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作為我們日常餐桌上常見的一道美食,那你知道魚背後的文化象徵嗎?
01魚象徵著古時的生殖崇拜
原始時代,原始人由於生存環境的原因,壽命極短極易死亡。
有研究證明,尼安得特人平均壽命不到二十歲,山頂洞人的成年人沒有超過三十歲的,而死亡率則可能高達50%。
自然災害,部落衝突,野獸襲擊,瘟疫等都容易造成原始人的死亡。
為了保存部族的存活,在死亡不可控的情況下,原始人只能多生。
生殖成了關乎部族生死存亡的頭等大事。而由於原始人對生殖原理的缺少認知,以為生殖來自於一種神秘的力量。
於是,生殖崇拜產生了。
女性擔負著生殖的任務,而女性生殖又依託於生殖器。於是,又產生了性別崇拜,女性崇拜,女性生殖器崇拜。
但終究崇拜的是人自身。人有什麼神秘的呢?大自然才是生殖力的起源!
魚,首先受到了原始人的崇拜。
為什麼?
首先,魚長得就和女性生殖器很像。兩魚相疊,就像女性的外陰。
其次,魚擁有極強的繁殖能力,原始人相信魚身上擁有神秘的繁殖力。
原始人崇拜魚,正是希望人能夠像魚一樣,多子多孫,綿延不絕。
有遺留的文物可以證明原始人對魚的崇拜。
比如:仰韶文化中的「魚祭」和「魚紋」,印度河文明彩陶上的比目魚,印度史詩中的天女變魚,歐洲廣為流傳的美人魚神話,中國神話裡其實也有「美人魚」,禹的父親鯀是「白面長人魚」,還有夏的始祖顓頊死而復生後附身在魚身上,成了半人半魚的「魚婦」,人身魚尾。古代貴婦人乘坐的車輿叫「魚軒」。
0202魚象徵兩性與愛情
魚象徵女性不難理解,魚其實也象徵男性。
聞一多在《說魚》裡提到,魚其實也會被用來指代男性,這種情況在亞洲西部仍然可見,「至今閃族人還以魚為男性器官的象徵」。
而提到男女,就又容易想到男女間的愛情,男女間的關係:情侶,配偶。
於是,魚也象徵愛情。
比如漢樂府名歌的《江南》,其中就有一句:「魚戲蓮葉間」。
聞一多認為,「魚戲蓮葉間」字面上看是魚在蓮葉間嬉戲,其實是以魚喻男性,以蓮喻女性;整首詩看起來描述的是江南採蓮、魚在水中嬉戲的畫面,但實際是男與女嬉戲之歡。
有一個成語,魚水之歡,形容的就是男女之間的親密關係。
《江南》原文: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又比如《白頭吟》中的:
竹竿何嫋嫋,魚尾何簁簁。
竹竿與魚便是指涉釣魚,蘊含男女之間兩情相悅、和睦相處的渴求。
《白頭吟》原文:皚如山上雪,皎若雲間月。聞君有兩意,故來相決絕。 今日鬥酒會,明旦溝水頭。 躞蹀御溝上,溝水東西流。 悽悽復悽悽,嫁娶不須啼。 願得一心人,白首不相離。竹竿何嫋嫋,魚尾何簁簁! 男兒重意氣,何用錢刀為!
魚也象徵著情書。
有一成語叫「魚傳尺素」,指傳遞書信。詞語「魚書」則表示書信。根據語境,其實是情書。
唐人寄書信時,就常常用尺素結成雙鯉魚的形狀。
有詩為證:
李冶:「尺素如殘雪,結為雙鯉魚。欲知心裡事,看取腹中書。」元稹:「重疊魚中素,幽緘手自開;斜紅餘淚跡,知著臉邊來」,都是。古樂府《飲馬長城窟行》「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長跪讀素書,書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飯,下言長相憶。」
現在我們會說到關於魚的詞語裡,也可能是兩性間的暗示。
「打魚」,「釣魚」是在求偶;
「烹魚」,「吃魚」是在求歡。
在《詩經》裡有「豈其食魚」,「南有嘉魚」。如果不知道魚背後代表的象徵意義,就可能以為是在描述自然美景,而不知道其實是暗指男女之間的關係。
03魚象徵吉祥之物
到了現代,魚又作為吉祥之物,象徵著多子多福,運氣爆棚。
送子觀音手上提的是「魚籃」,正月十五懸掛的彩燈中有「魚燈」,陝西農村婚宴上要陳設木製雙魚,「年年有魚」,「魚躍龍門」的年畫甚至是近幾年女團的「錦鯉楊超越」。
04結語
理解魚背後的文化象徵,我們才能更好地理解本國文化以及日常語境裡的背後的深層含義,不然就只能當個睜眼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