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約」頤和園&圓明園,秋色中品最「皇家」的展覽

2020-12-05 百家號

這是海澱·故事第786篇文章

秋意濃,銀杏黃。銀杏大道進入最佳觀賞期,秋色鎏金,綿延千米。

圓明園銀杏大道是市民欣賞銀杏的最佳去處之一。從綺春園向北,在三園交界處,一條近千米的寬闊大道兩側,數百棵銀杏樹整齊挺立。

秋日裡少了熙熙攘攘的人群,遊客可以放緩腳步,悠然自得地欣賞美景。秋風拂過,窸窣作響,落葉滿地,金色的銀杏葉與兩側圍牆上的紅色藤蔓相互映襯,美不勝收。

而另一邊,頤和園作為全國最大的園林,是古典園林造景之典範,四季皆美。盛夏裡滿眼的翠綠如今已披上紅色、黃色的秋衣。隨著季節變化,各色的植被與古建院落相襯託,營造出中國園林獨特的意境美。

秋天的頤和園排柳蔭蔭,隔湖相望,殘荷田田,天高雲淡。此時前往頤和園賞秋,順便再去周邊高校看看銀杏,一路收穫喜悅。

1

2

最近,頤和園、圓明園兩園分別推出了「御寶璆琳」展、回歸圓明園流散文物展,展出的古物不僅數量多,種類豐富,而且異常珍貴,還等什麼呢?一起在美麗的秋色裡去古香古色的世界品味皇家典範吧。

頤和園「御寶璆琳」展

「御寶璆琳」是頤和園申遺成功20周年、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成立40周年,一園一所聯合獻出的周年大禮。

展覽地點:頤和園德和園扮戲樓

近百件清宮舊藏玉器、傳世佳品與宮廷治玉,帶您一睹皇家風雅。自古國人與玉相依相存,那當我們徜徉在古玉的世界,都要看些什麼呢?

看歷史文化的交融

「自強不息」璽

乾隆帝喜好制璽

來記錄重要時刻

「自強不息」白玉寶璽正是

乾隆八十大壽時

特地定製的一眾寶璽之一

與主寶「八徵耄念之寶」、

引首寶「嚮用五福」相配

成為三方一套的組璽

「自強不息」出自《周易乾卦》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乾隆皇帝鐫刻此印

意在 「向有自強不息寶,以殿御書」

青玉刻藏文嘎巴拉式寶盒

乾隆四十八年冊封

八世達賴喇嘛強白嘉措

以此玉盒為賜,

同賚玉印、玉冊

玉冊乃授命詔書

漢、藏、滿、蒙四語寫就

玉印、玉冊現藏拉薩

西藏博物館

盒內鐫刻藏文,描以金漆

所鐫與玉冊詔書近乎一致

九世達賴喇嘛之經師、西藏攝政

以藏文為八世達賴立傳

稱此盒外如寶石,內藏金書

和珅書御製開筆之作青玉板

開筆書福源於康熙皇帝

最初皇帝御筆「福」字或楹聯是

分賜後宮

隨後發展到賜予各地督撫、

滿漢大臣

這兩塊書板御文分別作於

乾隆五十六年臘月、

乾隆六十年十月

是乾隆歸政抒懷之作

不過行文中透露出

對皇權的留戀

看巧奪天工的雕刻

青白玉靈芝龍紋觥

青白玉質,高浮雕手法,

清初風格

杯足而上圓雕靈芝紋,

飾兩小螭龍

杯身蝙蝠振翅,

口沿盤踞戲珠蒼龍

此器包含九隻靈芝,

寓意「九如」

清乾隆雕雲龍青玉甕

青玉質,局部有淺褐色玉皮

外壁浮雕海水雲龍,揚爪騰身

內底琢刻隸書乾隆皇帝詩文

陰刻方形篆書「乾隆宸翰」印章

紋飾繁密,雕工精細,

氣勢雄渾

碧玉山水人物圖圓插屏

碧玉質,高浮雕呈圓形

正面雕刻仙人煉丹圖

背面雕壽梅與菊花

精美工巧,富有層次

寓意吉祥福壽

看造型藝術的打磨

清乾隆白玉佛

白玉質,整料雕琢,

圓雕技法

佛祖坐像,佛像螺發

大耳垂肩,慈眉善目

身著袒胸袈裟,

雙手施禪定印

神態自然安詳,

雕工惟妙惟肖

「大清乾隆仿古」款碧玉簋式爐

碧玉質,局部泛灰白色

並夾有褐色綹斑

該器為仿古簋式爐造型

由蓋和器身組成,

子母扣相合

整體裝飾浮華繁密,

精細莊重

為乾隆時期典型的

裝飾風格

清乾隆刻御製詩碧玉插屏

碧玉質,配黃花梨木座

正面刻線填金

繪山水人物圖

背面陰刻填金乾隆御製賦

體現乾隆帝嚮往田園之情

也是統治萬民的為政之道

看太平祥和的寓意

清乾隆白玉金蟾蓮蓬

白玉質擦琥珀色皮

隨型圓雕一大一小兩個蓮蓬

大蓮蓬上飾金蟾一隻活靈活現

金蟾與蓮蓬都是多籽之物

此擺件寓意早生貴子,

多子多福

碧玉雲蝠海水紋筆洗

筆洗周身雕刻九隻蝙蝠

取數字最大,圓滿之意

筆洗通體雕刻如意祥雲

底部雕刻旋轉海水紋

有山峰屹立其中

寓意「福山壽海,萬福捧壽」

清乾隆百寶嵌木柄福壽八寶白玉如意

白玉如意首、尾,紫檀木柄

器身嵌以芙蓉石、碧璽、

瑪瑙、碧玉等

構成蝙蝠、壽桃、佛八寶紋飾

立意福壽吉祥

這邊的頤和園御寶璆琳,展示皇家風雅,那邊的圓明園也準備了同樣精彩的展覽等您一探究竟。

回歸圓明園流散文物展

2018年10月18日,是圓明園罹難158周年紀念日,當天,回歸圓明園流散文物展在圓明園天心水面正式開展。

百年前,無數珍貴文物流離失所。截至今天,8萬餘件流散文物重回母親的懷抱。作為圓明園遺址公園開放30周年系列活動之一,此次展覽首次集中展示自圓明園管理處成立以來回歸的37件重要石質文物,並將作為常設展免費對遊人開放。

同時,32件文物的3D掃描視頻將在圓明園遺址公園的微信公眾號上同步上線,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直接在網上鑑賞這些石質文物。

在展覽現場可以看到,每件文物外均加裝了玻璃保護罩以確保文物安全。在展區中央的「綺春園清夏齋流杯亭基座和導流石槽」最為引人注目,據了解,清夏齋為綺春園春、夏、秋、冬四季景觀之夏景,鹹豐時期,嘉慶遺孀如皇貴太妃就居住於此。

清夏齋內的這組構件原為綺春園寄情鹹暢亭內流杯渠基座,由九石構成,為模仿河溪的蜿蜒曲折,在石座上鑿出曲折的小水槽,整體形如獸面圖案,取「曲水流觴」之意境。

古時文人墨客聚會時,將酒杯置於水流中,酒杯漂到誰的面前誰就要做一詩一首否則就要飲酒一杯,詩情畫意引人入勝。圓明園罹難後,該組構件流落至北京大學園內,1981年北京大學將其歸還。

展區內另一件精美文物是「柳浪聞鶯」坊楣,坊楣一面刻乾隆御題「柳浪聞鶯」四字,另一面刻有乾隆御筆「柳浪聞鶯」詩一首:「十景西湖名早傳,御園柳浪亦稱旃。慄留嘰囀無端聽,訝似清波門那邊」。文字兩側皆雕花卉紋飾。

據說,該坊楣於1977年北大朗潤園島上西北角出土,後被北大捐贈給圓明園,成為國內第一批回歸圓明園的流散文物之一。

2012年,北京大學朗潤園附近施工時「柳浪聞鶯」的坊柱被挖出。至今仍矗立在北大鳴鶴園中紅湖東岸。

在圓明園的文物庫房中,四座漢白玉螭頭正在接受修復等待「上架」,據說這四塊漢白玉螭頭的回歸著實不易,它是文物愛好者杜澤宇在家旁的拆遷工地「智鬥」保下來的。

在北京清河一塊工地施工現場,杜澤宇一眼就看見一塊漢白玉龍頭不尋常,於是趁著沒人注意,鑽進了工地的藍色擋板。「我就是個瞎遛彎兒的老頭兒。」杜澤寧機智地打消了工地工人的警覺。當他一轉身叫來專家時卻發現漢白玉龍頭不翼而飛,得知是工人們把龍頭藏起來後。為了保護文物,杜澤宇在施工現場反覆向工人們宣傳隱藏文物的後果。保安趕到後,工人們才交了螭頭。

圓明園管理處的工作人員表示,這些飽經滄桑的文物不僅見證了中華民族的輝煌和屈辱,同時也凝聚了中華兒女深厚凝重的情感,今天將它們展示出來不僅是為他們「接風洗塵」更是要讓廣大遊客了解歷史,銘記歷史並為促「文物回家」獻出一份力。

據了解,現在圓明園絕大多數價值連城的金器、銀器、玉器、瓷器等文物都流散國外。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統計,目前在全世界47個國家的200多個博物館中,收藏的中國文物有164萬件,而民間藏中國文物是館藏數量的10倍之多,幾乎涵蓋所有文物種類,包括書法、繪畫、瓷器、陶器、雕塑、銅像等各類珍品。

這其中的很大一部分都是來自圓明園,都具有很高的文化含量、歷史價值、文獻價值和文物價值。僅僅一個大英博物館就藏有超過兩萬件的中國歷代稀世珍寶,像東晉顧愷之《女史箴圖》的唐代摹本,只有那些特許的專家才有機會一飽眼福。而這件文物曾是清朝乾隆皇帝的案頭愛物。

圓明園流散文物回歸和保護是一項長期工作。如今,越來越多的公眾關注圓明園並積極地參與圓明園的文物保護,提供線索、送回文物,為文物保護工作提供了巨大的幫助。

如今,除天心水面以外,圓明園展覽館、西洋樓遺址區內還展示有一對石魚、5塊觀水法石屏和兩件方塔形石構件、一組諧奇趣噴水池等回歸的流散文物。

近年來,圓明園管理處又從一畝園、樹村、功德寺等拆遷區回收磚、石文物8萬餘件,還收到熱心市民捐贈的帶有「圓明園」戳記的城磚,在圓明園西部景區形成壯觀的「文物長城」。今年4月,從民盟中央回歸的兩件流散文物—乾隆御筆「熙春洞」石匾額和嘉慶御筆「稱松巖」詩石刻將請專家進行修復,兩件文物的複製品在天心水面展出。

說了這麼多精妙絕倫的玉器和古物,不如您移駕頤和園、圓明園兩園,親自感受一下飽經滄桑的文物風採,它們,見證了中華民族的輝煌和屈辱,更凝聚了中華兒女深厚凝重的情感。

編輯 / 李敏

審校 / 馮煥麗

更多海澱生活方式

相關焦點

  • 頤和園內尋奇石,「青芝岫」的俗名為何叫「敗家石」?
    看似不起眼的石頭,卻蘊含著自然界千百年的特殊磁場,皇家更是看重石頭中的玄機,於是,在昔日的皇家園林中,我們會發現各種各樣或大或小的奇石。它們有些作為裝飾布景,有些作為帝王祈福鎮國的「寶物」,這些石頭為什麼這麼神奇?作為世界文化遺產,頤和園是世界上最為廣闊的皇家園林之一。
  • 頤和園邊擬建博物館 「三山五園」將成百姓家花園
    題目緣起生活在北京,每一個市民對環境都有最直接的感受。天空藍不藍、空氣好不好、飲用水清不清、家門口綠不綠,都影響著居民的幸福感。北京,要成為世界城市,不僅要提升經濟指標、升級城市硬體,也要提升環境實力,讓人們能以這座城市的環境而自豪。
  • 頤和爭鳴 | 略論清代京西皇家園林及相關建築中的「虎皮牆」
    圓明園天然圖畫的上粉下虎皮石牆       這種「雪白粉牆,下面虎皮石」的做法在圓明園諸建築中即有實例,如天然圖畫的外圍牆即是如此做法。明人劉侗、於奕正《帝京景物略》記載阜成門附近的慈慧寺云:「成於萬曆壬寅,周匝列大樹,牆百堵,砌以亂石,隨其稜角,曰『虎皮牆』。」
  • 頤和園出的暖手寶 暖手+化妝+充電 給她一冬天的溫暖專寵!|檀香大集
    有個溫暖小巧的手爐捧在手中,儀態優雅、精緻從容,還能走哪帶哪,真真是又溫暖又好看呢!好巧不巧,就在我快抑制不住這 嫉妒 羨慕之情時,頤和園竟然推出了聯名款暖手寶!設計靈感正是源自精巧別致的傳統宮廷暖手爐。圖案元素則以頤和園內著名景致和珍藏的藝術珍品《百鳥朝鳳》為主。共有百鳥朝鳳、聽鸝嫋嫋、鳳穿牡丹、金鳥飛虹四種款式。
  • 組圖:圓明園十二銅獸首仿品「團聚」南京
    一市民在參觀圓明園十二銅獸首(仿品)。中新社發 姚俊 攝  2010年1月1日,圓明園十二銅獸首(仿品)在南京鳳凰國際書城展出。圓明園獸首銅像,又稱圓明園十二生肖銅獸首、圓明園十二生肖人身獸首銅像。圓明園獸首銅像原為圓明園海晏堂外的噴泉的一部分,是清乾隆年間的紅銅鑄像。
  • 從燕子野外覓食、人工採摘到純手工挑毛,「臻燕壹品」看準原生態...
    從居於「八珍之首」的皇家補品,到成為「飛入尋常百姓家」的大眾消費品,我們不會對燕窩感到陌生。 「臻燕壹品」創立於2012年,定位原生態燕窩品牌。創始人曹璟瓊告訴36氪,燕窩是中國的傳統營養品,國人對燕窩的需求一直都在。
  • 圓明園四獸首亮相瀋陽
    7月8日,大型公益展覽「皇家氣象——元明清宮廷珍寶展」在瀋陽市和平區盛京保利文化中心開幕,眾多市民來到現場,感受流失海外140餘年的圓明園猴首、牛首、虎首及豬首銅像的震撼魅力。本次展覽由瀋陽市文廣局、和平區政府等共同舉辦,共展出佛像、玉器、瓷器和圓明園四大獸首等在內的百餘件國寶級文物,為瀋陽市民近距離欣賞國寶級文物提供了難得機會。展覽將持續到8月6日,市民可免費預約觀展。
  • 「山貓直播 」西甲前瞻:比利亞雷亞爾vs皇家馬德裡
    」西甲前瞻:比利亞雷亞爾vs皇家馬德裡  對陣:比利亞雷亞爾vs皇家馬德裡  時間:2020-11-21 23:15:00    西甲第十輪拉開帷幕,比利亞雷亞爾坐鎮主場迎戰皇家馬德裡。兩隊近期的6次歷史交鋒中,皇家馬德裡以2勝3平1負處於上風。比利亞雷亞爾在本賽季只有一場客場0-4輸給了巴薩,其餘各項賽事包括西甲和歐聯杯連拿9勝未嘗一敗,目前高居積分榜第二。  在上一輪比賽中對陣赫塔菲以3-1大勝,整齊士氣大漲。就連歐戰雙線作戰也對球隊沒有絲毫影響,在三場小組賽中,比利亞雷亞爾三場全勝穩居小組第一的寶座,球隊以小組第一晉級無需多言。
  • 四獸首「回家」引出圓明園文物話題(圖)
    盛時的圓明園,有著名景群上百處,清朝數代帝王在150餘年時間裡精心經營這座集中西建築風格於一體的皇家園林,乾隆皇帝評價圓明園說:「實天寶地靈之區,帝王豫遊之地,無以逾此。」但如今,人們只能憑想像來揣測百餘年前圓明園的風貌。  圓明園究竟有多少文物?這個問題至今眾說紛紜。  據楊先生推斷,圓明園當年的文物數量不會少於150萬件。
  • 秋季最in單品 剛剛好到膝的縱向「長款型」外套
    剛剛好到膝的縱向「長款型」外套,導航初秋目標單品!本季披肩外套的「長款化」正在加速中。從復古的鬥篷到開襟衫、襯衫、甚至夾克,長款備受矚目。T恤/Ungrid 豎條紋褲子/The Dayz tokyo涉谷店 包/Laugoa 鞋子/Avan Lily(BAROQUE JAPAN LIMITED) 秋色搭配中融入白色,增加輕便感和隨意感。感覺自然無造作。長款襯衫又薄又輕,所以最適合作為秋季的披肩外套。
  • 從清宮舊藏檔案《圓明園內工則例》抄本中一窺圓明園中的花草樹木
    要細數康乾盛世的奇觀,中西結合的皇家園林圓明園絕對算是一個。在清室一百五十餘年創造和經營之下,圓明園有了「萬園之園」的美譽。一個世界級的皇家園林,自然少不了點綴的景觀植物——清宮舊藏檔案《圓明園內工則例:花果樹木價值》抄本就可以一窺圓明園中的花草樹木。
  • 圓明園獸首是水龍頭,外國人炒作致價格奇高?童年疑惑終有答案
    我以前一直有個錯誤的認知。 我認為圓明園的十二生肖銅獸首,不過就是幾個外國人建造的水龍頭,沒有任何藝術價值。也根本算不上是寶物。 之所以價格會炒得這麼高,一方面,這是國恥的象徵,另一方面,這是國外的資本集團在有計劃有步驟地炒作,故意將圓明園的文物價格炒到超級高的價位,然後放出其他文物,有計劃的收割中國買家。 但是我卻沒有想到,圓明園的獸首,塊頭這麼大,而且還是銅製的,非常地沉重。
  • 在外漂泊上百年,今日馬首終於回歸圓明園,十二生肖已回歸8個
    國家文物局、北京市人民政府於今天(2020年12月1日)在北京圓明園正覺寺舉行「圓明園馬首銅像劃撥入藏儀式」,圓明園馬首銅像結束百年流離,成為第一件回歸圓明園的流失海外重要文物。在圓明園馬首銅像劃撥入藏儀式上,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指出,馬首銅像結束百年流離,馬首歸園,樹立了新時代流失文物回歸原屬地的成功範例。國家文物局會同北京市有關方面,選定圓明園正覺寺作為馬首銅像展示場地,文物建築文殊亭作為馬首展區。國家文物局現將馬首銅像正式劃撥圓明園管理處收藏,成為第一件回歸圓明園的流失海外重要文物。
  • 五年級作文:介紹圓明園說明文
    我去過許多景點,如巨大的頤和園、雄偉的長城、奧林匹克公園……但其中最令我難忘的還是圓明園這個充滿文化古蹟的地方了。走進圓明園的大門,裡面山青水秀,碧水藍天,大山氣勢雄偉,湖面清澈見底,上面還種好幾朵荷花,如同一位位荷花仙子。裡面還非常的大,面積有600多公頃呢!真是太大了!接著往前走,走到了長春園。長春園是整個圓明園風景最美的地方了,如同進入了仙境一般。
  • 30年前在街頭「尬舞」泡妞,那是男人最野的年代!
    轉眼之間,上到九十九,下到剛會走,「尬舞」熱潮席捲神州上下,不懂「尬舞」,你根本不配做一個本土潮人。其實,「尬舞」這個詞來自臺灣,「尬」在閩南語中有較勁的意思。今年8月之前,「尬舞」這個詞在大陸還不為人知。百度指數顯示,7月30日前,「尬舞」的搜索指數為0,與同根同源的「街舞」相比毫無存在感。但此後卻一路高歌猛進,甚至一度超越了「街舞」。
  • 圓明園的12尊獸首,已回歸7尊,還有5尊去哪了?真相令人遺憾
    不過畢竟是皇帝,也不可能一年四季都在天南地北到處跑,因此開闢皇家別院就成了清代歷代統治者的心頭好,圓明園和頤和園作為其中翹楚,說白了就是為了滿足皇帝的休閒娛樂生活而建造的皇家園林。  以康熙為例,史書上記載他每年有一大半的時間都蹲在圓明園裡享福;雍正更不用說,就連去世都在圓明園。歷代的滿清皇室為了追求享樂,每年會給朝廷的工部撥出大量的款項,讓他們將圓明園修建得無比奢華。
  • 圓明園流失文物虎鎣怎麼讀?今起國家博物館展出
    經過緊張且嚴謹的研究、保護和策劃工作,2019年1月29日,「虎鎣:新時代·新命運」展覽在國家博物館開幕,「虎鎣」公開與廣大觀眾見面。展覽預計展期1個月。  經專家研究鑑定,「虎鎣」為西周晚期文物,具有重要的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相關資料顯示,「虎鎣」原為清宮舊藏,1860年被英國軍官哈利·埃文斯劫掠後由其家族收藏。
  • 小米有品直呼內行!頤和園推國風暖手寶,集保暖、充電、補光一體
    打字慢不說,最怕就是長凍瘡。又痛又癢的,可折磨人了。現代人都飽受寒冷之苦,那在沒有科技的古代,古人又是怎麼給雙手禦寒保暖呢?其實,一到冬天,古代的人們就會拿出這件暖手神器——暖手爐。將火種、或者木炭放入其中,然後用手捧著,便能起到取暖作用。在古詩文中也有這樣的描寫。
  • 頤和園成為飛禽棲息樂園
    隨著北京市環境治理力度的不斷增強,著名的皇家園林頤和園生態環境逐漸變好,園內吸引了大批天鵝、野鴨、鴛鴦等飛禽的棲息,吸引了無數遊客和攝影愛好者的目光。隨著北京市環境治理力度的不斷增強,著名的皇家園林頤和園生態環境逐漸變好,園內吸引了大批天鵝、野鴨、鴛鴦等飛禽的棲息,吸引了無數遊客和攝影愛好者的目光。
  • 數碼寶貝中的13位皇家騎士
    NO.6究極V龍獸解放古代之力,住宿著「未來」之力的聖騎士。擁有皇家騎士中首屈一指的神速。身披在時之數碼合金中也非常稀有的「藍色數碼合金」制的鎧甲,雙腕裝備的「V手鐲」中釋放出武器和盾牌。NO.7阿爾法獸身負壓倒性的戰鬥力, 其特殊能力「開端獲取之力」是能瞬間將已逝的戰鬥時間取回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