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萬尾扁吻魚放流博斯騰湖

2020-06-13 中國新聞網
4萬尾扁吻魚放流博斯騰湖

6月13日,在博湖縣博斯騰湖大河口,工作人員展示即將放流的扁吻魚。 年磊 攝

中新網烏魯木齊6月13日電(年磊 董志國)6月13日,新疆農業農村廳在博湖縣博斯騰湖大河口舉辦博斯騰湖2020年春季國家I級保護水生野生動物——扁吻魚標記放流活動,4萬尾有「水中大熊貓」之稱的扁吻魚順著「滑梯」歡快地遊向博斯騰湖母親的懷抱。

當日一大早,新疆水產科學研究所的工作人員們在博湖縣農業農村局工作人員的幫助下開始對湖水溫進行測量,小心翼翼地把一袋袋魚苗搬運下來,解開袋口加入湖水使袋中水溫達到標準後,把做好標記的一條條扁吻魚苗通過投放板傾倒入湖中,瞬間,魚兒在清澈湖水中便開始遊動起來。

4萬尾扁吻魚放流博斯騰湖

在博湖縣博斯騰湖大河口,遊客體驗投放扁吻魚。 年磊 攝

據了解,新疆扁吻魚也叫「大頭魚」,是中國特有的僅分布於新疆塔裡木河流域的珍稀土著魚類,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是世界裂腹魚中的珍貴物種,有著極高的經濟價值和學術價值。此次增殖放流活動對改善博斯騰湖水域生態環境、保護生物多樣性和促進漁業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本次在博斯騰湖進行人工增殖放流標記扁吻魚4萬尾,也是連續第11年在博斯騰湖放流扁吻魚,至今已累計向博斯騰湖放流扁吻魚33萬尾,標記放流11萬尾,加上連續15年向克孜爾水庫放流的扁吻魚,總計向塔裡木河流域放流扁吻魚已經超過134萬尾,標記放流數量達到18萬尾。

4萬尾扁吻魚放流博斯騰湖

在博湖縣博斯騰湖大河口,遊客體驗投放扁吻魚。 年磊 攝

一直以來,博湖縣委、政府高度重視水生生物資源的開發利用和保護工作,把水生生物資源養護作為改善博斯騰湖水域生態環境、提升生態文明、建設美麗花都的重要舉措來抓,積極開展漁業資源人工增殖放流活動,嚴格落實禁漁期制度,加強對水域資源環境監測和整治,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執法,依法開展漁業執法工作,成效顯著。

「增殖放流是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具體體現,也深入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和《中國水生生物資源養護行動綱要》的實際行動。」博湖縣農業農村局局長陳江偉表示,現在是博斯騰湖禁漁期,也是魚類的繁殖季節,希望通過增殖放流活動,發動社會各界積極支持博斯騰湖水生生物資源養護工作,共同構建魚水相親、人與自然和諧的美麗博湖。

4萬尾扁吻魚放流博斯騰湖

新疆農業農村廳在博湖縣博斯騰湖大河口舉辦博斯騰湖2020年春季國家I級保護水生野生動物——扁吻魚標記放流活動,4萬尾有「水中大熊貓」之稱的扁吻魚順著「滑梯」歡快地遊向博斯騰湖母親的懷抱。 年磊 攝

如今,博斯騰湖沿途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白鷺成群,人水和諧....。。隨著生態環境的不斷改善,為博湖發展全域旅遊提供了「美麗」資本,好的生態環境為遊客帶來了更舒適地旅遊體驗。

當日,在博斯騰湖大河口碼頭,來自四川的遊客王淇也參與了增殖放流活動,她說:「看到一條條小魚歡快地遊進博斯騰湖,覺得很新欣喜,這裡水環境特別的好,希望博湖的天更藍、水更清、魚更肥。」

博斯騰湖是我國最大內陸水湖,具有豐富的餌料資源,漁業潛力巨大,湖中出產的烏鱧、草魚、鰱魚、螃蟹等10個水產品種和大湖區150萬畝水域分別通過國家有機魚產品和產地認證。2013年11月25日,博斯騰湖鯉魚、博斯騰湖草魚被批准為地理標誌保護產品。

博湖漁業的發展,在注重經濟效益的同時,更加注重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有機結合,實現「以魚秀水、以魚娛人、以魚長壽、以魚惠民」。如今,博湖正充分利用當地的旅遊資源,通過漁文化、水文化、沙文化、蘆葦文化、東歸文化和旅遊資源的融合,推出漁家生活體驗、漁文化展示、特色漁村、垂釣大賽等休閒漁業項目,一條與「魚」結緣的產業鏈正蓬勃發展。(完)

相關焦點

  • 新疆博湖縣:4萬尾扁吻魚放流博斯騰湖
    本報訊 6月13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農業農村廳在博湖縣博斯騰湖大河口舉辦博斯騰湖2020年春季國家I級保護水生野生動物——扁吻魚標記放流活動,4萬尾有「水中大熊貓」之稱的扁吻魚順著當日一大早,新疆水產科學研究所的工作人員們在博湖縣農業農村局工作人員的幫助下開始對湖水溫進行測量,小心小心翼翼把一袋袋魚苗搬運下來,解開袋口加入湖水使袋中水溫達到標準後,把做好標記的一條條扁吻魚苗通過投放板傾倒入湖中,瞬間,魚兒在清澈湖水中便開始四處歡快遊動起來。
  • 拜城縣克孜爾水庫放流4.2萬尾「水中大熊貓」
    天山網訊(記者秦金俐 通訊員董成忠攝影報導)11月17日,拜城縣克孜爾水庫實施了增殖放流,此地放流的是4.2萬尾扁吻魚。這是該水庫連續三年對扁吻魚進行標記放流。  11月15日起,自治區水產科研所對此次放流的扁吻魚魚苗用螢光注射和螢光浸泡兩種方式進行標誌。此次放流的扁吻魚規格為身長5到45釐米。
  • 新疆克孜爾水庫增殖放流4.2萬尾「水中大熊貓」
    新華社烏魯木齊11月18日電(記者李志浩)新疆克孜爾水庫管理局17日在水庫庫區增殖放流4.2萬尾扁吻魚,這是新疆連續第3年在克孜爾水庫實施扁吻魚標誌放流。為拯救這一珍稀物種,自治區水產科學研究所突破扁吻魚野生親本資源幾乎枯竭的瓶頸,自2003年開始在扁吻魚當時唯一棲息地克孜爾水庫,開展親魚採集、人工馴養、人工繁殖等工作,歷時多年,取得重要成效。
  • 新疆博湖:三萬尾珍稀土著魚類帶著「標記」遊入博斯騰湖
    扁吻魚(俗稱大頭魚)是博斯騰湖的土著魚,後來隨著數量越來越少,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瀕危野生動物。10月23日,三萬尾珍稀土著魚類——扁吻魚帶著「標記」「遊入」博斯騰湖。當天上午,在新疆巴州博湖縣博斯騰湖落霞灣魚類棲息地,漁政工作人員與居民群眾志願者一起將3萬尾扁吻魚苗投放到博斯騰湖,此次放流的魚苗體長在15釐米左右,採用先進的標記掃描方法進行跟蹤監測扁吻魚。新疆水產科學研究所高級工程師時春明說:「此次放流的是由新疆水產科學研究所提供的三萬尾標記的CWT標記編碼的扁吻魚,我們可以實現實時跟蹤,更好地掌握它們的生活習性和活動軌跡。
  • 新疆河流湖泊珍稀魚類恢復生機|裸腹鱘|塔裡木河流域|增殖放流|...
    扁吻魚也叫「大頭魚」是國家一級保護水生野生動物被稱為「水中大熊貓」是我國特有的僅分布於新疆塔裡木河流域的珍稀土著魚類目前主要生活區域為博斯騰湖、克孜爾水庫今年6月13日,4萬尾扁吻魚放流博斯騰湖這已是博斯騰湖連續第11年放流扁吻魚克孜爾水庫已連續15年放流扁吻魚
  • 30萬尾胭脂魚、100萬尾長吻鮠待命放流長江
    中國江蘇網訊 7月4日,記者在省淡水水產研究所祿口基地獲悉,30萬尾胭脂魚、100萬尾長吻鮠正待命放流長江。 今年,省淡水水產研究所主任李瀟軒領銜的課題組,在基地培育了胭脂魚30萬尾,長江珍稀魚種長吻鮠100萬尾。  李瀟軒介紹,胭脂魚屬長江本土魚類,也作為本土觀賞魚,因其美麗的外形,被譽為「亞洲美人魚「,由於長江大壩隔斷了胭脂魚溯遊通道,不少胭脂魚不一定能遊過預留的魚道,抵達上遊金沙江的產卵地。儘管長江每個江段還能見到胭脂魚,魚已大幅減少,胭脂魚現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 新疆人工增殖放流數萬尾扁吻魚
    烏魯木齊晚報全媒體訊(記者江斌偉)波光粼粼中,一尾尾扁吻魚閃著螢光,躍入水中,將在此棲息繁衍。近日,新疆水產科學研究所在拜城縣境內的克孜爾水庫人工增殖放流4.2萬尾扁吻魚,以恢復扁吻魚野外種群數量,保護克孜爾水庫水生生物資源。
  • 440萬尾魚苗放流臺特瑪湖 含兩萬尾珍稀新疆大頭魚
    天山網訊(記者沈祖嘯 通訊員曹玥 吐遜阿依攝影報導)11月1日至10日,新疆水產科學研究所集中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縣臺特瑪湖增殖放流440萬尾魚苗,用來改善湖區生態環境和物種多樣性,其中首次放流了2萬尾國家I級保護水生野生動物——扁吻魚。  11月1日,在臺特瑪湖,遊弋的水鳥和一望無際的水面呈現出一幅美麗的生態畫卷。
  • 「水中大熊貓」新疆扁吻魚重歸故裡(圖)
    9月9日,由人工繁育的20萬尾新疆扁吻魚幼苗在新疆拜城縣克孜爾水庫被放養。此放養的20萬尾扁吻魚魚苗,是今年5月初經新疆水產科學研究所和阿克蘇地區水利局漁政科研人員精心觀察、挑選、受精、催產,11尾扁吻魚種魚產下59.2多萬受精卵人工繁殖取得的歷史性成果。與以往的放養不同,這批幼魚魚苗規格已經達到體長10.75釐米,尾重平均為9.2克,放養的規格和數量較前幾次有明顯增大,將大大提高放養效果。
  • 我市放流58萬尾紅尾魚
    10月12日,市農業農村局在鏡泊湖西湖岫水域舉行紅尾魚增殖放流儀式,共向鏡泊湖水域放流規格為5至8釐米的紅尾魚58萬尾。據介紹,鏡泊湖紅尾魚是我市的有機魚產品、國家地理標誌認證農產品和省十大地產名魚。此次增殖放流紅尾魚,進一步涵養了鏡泊湖水域的紅尾魚資源,維持當地水域生物物種的多樣性。
  • 我市放流50多萬尾紅尾魚
    我市放流50多萬尾紅尾魚 2020-10-13 12: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山東放魚養水 放流大規草魚等慮食性魚類15萬尾
    中國網月13日訊 昨天上午,山東省海洋與漁業廳、山東省南水北調管理局聯合在南水北調調蓄水水庫之一的濟南東湖水庫舉行「放魚養水」活動,共放流大規格鰱、鱅、草魚等慮食性魚類15萬尾。山東省海洋與漁業廳王守信廳長,省南水北調管理局王安德局長、羅輝副局長出席並參與放流。大眾日報、山東電視臺、齊魯網等多家媒體對活動進行了報導。
  • 新疆27萬尾珍稀魚種扁吻魚返回故裡
    新華網烏魯木齊9月13日電(崔玉永)13日,由中國水產專家人工繁育的27萬尾新疆扁吻魚幼苗在新疆拜城縣克孜爾水庫被放養,一群群魚苗擺動著小尾巴歡快地投入到塔裡木河流域的懷抱,返回故裡。  新疆扁吻魚是中國特有的僅分布於新疆塔裡木河流域的珍稀魚類,在新疆俗稱「大頭魚」或「老虎魚」。
  • 【天山守望】阿爾塔什水利樞紐:首次增殖放流10萬尾新疆珍稀魚苗
    新疆日報訊(記者熱依達 秦金俐報導)近日,中核集團新華發電葉河公司在阿爾塔什水利樞紐工程舉行首次增殖放流活動,分別在樞紐水庫庫尾和樞紐壩址下遊放流10萬尾魚苗,以持續改善當地生態環境。  此次增殖放流的主要是塔裡木裂腹、斑重唇、寬口裂腹、厚唇裂腹4種新疆本土魚苗,其中塔裡木裂腹和斑重唇為自治區Ⅱ級水生野生保護動物。
  • 烏東德今年再次放流——15萬尾珍稀特有魚苗回歸金沙江
    important}9月22日上午,15萬尾齊口裂腹魚、鱸鯉、白甲魚等珍稀特有魚苗在烏東德施工區放流金沙江,這是2015年以來三峽集團烏東德工程建設部組織開展的第7次放流活動,也是今年開展的第2次。截至目前,已累計放流齊口裂腹魚、白甲魚、長薄鰍、鱸鯉等珍稀特有魚苗超過78萬尾
  • 瀘州放流7個品種15萬尾魚苗 注意這些物種不宜放流
    原標題:瀘州放流7個品種15萬尾魚苗 注意這些物種不宜放流   注意了 這些物種不宜放流   龍馬潭區水產漁政站副站長萬吉兵介紹,按照農業部《水生生物増殖放流管理規定》規定:禁止使用外來種、雜交種、轉基因種以及其他不符合生態要求的水生生物物種進行増殖放流
  • 淮河幹流及焦崗湖淮南放流魚苗500餘萬尾 含多種魚類(圖)
    從漁場起獲魚苗用於投放放流魚苗現場9月底,淮南市漁政處密集開展增殖放流活動,在淮河幹流及焦崗湖等天然水域放流淮王魚、江黃顙等特種魚類及鰱、鱅、草、鯿等四大家魚魚苗共計500餘萬尾。9月28日,記者隨市漁政處人員來到淮河幹流田家庵姚灣碼頭,當時正下著雨,雖然給捕撈、放流增加了難度,但這樣的天氣也增加了魚苗的成活率。只見放流人員把魚苗從充著氧氣的運輸車上轉移到籃筐中,然後再抬運至淮河岸邊的躉船上,移至船邊,隨著籃筐傾倒,一尾尾魚苗隨之躍入淮河。當天,在此處淮河幹流放流江黃顙、黃顙及草、鯿魚苗65萬尾。
  • 30尾中華鱘5.2萬尾胭脂魚放流
    記者 謝克偉晨報訊 昨天下午,隨著「長江口南槽航道治理一期工程生態修復(增殖放流)項目」放流活動啟動,30尾中華鱘和5.2萬尾胭脂魚被放流長江口。活動承辦方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東海水產研究所專家稱,中華鱘和胭脂魚放流後,長江中華鱘和胭脂魚的自然種群數量將增加,長江口生態環境將得到進一步修復。
  • 資源保護增殖放流,54萬尾魚苗「入住」珊溪水庫
    溫州網訊  1月7日,珊溪水庫舉行增殖放流活動,共投放鰱鱅魚、翹嘴魚、鱖魚等魚苗約54萬尾,以期實現水庫內水生生物多樣性,改善水域生態環境的目的,活動將持續3天。增殖放流,以漁保水,既能維護水質,也能豐富生物多樣性,是一種重要的生態手段。正值寒潮來襲,天寒地凍,但增殖放流的魚苗在容器裡卻活蹦亂跳,似乎迫不及待的想要住進新家。「放生也是一門科學,不能隨意放生。」市公用集團珊溪水源保護分公司工作人員葉堅堅說,「我們是在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專家指導下,選擇了這些魚類。」
  • 助力長江生態大保護 揚州文峰慈善基金會聯合放流7萬餘尾魚苗
    本次為2021年度首次放流,拉開2021年度科學放流序幕。(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季利)現場共放流花鰱魚苗超15000斤,7萬多尾。(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季利),拉開2021年度科學放流序幕,共放流花鰱魚苗超15000斤,7萬多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