒂文斯加入傑克遜,在麥迪遜廣場花園為有色人種協進會義演《Dirty Diana》,並親眼見證了傑克遜為巡演細緻準備的匯報。他回憶道:
當我看到那些的時候,真的像搖滾演出一樣,這舞臺、燈光,一切都有那個範兒,我頓時覺得『太棒了,他做到了。』他想要表現得盛大且非同凡響。
珍妮弗·巴頓,傑克遜巡演的吉他手,在他搖滾演出中參與了三次巡演,包括這位明星1993年的超級碗中場秀。在她與傑克遜合作之前,她從鄉村到放克,什麼都玩兒過。
在80年代初期,她住在聖地牙哥與一個翻唱樂隊一起工作。當她第一次在電臺裡聽到《Beat it》的時候,他們正在彩排。
「我永遠不會忘記。當吉他solo響起的時候,所有人都驚掉了下巴,因為它對於流行曲來說太不尋常,太別有風情了。通常情況下,流行曲的獨奏都很容易預測,但這首solo像地獄一樣狂野。」
後來,她開始回憶範·海倫的獨奏,那些新的技巧讓她「失敗了三次」。「最終我辦到了,老天,這可真值。」
巴頓花了兩個月和,傑克遜,《Bad》巡演的歌手、樂隊和舞者排演。這位吉他手說,這是傑克遜的「遊樂場」。他服飾上的皮革和金屬都屬於那個時代最高科技,最先進巡演的一部分。
「他每一種類型的音樂都聽,從古典到劇曲再到金屬。金屬幫了傑克遜很多。我確信他在和範海倫合作的時候,也考慮到了營銷策略。這個明顯的跨界讓他贏得了原本沒有緣分的觀眾。」
像嘻哈歌手Chuck D咬牙切齒說得那樣,嘻哈或許是美國黑人的CNN,但是硬搖滾,尤其是重金屬,已經主要成為了白人發洩怒火的窗口。
而對於麥可,這個傑克遜五兄弟中的小弟弟來說,他在《Thriller》之前最具有性暗示的歌,最多只能算上故做多情的純潔迪斯科舞曲。這次由《Beat it》開頭、《Dirty Diana》緊跟的搖滾流行之融合,是麥可一次大冒險。
那時主流的黑人搖滾樂手很少。Prince的突破之作《1999》差不多和《Thriller》同時問世,但他直到1984年的專輯《Purple Rain》才意識到自己的硬搖潛力。
即使《Beat it》已經鋪好了一條康莊大道,傑克遜的妹妹,珍妮·傑克遜,做出的類似轉變卻打出了與眾不同的一擊。
在八十年代,她努力地成功走出了她哥哥們的巨星光環——她曾是位流行公主,後來因為開拓性的專輯《Control》成為了流行天后。
通過那張在政治舞臺大顯身手的專輯《Rhythm Nation 1814(節奏國度)》,她再次表明了她的力量,並在90年代和20年代初嘗試用節奏布魯斯建立新的個人形象。
在她嘗試過的多種不同的風格中,最具革命性的還要屬她在1990年8月發行的專輯《節奏國度》中的第六首單曲《Black Cat》。
在1990年的一小段時間裡,珍妮·傑克遜是個重金屬狂。《Black Cat》裡還保留著她最勁爆的聲音,她用力的尖叫和她之前的風格相差甚遠。
最終,這首歌登上了榜首,也為珍妮贏得了格蘭美最佳搖滾女歌手。這是珍妮邁向搖滾樂的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