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加拿大政府終於就頗具爭議的海豹貿易,首次回復了中國民間動物保護組織長達數月的呼聲。在信中,加拿大駐華大使馬大維說:「如果中國消費者喜歡海豹製品,對兩國人民都是一件好事。」
首都愛護動物協會會長秦肖娜對「中外對話」說:「他們的說辭沒有任何改變,對民間組織揭露的殺戮海豹的事實也沒有任何回應。」目前已有包括歐盟國家、美國、克羅埃西亞、墨西哥等30個國家實施了對海豹產品貿易的禁令。許多中國民間動物保護組織也呼籲中國政府抵制該貿易。
與此同時,加拿大政府正在對中國採取一步步的「公關」行動。
「我們知道中國是一個潛力巨大的市場。」 加拿大漁業與海洋部部長蓋爾·謝伊在去年1月訪華期間說。而一年後再次訪華後,她給本國海豹業帶回的消息更「振奮人心」:加拿大和中國之間已達成一項新的市場準入安排,從2011年1月13日開始將允許所有加拿大海豹產品出口到中國,包括人類消費的肉和油。
但隨後秦肖娜向「中外對話「解釋,她與中國政府有關部門溝通證實,中國目前並未籤訂任何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準入許可,僅有一份意向性文書。中國有關部門已就此事照會加拿大有關部門。她說:「加拿大政府發布這一失實消息是不合適的,對兩國關係沒好處。」
然而加拿大諸多媒體仍將此消息視為確定的合作。諸如《中國批准進口加拿大海豹製品》,《加拿大將籤訂協議向中國銷售海豹肉和油的標題屢見於該國主流媒體。《環球郵報》引述隨部長訪華的海豹產品企業DPA Industries主席Wayne MacKinnon的話:「中國人什麼都吃。而且他們不能理解,一種和另一種動物之間有什麼不同。」 還有報導認為中國人不在乎動物福利,且沒有相關法律禁令。
在3月28日中國國際商會主辦的「拒絕海豹產品貿易座談會」上,美國國際人道對待動物協會(HIS)中國政策顧問李堅強博士評價這些報導是「偏見和謬誤的堆積」。他認為加拿大政府急於向本國宣布這一「利好消息」,是為了贏得利益相關的選民。「其實蓋爾·謝伊是在欺騙加拿大海豹業者。聯邦政府拿著一文不值的協議告訴業者,我們給你開了門,你們要自己走路。以後路走不通是你們自己的問題了。」他認為這是政府的一計損招。
回應加拿大政府「公關」行動的,還有中國民間動物保護組織的抗議聲。
3月15日是國際海豹保護日,由中國動物保護記者沙龍、達爾問自然求知社、首都愛護動物協會等5家組織主辦的歌曲《小海豹Baby》首演會,為為期一年的全國性反對加拿大海豹製品的宣傳活動拉開了序幕。與此同時,在中國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張抗抗提交了其《關於禁止進口加拿大海豹製品的提案》。
國際人道對待動物協會加拿大分會執行主任麗貝卡·阿爾德沃思(Rebecca Aldworth)在去年11月一場專為中國舉辦的新聞發布會上說:「在過去的12年裡,我每年都在觀察加拿大海豹屠殺。其間,我見證了難以言狀的殘酷,包括受傷的動物被自己的血液嗆死,活著的海豹被棒殺之後在冰面上拖行,在海豹還有意識的狀態下對其進行切割處理。」
加拿大法律允許捕殺出生12天後的海豹,97%的被獵殺海豹年齡不滿三歲。麗貝卡·阿爾德沃思說,大部分加拿大本國人反對海豹業,不買海豹產品。因此加拿大政府寄望於國際市場。但隨著大市場歐盟於2009年發出禁令,加拿大政府轉而對中國寄予厚望。
謝伊部長在今年訪華期間還參加了在京開幕的第37屆中國國際裘皮革皮製品交易會,推廣海豹皮毛製品。此舉引40家動物保護組織聯名致公開信抗議。有動物保護人士在會場把別針扎入後背肌肉上,掛出標語:「中國人民不歡迎加拿大海豹產品」
2月中國春節前夕,央視春晚服裝設計師郭培收到來自49家中國民間組織和美國國際人道對待動物協會的感謝信,表彰其高調放棄使用海豹皮為主持人董卿設計演出服的計劃。 「春晚的廣告效應極有可能將其捧成熱賣產品。」有中國觀眾推測。
此前加拿大大使館曾發出《關於「海豹」對設計師郭培的回應》,感謝郭培「對加拿大海豹產品業的支持」,令動物保護組織懷疑此海豹皮系加拿大政府贈予。
秦肖娜認為春晚一事,足以證明中國人並非一些國外媒體報導的「什麼都吃且不在乎動物福利」。她說:「我相信大多數中國人知道真相以後,都會拒絕使用海豹製品,加拿大政府低估了中國人的底線。」
3月13日,中國50多家動物保護組織把題為「請勿對華兜售血腥海豹產品」的公開發給加拿大駐華大使馬大維。其回應如本文開頭所說,令秦肖娜失望。她對「中外對話」說,回信認可本國海豹業的理由有三:加拿大政府有嚴格監管使捕殺符合人道;海豹數量泛濫威脅生態平衡;捕殺和食用海豹是因紐特人的傳統文化和生計來源。
秦肖娜認為大量具有法律效力的視頻資料證明加拿大政府並無嚴格監管,關於海豹數量的爭議頗多,但無論如何沒理由用血腥殘忍的方式殺戮,文化論更站不住腳。她說:「各民族因為歷史條件的限制,都有一些野蠻的習俗,比如中國也有裹小腳。但一個民族要向前走,應不斷去除糟粕的野蠻的東西,不能打著文化的幌子,為野蠻找藉口。」她相信加拿大作為發達國家,不可能沒有能力幫助其規模甚小的海豹業轉型。
民間組織寄希望於中國政府進行反擊,但這一想法遭到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中貿研究部梅新育 (微博)博士駁斥。在「拒絕海豹產品貿易座談會」上,梅新育稱,目前通行的WTO規則中不存在允許中國發出此種貿易禁令的規定,中國進入WTO曾付出上千萬人下崗的巨大代價,如今給加拿大製造此貿易壁壘,將可能被貿易國起訴,從而損害中國在國際貿易中已經獲得的平等貿易談判權。眼下,歐盟正因此禁令遭到加政府起訴。
但國際人道對待動物協會(HIS)中國政策顧問李堅強提出,WTO第22條有規定,如果一個產品違反一個國家的道義原則,可以抵制該貿易。中國動物保護記者沙龍聯合發起人張丹對「中外對話」表示:「歐盟、美國等國也是WTO成員國,它們能做到,為什麼中國不能做到?」她認為政府更應該順應民意。
梅新育還認為中加海豹產品貿易量極小,但增此禁令,將給海關檢查增添大量人員和設備成本,耗費國家資源。他建議中國民間組織把目標轉向推動加拿大政府禁止海豹業,或WTO修改條款。
一年一度的海豹捕獵今春再起,今年加拿大政府將豎琴海豹的配額增至40萬頭,達歷史最高。麗貝卡·阿爾德沃思離開中國奔赴現場前說:「中國的態度很重要,中國消費者或許可以終止眼前下一輪的海豹大屠殺。」
孟斯,「中外對話」北京辦公室副主編。
圖片來自綠色和平
(www.chinadialogue.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