錫伯族人正月十六日要過抹黑節,這個節日和古老的傳說有關

2021-01-08 歷史店

在錫伯族聚居地方,他們在農曆正月十六的當天,要過一次別開生面的抹黑節,而且這一節日還有個古老的傳說。究竟是怎麼「摸黑」的呢?又是什麼鮮為人知的傳說呢?下面,小編就來給您一一揭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提到錫伯族,小編敢肯定很多讀者都不了解。錫伯族是個古老的民族,源於金朝的封國古錫伯國,因此早年間一直生活在我國東北地區。後來,到清乾隆年間,朝廷為了充實新疆人口,便徵調了一部分錫伯族人西遷至新疆,所以根據最新的人口普查結果可知:錫伯族約19.1萬人,主要分布在黑龍江,遼寧,內蒙和新疆等地。另外,錫伯族還有自己本民族的文字和語言,因此很多歷史和傳說也都完整地保存了下來。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錫伯族的節日眾多,其中的正月十六抹黑節,就是最有樂趣的節日之一。在過抹黑節的當天,村裡的男女老少都會早早的就起床,拿不用的抹布沾上鍋底灰,然後拿著黑抹布走到外面,只要看見人就用黑抹布在他臉上和身上摸黑,同時也會被對方抹黑。據當地老一輩的村民介紹,抹黑節代表的是一種祝福,如果誰沒有被抹黑,在新的一年就會走黴運,而且在抹黑節的背後,還有一個流傳至今的古老傳說。

在很久以前,錫伯族人因為種植小麥,從而過上了富裕的生活。結果,有一年小麥卻生病了,最後到收穫的時候,麥粒全都變成了黑色的,接著就引發了一次饑荒。如此一來,村裡的長輩覺得是天神的懲罰,於是在第二年種植小麥的時候,就先祭拜了天神,祈求在新的一年裡小麥不要再生「黑病」。到了第二年,小麥果然又豐收了,因此人們為了感謝天神,就將黑灰抹在自己臉上,不能再讓小麥生「黑病」,最後也就演化了抹黑節,並一直延續至今。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在過抹黑節的時候,還有三個需要注意的禁忌。

第一:兒子和兒媳與父親之間不能互相抹黑,因為必須要將美好的祝願送給外面的其他人。第二:哥哥與弟媳之間不能互相抹黑,因為錫伯族人很注重家庭倫德。第三:如果想給老人抹黑的話要先行禮,即跪下來先磕一個頭,然後得到老人的同意,才能在他的身上,或者是額頭上抹黑,體現了一種尊敬老人的優秀傳統。不管怎麼說,錫伯族的抹黑節其樂融融,大家在一片歡聲笑語中,接受新年的祝福。

現如今,隨著農業科技的發展,錫伯族人也知道了小麥變黑的病因是黑穗病,只要在種植的時候打一些營養液,就能很好地避免小麥生病,同時還能提高小麥的產量。雖然抹黑節還一直在延續,但不過和小麥生病已經沒有太大的關係了,更多的是一種節日慶祝的方式,增添了不少節日的歡樂氣氛,同時也是對親朋好友的一種美好祝願,希望在新的一年中黴運全部走開,好運連連不斷。

看到這裡,不知道您是否也想參與到錫伯族的抹黑節中呢?如果以後有機會,也千萬不要錯過。最後,如果您的家鄉有什麼獨特的節日傳統,也歡迎留言討論和交流,而且這也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習俗的一種弘揚。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劉立江的

相關焦點

  • 盤點民族傳統節日瑤族歌堂節,錫伯族抹黑節,景頗族目瑙節
    少數民族節日和漢族的節日有一些相同之處,例如春節和清明節,但是很多民族也有自己的重大節日,下面一起來看看吧。一、瑤族歌堂節歌堂節又叫耍望節,是瑤族人民的隆重節日耍歌堂是瑤語譯音,意為慶豐收。也是青年男女對歌覓友的節日。一般在金秋季節,十月十六日左右。歌堂是八排瑤民喜慶豐收,最隆重最大規模的傳統節日。
  • 抹黑節是什麼幾月幾日該怎麼過:關於抹黑節的來源故事
    在我國這個多民族國家,一樣有著獨具特色的少數民族節日。比如說新疆錫伯族的抹黑節,這一天錫伯族的族人們會相互之間把對方的臉給抹黑,畫面十分有趣,而且族人們也是歡聲笑語,那麼抹黑節是幾月幾日呢?錫伯族抹黑節該怎麼過呢?一起來看看。
  • 丹東:錫伯族的「抹黑節」各民族的大聯歡
    早上8點多,在丹東東港市龍王廟鎮五龍村的沈、那兩個大姓人家裡,十幾名族中晚輩身著錫伯族特色服飾,有序來到家族中的長輩面前,逐一行禮請安。龍王廟鎮錫伯族的民族傳統節日——「抹黑節」也由此拉開了序幕。  「抹黑節」是錫伯族傳統節日,通常在每年農曆正月十三至十六之間的一天舉行。龍王廟鎮錫伯族源自錫伯族「南遷」過程中的一個分支。
  • 錫伯族抹黑節頗具民族特色,在這天被人抹的越黑,收到的祝福越多
    錫伯族抹黑節頗具民族特色,在這天被人抹的越黑,收到的祝福越多如果你在農曆正月十六這一天來到新疆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被人抹了一臉的黑灰,可千萬不要生氣,因為那一天恰好是錫伯族人最有意思且獨具風味的傳統節日—抹黑節。說起抹黑節的來歷,還有一個有趣的傳說呢。
  • 錫伯族除了隆重慶祝「西遷節」以外,還有「抹黑節」
    色布喜賢還十分重視女童教育,在他的積極倡導和努力下,專門建立了一所女子學校,招收錫伯族女童上學念書,從此,結束了錫伯女童不上學堂的歷史。光緒年間,在色布喜賢的建議下,國家出資選派錫伯族學生留學俄國,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兼通俄文的翻譯人才。
  • 正月初九「拜天公」,閩南人最為重要的節日,甚至於比除夕還重要
    美食者不必是饕餮客,而製造美食者,必定閱過人間百味,又能返璞歸真,回到食物本身。哈嘍,大家好,我是愛囉嗦的厲大叔,今天是正月初九了,民俗稱為「天日」,並且今天在中國古代傳說中是天帝的誕辰日,所以也稱「天公節」。
  • 元宵節的由來與傳說元宵節是怎麼來的?
    元宵節,是中國民族的重要節日之一,正所謂正月十五鬧元宵,元宵節是將從除夕開始延續的慶祝活動推向另一個高潮。據說,中國人過元宵節國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了,我們每年都過元宵節,但是有關元宵的由來和傳說卻不一定每個人都知道,那麼,親們想知道有關元宵節的由來與傳說嗎?一起來看看吧。
  • 南安人看過來!這些閩南傳統節日你都知道了嗎?
    春節:農曆正月初一,是一年中最重要的傳統節日。節前家家戶戶貼春聯。除夕夜,合家圍爐(火鍋)吃年飯。有的通宵不眠,名為「守歲」。長輩把紅包分給未成年的孩童,名為「壓歲錢」。初一凌晨,點燃爆竹「開正」。人們換上新裝到族人親戚家按輩份高低依次拜年,路遇朋友,都要彼此道賀新喜。客人來家,應款待甜茶、糖果、蜜餞,來客帶有孩童,則送給禮柑、瓜果。
  • 中元節和上元節有什麼區別?中元節是什麼意思起源介紹
    中元節和上元節有什麼區別?上元節中元節下元節是什麼意思?在中國的傳統節日中有三元這樣的概念,三元是指,上元節、中元節、下元節。可能很多人對中元節和上元節的區別不是很明白,知道下元節是什麼時候。上元節中元節下元節分別是什麼節?下面我們就來看看三元什麼時候,他們又都是什麼節日。上元節中元節下元節分別是什麼意思?
  • 丹東:這裡有美景鳳凰山,當地族民為迎接「穀神」要過「抹黑節」
    而且丹東的交通可以說是多方面的,既有火車汽車也有輪船和飛機。可以說是當地居民想要出行,或者是別的城市裡的人想來丹東都是非常的方便的。丹東有民俗來到了丹東小蕊帶大家來看一下丹東的特色文化傳統吧。因為在丹東居住的民族,除了漢族以外還有很多的少數民族,而少數民族也有很多特色的傳統節日非常的有意義,今天小蕊就帶大家來了解一下錫伯族的傳統特色節日「抹黑節」。
  • 隨筆 春節來歷的傳說——紅紅火火過大年
    春節,是農曆的歲首,春節的另一名稱叫過年,是中國最盛大、最熱鬧、最重要的一個古老傳統節日,也是中國人所獨有的節日。是中華文明最集中的表現。自西漢以來,春節的習俗一直延續到今天。春節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
  • 與佛有緣之人必備的全年重要佛教節日大全,值得收藏|菩薩|釋迦牟尼...
    2020-11-21 11:58:59 來源: 小佳的生活 舉報   佛教節日是佛菩薩出生
  • 春節的由來與傳說
    ,春節的另一名稱叫過年,是中國最盛大、最熱鬧、最重要的一個古老傳統節日,是中國人所獨有的節日,是中華文明最集中的表現。  春節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高潮。如何過慶賀這個節日,在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風俗習慣,有許多還相傳至今。
  • 聖誕節是怎麼來的,與滿洲傳統的山神節是否有關?
    聖誕節的習俗已經定型了,沒有必要改得面目全非,在我們東方,就當是山神節來過便可。這樣可能更接地氣,益於融合。」 我感覺這個留言很有意思,就此問題,我做了一下考察,談一下我的看法。芬蘭語諸民族除芬蘭人外,還包括愛沙尼亞人、卡累利阿人、科米人、烏德穆爾特人等。在歐洲,只有芬蘭語和匈牙利語比較相近,歐洲的大多數民族屬於印歐語系,而芬蘭被劃入烏拉爾語系。 以前,我們在介紹世界匈奴人後裔大會的時候說過,這個大會正式的叫法是世界圖蘭庫裡臺大會,"圖蘭"是對當今阿爾泰語系和烏拉爾語系諸多與古代匈奴由親緣關係的現代民族的統稱。
  • 冬至它是一個節日嗎?為何要吃餃子、吃湯圓
    至今,冬至在人們心目中佔有重要地位,有關它的討論也一直未曾停歇。吃餃子、吃湯圓……對很多人來說,在這個時候來一份屬於冬至的美食,代表的也是對不久之後春節團圓的期盼。它是一個節日嗎?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又稱「冬節」、「賀冬」。也有說法認為,它既是節氣,又是節日,在周代就是新年元旦,曾經是個很熱鬧的日子。
  • 為什麼2262年會有閏正月?難道要過兩個春節嗎?
    我們首先來了解下陰曆和陽曆,因為只有搞清楚了這個概念才能弄清楚為什麼會有閏月,搞清楚了閏月之後才能繼續了解為什麼2262年會有兩個春節!無論是陰曆和陽曆都是和地球公轉有關,陽曆很簡單,就是以地球圍繞太陽公轉一圈為一年,大約為365.2422天,一年十二個月,那麼每個月=365.2422/12=30.44天,而陽曆很簡單,操作方式就是大小月將這些不滿一天的日子分散到了每個月,有的31天,有的30天,還有2月份的特殊天數等!
  • 中國傳統節日有哪些?
    至於歲首(一年開始)時間的確定(換言之,月序的排列)還與天文曆法有關(如前所述),傳說夏在寅月(今農曆正月),商在丑月(今農曆十二月),周在子月(今農曆十一月,即冬至所在月),秦在亥月(今農曆十月),到西漢才又恢復夏正,定寅月(今農曆正月)為歲首,一直沿用至今。實際上古代的「春節」,是指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
  • 中國神話傳說中,過年出沒的四大妖魔鬼怪,你知道幾個?
    眾所周知,我們中國很多古老的傳統節日,都和古代的神話傳說有關,這也是一種文化底蘊的體現,世界上很多節日的起源也都和神話有關。而作為我們中國最大的節日,春節自然也是如此,春節俗稱過年,背後其實隱含著很多神話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