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藝博地下庫房首曝光:藏品超兩萬,關一次門貼一次封條

2021-01-21 騰訊網

2020年12月21日,中國博物館協會公布了《關於第四批國家一、二、三級博物館名單的公告》,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與山東大學博物館等共計74家博物館入選國家一級博物館。這是高校博物館首次晉級國家一級館。

1月11日,從未對外公開展示過的清華藝博地下藏品庫房向新京報記者打開了大門。我們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進入藏品庫房,探訪22915件文物藝術品的「家」。

進入庫房至少兩人相伴

順著速度比一般電梯慢很多的液壓貨梯緩緩下降,神秘的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地下藏品庫房,到了。

△ 地下庫房只有一層,面積超5000平方米,入口處是觀摩室、攝影室、燻蒸室等。一般專家、嘉賓到來,最多只能到觀摩室,保管員會將藏品提取至此,以供使用。這幾間工作室的後方,就是保存藏品的11間庫房,只有工作人員才能按照規範踏入。

庫房是冷色調的,藍瑩瑩的光線籠罩著白色的牆壁。一眼看到盡頭,十餘個高大厚重的鐵門緊閉,分布在樓道兩側,每扇門上都貼著封條。

△ 庫房入口有一名保安,進入都要登記。

△ 所有人進入庫房,都要在記錄本上登記時間、工作事由等,離開時還需籤字確認。

安保人員是庫房的第一關。紅外監控系統和電子門禁無死角地覆蓋著藏品庫房區,當有人靠近庫房大門,試圖開鎖時,警報就立刻響起。這是第二關,即使庫房管理員也無法自行關閉。

「撤紅外!」清華藝博典藏部總帳庫房主管桂立新喊了一聲。安保人員查看了來人,確認是庫房管理人員,隨後暫時關閉1號庫房外的紅外門禁。

桂立新由一名同事相伴,知會安保人員關閉防盜紅外裝置後,揭開機械鎖上的封條,用鑰匙打開,再轉動圓形把手。至此,厚重的大門才緩緩開啟,1號庫房呈現在面前。

1號庫房為總帳庫房,可以視為藏品的「中轉站」。有藏品需要提取展出,或者有捐贈品需要入庫,都要先進入總帳庫房,「收拾利索」。

△ 庫房大門是保護藏品的重要關卡,每道門都符合一級防盜標準,僅僅是進出門就有一整套規範:兩人以上才能開門,其中一人必須是庫房主管;每次關門都要貼上一張新的封條;除工作所需的其他隨身物品一律不準入內……

每間庫房溫溼度各異

根據藏品門類設置的專門庫房和備用庫房,在1號庫房後一字排開,一共10間。

△ 每間庫房都排列著十餘組密排櫃,每一組柜子裡幾十個抽屜。藏品櫃也是根據文物屬性定製的。每間庫房都設置了不同的溫溼度。

△ 書畫庫房保管員安夙打開庫房密排櫃的抽屜,抽屜底部由防蟲的樟木製成,上部覆有全棉,每一幅書畫捲起以後,外部也裹著全棉的裝具。

△ 織繡庫內的藏品。

不同類別藏品對保存環境的要求不一,有的怕潮,有的怕熱。因此每間庫房都設置了不同的溫溼度,庫房內外均安裝有溫溼度表,隨時供工作人員檢查調整。

△ 每件藏品外面還貼著「身份」標籤。

校友捐贈為館藏重要來源之一

這天,清華藝博常務副館長杜鵬飛進入1號庫房,查看為清華大學110周年校慶籌備的銅鏡文化展提取出的歷代古鏡。1號庫房的工作檯上,整齊擺放著數個藍色囊匣,杜鵬飛戴上無塵丁腈手套,換上專用口罩,輕輕打開匣蓋,除去覆蓋在古鏡上的絲質保護襯墊,一面西漢銘文鏡展現在眾人眼前。

△ 1月11日,杜鵬飛進庫房時戴上防飛沫的口罩。庫房制定了嚴格的規章制度,所有人都必須遵守。

△ 裝有待選銅鏡的特製盒子。所有展品都會根據其屬性、外觀製作不同的保護包裝。

△ 杜鵬飛按照規範,一手託住銅鏡,一手扶住另一側,捧起銅鏡仔細查看。近距離觀察可以看到銅鏡上分布有幾道裂紋,這是曾經修復過的痕跡。雙手託住底部而不用單手拎邊,可以防止銅鏡的修復處斷裂。

鏡子捐贈自清華老校友王綱懷,背面刻有一圈銘文,有「必忠必信」字樣,在古鏡中十分罕見。王綱懷研究、收藏古鏡數十年,曾分多次捐贈給清華藝博300餘枚銅鏡,已成為清華藝博的重要館藏。清華藝博曾舉辦專門展覽呈現這批銅鏡中的代表藏品,展覽即以「必忠必信」命名。

「清華大學各學院專家、校友為我們捐贈了很多藏品,是我們館藏的重要來源之一,這也是清華藝博作為高校博物館的一個優勢。」杜鵬飛說。

△ 清華藝博南側,捐自1997屆校友的國學四大導師雕塑。清華藝博成立初期,各級校友幫忙解決了不少問題。

從開館到被評為國家一級館,只花了四年

△ 清華藝博總建築面積3萬平方米,於2016年9月正式對公眾開放。

△ 1月11日,清華藝博東門,極具當代風格的后羿雕塑。相比於著重文物展示的博物館,清華藝博在定位上更兼顧當代藝術。

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完全按照一流博物館的要求建章立制,2016年9月正式對公眾開放後,僅用了四年時間,便被評為全國一級博物館。

△ 2016年9月,清華藝博開館大展——"對話達·文西"特展,達 芬奇《大西洋古抄本》60幅手稿真跡首次登陸中國。

△ 2019年5月,「器服物佩好無疆——東西文明交匯的阿富汗國家寶藏」展。

△ 2019年4月,「扶桑止水——王綱懷捐贈和鏡展」。

2020年,受疫情影響,公眾進入博物館參觀成了難事。清華藝博及時推出各種線上活動:發起「窗口2020——疫情時期圖像檔案展」,6000多件作品在短短3周的時間裡從世界各地飛往清華園,獲得了數百萬人次的網友的關注;常務副館長杜鵬飛在4月帶頭化身「主播」,在展廳直播推銷文創產品……

△ 2020年4月26日,清華藝博常務副館長杜鵬飛在當「主播」直播推薦藝博的文創產品。

△ 1月11日,典藏部總帳庫房主管桂立新(中)、織繡庫保管員高文靜(右)、攝影師肖非(左)在給一堆銅鏡拍「肖像照」。據桂立新介紹,為藏品拍照時,不允許將它放在桌面上俯拍,以避免相機或鏡頭脫落毀壞藏品。

杜鵬飛認為,晉級國家一級館無疑是對清華藝博已有成績的肯定,但同時也意味著更高的要求與更大的責任。「榮譽是一時的,它屬於過去,內在的品質才是最重要的,也是我們最看重的。成為世界一流的大學博物館,是我們矢志不渝的目標」。

-The End-

攝影:新京報記者浦峰

文字:新京報記者倪偉 浦峰

編輯:陳婉婷

校對:吳興發

相關焦點

  • 房屋被法院依法查封 我市首個電子封條啟用
    電子封條。林倩雯 攝通訊員 胡凌飛 記者 林倩雯「該房屋已被法院依法查封,責令被執行人立即履行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未經允許,任何人不得入內……」昨日下午4時46分,邗江法院執行裝設的首個電子封條在西區某小區內啟用,這也是我市首個啟用的電子封條。
  • 福字不能倒著貼?幾點貼福字才對?一年一次千萬別貼錯了!
    福字幾點貼最好?很有講究真正貼福字的時間應該在三十的下午,太陽尚未落下之前。且順序應該是從外面向裡貼,先貼抬頭福,再貼門福,最後才能貼倒福,意味著一年的福氣都要從外面流進來。如大門的「福」字的倒著貼可就把福氣倒在門外了。所以門福必須是正福。
  • 老闆「失蹤」了公司被搬空 貼張假封條忽悠討債人
    荊楚網消息(楚天都市報)(記者 易敏實習生劉鵬)聲稱去外地出差,公司老闆從此不見蹤影,讓人更奇怪的是,不久公司門口被人貼上假的查處封條。  昨日上午,記者在漢口青年廣場B座9樓的武漢康納力科技有限公司看到,幾間房間十分凌亂,其中一間房是倉庫,門上還貼著「江漢區衛生局,二00七年六月六日封緘」(註:原文為此)的封條。公司的幾名員工和經銷商坐在辦公室裡,他們說,再找不到老闆,就報警。
  • 網曝山東環保給灶臺貼封條?網友:老奶奶的雞鴨都被強賣了
    不過偶爾有些地方也會出現治理過火的情況,比如說山東某地在環境治理方面就出現了一些一刀砍的情況,給灶臺貼上封條。甚至有網友說,連老太太家中的雞鴨都給強制賣了。環保一刀切的問題引發關注根據網友爆料的消息,在山東某縣的一些鍋灶被環保部門工作人員貼上了封條。從網友爆料的圖片上可以看到,在封條上面寫的是山東某縣大氣汙染防治工作小組,以及山東某縣街道辦事處。
  • 北京工體內「老賴」餐廳無視封條營業被罰
    餐廳入口處被貼上封條 攝影/本報記者 郝羿工人體育場內有一家名為阿凡提烤肉的餐廳,該餐廳經營位置獨特,位於人工湖上的一艘船隻內,最近一個星期,一些前往餐廳吃飯的食客發現該餐廳入口處玻璃門破損。食客們並不知道,這家餐廳的經營者已經成為「老賴」,法院曾於近日查封此家餐廳,並在餐廳門口玻璃門上張貼封條。但這家餐廳經營者竟將封條遮住,通過砸碎另一扇玻璃門的方式,為食客提供入口並正常營業。昨天下午,得知該餐廳仍在營業,朝陽區法院執行庭再次對餐廳進行查封,並對經營者開出了20萬元的罰單。
  • 故宮藏品新增5.5萬餘件 將建數字照片檔案
    九成藏品屬於珍貴文物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稱,2004年至2010年,故宮博物院完成了第五次、也是建院以來最為徹底的一次藏品清理,當時登記在冊藏品總數量為1807558件(套)。 2012年10月到2016年10月,我國開展了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
  • 合肥一餐廳因消防問題被查封 竟遮擋封條繼續營業
    大門被餐廳貼了掩人耳目的紙條。新安晚報 安徽網(www.ahwang.cn)訊 昨日上午,由於消防驗收不合格,合肥花園街一家茶餐廳被廬陽區消防大隊和逍遙津派出所聯合查封,貼上了封條。封條貼上不久,餐廳人員就趕緊用一張「大門已壞」的大紙條把封條遮起來。
  • 山西運城多家糧油店關門貼封條?店主:系門面房騰退
    日前,有消息稱山西運城有多家糧油店關門,門口有發改委所貼封條。9月6日,記者從多家糧油店店主處獲悉,店面關門系續建門面房騰退,只涉及8家糧油門店,現都已另尋去處。另據運城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通報,目前,全市各大糧油經營店整體經營正常,供應穩定。
  • 國際博物館日丨國表翹楚羅西尼鐘錶博物館藏品大曝光
    國際博物館日丨國表翹楚羅西尼鐘錶博物館藏品大曝光2018年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今年的主題為「超級連接的博物館:新方法、新公眾(Hyperconnected museums: New approaches, new publics)」。
  • 【 基層動態】「撕不爛」的封條上線!
    說起查封,少不了需要貼封條傳統的封條是在標準的紙條上填寫查封時間加蓋法院印章對於小部分膽大任性的人來說是擋不住撕毀它的決心的於是乎我們的執行幹警引入了新的「法寶」電子封條——全稱「智能電子封條監控系統」
  • 【案件直擊】孫吳:大車司機私開封條下車被處罰
    【案件直擊】孫吳:大車司機私開封條下車被處罰 2021-01-14 16: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許昌開辦企業實行「一門一窗一次」辦結
    本報訊(記者宋廣軍通訊員張豪)「我來辦理一家物業公司的開辦手續,想著辦完營業執照了解清楚還需要辦理哪些業務就行了,沒想到企業開辦綜合受理窗口給我介紹了企業開辦線下一窗通辦政策,一次就能辦完營業執照、公章、發票、社保開戶、公積金開戶等業務,而且公章和稅控盤還免費。」
  • 時光早報:《花木蘭》北美首周末票房或超8500萬
    《花木蘭》北美首周末票房有望超8500萬美元      儘管受疫情影響,《花木蘭》在中國等多地的檔期不得不延後,其北美3月27日的檔期並沒有更改。由於動畫版珠玉在前,有外媒預測《花木蘭》北美首周末票房有望達到8500萬美元,甚至更多。
  • 來論|「三年級才上數學課」被叫停,別隨意給課改「貼封條」
    但這一課改效果初顯,針對的也只是實驗班,況且學生也是自願報名,這一課改是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進行的一次教學嘗試,並不能算是「隨意增減課時、改變難度、調整進度」,對於這一有益的教學創新簡單叫停,難免有「一刀切」之嫌。創新就總會打破既有條條框框的束縛,當然創新也不能逾越了邊界。這就需要主管部門能夠拿捏好分寸,對於創新要有足夠的包容,但又不能縱容,要給創新更多探索空間。
  • 現代快報記者調查卵子黑市:捐一次卵子拿兩萬,中介倒手賣出能賺五...
    19歲的女孩珍珍(化名),為了賺兩萬塊錢,瞞著父母到外地黑診所「捐卵」,為此她付出了慘痛的代價。記者從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婦產科獲悉,珍珍來醫院的時候,肚子大如懷胎8月,經過進一步的檢查,醫生發現她的腹腔內有嚴重積液,導致出現罕見的併發症——「卵巢過度刺激症候群」。  昨天,現代快報記者調查發現,「捐卵」生意沒有地域限制,網絡上遍地開花。
  • 臨沂老賴擋警車撕封條 阻礙執法被執行人員依法行拘
    在執行幹警貼完封條準備實施扣押大貨車時,一輛私家車突然停在了警車前面,車中男子快速打開車門,跑到大貨車前,伸手就要撕封條。執行幹警眼疾手快,一邊用身體護住封條,一邊迅速將其制服。經了解,該男子是張某某的朋友,他為朋友「兩肋插刀」,在執行幹警面前「逞英雄」。因此出現了上述擋警車,撕封條,阻礙法院執行的一幕。由於阻礙執法,男子將面臨被拘留十五天、罰款三萬元的處罰。
  • 星女郎徐嬌緊急回國隔離,家中被貼封條安監控,稱繼續過美國時間
    現在她一個人居家隔離,家人已經搬到別的地方居住了,此外門上貼上了封條,門上也裝上監控器,這樣可以做到實時監控,觀察是否有外出情況。對此徐嬌進行嚴格的檢查和及時隔離很有必要,這樣才能防止病毒傳播。和國內很多學生一樣,美國也已經停課,通過上網課學習。回國前徐嬌已經向學校提出申請,稱回國後完成網課。
  • 長期借入:奧克蘭美術館的藏品收藏實踐
    儘管已擁有百餘年的建館歷史,但其藏品數量卻並不十分突出,不過結合紐西蘭整個國家的美術館發展歷史和奧克蘭美術館近年來的影響力來看,藏品的多寡似乎並沒有使他們的展覽水準和整體發展勢頭受限。在某些層面上,奧克蘭美術館可以作為同類型美術館運營的特殊範例來討論。奧克蘭美術館的藏品收藏有購買、捐贈、遺贈及長期借入等幾種形式。
  • 央視曝光地下寵物繁殖場:寵物淪為繁殖機器,死亡率超五成
    央視曝光地下寵物繁殖場:寵物淪為繁殖機器,死亡率超五成 2019-07-30 21: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