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孩子們是祖國的花朵,如果這些花朵還未盛開,就業已凋零了呢?人們常認為孩子們是早上七八點鐘的太陽,但你卻不知道有些孩子生長的地方永遠觸不到陽光。
他們既不是鮮豔的花朵,也不是初升的太陽。他們的生活徒留一地悲傷,前路茫茫望不到邊。他們就是農村留守兒童。
農村留守兒童現狀
根據國家發布的數據2019年全國農村留守兒童數量達697萬(父母皆外出)。
四川省農村留守兒童數量最多,為76.5萬,其次,為安徽、湖南、河南、江西、湖北和貴州。以上七省留守兒童總數為484.4萬人,佔全國總數的69.5%
主要有3種留守情況:農村留守兒童父母皆外出、農村留守兒童由祖輩或親戚撫養、農村留守兒童獨居。
現實總是殘酷的
身在農村意味著人力的缺乏,信息的閉塞,資源的匱乏,市場的狹小……這一切都導致了經濟的落後。
農村已承載不了人們的野心和抱負,為了掙錢,只有離開農村。才能走向更廣闊的天地,才能感受到農村沒有的發達。
所以從農村流向沿海發達地區的勞動量是巨大的,大家為了同一個夢想,孤身在外努力打拼,只有將孩子們留在家鄉,才能心無旁騖地努力拼搏。
為一家人努力打拼的家長是不容易的,同時也苦了留在農村的孩子。人生裡很多事自古兩難全。
農村留守兒童就像陰暗角落裡的蘑菇
曾經有一個農村留守兒童在他的作文裡寫了這樣一句話:一個人就是一個家 ,一個人想,一個人笑,一個人哭,我很小的時候父母就出去打工了 ,不知道什麼是父愛什麼是母愛,就連他們的樣子都記不清了。
這只是幾百萬農村留守兒童的縮影和常態。
很多時候,留守兒童都是寄養在親戚家裡,從小就過著寄人籬下的生活,有時候,他們會由爺爺奶奶等祖輩看管,這還算是運氣比較好的。
有些孩子親戚是靠不住的,祖輩都去世了,父母都出去打工了,只有他們自己在家。就靠父母打來的生活費自己安排自己的生活。
對他們來說,在學校讀書的日子是輕鬆快樂的,最難熬的反而是很多孩子期待的周末,一個人守著沒有人情味和關愛的家,提前嘗盡孤苦的滋味是他們最大的悲哀。
對於農村留守兒童來說,手機代替了與親人之間的感情交流。在本該被愛和被關心的年紀裡,冷冰冰的手機成了唯一的替代品。
這就導致了很多留守兒童產生了心理問題。厭學、輟學成了常態,打架、混社會成了潮流,缺乏管教和家庭的愛使他們素質堪憂。可悲的是他們走了父母的老路,他們不知道的是他們的下一代也會經歷他們所經歷的痛苦,承受本不該承受的一切。
更嚴峻的是,很多留守兒童的安全得不到保障。曾經有一個10歲的孩子,被鄰居家的老人多次用零食哄騙至家進行猥褻。孩子的奶奶和老師發現異樣後,才揭開了殘忍的事實。
留守兒童很早就感受到了生活的不易,在本該享受父母的陪伴與關愛的年齡裡,早早地嘗盡了孤獨和冷漠。
與城市裡面的孩子相比,他們很不幸,城市與農村是兩個不同的世界。城市裡面的孩子享受著最好的教育,最好的物質資源和最好的生活條件。
可農村孩子連父母的陪伴都沒有,更何談其他?父母出去打工掙到了錢,可孩子們的童年和教育又由誰來負責呢?有時候想想會不會得不償失呢?
多一點關心,多一點愛
孩子是祖國的未來,少年強則國強。不管是城市的孩子,還是農村的孩子都是社會的財富。只有精心的栽培和呵護,才能讓他們茁壯成長,並成就自己的未來。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家庭與社會齊心協力才能培養出人才。
對於農村的留守兒童來說,記住,哪怕是再陰暗的角落,也能長出參天大樹。
無論是低矮的蘑菇還是參天大樹,總能綻放出自己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