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初,末代皇帝溥儀因尿毒症病倒,周總理得知後親自指示政協工作人員一定要將溥儀治好。1967年10月17日凌晨2點15分,溥儀因腎癌在北京人民醫院去世,終年61歲。次日下午,溥儀遺體被送到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火化。
火化後,溥儀骨灰被安放在八寶山革命公墓。然而,1967年10月17日,溥儀的最後一任妻子李淑賢向外界表示,溥儀託夢給她,要她想辦法將骨灰安放在清西陵。「溥儀的骨灰現在存放八寶山公墓,等我百年之後沒人交納保管費,勢必會深葬,所以我要買塊墓地,先將溥儀與譚玉齡合葬,我死後也去那裡。(李淑賢)」
但是,李淑賢最後變了卦,最終沒有和溥儀葬在一起,「溥儀當了大半輩子的傀儡,死後不能再讓他當招牌了,我的骨灰堅決不要和溥儀葬在一起,我要去八寶山人民公墓。」如今溥儀墓地位於清西陵崇陵(光緒陵)附近的華龍皇家陵園,這是一座商業性的陵園,為何溥儀會安葬在這裡?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期,香港一位開發商投資了「華龍陵園」,這裡地處清西陵,而且距離大城市又較遠,因此建成後出售的墓穴數量很少。這時有人向開發商建議,如果末代皇帝溥儀的骨灰能葬在華龍陵園,一定能造成轟動效應,進而吸引人來購買墓地。
很快這名開發商找到了李淑賢,幾次商談之後,李淑賢終於答應將溥儀骨灰從八寶山遷出葬進華龍陵園。1995年1月26日,李淑賢不顧溥儀其他親屬反對,一意孤行將溥儀骨灰安葬在華龍陵園。溥儀親屬向有關部門反映無效,原因是:李淑賢是遺孀,第一繼承人,取走溥儀的骨灰是她的權利,將骨灰安放何處更是她的權力。
溥儀的墓地雖然與光緒皇帝崇陵僅有一牆之隔,但是佔地面積僅有200平方米。溥儀墓地左側是婉容的衣冠冢,右側則是偽滿時期冊封的「祥貴人」譚玉齡的墓地。溥儀的墓地沒有清朝其他皇帝墓地那樣的大石碑樓、石像生,更沒有五孔橋、神道等。據說,溥儀骨灰入帳華龍陵園後,很多中外遊客曾來到陵園免費參觀,開發商的目的得以實現。
最後插一句,溥儀墓地旁的婉容衣冠冢是2006年才修建的,由婉容弟弟潤麒經過近10年的努力,最終才得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