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發現!吃便便會讓田鼠加倍快樂並保持思維敏捷 網友:突然有一個...

2020-11-26 手機鳳凰網

中科院動物研究所王德華教授的研究團隊在一項動物實驗中觀察到,吃便便不僅能讓布氏田鼠產生讓人愉快的多巴胺,並且有助於提升認知能力。該研究結果於近日發表在《國際微生物生態學學會會刊》上。

布氏田鼠又名布蘭德特田鼠,主要棲息在北溫帶的針茅草原,分布於中國、蒙古、俄羅斯(外貝加爾)。據悉,「食糞」是布氏田鼠與生俱來的習慣。這種先天行為,往往對動物有著非常深遠的意義。平均而言,約有五分之一的糞便被布氏田鼠吃掉。

為了弄明白這種行為究竟有何意義,科學家想辦法讓布氏田鼠吃不到自己的糞便。

研究人員一方面給布氏田鼠戴上長長的塑料脖套,讓它們的嘴夠不到自己的屁股;另一方面把鼠籠底部改造成鐵絲網,讓它們自己產生的糞便直接從網孔中漏下去。雙管齊下——這些布氏田鼠再也不能愉快地吃糞便了。

結果發現,與生活在正常籠子裡的布氏田鼠相比,被限制吃糞便的布氏田鼠雖然餓得更快、吃飯更多,體重卻出現了下降,這表明對新陳代謝有負面影響。而且,刺激神經信號傳輸的化學物質也幾乎全面減少,產生快感的主要化學物質多巴胺下降了近一半。

不僅如此,不吃糞便的田鼠似乎也變傻了。

研究人員對田鼠進行了一系列的認知能力測驗,包括走迷宮。結果發現,相比想吃就吃的小夥伴們,禁食糞便的布氏田鼠更容易迷路,對熟悉的和陌生的事物傻傻分不清,辨認其他夥伴的能力也下降了。

不過,科研人員給這些布氏田鼠補充了一種叫做乙酸鹽的腸道菌群代謝產物,發現它們的認知能力有了明顯改善。

對此有專家表示,「這表明某些大腦功能必需的營養素可能需要通過食糞來攝入。」

人類食糞會不會產生相同的效果?

在一些古文化中,人們曾經使用動物或人類的糞便作為藥物,醫生還品嚐糞便來幫助診斷疾病。

近年來,一些醫院也利用健康捐贈者的糞便製成了治療胃病的藥物。不過,並不是所有的病人都能接受這種療法。

由於上述研究顯示,田鼠食糞不僅能感到更快樂,並且還會變聰明,因此有人提出疑問,如果人類也食糞會不會也產生相同的效果。

對此,論文共同第一作者、中科院動物研究所副研究員張學英在接受中國科學報的採訪時回應:「人類應該是沒有食糞行為的。隨著人類的進化、食物質量的增加和多樣化以及文明的教化,人類本身不需要食糞行為來彌補能量需求。」

「從行為進化角度,動物的食糞行為對於維持體內微生物穩態和健康非常重要,但食糞行為也會帶入一些致病菌或環境汙染物等。在人類經過一次消化就能獲得足夠營養的情況下,食糞行為對人類沒有存在的必要。」他說。

【編譯/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相關焦點

  • 為什麼狗子會吃便便?這不是很噁心嗎?
    我國著名歷史小說《隋唐演義》第三十三回中有這樣一段描述「待要走時,早已被叔寶一腳飛起,一個狗吃粑粑(此處略微修改,原文並非如此),跌倒在門邊」,作者為清代著名文學家褚人獲,此人雖文採出眾、且所著小說廣為流傳,但卻一輩子都未通過科舉考試,很是有趣。
  • 有寵生活:為什麼自家的寵物狗會吃便便?
    咱們中國有句俗話:狗改不了吃屎。沒辦法,狗吃吃便便並不罕見,算是狗的通病,你可以理解成天然行為。所謂有因必有果,那麼狗為什麼要吃便便呢?你可能並不知道,其中的原因是多樣的,下面是一些可能的原因。信息收集狗是利用嗅覺的專家,吃便便是狗獲取信息的一種方式。狗有一種人類缺乏的嗅覺器官,叫做犁鼻器官。利用這個器官,狗能夠檢測出任何氣味的化學成分。吃糞便可能是一種將信息帶到犁鼻器的方法,這將幫助狗通過糞便檢測動物的信息素、飲食、物種和其他數據。
  • 有寵生活:為什麼自家的寵物狗會吃便便?
    咱們中國有句俗話:狗改不了吃屎。沒辦法,狗吃吃便便並不罕見,算是狗的通病,你可以理解成天然行為。所謂有因必有果,那麼狗為什麼要吃便便呢?你可能並不知道,其中的原因是多樣的,下面是一些可能的原因。在野外,犬科動物不想讓氣味吸引捕食者靠近它們的小狗,所以保持它們的生活空間沒有糞便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有好幾條狗,同樣的情況也會發生。較順從的狗可能會吃掉佔優勢狗的糞便。保持清潔也是一種學習行為。如果你因為你的寵物狗在家裡便便而懲罰它,又看到你在清理它留下的爛攤子。
  • 珠三角地區興起吃田鼠 部分餐館被爆售賣毒田鼠
    珠三角一些地區興吃田鼠 並稱其營養豐富滋陰壯陽 有人為牟利竟售賣毒死田鼠  廣東人向來有吃田鼠的習慣,民間流傳「吃一鼠當三雞」,形容田鼠的營養價值比雞肉豐富,很多人還相信鼠肉能滋陰壯陽。記者近日在佛山市高明、南海等地走訪發現,當地有吃田鼠的風氣,經營「田鼠宴」的餐館隨處可見,一些餐館還高價向農民收購田鼠。
  • 花生遇上冰淇淋,快樂加倍
    是跟花生battle的一個食譜, 搭配了冰淇淋的寶藏口味,花生冰淇淋。 仔細品品是有小時候吃獅子王花生冰糕的味兒了~超香濃! 在裡面又加了烤熟的花生和巧克力豆,快樂加倍!
  • 從「大陸人吃田鼠」閒談開來
    5月19日,在臺灣某政論節目中,某時事評論員稱大陸人沒有肉和糧食吃,要去吃田鼠。大陸網友一片「歡聲笑語」,紛紛評論「是不是又想我們給他寄田鼠了?」「完了,自己蛋白質嚴重缺乏,因為沒吃過田鼠」。透過這個大家看起來「不可思議」的現象,元甲閒談幾句。
  • 思維最「敏捷」的星座女,智商高,頭腦靈活,極富智慧,極有天賦
    一個人的發展,在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對固有思維的不斷擺脫,不斷優化思維模式是一個人能否成功的基礎,有的人思維敏捷,可以瞬間想到各種難題的解決辦法,有的人思維較為遲緩,要考慮很久才能想出一個萬全的辦法,思維能力也是一個人做事行為的準則,當然也是一個人是否足夠優秀的基礎條件
  • 為什麼狗狗愛吃便便?吃便便會對它們的健康有危害嗎?
    但是狗改不了吃屎卻是真實的,這就讓人摸不著頭腦了,現在狗狗的食物明明非常充足,為什麼還要去吃便便呢?為什麼狗愛吃便便?而且還改不掉這樣的習慣呢? 從遺傳角度分析,狗狗的遺傳基因裡有吃便便的習性。吃便便是它們的一種生存方法,這就要從狗狗未被馴化時說起了,野外生活是非常殘酷的,動物們往往會因為食物和領地的問題大打出手,作為聰明的狗狗,它們吃便便其實是為了在殘酷的野外環境中更好地生存。野生動物們一般都習慣利用氣味追捕獵物,它們的嗅覺也非常靈敏。母狗會吃掉孩子的排洩物,並舔乾淨屁股上的殘留物,以確保孩子不被捕食者盯上。
  • 為什麼狗狗愛吃便便?吃便便會對它們的健康有危害嗎?
    從古至今,關於狗狗的諺語有很多,但大部分都是貶義,像「狗咬呂洞賓」「狗眼看人低」等等。我們還經常會說的一句話是「狗改不了吃屎」,用來形容一些惡人惡事。大部分人可能都會以為這只是對狗的一種諷刺罷了,畢竟現在的狗狗一點也不像是諺語中描述的那樣。但是狗改不了吃屎卻是真實的,這就讓人摸不著頭腦了,現在狗狗的食物明明非常充足,為什麼還要去吃便便呢?
  • 廣東一男子,發現田鼠偷吃菠蘿,直接下地抓了十幾隻,拿來爆炒!
    中國是一個有著5000年文化的文明古國,其中不僅文化底蘊濃厚,在美食文化上的底蘊也是不差的,在中國的美食界流傳著這麼一句話:「南吃蝦,北吃蟹,廣東吃遍自然界。」雖然中國在美食文化上只要是能吃的東西都能夠做成美食,但是論吃的範圍還是廣東最廣,從陸地上跑的、海裡遊的,只要是能吃的,就沒有不吃的。
  • 一個很有意思的研究:狗狗為什麼要吃便便?
    然而,狗狗吃便便的行為經常會引起主人們的關注和厭惡,我們常常會疑惑:像狗狗那麼聰明的動物,為什麼要吃那麼令人噁心反感的東西呢?有什麼方法能阻止它嗎?吃便便現象在動物世界中有多普遍?是否有害呢?在動物世界中,吃便便的現象其實並不少見。
  • 快樂的犬敏捷運動
    >有人說,犬敏捷運動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可能申請成為而犬敏捷運動從它誕生之日起就是一項平民運動。活躍在訓練場和賽場上的絕大部分運動員是業餘的,所帶著的是他們自己家裡的犬,都是他們自己訓練和指導的。而這些犬也是什麼品種都有,並沒有特別的要求。
  • 研究發現,夜晚越亮貓頭鷹捕獵田鼠效率越高
    事實證明,一些穀倉貓頭鷹有一個秘密武器 --月光。:有些是純白色的,而另一些則有淡鏽色的條紋,還有一些人是豐富的紅棕色。在9月份發表在《自然生態與進化》(Nature Ecology and Evolution)上的新研究中,科學家們利用這一豐富的數據集分析了月光如何影響穀倉貓頭鷹的狩獵成功率。
  • 抖音帶給我快樂的人一定要加倍快樂背景圖
    抖音帶給我快樂的人一定要加倍快樂背景圖?快樂可以是自己產生的,也能是別人帶給自己的,一個能讓你笑的人,值得擁有更多的歡樂,今天小編整理了一組很有意思的抖音帶給我快樂的人一定要加倍快樂背景圖,現在就快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抖音帶給我快樂的人一定要加倍快樂背景圖
  • 三個習慣,讓你保持記憶力和思維能力
    無論你是30多歲,40多歲,50多歲,甚至60多歲,你都可以減緩認知能力的衰退,提高你的思維能力。以下是一些最能保持你的大腦健康,並能在衰老過程中讓你思維仍保持敏銳的方法。 1. 保護你的耳朵 如果你開始失去聽覺,你的認知能力就會下降。一項研究表明,聽力喪失會引發大腦灰質的流失。
  • 狗為什麼吃便便
    許多主人不喜歡狗吃屎,所以當狗狗發現狗屎時,會有負面影響但也引起了狗狗的注意。但為了掌握真正的原因進行研究,這項研究發現,狗的飲食沒有顯著影響,表明該行為沒有營養基礎。此外,研究發現,吃便便的狗和不吃便便的狗一樣容易接受家庭訓練,並且仍然保持對便便的厭惡感。有趣的是,吃自己的便便的狗更容易被描述為貪食者,並且阻止他們行為改變的成功率接近於零。
  • 臺灣媒體人聲稱大陸人民飢餓,只能去挖田鼠吃!
    而且,這個「秀智商」還保持了11年之久。5月19日,臺灣的政論節目,又出現了堪稱智障無極限的一幕,一名臺灣的時事評論員,居然聲稱大陸人民餓到以田鼠為命。看到李正浩這番表演,老編實在是沒法去吃田鼠,只好默默地吃了一碗羊雜湯壓壓驚。看到李正浩的表演,你有什麼感覺呢?感覺現在很多的臺灣人,真的是呆在井裡面從來沒有出來過。
  • 父母對小田鼠的關注會影響它們以後的生活
    埃默裡大學和康奈爾大學的一組研究人員發現,幼年田鼠在成長過程中從父母那裡得到的關注少於正常數量,會對它們產生不利影響。在他們發表在《科學進展》雜誌上的論文中,該小組描述了他們對田鼠進行的實驗以及他們對這些實驗的了解。先前的研究表明,家庭環境對孩子日後的性格有很大的影響。
  • 貓咪突然不拉便便了,別著急,可能它拉便便換地方了
    雖然貓咪的便便很臭,每天給貓咪鏟屎之前鏟屎官都要給自己做好久的心理建設。但是,能每天給貓咪鏟屎,其實已經很幸福了。因為對貓咪來說,每天正常排便就代表它健康啊,所以鏟屎官還有什麼可抱怨的呢?因此,一旦貓咪突然不拉便便了,最著急的還是鏟屎官。
  • 四川專家24年找18新物種 讓恐龍時代田鼠「復生」
    6月18日上午,在實驗室裡,小型哺乳動物學專家劉少英從標本櫃中拎起一個四川田滑鼠本,仔細地打量著,像是在看一件藝術品。標本櫃中,有30隻大小不一的田滑鼠本,顯出四川田鼠不同年齡段的發育狀況。  一場關於物種發現之旅的採訪,從這裡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