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在博湖縣博斯騰湖大河口,工作人員展示即將放流的扁吻魚。 年磊 攝
中新網烏魯木齊6月13日電(年磊 董志國)6月13日,新疆農業農村廳在博湖縣博斯騰湖大河口舉辦博斯騰湖2020年春季國家I級保護水生野生動物——扁吻魚標記放流活動,4萬尾有「水中大熊貓」之稱的扁吻魚順著「滑梯」歡快地遊向博斯騰湖母親的懷抱。
當日一大早,新疆水產科學研究所的工作人員們在博湖縣農業農村局工作人員的幫助下開始對湖水溫進行測量,小心翼翼地把一袋袋魚苗搬運下來,解開袋口加入湖水使袋中水溫達到標準後,把做好標記的一條條扁吻魚苗通過投放板傾倒入湖中,瞬間,魚兒在清澈湖水中便開始遊動起來。
在博湖縣博斯騰湖大河口,遊客體驗投放扁吻魚。 年磊 攝
據了解,新疆扁吻魚也叫「大頭魚」,是中國特有的僅分布於新疆塔裡木河流域的珍稀土著魚類,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是世界裂腹魚中的珍貴物種,有著極高的經濟價值和學術價值。此次增殖放流活動對改善博斯騰湖水域生態環境、保護生物多樣性和促進漁業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本次在博斯騰湖進行人工增殖放流標記扁吻魚4萬尾,也是連續第11年在博斯騰湖放流扁吻魚,至今已累計向博斯騰湖放流扁吻魚33萬尾,標記放流11萬尾,加上連續15年向克孜爾水庫放流的扁吻魚,總計向塔裡木河流域放流扁吻魚已經超過134萬尾,標記放流數量達到18萬尾。
在博湖縣博斯騰湖大河口,遊客體驗投放扁吻魚。 年磊 攝
一直以來,博湖縣委、政府高度重視水生生物資源的開發利用和保護工作,把水生生物資源養護作為改善博斯騰湖水域生態環境、提升生態文明、建設美麗花都的重要舉措來抓,積極開展漁業資源人工增殖放流活動,嚴格落實禁漁期制度,加強對水域資源環境監測和整治,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執法,依法開展漁業執法工作,成效顯著。
「增殖放流是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具體體現,也深入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和《中國水生生物資源養護行動綱要》的實際行動。」博湖縣農業農村局局長陳江偉表示,現在是博斯騰湖禁漁期,也是魚類的繁殖季節,希望通過增殖放流活動,發動社會各界積極支持博斯騰湖水生生物資源養護工作,共同構建魚水相親、人與自然和諧的美麗博湖。
新疆農業農村廳在博湖縣博斯騰湖大河口舉辦博斯騰湖2020年春季國家I級保護水生野生動物——扁吻魚標記放流活動,4萬尾有「水中大熊貓」之稱的扁吻魚順著「滑梯」歡快地遊向博斯騰湖母親的懷抱。 年磊 攝
如今,博斯騰湖沿途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白鷺成群,人水和諧....。。隨著生態環境的不斷改善,為博湖發展全域旅遊提供了「美麗」資本,好的生態環境為遊客帶來了更舒適地旅遊體驗。
當日,在博斯騰湖大河口碼頭,來自四川的遊客王淇也參與了增殖放流活動,她說:「看到一條條小魚歡快地遊進博斯騰湖,覺得很新欣喜,這裡水環境特別的好,希望博湖的天更藍、水更清、魚更肥。」
博斯騰湖是我國最大內陸水湖,具有豐富的餌料資源,漁業潛力巨大,湖中出產的烏鱧、草魚、鰱魚、螃蟹等10個水產品種和大湖區150萬畝水域分別通過國家有機魚產品和產地認證。2013年11月25日,博斯騰湖鯉魚、博斯騰湖草魚被批准為地理標誌保護產品。
博湖漁業的發展,在注重經濟效益的同時,更加注重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有機結合,實現「以魚秀水、以魚娛人、以魚長壽、以魚惠民」。如今,博湖正充分利用當地的旅遊資源,通過漁文化、水文化、沙文化、蘆葦文化、東歸文化和旅遊資源的融合,推出漁家生活體驗、漁文化展示、特色漁村、垂釣大賽等休閒漁業項目,一條與「魚」結緣的產業鏈正蓬勃發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