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丹麥共發現5種貂類變異新冠病毒 其中一種對即將到來的疫苗不...

2021-01-08 前瞻網
警惕!丹麥共發現5種貂類變異新冠病毒 其中一種對即將到來的疫苗不太敏感
 Evelyn Zhang • 2020-11-15 09:38:22 來源:前瞻網 E2534G0

都在用的報告小程序

寫文章、做研究、查資料【必備】

微信掃一掃,我知道了

科學家發現,在丹麥發現的一種新冠病毒的突變形式以前是在貂中出現的。

據一位荷蘭著名專家稱,該突變病毒似乎在丹麥從動物傳播給人類,已在荷蘭的一個水貂養殖場進行了追溯檢測。

最近,荷蘭、丹麥、西班牙、瑞典、義大利和美國六個國家報告了與水貂養殖場有關的新冠病毒病例。丹麥甚至宣布部分地區封城,大規模捕殺水貂。另外,丹麥政府指出,被水貂感染的12人中發現了病毒突變。官方還警告稱,這種變異可能會威脅到未來任何疫苗的有效性。

專家稱,病毒進入不同生物系統會導致不同類型突變,一旦從動物傳到人,就易出現問題。有研究顯示,丹麥共發現5種貂類變異新冠病毒,其中一種對即將到來的疫苗不太敏感。

世衛組織表示,初步研究結果表明,這種與水貂相關的被稱為「Cluster 5」的病毒株變異,「適度降低了對中和抗體的敏感性」,具有突變或以前未曾觀察到的變化的組合。

世衛組織呼籲進一步研究,以核實初步發現,並「了解這一發現對正在開發的診斷、治療方案和疫苗的潛在影響」。

自2020年6月以來,丹麥已鑑定出214例人類新冠病例,這些病例與養殖水貂相關的新冠病毒變種有關,包括11月5日報告的12例具有獨特變種的病例。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變異新冠病毒貂傳人有多嚴重?丹麥共發現5種貂類變異新冠病毒,網友...
    虎撲11月15日訊 近日,有研究顯示,丹麥共發現5種貂類變異新冠病毒。新聞發布後引起了網友的熱議,具體內容如下:詳細視頻戳我>>【#丹麥變異新冠病毒貂傳人#有多嚴重?】6月至今,丹麥已發現214人感染與貂養殖場有關的新冠病毒,其中12人感染了「獨特的」變異病毒。
  • 警惕!丹麥變異新冠病毒「貂傳人」:已發現5種變異
    據世衛組織消息,6月至今丹麥已發現超過200人感染與貂養殖場有關的新冠病毒,其中10餘名患者感染了一種「獨特的」變異新冠病毒,這意味著新冠病毒可能在養殖水貂體內發生變異,又回傳給人類。
  • 四問搞懂:丹麥變異新冠病毒「貂傳人」究竟多嚴重
    據世衛組織消息,6月至今丹麥已發現214人感染與貂養殖場有關的新冠病毒,其中12名患者感染了一種「獨特的」變異新冠病毒,這意味著新冠病毒可能在養殖水貂體內發生變異,又回傳給人類。若水貂成為新冠病毒傳播的另一重要宿主,全球疫情將受到又一沉重打擊。一個不留 為何下此狠手?
  • 水貂傳播變異新冠病毒?丹麥政府下令全國「殺貂」
    據丹麥國家血清研究所表示,截至當地時間5日晚間,已確認12人感染變異新冠病毒,涉及5座貂養殖場。    但丹麥《號外報》以丹麥斯塔滕斯研究所為消息源報導,6月至10月中旬,丹麥214人感染這種新冠病毒變種,其中200人在北日德蘭島。
  • 丹麥發現水貂傳播變異新冠病毒,1700萬隻水貂需要捕殺
    【環球時報記者 倪浩】因為在養殖水貂體內發現變異新冠病毒,或可向人類傳播,丹麥政府4日宣布將捕殺全國1700萬隻水貂。更讓人擔心的是,丹麥政府表示,變異的新冠病毒可能導致研製中的新冠疫苗無效。此前全球已有多個關於哺乳動物受新冠病毒感染的報告,但病毒變異並威脅到疫苗效果的情況尚屬首次。
  • 丹麥稱發現變異新冠病毒「貂傳人」 已確認12人被貂傳染
    丹麥稱發現變異新冠病毒「貂傳人」 已確認12人被貂傳染
  • 丹麥現新冠病毒「貂傳人」,1700萬隻養殖貂將被撲殺,「新變種...
    世界衛生組織說,除丹麥之外,美國、義大利、荷蘭、西班牙和瑞典也報告了貂養殖場發現新冠病毒,須在全球範圍審視貂養殖場的生物安全。那麼,「貂傳人」的時間線如何?世衛組織目前如何判斷?對疫苗研發有何影響?請看新華社記者的報導——1新冠病毒「貂傳人」時間線11月4日,丹麥政府宣布,在丹麥養殖貂身上發現的一個新冠病毒變種已傳給12人。
  • 世衛組織:水貂攜帶的新冠病毒出現變異,但仍是同一種病毒
    令人擔心的是,水貂這樣的哺乳動物是很適合新冠病毒的動物宿主,新冠病毒可能在這些物種內逐漸變化。需要在農場內確保生物安全,避免新冠病毒再從動物傳給人類。現有證據顯示,變異後的新冠病毒行為並無不同,只是在具體特徵上可能有輕微區別,但仍是同一種病毒,其具體影響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才能確定。
  • 「貂傳人」變異新冠病毒致12人感染,丹麥撲殺1700萬隻水貂
    由於新冠病毒近日在丹麥內閣中爆發,丹麥首相在隔離中召開線上新聞發布會如此殘酷的決定,是因為丹麥已發現783例與養殖場病貂有關的人類新冠病例,更嚴重的是,丹麥國家血清研究所發現,水貂群中已出現新冠病毒變種,一旦變種新冠病毒傳播開來,可能會影響未來疫苗的有效性。
  • 新冠病毒變異!此地12人確診感染!緊急捕殺這種動物!
    丹麥12人確診感染變異新冠病毒據海外網綜合CNN、法新社等外媒11月4日消息,丹麥總理弗雷德裡克森當天指出,新冠病毒已經在水貂中發生了變異,而這種變異的病毒已經傳染給了人類。當地時間11月6日,丹麥廣播電視臺(DR)報導,世界衛生組織6日早些時候舉行新聞發布會時,談到丹麥水貂新冠肺炎病毒突變,該變異病毒被稱為「cluster 5」。據世界衛生組織說,目前,說這種變異病毒將影響即將到來的新冠肺炎疫苗還為時過早。「我想我們無法得出結論,這種變異病毒是否會影響疫苗。」
  • 丹麥全國捕殺水貂,水貂到底做錯了什麼?
    精彩生活·快樂健康 最近關於水貂的新聞挺多, 不過都不是什麼好事: 美國有超過1.5萬隻貂死於新冠病毒; 丹麥前幾天宣布捕殺1700萬隻水貂,
  • 新冠病毒動物傳人已被確認,這裡已經全面「封殺」!
    世衛組織:歐美六國貂養殖場發現新冠病毒世界衛生組織7日表示,丹麥、美國、義大利、荷蘭、西班牙和瑞典6個國家已報告貂養殖場發現新冠病毒。丹麥政府4日宣布,在丹麥養殖貂身上發現的一個新冠病毒變種已傳給12人,政府將組織宰殺丹麥所有養殖貂。
  • 丹麥宣布捕殺全國1700萬水貂,因發現變異新冠病毒可傳人
    資料圖海外網11月5日消息,當地時間4日,丹麥政府表示將捕殺該國所有水貂,數量高達此前,丹麥發現在養殖場水貂感染的變異新冠病毒可以傳染給人類。綜合CNN、法新社等外媒4日消息,丹麥總理弗雷德裡克森當天指出,新冠病毒已經在水貂中發生了變異,而這種變異的病毒已經傳染給了人類。由於這種變異病毒不像普通新冠病毒那樣可以受到抗體抑制,因此可能會導致即將上市的疫苗無法發揮作用。
  • 傳染新冠病毒!丹麥宣布捕殺水貂 這家A股公司炸雷
    (原標題:傳染變異新冠病毒!丹麥宣布全國捕殺水貂,這家A股公司炸雷) 近日丹麥12人被貂傳染變異新冠病毒事件惹人關注。「世衛正研究丹麥變異新冠病毒貂傳人」這一話題,還一度上了微博熱搜榜。
  • 歐洲頭條丨丹麥全國「殺貂」!禍起何時?
    但這些國家可都沒有做到丹麥這麼「決絕」。何況這次史上最大的捕殺計劃可能給丹麥整個產業鏈帶來「滅頂之災」。 到底發生了什麼?有什麼事實是我們錯過的? 看完詳細的時間線你會知道,所謂「狠與不狠」,取決於你面對的是什麼樣的現實。 時間線真相6月17日 丹麥發現34隻貂感染,這是首次在水貂養殖場檢測到新冠病毒。
  • 有新疫情,美1.5萬隻貂死於新冠!丹麥撤回千萬「撲殺令」
    有新疫情,美1.5萬隻貂死於新冠!>美國多個州農業官員證實,今年8月以來,超過1.5萬隻貂感染新型冠狀病毒後死亡。政府部門正在調查,對十多家養貂場實施隔離檢疫。確認染病猶他州、威斯康星州、密西根州發現新冠病毒致死養殖貂病例。猶他州8月最先確認貂感染新冠病毒。州政府獸醫官迪安·泰勒說,9家養殖場大約10700隻貂死亡。
  • 丹麥捕殺埋葬後的水貂被「擠回」地面,現場畫面曝光
    當地時間11月16日,丹麥廣播電視臺(DR)報導,丹麥獸醫和食品管理局的數據顯示,在受新冠病毒感染的養殖場和感染區半徑7.8公裡範圍內,現在已有880萬隻貂被殺。這些養殖場大約有1030萬隻貂,相當於有85%的貂被殺。然而,在受感染區以外殺健康貂是不合法的。
  • 千萬水貂遭撲殺,新冠病毒「貂傳人」意味著什麼?
    在追蹤接觸者時,發現了一例特殊感染:一位NB3養殖場被感染僱員的密切接觸者,從未前往過水貂養殖場,但也感染了NB3類型的新冠病毒。這實現了從人到貂、從貂到人、又從人到人的感染循環。水貂身上的新冠病毒目前主要在相關的僱員身上發現,未在養殖場附近的感染者身上發現,暗示了貂傳人範圍的局限性。
  • 發現水貂傳播變異新冠病毒 丹麥宣布捕殺1700萬隻水貂
    當地時間11月5日,丹麥廣播電視臺(DR)報導,世界衛生組織在推特上寫道,他們了解到丹麥變異的新冠肺炎病毒的情況。「我們了解到丹麥的報導,其中有一些從水貂感染了新冠肺炎病毒的人,該病毒發生了遺傳變異。我們正在與丹麥當局進行溝通,以了解更多信息。」
  • 病毒宿主變異!動物傳人,全國撲殺……
    第二,這種變異後的病毒已經傳染給了人類。 近日,丹麥12人被貂傳染變異新冠病毒事件惹人關注。「世衛正研究丹麥變異新冠病毒貂傳人」這一話題,還一度上了微博熱搜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