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08 08:57圖文來源: 南京日報
「具」字中間到底有幾橫?這個問題最近在網上引起熱議。一部分網友認為,「具」字裡面有兩橫,因為上學的時候,老師就是這樣教的;一部分網友認為「具」字裡面是三橫,不信可以查字典。
「具」字中間到底有幾橫?這個問題最近在網上引起熱議。一部分網友認為,「具」字裡面有兩橫,因為上學的時候,老師就是這樣教的;一部分網友認為「具」字裡面是三橫,不信可以查字典。
一個查字典就能解決的問題,居然能讓這麼多人感到迷糊,何況網上傳播的其他信息?這件事十分有趣,或許還有點荒謬的味道,更加令人深思。
我不知道有多少網友是真的堅信「具」字裡面有兩橫。講道理,「老師是這樣教的」當然不等於信息絕對正確。課本可能出錯,老師也可能出錯,何況時間會讓記憶變形,記憶本身也常常會錯位;而字典出錯的概率極低,且不受時間、記憶的操縱。所以從邏輯上說,「兩橫派」的所謂論據並不紮實,本來不足以與手持字典的「三橫派」一爭。
但「兩橫派」確實爭取到了不少網友的支持。其中有些人可能是真的相信個人記憶勝過字典查證,這是意志堅定的自我主義者,哪怕鐵證如山擺在眼前也不足以令他們改變固有信念;還有一些則是什麼都能相信的懷疑論者——「具」字以前是兩橫,現在不知道出於什麼原因變成三橫了,大家都渾然不覺!熟悉的陰謀論味道足以吸引懷疑論者快樂地站隊;其他人,恐怕都是懵懵懂懂的跟風者了。就像小品《賣拐》裡,範偉的角色跟在趙本山的角色後面走路,沒走幾步就被「忽悠瘸了」。
面對外來的任何信息,都有上述三種人存在,但「具」字之爭的特殊性在於,這件事非常容易查證,可疑的空間本來應該很小,可是就在這麼一丁點大的「極端環境」下,仍然有人跟風、懷疑,更多的是搖擺不定。這個結果大約能刷新不少人對自我的認識。以前我們總是說,慎重對待網絡消息,轉發之前查證一下,警惕騙子的推銷和忽悠……多數人覺得自己做得到,但這場名為「具」的心理學測試會讓不少人驚覺,我們可能沒有自以為的那麼靠譜,有時連最簡單的查證也不會去做,有時就算查證了也仍然搖擺不定,有時明明熟知騙子的套路可還是會掉進陷阱。三人成虎,曾參殺人,古人誠不我欺也。
當有人一驚一乍地講述著「具」字中間從「兩橫」變成「三橫」的故事時,你是否曾有一瞬間的動搖?如果經過這個小小的測試,我們發現自己的判斷力確實不太靠得住,對已有知識和信念的意志力確實不那麼堅定,那麼,當我們面對外來信息,或許更應該有意識地保持一份審慎;面對自我,保持一份謙卑;面對被蒙蔽、欺騙的其他人其他事,多一些警惕之心,少一些嗤之以鼻和嘲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