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著名的「木匠皇帝」朱由校,他的木工活水平如何?

2021-01-10 老衲講歷史

說到朱由校,可能很少人能把他對號入座,但是如果提到他的特殊技能--「極度的木匠痴迷愛好者」,可能大家就都知道他是哪位皇帝啦,今天咱就講講這位大明朝傳奇的木匠皇帝朱由校的傳奇一生。明代著名的「木匠皇帝」朱由校,他的木工活水平如何?

流傳最廣的一個故事,是他曾經讓內官的太監把他的木工作品拿到京城工藝品市場匿名出售,以測試下木工圈對他作品的認可程度,沒想到這件木作一下子引起轟動,據說竟然賣到了三萬兩白銀。當然這裡面肯定有水分了。如果沒有帝王身份,那麼喜歡木匠事業的朱由校,也必然會在中國木匠大師界,留下自己響噹噹的名號。但是哪怕手藝精湛到如此等級,在中國歷代皇帝中,他依然難稱木工活第一。有位比他早出生275年出生的亡國之君,在木工活圈裡,手藝絕對能秒殺朱由校——元順帝孛兒只斤妥懽帖睦爾。

這位皇帝不止對木匠活專研透徹,他對設計也相當感興趣。史書上記載:明代天啟年間,匠人所造的床,極其笨重,十幾個人才能移動,用料多,樣式也極普通。朱由校自己設計了一座漂亮的大床,從設計圖樣,到親自鋸木釘板,一年多工夫便造出一張床來,床板可以摺疊,攜帶移動都很方便,床架上還雕鏤有各種花紋,美觀大方,為當時的工匠所嘆服。他還善用木材做小玩具,朱由校做的小木人,男女老少,俱有神態,五官四肢,無不備具,動作亦很惟妙惟肖。雖然無法親眼目睹,朱由校做的人偶,想來便是那時候的芭比娃娃吧!吩咐內監拿到市面上去出售,市人都以重價購買,熹宗更加高興,往往幹到半夜也不休息,常令身邊太監做他的助手。

古代所謂木匠,和現代所謂木工不完全一致,某種意義上涵蓋了建築設計、結構工程等諸多範疇。也就是說這位木匠皇帝簡直就是一位設計大師。皇宮裡諸如油漆打造更各類活計,天啟皇帝是親自上陣,全程營造,皇極等三殿皆落成於天啟之年,他更是親自監工,處處關心,完全是現代監理工程師的範兒。

不過還有一份記載出自一個內宮太監劉若愚寫的《酌中志》,裡面記載天啟帝「用大木桶大銅缸之類,鑿孔創機,啟閉灌輸,或湧瀉如噴珠,或澌流如瀑布,或使伏機於下,借水力衝擁園木球如核桃大者,於水湧之」說白了就是他利用大木桶做成了一個自動的噴泉,構思巧妙,而且成功了。還有這位天才皇帝還曾經搞出一件木製的全自動木床,能摺疊,能調角度,超級的人體工程學設計理念,可以說在木工領域,這位天啟帝真是沒誰了。

相關焦點

  • 花一年時間做出摺疊床,「木匠皇帝」朱由校的木工技術如何?
    明朝的皇帝都非常有個性,他們有不少的奇聞異事流傳下來,其中天啟皇帝朱由校就是有代表性的一位,他是崇禎帝的哥哥,也是促使明朝滅亡的主要責任人之一。可由於皇帝的特殊性,他們不能把更多的精力用到個人愛好上,否則國家就會出現問題。朱由校並不是一個好的皇帝,其實有關他的爭議,一直都不小,有很多強加在他身上的黑點,比如說他的文盲,說他是一個傀儡,這些都不是真的。
  • 歷史上最心靈手巧的皇帝,大字不識幾個,一手木匠活爐火純青!
    ),還有木工活爐火純青的朱由校。可以說明朝史上一共十六位皇帝,一個賽一個的奇葩,青松先和大家說一說這位木工皇帝。,他非常喜歡造房子,更是經常親力親為,甚至親手打造漆器、床、梳匣等,精妙絕倫,讓很多的專業木匠甘拜下風。
  • 木匠課堂:木工入門課之各種各樣劃線工具初體驗!
    無論你是資深老木匠還是一名新入坑的木友,都知道木匠行業有一句俗語「三分劃線七分做」!從這句話可以看出劃線對於一名木工是多麼的重要。想做好一件木工活,一定先學會劃線,線劃的不好,後面做的再好,也不是你真正想要的東西。
  • 此人幼年爬上龍椅,對著皇帝說「我也想坐」,皇帝的回答一語成讖
    如明代,這一時期從建立者朱元璋開始,就可以用殘酷來形容,但再殘酷也有人性的閃光點。這樣,在兄弟天啟和兄弟崇禎之間,就顯得溫文爾雅了。弟弟朱由校自幼淘氣,不愛讀書,大字不識幾個。因母親王氏過世較早,念及皇孫朱由學校幼年,祖父萬曆讓宮中大臣李氏撫養他。
  • 老行當——木匠|最大的木工行當是造屋、做農具的長木匠
    1從前手工業時代的木工有多個行當。就嘉興而言,有專業鋸板分解木料的解匠(嘉興話「解」讀若ga),有修造木船的船匠,有雕木鏤花的雕花匠,還有打造棺材的方木匠,箍桶的圓木匠,精做桌椅箱櫃的小木匠(也叫細木匠),最大的木工行當是造屋、做農具的長木匠。
  • 成年愛好者發起木工俱樂部 邀請孩子當「快樂小木匠」
    玩,又該如何玩呢?記者在採訪中聽到不少家長抱怨,現在的孩子不願意出門玩,電子產品把他們牢牢地「拴」在了家裡,令人擔憂。   從今天起,我們將推出「不一樣的寒假」系列報導,給家長和孩子提供一些不一樣的選擇。希望孩子們能從中收穫樂趣、充實心靈。
  • 保山龍陵有位木匠藝人,他叫劉祥德
    ,只見一位背影堅挺的老藝人端坐在小馬紮上,正聚精會神地用手中的釘錘和鏨子在一塊木板上敲擊,伴隨著他清脆的敲擊聲,一塊塊木屑向四周揚灑……不一會兒,當他欠身站起來時,奔馬遊魚、飛鷹松鶴、牡丹荷花等一幅幅生動的圖畫就在木板上成形了,看上去猶如活了一般躍入眼帘。老祥叔正在鑿刻畫好的花這位老人就是家住龍陵縣龍新鄉龍新社區大橋組、今年64歲的木匠老藝人劉祥德。
  • 木工王師傅去找工作,一個月沒有等到要人的老闆
    2020年51歲的木工王師傅,是一名來西安市打工賺錢的木匠。可目前買訂製家具的人愈來愈多,僅有一些小房屋裝修還必須打家俱,木工王師傅就在這裡一片小小「陣營」中謀發展,用他得話而言:「做了近30年木匠,沒攢下一分錢。」
  • 人物影像:老木匠與新師傅
    雖然學識不高,也沒有經過專業的訓練,但他畫筆之下的奔馬、遊魚、飛鷹栩栩如生,鑿刀之下的牡丹、荷花、松鶴惟妙惟肖。他心無旁騖地守護著木匠的老手藝,並以自己的行動影響著兒子,共同無言地訴說老木匠、新師傅在木工技藝裡的情懷堅守。他的名字叫劉祥德。
  • 老木匠雕刀修復古董不用釘:木匠是技術更是藝術
    與木匠工作打了半個世紀交道,他希望有人傳承手藝  在廣安有一位70歲的老木匠唐天樹,他與木匠工作打了半個世紀的交道,他巧手雕花,修復古董家具,不用一顆釘子,不用一滴膠水。雖然已年入古稀,但他閒時仍愛「創作」雕刻作品,他把自家陽臺變成了「工作室」。  近日,在唐天樹家,記者見到了他和他的精美雕刻作品。
  • 5500元月薪難請木匠 青島雕工多是南方人
    難覓30歲以下手藝人   「原來拉鋸、開榫打卯、雕刻都是木匠的基本功,現在有電鋸、汽釘、電腦雕刻都代替了。這樣有好處,縮短了時間。比如同樣一個櫥子,用現代的工具一天就能做好,如果用開榫打卯那一套起碼四五天。另外,現在的原材料也都是板材、插接木,用開榫打卯不如用汽釘、膠水結實。」膠南木工呂現軍介紹,木工的缺少,與技術進步、傳統老工藝少了施展空間有很大關係。
  • 身邊的新鮮事·讓人耳目一新的木工工具
    身邊的新鮮事·讓人耳目一新的木工工具 文/追夢我在年輕時,業餘愛鼓搗點木工活。但我從沒有拜過師,是人們所謂的「憋木匠」,即全憑個人理解和琢磨,來做一些木工活。居然也做成了迎門櫥、寫字檯等幾件像模像樣的家具。
  • 歷史十大奇葩皇帝,有人詩詞,有人愛擼貓,還有人好木匠(下)
    然而,現實並不像詩詞中的世界那麼美好,開寶八年(975年)宋軍攻破金陵,詞學皇帝被俘。「笙簫吹斷水雲間,重按《霓裳》歌遍徹」的生活已經成為泡影,他不禁發出「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的哀嘆,可惜為時已晚,還是被宋太祖毒死。  七、將軍皇帝  明武宗朱厚照是明代最荒唐的皇帝。
  • 傳承千年的日本木匠技術如何與時俱進
    這些人到京城後多被派去營造官府,另外大量的寺院建築也需要擅長木工的飛騨人去負責。飛騨雪景統治日本的政治勢力不斷變換,很多年代徵調新的勞役相當困難,不少人一生需要數次去京城勞作,因此很多人選擇了逃亡。飛騨人在逃亡途中,或因受到其他地方豪紳邀請而客走他鄉,木匠技術傳到了日本各地並得以延續長達1300年。
  • 他是我國歷史上的木匠大師,他的發明加速了當時社會的發展
    今天,小編為大家介紹的這位英雄,他一直未曾離我們遠去,就活在我們的身邊。手遊裡面也有一個人物叫魯班,也許有的朋友聽到這個名字後最先想到這位。魯班這個傳統英雄,現在成了遊戲裡,能和項羽比肩的角色,於是有人不服氣了。其實魯班,雖然在君王能力上比不上項羽,在治國安邦上比不過張良,在戰場廝殺上比不過趙雲。可是魯班有他自己的過人之處,在這方面也是其他人所不能比擬的。下面就讓我們來了解分析一下。
  • 日本有所木工學校依然使用學徒制
    14日下午,72歲的日本木匠秋山利輝在北京大學博雅酒店中華廳的舞臺上大聲喊著,小他20歲的翻譯陳曉麗在舞臺上跟著秋山利輝的步伐,後背已經溼透,感覺有點吃力。  如果不看舞臺上的宣傳板,你會以為到了傳銷現場。事實上,這是日本秋山木工集團負責人秋山利輝的新書《匠人精神》的發布會。
  • 「半個木匠」穿越榫卯迷宮:揭開中國古典家具「天衣無縫」的秘密
    中新社石家莊12月5日電 題:「半個木匠」穿越榫卯迷宮:揭開中國古典家具「天衣無縫」的秘密中新社記者 李茜近日,來自北京化工大學設計專業的13名研究生,走出課堂當起了「木匠」。而給他們上這期特殊實訓課的老師,正是自稱「半個木匠」的張均成。43歲的張均成,帶領一群老木匠遵循古法,將古籍中記錄的明式家具榫卯結構復原做出模型。2014年,他把30多種榫卯模型的構件和拆裝過程,拍成照片發布到木工論壇上,在木工圈內掀起了一場「榫卯熱」。這些帖子連續半年以上被置頂設為精華帖,網友們在帖子下評論他「是一個無私分享知識的人」。
  • 新傳統:日本擁有700年歷史的「中川木工」工藝得到了現代化改造
    光滑、觸覺和芬芳,散發著日式柏樹的清香,「中川木工」被用於各種用途,從儲存大米和味噌醬到盛水洗澡。經過一個多世紀的磨礪和700年前的傳統方法,工藝水平造就了完美的飾面,幾乎不可能看到桶上板條之間的接縫。中川中川說:「對我來說,在一本書中有如此偉大的技巧、歷史和哲學。」
  • 木匠遍地都是,為何偏偏他能火?阿木爺爺靠的可不止是手藝!
    在我們社會,木匠是一個眾所周知的職業,家具製作、房子裝潢等行業都對這樣一份職業有著很高的需求,但人們似乎很少去關注這類人員的職業狀態,也鮮少有木匠能走進公眾視野裡被眾人熟知。然而近日,有一個63歲的農村木匠火了,他不僅在國內外收穫了近300萬的粉絲,每一次他的動態更新,都會獲得數十萬的點讚量,他就是阿木爺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