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來認識一位警隊「飛人」
今年31歲的張崢,2011年11月參加首都公安工作,現為北京市公安局警務航空總隊空中任務中隊民警,從事空中任務員工作。由於工作出色,他當選第七屆「首都公安傑出青年衛士」,榮獲個人二等功1次、個人嘉獎2次。
2011年剛參加工作的時候,張崢被分配到了基層派出所。一年多的派出所工作讓他體會到首都公安民警的艱辛,但每當得到群眾的認可後,他就會覺得一切的努力和付出都值得。2013年,張崢通過了考核極為苛刻的首都警航招飛考試,光榮地成為了一名空中任務員。參加首都警航工作後,他立足本職,刻苦訓練,在短短兩年時間裡,通過了各項培訓考核,取得了直升機絞車手、救生員等資質證書,成為一名具備出艙作業能力的合格空中任務員。
近年來,在日常飛行任務中,張崢及時發現、上報重大交通事故、火災事故、非法開採排汙等行為數百起,為北京市公安局第一時間作出決策部署提供了有力依據,為全面提升社會治安掌控能力,及時查處突發事件、消除隱患作出了突出貢獻。
01
空中「飛人」救危難
首都警航是首都應急救援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雖然不是每天都會執行重大救災救援任務,但時刻處於備勤狀態。工作中,電臺一響隨時起飛;休息時,電話一振隨時召回。
2018年10月22日,張崢接到房山十渡驢友被困的緊急救援任務。從接到命令到飛機起飛,整機組僅用時20分鐘完成航線申報、進場、機組協同、裝備檢查準備、飛機檢查等一系列工作,為救援工作贏取了寶貴時間。由於事先了解到傷者身處懸崖峭壁,疑似頸椎骨折,絲毫不能動彈,地面人力轉移根本無法實施,只能採取空中救援。在到達現場盤旋考察地形後,他又發現地形、風向等諸多不利因素影響,使救援存在很大風險。但考慮到這是傷者唯一的希望,機組迅速商討制定救援計劃,決定採取懸停上下人的方式嘗試對傷者進行轉移。
張崢作為救生員,第一個從懸停的直升機上跳下,在確認安全後接醫務和救援人員下機。由於地形複雜,直升機完全處於離地狀態,稍有偏離後果便不堪設想。在地面完成傷者固定工作後,他仔細選取登機點,排除周圍隱患,指引飛機位置,並與地面救援人員配合艱難地將載有180斤重的傷者擔架轉移進狹小的機艙,關好艙門安全離開。
驚心動魄的2個小時,傷者成功轉移,整機組安全返航,任務順利結束。在返場的路上,張崢才發現自己後背已完全被汗浸溼。雖然執行過多次救援任務,但這次是諸多不利因素疊加、最危險的一次。這次救援任務後,他變得更為謹慎,對自己的訓練也更為嚴苛。
02
抗疫一線獻熱血
由於工作原因,張崢將生命的意義看得更重。無論工作還是生活中,只要是面對群眾危難,他都會勇敢衝上。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張崢報名參加社區志願服務,積極投身社區防控。3月初,張崢主動向單位領導遞交了請戰書,主動請戰支援基層派出所。
在派出所抗疫一線,他連續奮戰60餘天,每天跟隨社區民警到社區參與、檢查防疫工作,督促做好返京人員登記及居家隔離工作,積極化解因疫情防控引起的社區矛盾,對情緒不穩定人員及時進行疏導,妥善處置社區疫情隱患。當時,張崢所在的朝陽區,有大量境外人員返京,他每天協助社區民警做好境外人員的隔離安置工作,確保了所在社區疫情防控工作不留死角,為做好首都疫情防控、促進社會復工復產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春節過後,在全國人民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的時刻,張崢義無反顧地加入到獻血隊伍中,一個月時間裡分別捐獻了血小板和全血,用實際行動支援前線。近年來,張崢累計獻血12次,共計4100毫升。
因為對群眾安全的珍惜,張崢無論在工作還是生活中,絕不會面對群眾危難不勇為;也正是因為對工作精益求精的追求,使得他能夠披荊斬棘,完成使命。2020年,他當選為第七屆「首都公安傑出青年衛士」時,激動地說:「我願意在平凡的崗位上揮灑血汗,為守護群眾的安全傾注真情,我將用實際行動傳承首都公安精神,讓青春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綻放絢麗之花。」
來源:人民公安報
責任編輯: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