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都說,閱讀習慣要從娃娃抓起,而姜曉卻認為,這讀書的習慣,絕對是天生的。
想想自己小的時候,讀書,那真是像做賊一樣,絕對不能光明正大啊!可越是這樣,姜曉越愛讀書,白天不行就晚上,家裡不行就圖書館嘛。
姜曉知道,在孩子身上彌補父母的缺憾是不道德的,可是姜曉控制不住自己,她不但有一萬個要讓猴娃讀書的理由,更想讓猴娃可以光明正大地自由閱讀,以彌補自己因為讀書而受到的傷害。
可是猴娃,絕對是個上天入地的主兒,自己坐在推車裡或者自己在那玩玩具,根本不可能,多沒意思啊!所以姜曉更多時候只得放下手中的活計或者書本,來滿足猴娃的陪伴,姜曉多麼渴望一人一書的生活啊!所以,培養猴娃的閱讀習慣,勢在必行!
作為母親,姜曉很理解兒子貪玩的稟性,幾乎是按照色彩豐富,生動有趣的方向來選擇的,她想著,自己慢慢引導,猴娃就算不能短時間內養成閱讀的習慣,至少也會翻看一陣子的。沒想到,姜曉以展示性的神情將這些書呈現給猴娃的時候,猴娃並沒有絲 毫的開心,漫不經心地以一分鐘一本的速度逐頁翻過,沒有一頁地停留。
「媽媽,完!」看著猴娃那副認真的又淡漠的表情,一時間姜曉竟無言以對。
「媽媽給你講故事好不好?」姜曉耐下性子和猴娃商量。
「完了,不看。」話還沒說全的猴娃,意思表達的卻是十分完整。
姜曉有些崩潰了,這是什麼孩子,姜曉賭氣地自己看了起來。
「媽媽,玩!」猴娃又開始要求一起做遊戲了,姜曉突然間發現自己竟然一點脾氣都沒有,這可怎麼辦呢?
幾天後,不甘心的姜曉再次把書擺放在了猴娃的面前。
「媽媽,畫畫!」猴娃拿著筆翻開了書……
姜曉瞬間回想起當年上幼兒園時,一位男同學在自己的書上畫了副眼鏡,自己大發雷霆的場景,再看看猴娃認真地在書本上圖畫著,姜曉硬生生地忍了下去。「畫就畫吧,好歹也是看了眼圖片,等長大點再慢慢講故事。「姜曉在心裡安慰著自己。
「寶貝兒,你看看這個可以迷宮怎麼走?「姜曉還是不死心。
「我想走,就走。「猴娃的意思是,:我想怎麼走,就怎麼走。他也確實是這麼做的,一筆一圈,出來了。
看著兒子的塗鴉,姜曉反倒平靜了下來:也許,這才是孩子心底最原始,最真實的想與做,一張白紙,為什麼要由父母去描繪呢,所謂的自由,不就是所行即所想麼。所謂的快樂,不也是源於心底的自然流露麼。
從那以後,姜曉依舊不停地為為兒子選書,把一本書拆成幾個故事,再把故事當作笑話去講,猴娃慢慢地便不再排斥書籍了,偶爾也翻翻圖,雖然猴娃依舊會沒輕沒重地「傷害「書籍,可是也承認了這是自己日常的一部分。只有姜曉心裡清楚,閱讀,尚且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