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錫伯族聚居地方,他們在農曆正月十六的當天,要過一次別開生面的抹黑節,而且這一節日還有個古老的傳說。究竟是怎麼「摸黑」的呢?又是什麼鮮為人知的傳說呢?下面,小編就來給您一一揭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提到錫伯族,小編敢肯定很多讀者都不了解。錫伯族是個古老的民族,源於金朝的封國古錫伯國,因此早年間一直生活在我國東北地區。後來,到清乾隆年間,朝廷為了充實新疆人口,便徵調了一部分錫伯族人西遷至新疆,所以根據最新的人口普查結果可知:錫伯族約19.1萬人,主要分布在黑龍江,遼寧,內蒙和新疆等地。另外,錫伯族還有自己本民族的文字和語言,因此很多歷史和傳說也都完整地保存了下來。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錫伯族的節日眾多,其中的正月十六抹黑節,就是最有樂趣的節日之一。在過抹黑節的當天,村裡的男女老少都會早早的就起床,拿不用的抹布沾上鍋底灰,然後拿著黑抹布走到外面,只要看見人就用黑抹布在他臉上和身上摸黑,同時也會被對方抹黑。據當地老一輩的村民介紹,抹黑節代表的是一種祝福,如果誰沒有被抹黑,在新的一年就會走黴運,而且在抹黑節的背後,還有一個流傳至今的古老傳說。
在很久以前,錫伯族人因為種植小麥,從而過上了富裕的生活。結果,有一年小麥卻生病了,最後到收穫的時候,麥粒全都變成了黑色的,接著就引發了一次饑荒。如此一來,村裡的長輩覺得是天神的懲罰,於是在第二年種植小麥的時候,就先祭拜了天神,祈求在新的一年裡小麥不要再生「黑病」。到了第二年,小麥果然又豐收了,因此人們為了感謝天神,就將黑灰抹在自己臉上,不能再讓小麥生「黑病」,最後也就演化了抹黑節,並一直延續至今。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在過抹黑節的時候,還有三個需要注意的禁忌。
第一:兒子和兒媳與父親之間不能互相抹黑,因為必須要將美好的祝願送給外面的其他人。第二:哥哥與弟媳之間不能互相抹黑,因為錫伯族人很注重家庭倫德。第三:如果想給老人抹黑的話要先行禮,即跪下來先磕一個頭,然後得到老人的同意,才能在他的身上,或者是額頭上抹黑,體現了一種尊敬老人的優秀傳統。不管怎麼說,錫伯族的抹黑節其樂融融,大家在一片歡聲笑語中,接受新年的祝福。
現如今,隨著農業科技的發展,錫伯族人也知道了小麥變黑的病因是黑穗病,只要在種植的時候打一些營養液,就能很好地避免小麥生病,同時還能提高小麥的產量。雖然抹黑節還一直在延續,但不過和小麥生病已經沒有太大的關係了,更多的是一種節日慶祝的方式,增添了不少節日的歡樂氣氛,同時也是對親朋好友的一種美好祝願,希望在新的一年中黴運全部走開,好運連連不斷。
看到這裡,不知道您是否也想參與到錫伯族的抹黑節中呢?如果以後有機會,也千萬不要錯過。最後,如果您的家鄉有什麼獨特的節日傳統,也歡迎留言討論和交流,而且這也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習俗的一種弘揚。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劉立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