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觀點:保險公司業務複雜,在關注該類公司上,需密切跟蹤保險公司的保單銷售情況,以及當前投資收益,從中國平安一季度的情況來看,因疫情影響下保費和投資收益雙雙下滑使得業績和估值出現同時下跌,然而疫情突發的偶然性太強,目前平安保險代理人素質提升仍在進行中,投資收益更多是因為大環境的短期影響,預計2020年是整個保險行業都面臨困難的一年,「危機」意味著「危險」和「機會」共存,平安是否能把握「機會」,重塑保險業的競爭格局,才是未來最值得關注所在。
中國平安財務報告顯示,今年第一季度公司實現3552.61億元收入,較上年同期的4035.79億元下降11.97%;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260.63億元,同比大幅下降42.7%;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營運利潤為359.14億元,同比增長5.3%,開盤後低開低走,隨後震蕩上行,最好卻以下跌0.96%收盤。
顯然,市場對於中國平安這份一季報是有很大的分歧,而保險公司的業務模式非常複雜,投資者又該抓住哪些重點,來對中國平安當前的財務狀況進行解讀呢?
一、保險公司的核心利潤來源是什麼
中國平安屬於綜合金融企業,旗下不僅包括壽險、財險、還包括銀行,以及平安科技等業務,然而,中國平安主要的收入、利潤來源卻是壽險業務,因此,當下對於平安的關注重點在於壽險板塊的發展。
那麼壽險板塊又是怎樣賺錢的呢?舉個例子:
1、100份保單,投保人一次性交費1萬塊,總額就是100萬,保單期限5年,假如人死了就賠100萬:
2、保險公司通過死亡率等數據算出了未來賠付和各種費用折現到現在最可能是 80 萬塊,這 80 萬塊就是合計估計負債:
3、保險公司再保守點,把死亡率估計高些,算出來要 85 萬,多出的這 5 萬就是風險邊際;
4、這樣算了之後還是會賺到 15 萬,這 15 萬就是剩餘邊際,在未來 5 年內逐漸釋放到利潤表。
剩餘邊際其實就是保單中隱含的利潤,只不過不被允許直接放進利潤表,所以起個名字叫做剩餘邊際。
而首先公司整體拆開會計利潤(也就是在財報上的利潤)可以分解為:
1、營運利潤:通過公司經營獲取的利潤,剩餘邊際釋放是大頭,也是值得關注的地方;
2、非營運利潤:投資浮盈浮虧、會計政策變化導致的利潤變動;
由於剩餘邊際的釋放和存量保單(過去賣的保險)、新增保單中的有效業務(新賣出能賺錢的保單),那麼,對於保險公司的關注則主要集中在保險銷售情況。
二、中國平安載保險銷售又是表現如何?
根據一季度報: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公司傳統代理人線下業務展業受阻,高價值保障型業務受到一定影響,同時加大易於銷售但價值率相對較低的線上簡單產品推廣力度,為疫情過後客戶轉化做準備。第一季度壽險及健康險業務新業務價值164.53億元,同比下降24.0%。
顯然,新業務價值同比下降了24.0%是多數機構投資者所擔心的問題,今年全年,中國人的線下社交低頻化是可以預期的。
從產業經濟學角度看,行業低迷期往往是行業龍頭公司憑藉戰略、資源、技術等優勢,進一步提升市佔率的時機。許多行業中具備國際競爭力的大公司都走過這一步,而中國平安正在進行壽險改革。
壽險改革,一方面來源於險種改革、一方面來源於代理人隊伍的優化,而直接關係到當期保費的代理人問題上,平安則是儘量提升代理人素質。
整個代理人隊伍方面,壽險改革倡導「健康人海」,通過智能招聘、基本算法優化等舉措把控隊伍質量,短期人力面臨增員率下降、託退率提升等問題,截至一季度末,公司代理人規模113.2萬人,較上年末下降3.0%,好在平安自2018年的壽險改革開始後,人均產能再逐步提升,下圖為:中國平安保險營銷員每月人均壽險件數。
長期來看,國內代理人通過「人海戰術」拉動業務增長的模式不可持續,必須人力高質量發展模式有望實現差異化競爭優勢,而中國平安在這一塊與友邦保險有著較大的競爭,雖然過去人均產能在不斷提升,目前平安在代理人的整體素質上相對國內其他保險公司有著較大的競爭優勢,然而與國際競爭者競爭上,還有待提升。
三、投資情況
除剩餘邊際攤銷貢獻大頭利潤外,另一對利潤影響較大的則來源於「投資」,保險公司作為負債經營的公司,投資利潤主要來自於兩部分:
一部分為通過負債端承保保險責任並收取保費,將保費用於投資獲取投資收益並扣除負債成本得到公司的利潤;
另一部分由於公司的淨資產(自有資本)的資本成本為0,通過投資獲取的投資收益轉為公司利潤,這部分即為淨資產投資收益。
根據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席周亮在3月22日的回答記者提問時介紹說,保險公司現在已經成為了中國資本市場的第二大長期機構投資者,目前保險資金的運用餘額已經達到了18.8萬億元,投資股票和基金的規模達到2萬億元左右,佔到保險資金運用餘額的10.8%,而2019年,銀保監會披露2019年保險資金運用平均收益率為4.94%,其中股票投資僅佔8.06%,但投資收益率高達9.16%。
保險資產端配置以固收類產品(債券類)為主,一般情況下,當利率上行時,存量產品再投資壓力下降,再投資資金的利差有望提高。雖然新增產品的預定利率會上行,但由於精算模型的調整需要時間等原因,預定利率的變動滯後於利率變化,新增產品的投資壓力較小,利差較大。存量及新增資金的投資收益率上升,有助於提高內含價值的可靠性。另一方面,保險公司以國債收益率750日移動線為基礎計提準備金,利率上行可以帶動國債收益率750日移動平均線上行,減少險企的準備金計提,釋放當年利潤,反之,正如目前的情況,利率下行將影響當期利潤。當前不斷下降的利率環境,對於平安的固定收益類產品的投資收益打擊是長期顯著的。
除開因利率環境不佳而不斷增大的固收端投資壓力,如何看待股票(權益)端的投資壓力呢?
然而保險公司股票資產配置呈「順周期性」特點,即牛市增加投資規模,熊市縮減投資規模這種做法也無可厚非,可市場下行階段就需要忍受投資收益下跌的痛苦,比如2020年一季度,全球股市全面下挫,跌幅為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最高,國內金融市場表現相對穩定,滬深股指跌幅均未超10%,上證綜指下跌9.83%, 深證成指下跌4.49%;小盤股表現相對穩定,中小板指累計下跌1.94%,表現明顯強於主板,而創業板逆勢上漲4.1%。
然而,中國平安主要配置的是白馬股,用滬深300指數來對比更貼切,2020年一季度,滬深300指數下跌10.02%,而截止2019年年報,中國平安在權益市場有約3000億的投資,其中部分以分紅險的形式存在,虧損不完全納入資產負債表,同時平安自2017年採取新會計準則,部分權益市場的投資將列為長期股權投資。
可想而知的是,中國平安一季度追加了數百億在權益投資上,持續追加股票投資上,其投資端的收益將和股市緊緊相連接,與股市同漲同跌的屬性將加強。並且受滙豐銀行暫停派息和權益市場波動影響,平安一季度年化淨投資收益率和年化總投資收益率均承壓,分別為3.6%和3.4%,考慮到後續滙豐銀行恢復派息暫無時間表,預計全年淨投資收益率仍然承壓。
而平安的其他資產管理業務分部的營運利潤較19年同期減少23.59億,主要原因是一季度海外控股、租賃、不動產等部分項目投資收益下滑影響。
因此,從2020年一季度報可以看出,整個2020年,投資收益率上會相對2019年下行,不過隨著後期資本市場和經濟情況的逐步回暖,預計投資收益整體將強於2018年。
小結:
保險公司業務複雜,在關注該類公司上,需密切跟蹤保險公司的保單銷售情況,以及當前投資收益,從中國平安一季度的情況來看,因疫情影響下保費和投資收益雙雙下滑使得業績和估值出現同時下跌,然而疫情突發的偶然性太強,目前平安保險代理人素質提升仍在進行中,投資收益更多是因為大環境的短期影響,預計2020年是整個保險行業都面臨困難的一年,「危機」意味著「危險」和「機會」共存,平安是否能把握「機會」,重塑保險業的競爭格局,才是未來最值得關注所在。
風險提示:上文所示之作者或者嘉賓的觀點,都有其特定立場,投資決策需建立在獨立思考之上。富途將竭力但卻不能保證以上內容之準確和可靠,亦不會承擔因任何不準確或遺漏而引起的任何損失或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