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人工增殖放流數萬尾扁吻魚

2020-12-02 烏魯木齊晚報

  烏魯木齊晚報全媒體訊(記者江斌偉)波光粼粼中,一尾尾扁吻魚閃著螢光,躍入水中,將在此棲息繁衍。近日,新疆水產科學研究所在拜城縣境內的克孜爾水庫人工增殖放流4.2萬尾扁吻魚,以恢復扁吻魚野外種群數量,保護克孜爾水庫水生生物資源。
  11月30日,參與此次人工增殖放流的自治區水產科學研究所高級工程師、環境監測中心主任牛建功介紹,此次放流的扁吻魚用兩種不同的方式進行標記,便於識別,可以確保增殖放流取得成效,進一步增強社會各界保護資源、愛護環境的意識,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實際上,這是克孜爾水庫今年第二次人工增殖放流2次扁吻魚,共計10萬尾,是新疆連續第15年在此開展的增殖放流活動。
  克孜爾水庫是塔裡木河水系渭幹河流域一座以灌溉、防洪為主,兼有水力發電等綜合效益的大型控制性水利樞紐工程,總庫容6.4億立方米,是世界上瀕臨滅絕的珍稀魚種扁吻魚(俗名新疆大頭魚)和尖嘴魚的棲息地。
  放流扁吻魚,是新疆2020年漁業資源及生態保護補助項目之一。自11月15日起,新疆水產科學研究所對放流扁吻魚,用螢光注射和螢光浸泡兩種不同方式進行標記,魚苗規格為5釐米至45釐米,以全力做好做好此次放流工作。
  扁吻魚俗稱新疆大頭魚,是中國的特產魚類,也是世界裂腹魚中的珍貴物種,僅存於塔裡木河流域,有著古魚類活化石之稱。《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將其列為「一級保護動物」,有著極高的經濟價值和學術價值。
  牛建功還說,近年來,新疆科學統籌規劃增殖放流工作的開展,不斷提升水生生物資源養護管理水平,相繼採取了扁吻魚人工馴化保種、人工繁殖、開展增殖放流等各項措施,不斷改善水域生態環境,維護了水生生物多樣性,實現了漁業可持續發展。

相關焦點

  • 新疆克孜爾水庫增殖放流4.2萬尾「水中大熊貓」
    新華社烏魯木齊11月18日電(記者李志浩)新疆克孜爾水庫管理局17日在水庫庫區增殖放流4.2萬尾扁吻魚,這是新疆連續第3年在克孜爾水庫實施扁吻魚標誌放流。為拯救這一珍稀物種,自治區水產科學研究所突破扁吻魚野生親本資源幾乎枯竭的瓶頸,自2003年開始在扁吻魚當時唯一棲息地克孜爾水庫,開展親魚採集、人工馴養、人工繁殖等工作,歷時多年,取得重要成效。
  • 【天山守望】阿爾塔什水利樞紐:首次增殖放流10萬尾新疆珍稀魚苗
    新疆日報訊(記者熱依達 秦金俐報導)近日,中核集團新華發電葉河公司在阿爾塔什水利樞紐工程舉行首次增殖放流活動,分別在樞紐水庫庫尾和樞紐壩址下遊放流10萬尾魚苗,以持續改善當地生態環境。  此次增殖放流的主要是塔裡木裂腹、斑重唇、寬口裂腹、厚唇裂腹4種新疆本土魚苗,其中塔裡木裂腹和斑重唇為自治區Ⅱ級水生野生保護動物。
  • 新疆博湖縣:4萬尾扁吻魚放流博斯騰湖
    本報訊 6月13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農業農村廳在博湖縣博斯騰湖大河口舉辦博斯騰湖2020年春季國家I級保護水生野生動物——扁吻魚標記放流活動,4萬尾有「水中大熊貓」之稱的扁吻魚順著據了解,新疆扁吻魚也叫「大頭魚」,是我國特有的僅分布於新疆塔裡木河流域的珍稀土著魚類,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是世界裂腹魚中的珍貴物種,有著極高的經濟價值和學術價值。
  • 新疆河流湖泊珍稀魚類恢復生機|裸腹鱘|塔裡木河流域|增殖放流|...
    裸腹鱘、新疆裸重唇魚、北極茴魚、斑重唇魚……入夏以來新一輪珍稀土著魚類的增殖放流又在全疆各地展開近年來這些曾經瀕危的新疆本土魚種通過人工繁育魚苗後放流有效恢復了種群數量新疆的河流湖泊有魚近百種扁吻魚也叫「大頭魚」是國家一級保護水生野生動物被稱為「水中大熊貓」是我國特有的僅分布於新疆塔裡木河流域的珍稀土著魚類目前主要生活區域為博斯騰湖、克孜爾水庫今年6月13日,4萬尾扁吻魚放流博斯騰湖這已是博斯騰湖連續第11年放流扁吻魚克孜爾水庫已連續15年放流扁吻魚
  • 拜城縣克孜爾水庫放流4.2萬尾「水中大熊貓」
    天山網訊(記者秦金俐 通訊員董成忠攝影報導)11月17日,拜城縣克孜爾水庫實施了增殖放流,此地放流的是4.2萬尾扁吻魚。這是該水庫連續三年對扁吻魚進行標記放流。  11月15日起,自治區水產科研所對此次放流的扁吻魚魚苗用螢光注射和螢光浸泡兩種方式進行標誌。此次放流的扁吻魚規格為身長5到45釐米。
  • 4萬尾扁吻魚放流博斯騰湖
    年磊 攝中新網烏魯木齊6月13日電(年磊 董志國)6月13日,新疆農業農村廳在博湖縣博斯騰湖大河口舉辦博斯騰湖2020年春季國家I級保護水生野生動物——扁吻魚標記放流活動,4萬尾有「水中大熊貓」之稱的扁吻魚順著「滑梯」歡快地遊向博斯騰湖母親的懷抱。
  • 440萬尾魚苗放流臺特瑪湖 含兩萬尾珍稀新疆大頭魚
    天山網訊(記者沈祖嘯 通訊員曹玥 吐遜阿依攝影報導)11月1日至10日,新疆水產科學研究所集中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縣臺特瑪湖增殖放流440萬尾魚苗,用來改善湖區生態環境和物種多樣性,其中首次放流了2萬尾國家I級保護水生野生動物——扁吻魚。  11月1日,在臺特瑪湖,遊弋的水鳥和一望無際的水面呈現出一幅美麗的生態畫卷。
  • 新疆27萬尾珍稀魚種扁吻魚返回故裡
    新華網烏魯木齊9月13日電(崔玉永)13日,由中國水產專家人工繁育的27萬尾新疆扁吻魚幼苗在新疆拜城縣克孜爾水庫被放養,一群群魚苗擺動著小尾巴歡快地投入到塔裡木河流域的懷抱,返回故裡。  新疆扁吻魚是中國特有的僅分布於新疆塔裡木河流域的珍稀魚類,在新疆俗稱「大頭魚」或「老虎魚」。
  • 新疆博湖:三萬尾珍稀土著魚類帶著「標記」遊入博斯騰湖
    扁吻魚(俗稱大頭魚)是博斯騰湖的土著魚,後來隨著數量越來越少,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瀕危野生動物。10月23日,三萬尾珍稀土著魚類——扁吻魚帶著「標記」「遊入」博斯騰湖。當天上午,在新疆巴州博湖縣博斯騰湖落霞灣魚類棲息地,漁政工作人員與居民群眾志願者一起將3萬尾扁吻魚苗投放到博斯騰湖,此次放流的魚苗體長在15釐米左右,採用先進的標記掃描方法進行跟蹤監測扁吻魚。新疆水產科學研究所高級工程師時春明說:「此次放流的是由新疆水產科學研究所提供的三萬尾標記的CWT標記編碼的扁吻魚,我們可以實現實時跟蹤,更好地掌握它們的生活習性和活動軌跡。
  • 27萬尾四指馬鮁!998萬尾斑節對蝦!茂名舉辦增殖放流活動
    27萬尾四指馬鮁!998萬尾斑節對蝦!昨日上午,由茂名市農業農村局組織的茂名市增殖放流活動在茂名市南海旅遊島碼頭舉行。活動邀請了幾十個家庭上百名市民參加,其中有不少孩子的身影。此次增殖放流活動,在勤海碼頭放流四指馬鮁27萬尾、斑節對蝦998萬尾外,還在博賀漁港放流斑節對蝦600萬尾,石斑、黑鯛等海水魚苗50萬尾。
  • 武平開展人工增殖放流活動共放生72萬魚苗
    2019年06月11日 11:44:22 來源:武平文明網   增殖放流護生態,水美漁豐澤萬家。六月是水生生物生長繁殖的關鍵時節,也是養護水生生物資源的黃金時期。
  •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在伊犁河流域特克斯河段進行土著魚的增殖放流活動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在伊犁河流域特克斯河段進行土著魚的增殖放流活動2020-06-08 10:46: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新疆兵團農業農村局        瀏覽量: 1372 次 我要評論 為修復水域生態環境,恢復漁業資源,確保生態、漁業可持續,實現生態、經濟、社會效益統籌發展的目標。
  • 新疆大頭魚保衛戰:全人工繁殖技術取得成功
    郭新萍分析認為,造成扁吻魚在過去的20多年裡迅速衰亡的根本原因在於:眾多的河閘、大壩、水庫、揚水站等水利設施隔絕了其溯河產卵的回遊通道。 謝春剛進一步解釋說,扁吻魚有個奇特的產卵習性,它們雖然在湖中生長,但到了成熟產卵期,雄魚和雌魚便結成群體溯河產卵。 過度捕撈更使它們的日子雪上加霜。
  • 湘江株洲段鯝魚國家級保護區人工增殖放流
    為了保護湘江水系株洲段生物多樣性,保持鯝魚魚種的種群數量,昨天上午,株洲市淥口區畜牧水產局主辦,湖南水運建設投資集團等多家機構協辦的鯝魚人工增殖放流,在淥口區南洲鎮北洲村江段舉行。這次增殖放流的魚種全部為鯝魚魚種,包括黃尾鯝、細鱗斜頷鯝、銀鯝三個品種。其中鯝魚親本8000組、16000尾,夏花苗種400萬尾。
  • 長江揚中段增殖放流百萬尾名貴魚種 倡保護環境
    長江揚中段增殖放流百萬尾名貴魚種 倡保護環境     4月21日,長江江蘇揚中段舉行增殖放流百萬尾各類名貴魚種活動現場
  • 鰱魚、鱅魚、翹嘴鮊,長江南通段增殖放流魚苗109萬尾
    「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為保護漁業資源,改善水域生態環境,今天下午,南通市農業農村局聯合長航公安、崇川檢察院共同開展長江南通段漁業資源增殖放流活動,以恢復轄區水域的水生生物資源的種群數量。此次漁業資源增殖放流共計放流魚苗109萬尾,其中10釐米以上長鰱魚37.5萬尾,10釐米以上鱅魚45萬尾以及8釐米長以上翹嘴鮊27萬尾。這些魚種對改善三江水域生態環境、恢復漁業資源、保護生物多樣性和促進漁業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 雲南省堅持增殖放流 讓土著魚早日回家
    2009年,滇池金線䰾成功實現人工增殖放流,這些人工培育的土著魚開始「遊」回老家。幾年間,課題組先後4次向滇池流域投放金線䰾魚苗20萬尾。讓人欣喜的是,經過後期觀察發現,這些放流的種群可以在滇池劣IV類水質中生存!這也打消了此前人們最為憂慮的因水質變差,土著魚難以生存的問題。以此為開端,科學家們拉開了人工增殖放流雲南高原湖泊土著魚的序幕。
  • 資源保護增殖放流,54萬尾魚苗「入住」珊溪水庫
    溫州網訊  1月7日,珊溪水庫舉行增殖放流活動,共投放鰱鱅魚、翹嘴魚、鱖魚等魚苗約54萬尾,以期實現水庫內水生生物多樣性,改善水域生態環境的目的,活動將持續3天。增殖放流,以漁保水,既能維護水質,也能豐富生物多樣性,是一種重要的生態手段。正值寒潮來襲,天寒地凍,但增殖放流的魚苗在容器裡卻活蹦亂跳,似乎迫不及待的想要住進新家。「放生也是一門科學,不能隨意放生。」市公用集團珊溪水源保護分公司工作人員葉堅堅說,「我們是在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專家指導下,選擇了這些魚類。」
  • 六萬尾魚苗放流阿哈水庫
    本報訊 9月22日,貴陽市水政監察支隊阿哈水庫執法大隊在阿哈水庫開展增殖放流活動,向水庫放流約6萬尾魚苗,將對水庫的水生生物資源保護、生態環境建設起到積極作用。「此次用於增殖放流的魚苗共計13萬尾,均經過合格檢疫,剩餘的7萬尾魚苗將在紅楓湖和百花湖進行放流。」
  • 30尾中華鱘和5.2萬尾胭脂魚在長江口放流
    近日,"長江口南槽航道治理一期工程生態修復(增殖放流)項目"放流活動在長江口放流中華鱘30尾和胭脂魚5.2萬尾。通過人工放流,有利於擴大中華鱘和胭脂魚的自然種群數量,對其種群的延續和水域生態環境的修復起到一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