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養殖甲魚,幫助卵孵化是很重要的,看看怎麼做
在咱們養殖甲魚的過程當中,人工孵化是一個中心環節,動物的人工孵化首先進行的工作,那就是產卵和鑑定受精卵了,有些養殖戶們沒有做好這些工作,往往導致動物產卵量不佳,或者是品質不高,實在是非常遺憾,下面我們來看看應該怎麼做。
我們每年獲得甲魚卵是在5月中下旬一直到8月上旬,6月到7月獲得的卵是質量最好的了,等到大甲魚在產卵場下產下卵之後,便可以從沙土中取出,因為它的卵的重量跟直徑影響著胚胎質量的大小,個體越大,那麼孵出來的小甲魚個體就越大,質量越高,因此在選擇卵的時候應該選擇比較大而且很重的,將收集到的卵集中到陰涼處放置,大約6到10小時之後,在卵巢上的卵殼表面便會出現一個白色的區域,這片區域是甲魚卵已經受精的標誌,如果沒有這個白色區域,那麼就不應該用於人工孵化。
咱們生產上應用的甲魚卵通常是在孵化場裡面進行的孵化場應該設置在一間小屋子裡面,把朝東或者是朝南方向的沙堤做成一個斜面,還應該有防潮的設施,整個孵化室要保持一定的溫度,此外在沙地的斜面下端買上一個小水缸,或者是臉盆缸口與沙,第一層平面放滿水,這是因為剛孵出來的小甲魚有趨向水的習性。
小甲魚孵出來之後就會成群結隊的爬到小水缸裡面,同時也便於我們在水缸裡面捕獲小小魚,在孵化的過程中溫度溼度砂的含量是影響孵化率非常重要的因素,孵化器溫度在30度到32度,相對溼度應該保持在80%到85%之間,沙子含水量在7%到8%之間,這組數據是比較合理的一組數據。
在合適的條件下一般40到50天左右就可以出殼了,如果在某些特殊的情況下,小甲魚遲遲未出殼的,我們可以用人工的方法幫助它出殼,可以用小木錘輕輕的敲一敲甲魚卵,讓它順利的出口,另外一種辦法就是人工誘導出殼,將卵殼完全變白的甲魚卵收集起來,放入裝有20到30度溫暖清水的臉盆,或者是桶裡面讓水完全沒過卵殼。由於溫的清水對它的卵有刺激作用,加快了小甲魚的出口速度,一般放入水後幾分鐘就會有大批的小甲殼破殼而出。
例如說用30度需要孵化50天,則30度乘以50天乘以24個小時等於36000小時,所以敷到30天的時候就可以進行人工誘導出殼了。自然出殼和人工出殼的小甲魚都需要暫時養一段時間,但需要注意的是,出殼以後的小甲魚所處的水溫要平衡,不可以有冷熱交替的情況。同時自然出口和人工出口的小甲魚不能夠混合在一起,因為自然出殼的小甲魚體質相對要強一些,而且發育也比較快,如果與人工出殼的小甲魚混養在一起,很容易造成相互爭奪或者是殘殺的情況。
剛孵化出至10克以下的小甲魚由於剛孵出來的個體比較小,活動能力非常的低,只有硬幣大小,而且對環境的適應能力比較差,因此我們最好利用溫水養殖,或者一部分把它建在室內,另外一部分建在室外,也可以在池子的上部大蓋一個遮陰棚,以便遮陽防雨,但是要求背風向陽,池水的深度在50釐米,水深20釐米就可以了,池底鋪上十釐米厚的細沙,在池底和內壁一次還可以修建30度的斜坡,坡頂與池壁之間留出30釐米寬的平面作為休息場,休息場要佔全區面積的1/5。
體重10克到100克的小甲魚,需要把它們放在另外一個池子裡這裡最好採用加溫養殖,水溫最好保持在30度左右,池子底下有隔熱的材料更好,一般面積為10到20平方米,也可以把它當做養成池來使用,池水深度應該有0.8到1平方米,水深為0.3到0.4米,底面鋪上5釐米厚的軟質表層土,或者是細砂進行進水或者是微流水,養殖池子的兩端應該設置休息場所,要求類似於小甲魚池。
對於這種卵生動物來說,人工孵化非常的關鍵。因為這種動物它們的產量非常大,我們收穫的小甲魚也非常的多,因此在孵化期間一定要把控好溫度還有溼度,以及受精卵的鑑定情況。在小甲魚出生之後,我們就要換到專門的池子裡面單獨養殖了,這是非常基礎的知識,希望大家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