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費重金「移石造景」的深層次原因,仍舊是錯誤的政績觀作祟。錯誤政績觀不改,天價景觀石之後,還會有各種其他「天價」出現在政府採購中,並導致腐敗問題。
景區公園常有奇石「迎賓」、園林綠地動輒巨石「壓鎮」……近年來,部分地方在城鄉建設中熱衷花重金「移石造景」引發關注。記者調查發現,「移石造景」所用的景觀石大多由政府採購,價格畸高,有的一塊石頭數萬元,高的逾百萬元。這類工程同時還助推一些地方在河道無序取石,在山中亂採濫挖,破壞生態環境。
不可否認的是,在城市建設中,景觀設計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一座城市是否宜居,能否讓居民感到舒適,能否體現城市特色和文化內涵,都離不開城市景觀布置。但城市景觀布置不是盲目盲幹,設計建設必須尊重自然、因地制宜、減少人為幹預。大量景觀石的設置,既無生態價值也無實用價值,只能說是一種形式主義城市規划行為。
再者,景觀布置固然重要,但並不代表,在設計規劃及實際操作上,為追求景觀效果,就能肆意揮毫財政資金。如2017年6月西南某縣景觀石採購預算資金1677萬元;中部某縣2019年8月一塊景觀石花費高達150.6萬元;2019年7月華北某村一字照壁、景觀石工程預算花費逾53.27萬元……從媒體調查的數據來看,「移石造景」所耗費的資金是常人難以理解的——一塊石頭真能賣這麼貴?
↑「移石造景」 新華社視頻截圖
可以想見,絕大多數城市的景觀石,都難言其為藝術品,因此,景觀石在常識認知中,其定價邏輯應該是石料價格與運輸費、製作人工費等常見費用之和,不應有溢出的藝術價值呈現在商品價值之中。有違常識認知的反常事物,有違市場規律的景觀石價值,表明這些交易背後或存在貓膩,而媒體的調查也印證了景觀石採購項目存在著部分官員「以石牟利」的腐敗行為。
石頭市場「水」很深,價格標準不透明已然被公眾所知悉,對現有和已完成採購的景觀石項目重新進行價格核算,叫停不必要的景觀石採購項目,並進一步完善政府採購流程,避免財政資金大額無意義支出,這些理應是當下各級責任部門及時亡羊補牢的措施手段。
當然,上述解決方案只是治標,並不治本。耗費重金「移石造景」的深層次原因,仍舊是錯誤的政績觀作祟。政績觀直接影響著一地政府的全局性規劃,錯誤的政績觀不被改正,問題將不止於暴露在景觀石採購、城市景觀設計上。既然能夠在景觀石這樣無足輕重的事物上耗費財政巨資,也就可能會在其他方面同樣浪費財政資金,比如曾被報導過的同一條道路不停被翻修的案例等。這也意味著,錯誤的政績觀不改,天價景觀石之後仍會有各種其他「天價」出現在政府採購中,並導致腐敗問題。
民生是最大的政治,必須把為民造福作為最重要的政績。因此,必須重申領導幹部要牢固樹立正確的政績觀。除此之外,制度設計上也必須進行考量,細化對地方主政官員的考核標準,將大搞形象工程等形式主義工程的明確排除,儘可能去除滋生錯誤政績觀的現實土壤。
紅星新聞特約評論員 陳城
編輯 汪垠濤
紅星評論投稿郵箱:hxpl2020@qq.com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