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關於少數民族留守兒童的電影,你需要了解一下

2021-01-13 電影兔不在家

從第74屆威尼斯電影節起步,榮獲首屆平遙國際電影展中國新生代單元最受歡迎影片後又歷經了多個國內大大小小影展的《米花之味》,終於上映了。

作為鵬飛導演第二部長片,《米花之味》在陣容上擁有了令人感到「不可思議」的黃金製作團隊,這也許與他之前參與洪尚秀、蔡明亮的電影團隊中不無關係:攝影廖本榕是蔡明亮的御用攝影師;配樂鈴木慶一則常常與北野武合作;陳博文、杜篤之更是金馬常客。

記得當時是在浙江青年電影節上第一次看到這部作品,一下子就被打動了:明快的配樂、亮麗的色彩、用夢幻與歡樂的基調去剖開中國的又一處社會切面——無論是留守兒童現狀,還是現代與傳統、城市與農村的衝突與交融,都散落在鵬飛洋溢著靈動感、俏皮感的情境氛圍之中,在機智有趣的細節和和散漫的關懷裡,被輕盈地勾勒了出來。

首先,它絕非傳統意義上的留守兒童/單親家庭賣苦片。並非留守兒童或單親家庭,就不能洋溢著歡樂的色彩;殘缺甚至不幸的家庭背景,也並不妨礙著電影本身能變得如此有趣。

就算面對著不小的隔閡、遭遇了好友離世的悲劇,電影依舊採取了雲淡風輕的拍法。印象中,氣質非常相近的作品,還包括北野武的《菊次郎的夏天》、是枝裕和的《奇蹟》《海街日記》等。

《菊次郎的夏天》

其次,《米花之味》與這些同類項相比,更特別之處,還在於導演對現實的呈現常常顯現出「反現實」的一面,使用幽默的筆觸,從而擁有了曼妙、清新的輕快感。這不僅打破了大多數觀眾對邊疆少數民族地區(邊陲農寨)的刻板印象套路,同時也打破了農村題材的獨立電影對現實亦步亦趨的再現或陳詞濫調的批判這兩個套路。

映後時,導演鵬飛特別談到他在這個傣族小寨待上了一年,而主演/編劇之一英澤也在此待了半年,過上了當地的生活,學習如唱歌一般好聽的方言。正是基於對生活的足量體驗,讓導演敢於走出這條用幽默消解隔閡的路子。

好吧,如果上面這些話都沒有勾起你對這部電影的興趣,那麼我必須要把「喜劇色彩」這幾個字加粗放大了。

不誇張地說,這是我在近兩年觀看的一百多部華語新片中,最令我感到最有趣的、喜劇效果最足的一部輕喜劇。這在當時觀看前的心理預期中,是絕沒有想到的一大驚喜。畢竟有誰會在大量觀看「電影節電影」時,能想到會突然跳出這麼一部可愛而脫俗的作品呢?

英澤飾演的葉喃是在上海打工的母親,她因種種原因返回了雲南傣族鄉間。而喃杭則是典型的叛逆期少女:她貪玩、愛撒謊,時不時與同學爭執,與老師唱反調,常駐網吧,甚至還偷寺廟的錢被警察帶走……

少數民族的留守兒童,並非全都生活在我們想像中的充滿灰暗和沮喪、貧窮與落後的角落。雖然喃杭在某種社會刻板印象中言是個「問題少女」,但這也並沒有說明她真的缺乏善良,與城市裡的孩子有多大的差異。

需要區分開的是,少數民族的留守兒童的生活,與其說是苦中作樂,不如說是在創造歡樂。如果說城市裡的孩子們,大多還保留著能從外界不斷接受、獲取歡樂;那麼身處邊陲,父母不在家的他們則要更早地學會自己給自己創造歡樂,即便這種歡樂有時候會顯得空洞、虛假。

由此開始,一場喜樂的生活交響拉開了帷幕,一幕幕生活化的喜劇笑料在演員們的舉手投足之間傳遞出了幽默感。這些幽默感不僅是令人感到有趣的,更難得的是它們都是「高級」的。

這裡指出幾場令人印象非常深刻的戲。

一場是喃杭晚上偷手機玩遊戲,葉喃醒來找手機,喃杭意識到了這點,匆匆藏好手機假裝睡覺,接著鏡頭一拉一推之間,喃杭自以為躲過一劫,接著坐起身子玩手機,而母親其實就坐在床邊盯著她。

一場是喃杭在學校裡想賄賂老師,給的是母親送的巧克力。老師一開始以為是好心,便吃了一口,在意識到事態不對時,隨即用奇妙的數學知識把缺了一塊的巧克力又拼回完整,給喃杭留下一句「學好數學很重要,回去吧」。

一場是好友患病將死,喃杭去看望她。好友對她說:「以前我都生小病,他們都不看我,現在我生個大病,看他們怎麼辦」,這實際上是患病女孩最後的心願。喃杭說道:「我給你變個魔術」,接著鏡頭一轉,她的爸爸媽媽突然被「變了出來」,她則在一邊被撞得捂頭。

之所以提這三場戲,不僅因為它們引發了全場的笑聲,更重要的是它們(尤其是最後一場戲)在幽默點的設計上都非常機敏,源於生活、高於生活。這些充滿趣味的小細節,不用大開大合的笑料來刺激你,引發會心一笑的是來自於每個人對生活的體驗理解。

它們仿佛擁有著奇妙的力量,讓觀眾在不經意之間被搔到了癢處,又在笑之間接受到了動人的訊息。

雖然母女之間的關係並不容易被輕鬆彌合,衝突卻大多可以被這些輕鬆的趣味化解,也正是在這般輕鬆的氛圍中,我們意識到了「這個時代最珍貴的東西」究竟是什麼。這句話是《米花之味》的宣傳語,還是其在平遙國際電影節獲獎時的頒獎詞。

如小津的《茶泡飯之味》、《秋刀魚之味》對家庭情感的細膩展現,熱衷於觀看小津與北野武電影的鵬飛,則以「米花之味」這個意象,輕盈地道出了母女二人之間心靈的對話,並由此點出城鄉差異與交融。「這個時代最珍貴的東西」便藏在這裡——那些樸實無華、真摯動人的情感。

需要注意的是,這部電影最可貴的就是導演他只提供客觀的展現、輕度的反思與詼諧的歡樂,卻並不提供更深一層的嚴肅批判。這便足夠了,有時我們不需要過分嚴肅,詼諧與幽默就能帶給議題足夠的力量。

最後,還是必須要提這個見人就得誇的「神收尾」,似乎每篇關於《米花之味》的影評都要提它。這個結尾也很有可能是今年華語片的最佳結尾了。

女兒好友之死,為母女打破了彼此之間的隔閡,在電影的末尾,母女走進了深幽的鐘乳洞,在石佛面前翩翩起舞,以此祈福、哀悼亡靈,也打開了對彼此的心靈、連繫彼此靈魂。一切的衝突與和解、對立與消融,在此時都不重要,兩個人共同走回到自然的子宮。

導演鵬飛此時的影像宛如整個電影的高光時刻,恰似走進了阿彼察邦的世界,卻又在剎那間讓人突發聯想——原來那翩翩起舞的姿勢,在之前就已經有了以此同樣的表達,如同生長於土地的米在炸米花時筷子翻躍的姿勢,日常也可以帶有神性。

當我們最終屏息凝神地面對生活時,一曲為生活而奏鳴的樂章也就至此寫成。

文 | 徐若風,日常在寫影評的藝術史論學生,現居杭州

相關焦點

  • 中國首部留守兒童自己的電影《大愛回家》舉行首映禮
    4月15日,貴州本土導演執導的中國首部留守兒童自己的電影《大愛回家》舉行了首映禮。《大愛回家》首映禮正式啟動現場《大愛回家》是一部關於關愛留守兒童的公益電影,是以當下的留守兒童社會現狀通過藝術編撰而成。
  • 關愛留守兒童 明基投影辦電影放映活動
    [中關村在線投影機頻道原創]近日,明基和陽光公益共同組織了電影放映活動,關愛留守兒童,攜大屏高清投影走進北京市經緯農民工子弟小學,通過戶外電影放映活動,為孩子們的暑假帶去一些不一樣的快樂。孩子們戴3D眼鏡看大片  本次明基與陽光公益組織的,關愛留守兒童,走進農民工子弟小學的電影放映活動,雖然經歷了許多困難,但最終卻圓滿的結束了。
  • 電影《米花之味》:以日常生活中的幽默瞬間聚焦留守兒童
    溶洞共舞是整個電影的結尾,也是高潮,母女之所以去溶洞共舞,是因為女兒喃杭最好的朋友得了紅斑狼瘡,引發腎衰竭而去世,大家要到溶洞的石佛前為女孩祈福。據導演介紹,這個情節源自於寨子裡真實的故事,「而且現實比電影還慘,直到去世,孩子在外打工的爸媽也沒有回來。」    根據民政部2016年11月9日發布的數據,我國的留守兒童數量有902萬。
  • 《米花之味》:以日常生活之幽默反映留守兒童的現實
    電影《米花之味》:以日常生活之幽默反映留守兒童的現實  胡蝶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劉昶榮鵬飛向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表示,他自己小時候也是個留守兒童,和姥爺一起生活到15歲,這是他選擇這個題材的一個重要原因。鵬飛和英澤是本片的編劇,影片中關於一些留守兒童的生活細節出自英澤之手,在北京長大的英澤坦言,「自己小時候也是一個星期才能見到爸爸一次。」
  • 如何構建留守兒童關愛幫扶體系?在完成政府購買服務「關愛留守兒童...
    義工們利用休息時間,與各地的網格長、婦聯幹部一起,深入留守兒童家中,了解他們的家庭生活情況及需求,並著手建立困境、留守兒童檔案。    慈谿的慈善義工來到小田家,與她進行耐心交流。針對小田孤獨、怯懦的心理狀態,義工們從多方面進行心理幹預:為她爭取到「尼克·胡哲永不放棄」演講會的入場券,幫她聯繫了慈谿高德文化培訓學校,鼓勵她堅強面對生活困境,努力學習,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質。
  • 萬瑪才旦:少數民族題材電影進入市場 需要打破偏見
    因為拍不了,萬瑪才旦後來把這個故事寫成了一部小說,2017年發表在了廣州的《花城》雜誌上,發表後反響不錯。更令萬瑪才旦高興的是,2018年,這部電影重新立項通過了。「但是說片名重了,需要改,於是就在中間加了一個點,《氣·球》這個名字就通過了。」
  • 孩子迷戀網絡造成嚴重後果,怎麼辦 | 『讓愛留守』留守兒童家庭...
    孩子迷戀網絡造成嚴重後果,怎麼辦 | 『讓愛留守』留守兒童家庭教育指導欄目第十三期 2020-11-23 18: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大師沈曉手把手教留守兒童做手影
    大師沈曉手把手教留守兒童做手影推薦閱讀 大師沈曉手把手教留守兒童做手影  扮烏龜,演兔子,念旁白7月21日下午,由成都晚報志願者服務總隊牽頭主辦的「帶你看展覽系列活動之藝術手電影」活動在麓山國際社區A4當代藝術中心舉行。20名應徵而來的留守兒童,在中國手影大師沈曉的帶領下,用剛剛學會的手影藝術幻化出世間萬象的奇妙光影世界。  「所謂手影,簡而言之就是用雙手完成各種動植物等系列物體的形象,並通過燈光的效果進行投射展示的一種藝術。」
  • 8.4分國產催淚大片《念書的孩子》,一個留守兒童跟一條狗的故事
    近些年的國產電影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票房奇蹟,同時影片的品質也進一步提升,特別是在影片的劇本故事邏輯性、人物塑造方面獲得了觀眾的一致稱讚。今天我為大家介紹一部豆瓣8.4分的國產催淚大片《念書的孩子》,該影片上映於2012年,是著名導演原雅軒的處女作。
  • 不是一部簡單的治癒系電影
    時光網訊 曾憑藉《遙望南方的童年》獲得第15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教育題材特別獎的導演易寒拿出了自己的院線電影處女作。日前,電影《不期而遇的夏天》在平遙國際電影展舉行了首映禮。《不期而遇的夏天》從兒童視角出發,在文藝作品雲集的平遙,這是一部難得的通俗的電影。影片講述了小朋友易水生意外結識了流浪漢黃四毛,兩個原本毫無交集的人,成為了彼此唯一的朋友的故事。主角是一個留守兒童和一個不靠譜的成年人,名字又叫《不期而遇的夏天》,這部電影很容易讓人聯想到《菊次郎的夏天》等溫馨感人的兒童電影。
  • 關愛留守兒童 呵護兒童成長—滁州市未成年人社會保護中心開展關愛...
    「與物質援助相比,孩子們的心靈更需要被溫暖呵護。」滁州市未成年人社會保護中心的主任說,「促進留守兒童健康快樂成長,是我們此次活動的出發點」。10月25日,滁州市未成年社會保護中心聯合滁州市民政局、鳳陽縣民政局、滁州市陽光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等多家單位走進鳳陽縣小溪河鎮金莊村,開展了「關愛留守兒童 呵護兒童成長」為主題的關愛留守兒童健康活動。 此次輔導課分為《農村困境兒童政策解讀》、《兒童保護課程》、和《兒童拓展遊戲》三個方面,共有30名孩子在爺爺奶奶的陪伴下參加此次活動。
  • 雲南多舉措關愛服務農村留守兒童 建成兒童之家6598個兒童督導員和...
    雲南網訊(記者 郎晶晶)記者從省民政廳8月21日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截至目前,全省錄入信息系統進行動態管理的農村留守兒童達到38.4萬人。2016年以來,全省累計投入2.5億元支持46個兒童福利機構建設項目,省級投入2993萬元支持兒童之家建設,全省已建成6598個兒童之家。
  • 鹽城好人趙一鳴助人為樂「上癮」,幫扶留守兒童19年
    近日記者採訪了解到,這位鹽城好人已經連續19年幫扶留守兒童,他資助過的幾十名留守兒童大多都考上了大學,還幫出了不少博士、碩士、大學生。1當年的留守兒童姐妹三人均考取了碩士從1999年起,趙一鳴就開始關注留守兒童群體。
  • 勿忘留守兒童 暖心的互動實現「心靈零距離」
    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的需要,各地都在倡導外地職工「就地過年」。可以說,「就地過年」是現實需要,把「就地過年」落實到位,才能有力確保疫情防控不出紕漏。不過,「就地過年」牽涉到另外一個問題,就是留守兒童的春節如何過。事實上,不少在外務工人員去年春節就是「就地過年」,這些家庭的父母與孩子可能一到兩年都難見幾面。
  • 從輝煌到冷落,兒童電影該何去何從
    「我們有些創作者還在『老少邊窮』挖空心思,當然要關心他們、關愛他們,但這不應成為我們兒童電影創作的主流。」鍾海說,藝術類的兒童電影是需要的,但是更需要的是能打動大部分電影觀眾的各種類型,科幻的、喜劇的、校園的、家庭的兒童電影。在這一點上,兒童電影評論學會的會長侯克明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採訪時,也表達了對類似觀點的贊同。
  • 胡萬鵬:農村留守兒童的守護天使
    胡萬鵬:農村留守兒童的守護天使   胡萬鵬,男,1972年5月生,高中文化,中共黨員,江蘇溧陽人平時工作中,他常常看到不少農村留守兒童,父母都在外打工,常年跟著爺爺奶奶生活。這些家庭的老人有些已年老體弱,早送晚接孩子有些力不從心。一些農村留守兒童生活困難,衣服、學生用具常年捨不得換。看到孩子天真的笑臉,胡萬鵬看在眼裡疼在心裡。
  • 小鳥電動車溫暖2019走進定陶留守兒童學校
    走訪溫暖系列活動啟程的地方,為留守兒童送去愛心書籍,用知識啟迪夢想,讓愛心點燃希望。一本書籍,成就一個夢想;一顆愛心,點燃一個希望。為了能夠充實留守兒童的精神世界,以書籍促進學習,以書籍點亮童心,讓孩子們感受關懷和溫暖,11月12日小鳥電動車溫暖2019活動組帶著紅色書籍走進菏澤定陶區留守兒童學校,這裡是溫暖系列活動啟程的地方,也是小鳥電動車堅持9年無悔做公益的「見證者」。
  • 「讓愛奔跑」雷蕾慈善獨唱音樂會 關愛留守兒童
    7月14日晚,由吉林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廳主辦,吉林省交響樂團協辦的「讓愛奔跑」雷蕾慈善獨唱音樂會在東方大劇院唱響,將高雅音樂與公益事業相結合,邀請留守兒童現場感受經典旋律,用流淌的音符描述大愛。本次音樂會是第四屆吉林省市民文化節的一項重要內容。
  • 大方共青團「綠絲帶三關愛」留守兒童
    「第一次參加這樣的愛心公益活動,來到這裡,看到這些留守兒童,我覺得自己真的非常幸福。我馬上就要考大學了,不管以後在大學還是走上社會,我都會繼續參加這樣的活動,繼續關愛留守兒童,因為他們真的很需要我們的幫助。」
  • 一部關於校園暴力的電影!
    《悲傷逆流成河》:一部關於校園暴力的電影!《悲傷逆流成河》是根據郭敬明同名暢銷小說改編,由落落執導,趙英博、任敏、辛雲來、章若楠、朱丹妮主演的電影。這部電影無論是題材,演員都非常好。我個人覺得學校應該組織一起觀看這部電影,反映了當今社會校園欺凌現象,學校,家長的教育的失職,只注重學習而丟失一個人最寶貴的善良品質,赤裸裸的暴露了人性的冷漠醜惡,也可以延伸到整個社會現象,是一部很好的電影作品,我們當今的社會應該著重關注校園欺凌這個問題!對於校園欺凌這種現象,筆者深有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