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魚友大家好,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飼養、繁育實踐知識,敬請大家關注!
很多新魚友最近不斷提到觀賞魚入缸後出現驚慌、恐懼的問題,試問,哪一個初期養魚的沒有遇到過呢?
回頭再看看我的這些觀賞魚,大部分的,可以說百分之九十九以上,都不再怕人了,看到我走到魚缸前,基本都能迅速圍繞過來,其實這是多少個日日夜夜不斷培養的結果,不可能是一日之功的。
雖然說有些小型觀賞魚,適應環境變化會很快,但是對於錦鯉,尤其是最近很多魚友都在飼養蝴蝶鯉,還有一些其他的中大型熱帶觀賞魚來說,它們都有一定的神經敏感度和恐懼心裡,這一點我們在購買之前就應該做好心理準備的。
很多魚友會把觀賞魚的膽小怕事,理解為它們的天性如此,事實上這個問題會與選魚和我們的水質、水溫都有一定的關係。
飼養密度過大,新入缸的觀賞魚可能由於互相撞擊,導致成群驚缸,繼而出現大面積的恐懼行為,這個現象可能出現在錦鯉、鸚鵡魚、藍鯊魚等身上。
如果反過來,魚缸的可用空間太大,飼養的觀賞魚密度極低,很多觀賞魚也會同樣害怕,比如說,龍魚、羅漢魚、鸚鵡魚、小型錦鯉等。
再一個就是良好的水質一定是飼養好所有觀賞魚的前提,剩下來的還有水溫問題,因為過高的水溫可以有效刺激觀賞魚的新陳代謝,促進它們的食慾和加速它們的活力。
如果是觀賞魚在運輸途中不慎感冒了,病了,大多數也會發生極度恐懼,甚至於趴缸不起。
再者就是牽扯到魚缸內其他各種環境因素的大幅度改變,觀賞魚也是會極度恐懼的,比如燈光過於明亮、背景過於花哨等,這些都是不利於觀賞魚心情穩定的因素。
本來觀賞魚在運輸途中的劇烈顛簸,它們已經很害怕了,到家之後,我們再去在更為明亮的燈光下,過溫、過水,人生地不熟的,誰能不害怕呢?
這種情況我們可以理解,關鍵是如何能夠有效地、快速的去加以改善?
我們想要快一點改變觀賞魚的這種極度害怕心理,一定要從上述的幾個方面去考慮:
第一招:一定就是保證良好的水質和水溫,最起碼觀賞魚沒有病,有病治病就是了
這一點無需再去多言,除了觀賞魚比較嚴重的疾病以外,輕微的不適應和小病小災,我們無需過於理會,還是以讓它們安心靜養為主。
第二招:避免一切內在的和外來的刺激
這一點就是針對環境因素而言的,包括了燈光背景、缸內過度陳設等問題,以及飼養密度過小,魚缸空間過大,我們需要做以處理。
主要就是以穩定觀賞魚的情緒為主,不要去過度刺激到它們那根敏感的神經即可。
包括了外來的刺激,沒事頻繁開關燈,動不動就突然間來到魚缸前賞魚,突然出現的我們,會把觀賞魚給直接嚇個半死。
直到現在我的這些觀賞魚,我仍然是先開室內燈、停個幾分鐘再開魚缸燈,這是多年養成的習慣,永遠也不會忘記,關燈時,先關魚缸燈,讓室內燈亮一會,然後在關閉,給與觀賞魚一個很好的適應期。
我們把上述的所有問題擺平了以後,最好用的唯一一招,就是飢餓法,再無其他。
為什麼不讓新魚友在觀賞魚入缸前三天就去餵魚,也有這其中的優點和考慮。
觀賞魚怎麼能夠和主人親近?
這個道理和養貓養狗、訓練海豚的道理都是一樣的,給予它們最愛吃的食物,然後永遠不讓它吃飽,頻繁投餵、增加我們的出鏡率,這就是最好的消除觀賞魚恐懼的方法。
也就是說,如果我們沒有這個耐心,觀賞魚的恐懼心裡就會無限期延長,一直延長到我們逐步養成了良好的投餵習慣,比如說固定時間、固定地點、固定餵食量以後,它們才會逐步適應。
根據觀賞魚的脾氣和性格不同,有些觀賞魚可能在一周內就可訓練完畢,有些觀賞魚,半年也未必能夠消除恐懼。
這就要看我們作為主人去如何操作了。
很多魚友因為白天沒有時間,觀賞魚幾乎是整天看不到主人的身影,這個現象肯定會導致它們對於主人越來越陌生,因此我們就要在夜晚回家後,多去陪伴和多次投喂,增加次數不加量,這就是最好的辦法。
時間長了,養成規律了,也是一樣可以做到和觀賞魚很好的互動的。
還有一些觀賞魚,小時候會特別恐懼,比如說我所飼養的黑食水虎,就是這個德行,那是它們的天性所致,其實也與我的投餵方式有關,我是把一網小麥穗直接扔到魚缸裡,任其自由採食,這個方法未必正確。
如果讓它保持適度飢餓,可能這種情況就會改變,但是我沒有那個時間。
遇到這種情況,同樣的,我們要認清這個事實。
不要再去整天埋怨自己的觀賞魚沒有互動性,隨著時間的推移,它自己慢慢長大,感覺到自己的翅膀硬了,威武無比了,它也會不再懼怕主人的,因此,就需要很長、很長的時間了。
大致上,關於觀賞魚入缸恐懼的問題就是上述的這些主要因素,最為關鍵的一點,就是通過飢餓療法,讓觀賞魚慢慢認主,再去加以其他的各種心情穩定的輔助工作,大部分的觀賞魚很快就可以和主人形成一定的互動。
還有的魚友飼養錦鯉,密度太大,它們已經出現了嚴重趴缸、整個體表發白、發蒙,甚至於蒙眼的情況,那是觀賞魚已經病了或者水黴前兆,我們還在那裡等它們和我們互動,這個是不可能的,趕快治病去吧。
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問題敬請關注,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