撥開平安業績和估值雙殺的面紗:保費與投資齊下滑

2021-01-10 騰訊網

核心觀點:保險公司業務複雜,在關注該類公司上,需密切跟蹤保險公司的保單銷售情況,以及當前投資收益,從中國平安一季度的情況來看,因疫情影響下保費和投資收益雙雙下滑使得業績和估值出現同時下跌,然而疫情突發的偶然性太強,目前平安保險代理人素質提升仍在進行中,投資收益更多是因為大環境的短期影響,預計2020年是整個保險行業都面臨困難的一年,「危機」意味著「危險」和「機會」共存,平安是否能把握「機會」,重塑保險業的競爭格局,才是未來最值得關注所在。

中國平安財務報告顯示,今年第一季度公司實現3552.61億元收入,較上年同期的4035.79億元下降11.97%;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260.63億元,同比大幅下降42.7%;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營運利潤為359.14億元,同比增長5.3%,開盤後低開低走,隨後震蕩上行,最好卻以下跌0.96%收盤。

顯然,市場對於中國平安這份一季報是有很大的分歧,而保險公司的業務模式非常複雜,投資者又該抓住哪些重點,來對中國平安當前的財務狀況進行解讀呢?

一、保險公司的核心利潤來源是什麼

中國平安屬於綜合金融企業,旗下不僅包括壽險、財險、還包括銀行,以及平安科技等業務,然而,中國平安主要的收入、利潤來源卻是壽險業務,因此,當下對於平安的關注重點在於壽險板塊的發展。

那麼壽險板塊又是怎樣賺錢的呢?舉個例子:

1、100份保單,投保人一次性交費1萬塊,總額就是100萬,保單期限5年,假如人死了就賠100萬:

2、保險公司通過死亡率等數據算出了未來賠付和各種費用折現到現在最可能是 80 萬塊,這 80 萬塊就是合計估計負債:

3、保險公司再保守點,把死亡率估計高些,算出來要 85 萬,多出的這 5 萬就是風險邊際;

4、這樣算了之後還是會賺到 15 萬,這 15 萬就是剩餘邊際,在未來 5 年內逐漸釋放到利潤表。

剩餘邊際其實就是保單中隱含的利潤,只不過不被允許直接放進利潤表,所以起個名字叫做剩餘邊際。

而首先公司整體拆開會計利潤(也就是在財報上的利潤)可以分解為:

1、營運利潤:通過公司經營獲取的利潤,剩餘邊際釋放是大頭,也是值得關注的地方;

2、非營運利潤:投資浮盈浮虧、會計政策變化導致的利潤變動;

由於剩餘邊際的釋放和存量保單(過去賣的保險)、新增保單中的有效業務(新賣出能賺錢的保單),那麼,對於保險公司的關注則主要集中在保險銷售情況。

二、中國平安載保險銷售又是表現如何?

根據一季度報: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公司傳統代理人線下業務展業受阻,高價值保障型業務受到一定影響,同時加大易於銷售但價值率相對較低的線上簡單產品推廣力度,為疫情過後客戶轉化做準備。第一季度壽險及健康險業務新業務價值164.53億元,同比下降24.0%。

顯然,新業務價值同比下降了24.0%是多數機構投資者所擔心的問題,今年全年,中國人的線下社交低頻化是可以預期的。

從產業經濟學角度看,行業低迷期往往是行業龍頭公司憑藉戰略、資源、技術等優勢,進一步提升市佔率的時機。許多行業中具備國際競爭力的大公司都走過這一步,而中國平安正在進行壽險改革。

壽險改革,一方面來源於險種改革、一方面來源於代理人隊伍的優化,而直接關係到當期保費的代理人問題上,平安則是儘量提升代理人素質。

整個代理人隊伍方面,壽險改革倡導「健康人海」,通過智能招聘、基本算法優化等舉措把控隊伍質量,短期人力面臨增員率下降、託退率提升等問題,截至一季度末,公司代理人規模113.2萬人,較上年末下降3.0%,好在平安自2018年的壽險改革開始後,人均產能再逐步提升,下圖為:中國平安保險營銷員每月人均壽險件數。

長期來看,國內代理人通過「人海戰術」拉動業務增長的模式不可持續,必須人力高質量發展模式有望實現差異化競爭優勢,而中國平安在這一塊與友邦保險有著較大的競爭,雖然過去人均產能在不斷提升,目前平安在代理人的整體素質上相對國內其他保險公司有著較大的競爭優勢,然而與國際競爭者競爭上,還有待提升。

三、投資情況

除剩餘邊際攤銷貢獻大頭利潤外,另一對利潤影響較大的則來源於「投資」,保險公司作為負債經營的公司,投資利潤主要來自於兩部分:

一部分為通過負債端承保保險責任並收取保費,將保費用於投資獲取投資收益並扣除負債成本得到公司的利潤;

另一部分由於公司的淨資產(自有資本)的資本成本為0,通過投資獲取的投資收益轉為公司利潤,這部分即為淨資產投資收益。

根據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席周亮在3月22日的回答記者提問時介紹說,保險公司現在已經成為了中國資本市場的第二大長期機構投資者,目前保險資金的運用餘額已經達到了18.8萬億元,投資股票和基金的規模達到2萬億元左右,佔到保險資金運用餘額的10.8%,而2019年,銀保監會披露2019年保險資金運用平均收益率為4.94%,其中股票投資僅佔8.06%,但投資收益率高達9.16%。

保險資產端配置以固收類產品(債券類)為主,一般情況下,當利率上行時,存量產品再投資壓力下降,再投資資金的利差有望提高。雖然新增產品的預定利率會上行,但由於精算模型的調整需要時間等原因,預定利率的變動滯後於利率變化,新增產品的投資壓力較小,利差較大。存量及新增資金的投資收益率上升,有助於提高內含價值的可靠性。另一方面,保險公司以國債收益率750日移動線為基礎計提準備金,利率上行可以帶動國債收益率750日移動平均線上行,減少險企的準備金計提,釋放當年利潤,反之,正如目前的情況,利率下行將影響當期利潤。當前不斷下降的利率環境,對於平安的固定收益類產品的投資收益打擊是長期顯著的。

除開因利率環境不佳而不斷增大的固收端投資壓力,如何看待股票(權益)端的投資壓力呢?

然而保險公司股票資產配置呈「順周期性」特點,即牛市增加投資規模,熊市縮減投資規模這種做法也無可厚非,可市場下行階段就需要忍受投資收益下跌的痛苦,比如2020年一季度,全球股市全面下挫,跌幅為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最高,國內金融市場表現相對穩定,滬深股指跌幅均未超10%,上證綜指下跌9.83%, 深證成指下跌4.49%;小盤股表現相對穩定,中小板指累計下跌1.94%,表現明顯強於主板,而創業板逆勢上漲4.1%。

然而,中國平安主要配置的是白馬股,用滬深300指數來對比更貼切,2020年一季度,滬深300指數下跌10.02%,而截止2019年年報,中國平安在權益市場有約3000億的投資,其中部分以分紅險的形式存在,虧損不完全納入資產負債表,同時平安自2017年採取新會計準則,部分權益市場的投資將列為長期股權投資。

可想而知的是,中國平安一季度追加了數百億在權益投資上,持續追加股票投資上,其投資端的收益將和股市緊緊相連接,與股市同漲同跌的屬性將加強。並且受滙豐銀行暫停派息和權益市場波動影響,平安一季度年化淨投資收益率和年化總投資收益率均承壓,分別為3.6%和3.4%,考慮到後續滙豐銀行恢復派息暫無時間表,預計全年淨投資收益率仍然承壓。

而平安的其他資產管理業務分部的營運利潤較19年同期減少23.59億,主要原因是一季度海外控股、租賃、不動產等部分項目投資收益下滑影響。

因此,從2020年一季度報可以看出,整個2020年,投資收益率上會相對2019年下行,不過隨著後期資本市場和經濟情況的逐步回暖,預計投資收益整體將強於2018年。

小結:

保險公司業務複雜,在關注該類公司上,需密切跟蹤保險公司的保單銷售情況,以及當前投資收益,從中國平安一季度的情況來看,因疫情影響下保費和投資收益雙雙下滑使得業績和估值出現同時下跌,然而疫情突發的偶然性太強,目前平安保險代理人素質提升仍在進行中,投資收益更多是因為大環境的短期影響,預計2020年是整個保險行業都面臨困難的一年,「危機」意味著「危險」和「機會」共存,平安是否能把握「機會」,重塑保險業的競爭格局,才是未來最值得關注所在。

風險提示:上文所示之作者或者嘉賓的觀點,都有其特定立場,投資決策需建立在獨立思考之上。富途將竭力但卻不能保證以上內容之準確和可靠,亦不會承擔因任何不準確或遺漏而引起的任何損失或損害。

相關焦點

  • 5家保險公司業績盤點:2020年誰能「過的更好」
    財聯社(上海,研究員 張浩月)訊,前不久,A股五大上市險企分別公布了2019年年報,在權益投資收益高增長和稅優政策紅利雙重利好作用下,上市險企迎來業績超預期增長。個險新單保費增長情況與保費增長趨勢一致,中國人壽新單保費增速大幅度超同業,轉負為正同比+9.4%,新華保險新單同比小幅正增長,平安和太保下滑幅度繼續加大。圖片來源:中信建投證券財險方面:險種結構優化 非車險佔比提升據長城證券統計,中國平安、中國人保、中國太保三家上市險企共實現產險保費收入8361.74億元,同比增長10.9%。
  • 影視行業:2020年遭遇股價、業績雙殺,新年期待雨過天晴
    行業公司不僅遭遇股價、業績雙殺,而且經歷2018年以來,政策對天價明星片酬、影視題材引導等嚴監管,行業發展環境發生了根本變化。至暗時刻,定增、上市,影視公司依然不乏亮眼表現。尤其是自去年下半年復工以來,電影票房出現多個小高潮,跨年檔更是創下歷史最好成績,重現影視繁榮。賀歲檔8部優質影片票房在望,2021年影視行業能否極泰來?
  • 中國平安:大象的狂奔
    從2018年的議論度和發展情況來看,「保險」榜上有名。事實上,目前中國的保險行業正處在發展的藍海期。銀保監會副主席黃洪近日在公開場合演講時,表示我國已是最球最重要的新興保險市場:40年以來,我國保險保費收入從4.6億元增加到3.7萬億元,資產規模從14.5億元增加到16.75萬億元,保險機構從1家增加到228家。
  • 天風證券:中國太保(02601)低谷已過,NBV反轉的短期和長期動能兼備
    2010年太保壽險的銀保渠道保費佔比超過50%,若收縮銀保業務、調整業務結構,或將直接造成保費收入的大幅下滑,對內難以達成業務規模增長的經營目標,對外又將面臨市場地位不保的被動局面。3、代理人量質齊升。代理人每月人均首年保費收入從2010年2863元升至2017年4853元,人均新保單從2011年1.10件升至2017年1.68件。
  • 水泥個股業績分化顯現,下半年板塊性行情該於何處落腳?
    而山水水泥(00691)2020年上半年則實現經營收入87.47億元,同比同樣錄得下滑,但7.3%降幅明顯優於亞洲水泥,而且歸屬於公司權益持有人的利潤約12.97億元,還實現8.4%的同比上升。業績差異表現背後,雖然上半年兩家公司都受到了水泥均價下跌的影響,但是公司銷量規模和產品利潤水平表現卻都出現了較大的差異。
  • 摩根大通憑什麼溺寵「中國平安」?
    八大險企中,排名第一的中國平安作為頭部中的頭部,業績很是亮眼。中國平安2018年全年公司合計實現原保費收入7191.44億元,較上年保費收入6046.26億元增長18.9%。其中,平安財險2018年原保費收入2474.44億元,同比上漲14.6%;平安壽險2018年原保費收入4468.85億元,同比上漲21.1%;平安養老險2018年原保費收入211.12億元,同比上漲20.2%;平安健康險2018年原保費收入37.03億元,同比上漲72.5%。
  • 江蘇北人二股東直接清倉:減持近12% 業績下滑股價已7連跌
    12月13日晚間,江蘇北人公告稱,公司多名股東擬合計減持不超過11.68%股份,其中二股東湧控投資擬清倉減持。二級市場對解禁已有提前反應。江蘇北人近期股價持續下挫,已連續7個交易日下滑,並不斷創出歷史新低。12月11日解禁日當天,江蘇北人低開近10%,當天收跌5.79%。若把時間拉長,7月14日以來,5個月股價跌幅達到40%。
  • 海大集團豬飼料營收下滑明顯 機構依舊看好2020年業績增長機會
    海大集團:豬飼料營收下滑明顯飼料龍頭海大集團12月16日接受37家機構調研,主要介紹了2019年整體經營情況及未來幾年資本開支計劃。在豬飼料方面,受非洲豬瘟疫情的影響,全國生豬存欄持續下滑,豬飼料需求減少,營收下滑明顯。禽養殖及存欄量持續上漲,禽飼料需求旺盛,增長幅度較大。海大集團指出,近年來水產品消費升級明顯,蝦蟹、特種魚的需求上升,傳統四大家魚需求持續下降。預計2020年蝦蟹、特種魚價格相對樂觀,普水魚價格則可能表現一般。
  • 靠論文拿投資,8年連續虧損,仍估值500億,這家公司靠的是什麼?
    作者丨汶蔚8年,一誕生就具有超強吸金力,從創業之初的0到如今估值500億,背後投資陣容堪稱豪華;8年,爭議不斷,有人稱其為PPT企業,雖標榜自己是行業「先驅」,但卻一直處於虧損狀態。2021新年第三天,柔宇科技遞交科創板IPO申請獲批受理,業界預估上市成功,柔宇科技估值或將超過百億甚至上千億。而隨著獲批受理消息的傳開,這家飽受爭議的獨角獸自此也揭開神秘面紗。靠論文拿到投資 8年估值500萬時間倒回到2012年,2012年的電子產品市場,還沒有曲面屏的概念。在這一年,29歲的劉自鴻創立了柔宇科技,目標是做可摺疊彎曲的顯示屏。
  • 「專賺女人錢」的暴利行業卻沒資本玩的溜,業績下滑股價10天卻翻番
    三季度業績承壓,加碼醫美行業10月29日晚間,朗姿股份發布2020年三季報,公司今年前三季度的營收、歸屬淨利潤雙降,其中報告期內歸屬淨利潤降逾六成。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收19.97億元,同比下滑6.21%;實現淨利潤4999萬元,同比下滑68.18%。第三季度實現營收7.68億元,同比增長5.02%;實現淨利潤5287萬元,同比下滑22.24%。
  • 大客戶悅刻經營高成長 思摩爾再迎業績與估值雙擊?
    來源:東方財富網原標題:大客戶悅刻經營高成長 思摩爾再迎業績與估值雙擊? 來源:富途資訊大客戶悅刻近日遞交招股書,該公司經營數據靚麗,有望提振思摩爾的業績預期及估值。中信證券表示,超預期經營已成為思摩爾常態,中短期公司有望充分享受全球新型菸草成長紅利,長期霧化場景擴張有望接力成長。
  • 五大上市險企總投資收益超五千億 平安同比增速領頭 誰又墊後?
    財聯社(上海,記者 丁豔)訊,隨著中國人保年報披露完成,五大上市險企2019年業績皆已披露,其投資收益情況亦盡收眼底,五大上市險企總投資收益共計達5128.28億元。2019年權益市場回暖推動總投資收益提升,中國平安增速最快,同比增長113.7%;中國人壽同比增加77.7%,中國太保、中國人保、新華保險分別同比增長31.1%、17%、15.1%。
  • 2020年淨利預計達101億元 但這家化學公司業績依然下滑
    萬華化學將經營業績的滑坡歸結於聚氨酯板塊產品價格的走低。根據萬華化學發布的2020年年度業績預告,2020年萬華互相業績仍可能呈下滑態勢。 中外塗料網了解發現,在2020 年上半年,受全球疫情以及國際油價暴跌影響,萬華化學主營產品價格下行疊加需求萎縮,公司上半年實現歸母淨利潤 28.35 億元,同比下滑49.56%。
  • 星石投資楊玲:國際做空機構「偏愛」業績差、故事性強的中概股
    原標題:星石投資楊玲:國際做空機構「偏愛」業績差、故事性強的中概股 摘要 【星石投資楊玲:國際做空機構「偏愛」業績差、故事性強的中概股】中概股正遭遇整體信用危機
  • 旺鑫精密業績不達標 拋售資產匯冠股份迎接新主
    ,拖累上市公司業績  因為精密結構件業務不斷下滑,拖累公司業績,近日,匯冠股份開始籌劃出售其精密製造業務的主要經營主體——深圳市旺鑫精密工業有限公司的股權,並聚焦轉型教育領域。  旺鑫精密三年業績不達標  旺鑫精密主要從事手機、平板電腦等消費類電子產品精密結構件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其下遊客戶涵蓋聯想、三星等智能終端龍頭企業。在2014年,匯冠股份以較高的估值溢價收購旺鑫精密,募資9.8億元收購旺鑫精密92%股權。
  • 近6成上市房企利潤不佳 嘉凱城或成業績下滑王
    截至7月22日,根據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按照申萬行業分類統計,滬深兩市房地產開發企業共有59家公布了中期業績預告,其中34家企業出現虧損、預減、續虧、首虧或略減的利潤下滑情況,僅有25家預增或扭虧。   「房地產行業正在告別暴利時期,上市房企的淨利潤正在進一步下滑,利潤率也隨之降低。」
  • 嫁接「王室」珠寶品牌的萊紳通靈陷家族內鬥,業績下滑關店頻繁...
    在嶽父和妻子(馬峭)支持下,沈東軍和大舅子馬峻合夥搞起了珠寶生意。1999年,馬峻、沈東軍共同出資組建通靈珠寶。如此來看,馬峻、蔄毅澤二人均是萊紳通靈的主要創始人。另外,2020年三季報顯示,馬峻和蔄毅澤分別為第二大股東、第四大股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