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冬季,天氣是變得乾燥寒冷,這個時候人體的水分流失會加快,再加上有些人喜歡冬季吃火鍋來禦寒,結果就很容易出現上火的症狀,因此冬季上火的人非常多。那麼冬季喝什麼湯去火?接下來我們就來一起看看吧!
冬季喝什麼湯去火
1、蓮子銀耳湯
材料:銀耳、蓮子、紅棗、枸杞、冰糖各適量。
做法:銀耳用清水泡開,將底部泛黃的硬結剔出,撕碎備用。湯鍋放清水,將銀耳、冰糖、棗子、枸杞放入冷水中,開火加熱至煮沸,一定要不斷攪鍋,防止銀耳膠質粘鍋,煮開後,關小火熬煮,也要不斷攪鍋。
功效:冬季也會時有肺火顯盛的現象,不妨喝蓮子銀耳湯,可以滋陰潤肺,安神養心。
2、雪梨青蘿蔔燉豬瘦肉
材料:雪梨1個、青蘿蔔1個、紅棗4個、豬瘦肉250克、生薑2片。
做法:各物洗淨。雪梨、青蘿蔔去皮、切塊;豬瘦肉切小方塊狀;紅棗去核。一起與生薑下燉盅,加熱開水1000毫升(約4碗量),加蓋隔水燉約3小時便可。進飲方下鹽。
功效:雪梨入湯有潤肺、化痰、止咳、清心、降火的功效,而青蘿蔔入湯清潤可口,又能寬中下氣、健脾胃,合而燉豬瘦肉,能清心潤肺、清燥除煩。
3、豬肝枸杞菜湯
材料:豬肝100克、枸杞菜300克、調料食鹽1小勺、姜5克、料酒5毫升、澱粉10克、白醋5毫升、水適量、植物油5毫升。
做法:豬肝切薄片,放入碗中用清水和白醋浸泡15分鐘,再用清水漂洗乾淨;將豬肝用料酒、澱粉和1/2小勺鹽抓拌均勻,姜去皮切絲;豬肝醃製片刻,枸杞菜洗淨將葉子摘下,梗不要;鍋中倒入適量清水,大火燒開後放入薑絲、淋入植物油、滑入豬肝煮熟;放入枸杞菜滾煮片刻加1/2小勺鹽調味即可。
功效:枸杞菜性涼,可以清肝腎、降肺火,吃豬肝也可去肺火。
冬季養生湯做法大全
1、黃精參淮燉雞
冬季養生進補,以養陰填精、益肺脾腎為要,故選中藥黃精最為適宜。用它配補中益氣的黨參、健脾養腎的淮山,用來燉小母雞,氣味清潤可口,有溫腎補脾養氣之功,能緩解冬季體倦乏力、腰膝酸軟、怕冷畏寒等症狀,且其藥均性味平和,故適用人群甚廣。
材料:黃精、黨參、淮山各30克(中藥店有售),小母雞1隻,豬瘦肉50克,生薑4片。
做法:藥材洗淨,稍浸泡;母雞宰洗淨,去髒雜、尾部;豬瘦肉洗淨,一起下燉盅,加冷開水1500毫升(約6碗量),加蓋隔水燉約3小時便可,進飲方下鹽。
2、胡椒豬肚湯
胡椒性溫熱,有溫中散寒作用;豬肚有健胃養胃的功效。特別冬季,喝上一碗熱乎乎的胡椒豬肚湯,就能夠祛風散寒、增強食慾,而且還能夠吃出好心情呢!
材料:白胡椒30至50粒,豬肚1個。食鹽、料酒、味精各少許。
做法:先將豬肚洗淨(可加鹽、醋並用開水燙洗),鍋內注水,豬肚塊(或絲)下鍋,加入白胡椒,煲兩個小時左右,湯稠肚爛時,加入食鹽、料酒、味精即可食用。此湯可在飯前飲用。
3、太子參蜜棗煲豬瘦肉
太子參性平和味甘潤,能生津潤肺、養胃健脾,因而民間有用「太子參太子也吃不壞」作比喻。加入蜜棗煲豬瘦肉,清香甘潤,養肺益胃,滋陰益氣。
材料:太子參40克、蜜棗3個、豬瘦肉400克、生薑3片。
做法:太子參浸泡;蜜棗去核;豬瘦肉洗淨。一起下瓦煲,加入清水2000毫升(約8碗量),武火滾沸後改文火煲1個半小時,下鹽便可。
冬季養生注意事項
1、適當吃冷食
冬天外界氣候雖冷,但人們穿的衣服往往較厚,且大部分時間都在有暖氣或空調的室內,再加上空氣乾燥,活動量相對不足,容易造成體內積熱不能適時 散發。如再過多食用羊肉、狗肉等溫熱性食物,易造成體內蘊熱,出現「上火」現象,如口腔黏膜潰瘍、咽喉炎、便秘、痔瘡等。因此,冬季,對於腸胃健康的朋友 來說,若能根據自身情況,有選擇吃點「涼」的食物如涼菜、性「涼」的食物或喝點涼開水,不但無害,反而有益,也不失為一種冬季保健方法。
2、別拒冷空氣
冬天不少人會終止健身活動。研究表明,空氣和皮膚溫度間的差異刺激,能加強體溫中樞調節活動,使皮膚血管收縮,提高肌肉興奮性與收縮能力;同時 有效改善內臟功能。經常從事戶外體育鍛鍊,可增強人體對氣溫變化的適應能力。所以,掌握科學方法,進行多種健身鍛鍊,同樣收效良好。冬季可選擇慢跑、跳健 身操、打太極拳、室內器械練習、冬泳等。
3、禁慾不可取
養生應「合天時,順地理」,四季自然規律是「春天、夏長、秋收、冬藏」,冬季養生貴在「藏」,故古人早已有「冬季禁慾」之說。冬季人體需要許多能量來禦寒,而性生活會消耗人較多的能量。房勞過度容易影響身體健康。但並不意味著冬季停止性生活。有規律的性生活對人有益。不過,如何掌握性生活的頻率要因人而異。
結語:以上就是冬季養生湯以及去火湯的做法和療效,同時我們冬季除了在食物上面進行養生之外,我們還可以通過鍛鍊的方式來進行養生,鍛鍊還可以促進骨骼的發育,增強自身的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