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愛好者發起木工俱樂部 邀請孩子當「快樂小木匠」

2021-01-10 東方網

  東方網1月21日消息:據《新聞晨報》報導,去年寒假,晨報報導了「一個小學生整個寒假只休4天,其他時間都在培訓班裡度過」的案例。我們理解家長的良苦用心,但為孩子感到難過。今年寒假又將開始,我們希望孩子能跳出「補課」牢籠,過一個不一樣的寒假。

  玩,又該如何玩呢?記者在採訪中聽到不少家長抱怨,現在的孩子不願意出門玩,電子產品把他們牢牢地「拴」在了家裡,令人擔憂。

  從今天起,我們將推出「不一樣的寒假」系列報導,給家長和孩子提供一些不一樣的選擇。希望孩子們能從中收穫樂趣、充實心靈。

  淞興西路上,一個由老廠房改造的創意園區,一幢清冷的灰白建築內,隨處可見各式機器,角落裡堆滿了木料,仿佛一個車間。往裡走,幾個穿著五顏六色的孩子,瞬間讓人感覺整個空間有了生氣,這些年齡不等的孩子正在家長的陪伴下,用幾塊木板,幾顆螺絲,通過磨砂、拼裝、上蠟等工序,做成一張小板凳,一個半小時裡,他們全程投入,不亦樂乎。

  這原本是一個由幾個成年愛好者發起的木工俱樂部。現在,這些重拾童年體驗的大人把孩子邀請了進來,自己則既做老師又當玩伴。在學習、製作、創意的過程中,「大孩子」和小孩子一起進入了久違的安靜與專注。

  一根根木料都讓孩子新奇

  昨天是「堤旁樹木工俱樂部」親子活動的新一期,5個小朋友中,最大的9歲,最小的只有6歲。一走進俱樂部的「車間」,他們就瞪大了眼睛,臉上難掩興奮的表情。刨子、鋸子、切割機、磨砂機,他們以前從未見過,即使是一根根未加工的木料,都讓他們覺得新奇不已。

  為自己做一個小木凳——是這次體驗活動的主題。在簡單地學習了木工的基本常識後,孩子們得到了一堆木料和螺絲,此時他們已經等不及了,很快動起手來。但實際操作難度顯然超出了孩子們的預想:9歲的女孩融融,拿著螺絲刀與一顆「不聽話」的螺絲「鬥爭」了好久,還是沒能叫它乖乖地把兩根木料固定在一起,她只能請來志願者幫忙。搞定這顆螺絲後,融融長籲了一口氣。8歲男孩斌斌,一聲不響,悶頭操作,第一個完成了小木凳。看著兒子的傑作,斌斌媽媽在一旁感嘆:「我兒子屬於天生好動型,上課經常被老師批評註意力不集中,從沒見過他那麼專注!」

  「好玩嗎?」「好玩!」收工後,孩子們給出一致的反應。一個平時在家愛玩拼裝玩具的男孩告訴記者:「做木工,比家裡最好玩的玩具還好玩」。

  在動手中找到成就感

  小莊還在幼兒園讀大班,是昨天參加活動的孩子中年齡最小的一個。做完小板凳後,小莊和爸爸又一起學起了刨木頭,幾次實踐下來,爸爸驚喜地發現,女兒刨出來的木花是一大片一大片的,「居然比我刨得還好」!看著玩得專注的女兒,莊爸爸感嘆:「周末起個大早,驅車一個多小時趕來,值了!」

  俱樂部成員之一的吳東捷,是這一系列兒童木工課程的設計者。他說,這原本是他為12歲兒子設計的,結果兒子非常喜歡,這才啟發他將課程拿出來和更多的孩子、家長一起分享。「能考100分的孩子畢竟是少數,吳東捷認為,孩子都是需要激勵的,自己動手做板凳,就包含了巨大的成就感。

  即將到來的這個寒假,「堤旁樹」每周都會舉行類似的親子活動。「現在小孩子動手機會太少了,所有的玩具都是成品,孩子很快就沒了興趣」。在兒子和丈夫專心製作小板凳的過程中,斌斌媽一直在旁邊觀察,她說,即使兒子因此愛上木工,以後願意做一名「快樂的木匠」,她也會支持的,「畢竟找到一份自己感興趣的工作,本身也是一件難得和幸福的事。」

  家長不再是單純陪伴

  「70後」李文一,是「堤旁樹木工俱樂部」的發起人。李文一是一名飛行員,從小就喜歡做木工,長大後,工作太累、房子太小……各種各樣的現實原因,使得他離木工越來越遠。突然有一天,強烈的願望催促他:是時候找回童年記憶了。他很快行動起來,租了工作室,找到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人,閒暇時一起鑽進「車間」,當起木匠,只為單純快樂。「後來發現很多人都有孩子,於是就想,讓孩子也參與進來吧,大家一起玩。」李文一說,「做木工是一個動腦筋解決問題的過程。學做木工並不在於將來做不做木匠,而是在於提高了動手能力。」

  孩子的參與給俱樂部帶來了不一樣的面貌。對此,「80後」的俱樂部成員薛明煜最有體會:「有一次,有個孩子問我要了幾塊廢棄的木頭,沒想到七拼八湊,居然做出了一個木馬!」薛明煜為孩子的創造力所折服,「有時候,他們才是我的老師!」

  家長也不再是單純的陪伴者。活動中,小莊爸爸起勁地刨著木花,樂在其中;斌斌媽媽偷偷跑到車間外玩起了竹蜻蜓。看著車間裡的「大孩子」和小孩子各自的專注,吳東捷有些感慨:現在的社會很功利,人的心情難免煩躁,大人孩子都應該卸下重負,花幾個小時做一樣東西,看自己慢慢安靜下來。

相關焦點

  • 明代著名的「木匠皇帝」朱由校,他的木工活水平如何?
    說到朱由校,可能很少人能把他對號入座,但是如果提到他的特殊技能--「極度的木匠痴迷愛好者」,可能大家就都知道他是哪位皇帝啦,今天咱就講講這位大明朝傳奇的木匠皇帝朱由校的傳奇一生。明代著名的「木匠皇帝」朱由校,他的木工活水平如何?
  • 老行當——木匠|最大的木工行當是造屋、做農具的長木匠
    1從前手工業時代的木工有多個行當。就嘉興而言,有專業鋸板分解木料的解匠(嘉興話「解」讀若ga),有修造木船的船匠,有雕木鏤花的雕花匠,還有打造棺材的方木匠,箍桶的圓木匠,精做桌椅箱櫃的小木匠(也叫細木匠),最大的木工行當是造屋、做農具的長木匠。
  • 花一年時間做出摺疊床,「木匠皇帝」朱由校的木工技術如何?
    朱由校並不是一個好的皇帝,其實有關他的爭議,一直都不小,有很多強加在他身上的黑點,比如說他的文盲,說他是一個傀儡,這些都不是真的。可他確實是喜歡做木匠活,至於他有沒有因為木匠工作耽誤朝政,這也不太好說,明朝有著特殊的體制,內閣與司禮監聯合撐起了政府班子,皇帝的政令直接下發底下的各部門,因此皇帝即便不怎麼勤政,也不會讓國家出現問題。
  • 這位木匠大師有些不同,不愁沒有傳承人,研究生也來當學徒
    這麼說吧,前些日子故宮和央視一起舉辦了一次全國木匠大比拼,全國海選出了1000多個木匠,辛全生獲得了第一名。「決賽時仿造養心殿木門做了個小木門,故宮專家看了以後,給評的第一。」辛全生自信地說。他就是響噹噹的木匠「大師」,傳統木工榫卯技藝的非遺代表性項目傳承人。40多年木匠生涯辛全生家裡有兄弟姐妹五個,他自己行二。
  • 木匠課堂:木工入門課之各種各樣劃線工具初體驗!
    無論你是資深老木匠還是一名新入坑的木友,都知道木匠行業有一句俗語「三分劃線七分做」!從這句話可以看出劃線對於一名木工是多麼的重要。想做好一件木工活,一定先學會劃線,線劃的不好,後面做的再好,也不是你真正想要的東西。
  • 人物影像:老木匠與新師傅
    老祥叔的畫作畫畫融入木工「回家後,雖然沒有老師教我了,但我仍然喜歡畫畫,畫畫讓我心情寧靜。」老祥叔接著回憶道,「到了1981年,為了維持生計、養家餬口,我開始學做木工,成為人們口中的木匠,畫畫愛好為我做木工裝修增色不少。」
  • 王松浦:小木匠把魯班鎖做成產業
    王松浦是方正縣的一名木匠,也是魯班鎖傳承人,被評為2019「哈爾濱大工匠」。在獲獎通報中,王松浦的名字後標註的單位是「自由職業者」。在四屆哈爾濱大工匠評選中,王松浦是唯一的一名自由職業者。「1993年,我從原單位下崗,自謀生路當起木匠。沒想到自己也能成為一名『大工匠』。」王松浦說。他的外曾祖父是魯班故鄉山東滕州木匠,王松浦是目前已知的黑龍江省內唯一掌握魯班鎖和榫卯技術的工匠。
  • 「半個木匠」和一群「阿木爺爺」的榫卯情緣
    插肩榫。 除了古典紅木家具廠平時還會使用一些榫卯外,明式家具中用過的許多複雜構造,就連一些多年從業的老木匠都沒有遇見過,至於普通木工愛好者,更是無從接觸。
  • 木工傳統工具之:墨斗略談
    喜歡傳統文化,喜歡木匠這個行業, 同樣,也喜歡傳統的木工工具,即使它們已經成了落後的代名詞,即使有更多更先進的東西能完全取代它們,但那份情懷,始終跟兒時的回憶緊緊地聯繫在一起。墨斗的應用範圍,並不是很廣泛。一般只是 在傳統木匠、石匠跟瓦匠手中會用到。可以說,墨斗的結構和自身特性,註定了它本就應該被淘汰。操作麻煩,精度低,髒,不利於保存,種種致命缺陷,也註定了它的最終宿命。
  • 老木匠雕刀修復古董不用釘:木匠是技術更是藝術
    與木匠工作打了半個世紀交道,他希望有人傳承手藝  在廣安有一位70歲的老木匠唐天樹,他與木匠工作打了半個世紀的交道,他巧手雕花,修復古董家具,不用一顆釘子,不用一滴膠水。雖然已年入古稀,但他閒時仍愛「創作」雕刻作品,他把自家陽臺變成了「工作室」。  近日,在唐天樹家,記者見到了他和他的精美雕刻作品。
  • 5500元月薪難請木匠 青島雕工多是南方人
    早在2007年6月,木工也被列入了青島市43個緊缺工種之一。   中國的木工,可說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木工。大到紫禁城這樣的堂堂皇城,小到《核舟記》中的桃核微雕小船,靠的都是木工的鬼斧神工。但這似乎已是上世紀以前的歷史。如今,鮮有年輕人拿得起刻刀、鋸子和刨子,木工祖師爺魯班的手藝,竟面臨著後繼無人的境地。是市場行情所致,還是培養體制匱乏?
  • 傳統木匠工具都有哪些
    傳統木匠工具現在一般都很少見了,大部分都已經使用機械工具。對於一些傳統木匠工具現在人已經很少人認識了。簡閣家居收集到了一些傳統木匠所用的基本幾個工具。第一角尺:在木工中角尺主要是做家居的劃線及測量,種類有三角尺、直角尺、活動角、雨傘尺等。不過現在大部分都是使用捲尺了。
  • 火山小視頻上這個廣西木匠巧手給孫女做玩具感動百萬人 網友:實名...
    火山小視頻上這個廣西木匠巧手給孫女做玩具感動百萬人 網友:實名羨慕「隨手用木頭給孫女做個奧特曼,在火山上有6萬多點讚」。剛開始玩短視頻就火得一塌糊塗,這讓60多歲的山木大叔有些不適應。但是,生活所迫放棄了這門手藝回鄉務農,如今在農村賦閒的他,不做木工已經有35年了。「總想得空做點自己喜歡的事情。」就這樣,從今年1月底開始,拍攝火山小視頻,分享自己的生活。  山木大叔木工做得好,在村子裡早已遠近聞名。雖然沒達到專業木匠的鬼斧神工的水平,但也算是心靈手巧。
  • 現代木工為什麼總是鍾愛德國的這些木工工具
    第一種:木工快速夾這是一個木工快速夾,其主要功能就是可以快速方便的將木件之進行夾緊以便木工進行各種木操作的加工。可以單手操作方便作業,同時移動快速,可以大大提升木工的工作效率!該木工快速夾,還可以利用反相功能用於擴張,原理和千斤頂相同,就可以用來當做木工擴張器來使用。兩個快速夾還可以通過接頭進行結合以加長夾持的長度。
  • 天使爸英語俱樂部:益點益滴,讓閱讀陪伴孩子快樂童年
    在江西省有一所有著九十三辦學歷史的小學,它距離縣城55公裡,下轄五所完小、一所村小、一個教學點。在高速公路開通前,這裡交通不便、信息閉塞、發展滯緩、師資匱乏。這樣的一所學校,與遠在七百多公裡外的上海天使爸英語俱樂部在6月26日結緣。
  • 身邊的新鮮事·讓人耳目一新的木工工具
    身邊的新鮮事·讓人耳目一新的木工工具 文/追夢我在年輕時,業餘愛鼓搗點木工活。但我從沒有拜過師,是人們所謂的「憋木匠」,即全憑個人理解和琢磨,來做一些木工活。居然也做成了迎門櫥、寫字檯等幾件像模像樣的家具。
  • 北京達智橋胡同有位老木匠
    進入胡同走上百米,看到一家小木工鋪,門口擺放著嶄新的馬扎和一條陳舊的長板凳。劉仁和老師傅正和鄰居說笑著,不停地做著手上的木工活。他拉我看長條板凳上剛做好的木箱,「你聞聞,這箱子有味道嗎?一點味道都沒有,榆木的!絕對生不了蟲子!」  劉師傅停下手中的活,和我坐在板凳上曬著太陽。他從出生到現在,一直生活在達智橋胡同,已經64年。剛開始他有些不知從何說起。
  • 木工王師傅去找工作,一個月沒有等到要人的老闆
    2020年51歲的木工王師傅,是一名來西安市打工賺錢的木匠。可目前買訂製家具的人愈來愈多,僅有一些小房屋裝修還必須打家俱,木工王師傅就在這裡一片小小「陣營」中謀發展,用他得話而言:「做了近30年木匠,沒攢下一分錢。」
  • 傳承千年的日本木匠技術如何與時俱進
    這些人到京城後多被派去營造官府,另外大量的寺院建築也需要擅長木工的飛騨人去負責。飛騨雪景統治日本的政治勢力不斷變換,很多年代徵調新的勞役相當困難,不少人一生需要數次去京城勞作,因此很多人選擇了逃亡。飛騨人在逃亡途中,或因受到其他地方豪紳邀請而客走他鄉,木匠技術傳到了日本各地並得以延續長達1300年。
  • 超級奶爸自學木工,為萌娃做玩具,最終成為木作大師
    超級奶爸自學木工,為萌娃做玩具,最終成為木作大師 >一塊塊木頭疙瘩到了他的手中 都變成了能哄女兒開心、能做展覽的小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