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從內容屬性還是生產模式,《軍武大本營》確立了和《軍武次位面》完全不同的路徑。更豐富、更多元、更精緻的文化內容成為《軍武大本營》的基本出發點,有實景拍攝、有人物出現成為《軍武大本營》基本表達方式。
作者 | 範琳琳
採訪 | 範琳琳、黃雲騰
當圈層已經不是抽象的概念,大眾的喜好被進一步細分時,各類垂直內容進入自己的黃金時期。軍事因為其本身帶有的男性荷爾蒙、陽剛力量標籤以及競技、愛國色彩,是眾多男性青睞的領域。軍事內容因而迎來自己的高光時刻。
其中,《紅海行動》、《戰狼》等影視內容展現了先進軍事裝備和熱血愛國情結,《使命召喚》、《守望先鋒》再現了劍拔弩張、廝殺激烈的軍事場面,軍武科技作為其中的先鋒者在《軍武次位面》之外,以《軍武大本營》再度點燃軍迷的熱情。
由張召忠擔任固定常駐嘉賓的知名談話類節目《軍武大本營》於2016年9月21日在騰訊上線首播。該節目現在已經播出了三季節目,截至記者發稿已播出51期節目,累計播放3億次。憑藉新鮮、時尚的軍事內容,精確、深度的軍事解析,《軍武大本營》很快成為軍迷節目欄中不可缺少的一項。
這也意味著影視公司、遊戲公司在宣傳與軍事相關的內容時,首先就會考慮《軍武大本營》。截至目前,《軍武大本營》已經先後與電影《紅海行動》、《敦刻爾克》、《非凡任務》、《碟中諜》,遊戲《坦克世界》、《紅色警戒》、《絕地求生全軍出擊》合作。
《軍武大本營》專訪《敦刻爾克》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
最新一期節目中,《軍武大本營》邀請來《碟中諜6》數位主創,還原了《碟中諜6》驚險刺激的製作經歷。該期節目反響不小,不少觀眾,在評論中留言,一定要去影院觀看《碟中諜6》,以支持阿湯哥的敬業精神。《軍武大本營》在市場和人群中的號召力和影響力由此可見一斑。
打造出特色
很少人知道的是,《軍武大本營》是軍武科技從創立之初就定下的計劃。
從《軍武次位面》開始,軍武科技已經注意到年輕人對軍事的喜好已經發生了更迭,相比於之前關注政治關係和戰爭衝突,新一代軍事愛好者對遊戲、影視中的武器裝備、戰略戰術、人物更感興趣。對他們來說,軍事已經不再以政治、戰爭為核心,相反,它是一種生活、娛樂和文化。
「《軍武大本營》實際上滿足了多種層面的需求」,《軍武大本營》主持人畢蜂表示,軍迷也有除了軍事之外其他文化和社會需要,「我們是要滿足他們更多的需要」。「對軍事不那麼痴迷的人群也可能關注《軍武大本營》探討的話題」,《軍武大本營》擴大了軍武科技的人群邊界。
另一方面,《軍武次位面》有自己的固定模式:更加偏向用影視素材來製作、整體偏向紀錄片形式、沒有人物出現。「如果從商業價值來考慮,品牌方和投資商更願意選擇有人物出現的節目」,主持人畢蜂表示。
無論是從內容屬性還是生產模式,《軍武大本營》確立了和《軍武次位面》完全不同的路徑。更豐富、更多元、更精緻的文化內容成為《軍武大本營》的基本出發點,有實景拍攝、有人物出現成為《軍武大本營》基本表達方式。以此為核心,《軍武大本營》走上了泛軍事題材的開拓路線。
這之後,軍武科技首先需要考慮如何選擇觀眾熟知的標識從而保證《軍武大本營》一炮而紅。曾經出現各類軍事和綜藝節目中,承擔著「軍事專家」角色,被大眾親切稱呼為「局座」的張召忠很快進入軍武科技的視線。
主持人畢蜂表示,「我們驚訝地發現B站的小朋友、還有軍迷都非常喜歡張召忠。」同時,《軍武次位面》細緻的3D建模動畫及幽默風趣的解說也給張召忠留下了深刻印象。在軍武科技的邀請下,張召忠進入軍武科技參觀。「我們慢慢有了越來越多的合作,最終確定牽手製作《軍武大本營》」,畢蜂說。
《軍武大本營》的特殊之處還在於,依靠張召忠贏得關注度和輿論熱度的同時,作為軍武科技產品布局的一部分,《軍武大本營》必須要建立起自己的品牌獨立性。「除了有張老師表達自己的觀點外,《軍武大本營》必須要加入軍武獨特視角以及對產品的理解。」畢蜂表示。
為了增加《軍武大本營》的獨特性,軍武設置了完整、周密的內容流程。畢蜂說,「從前期嘉賓選定、邀約、前採、出腳本、現場安排都由軍武科技來安排。整個節目安排妥當,我們會給張老師提供詳細的內容本子,其中甚至包括嘉賓可能要說哪些話。」
《碟中諜6》主演西蒙做客《軍武大本營》
《軍武大本營》最終呈現形式是,畢蜂負責節目整體節奏和話題走向的把控,張召忠主要提出自己的好奇和感受。以這樣的方式,《軍武大本營》在以張召忠形成對軍事迷的號召力的同時,將品牌文化貫穿入產品生產流程中。
經過三季節目的積澱,《軍武大本營》已經不再單純依仗張老師個人的知名度,而是建立起獨立的品牌認知和影響力。在《非凡任務》、《環太平洋2》的專訪中,張召忠的缺席,並沒有影響節目的發揮。
至於《軍武大本營》的具體節目內容形式,軍武科技也經歷了一段時間摸索。該節目第一季的時候曾經嘗試搶答這種互動性強的形式,但軍武科技很快發現這種方式並不奏效。「其實粉絲並不需要這麼花哨的東西,他們就是想要以更為乾脆、直接的形式聽張老師和人聊天。」畢蜂說。
通過對彈幕、評論分析,《軍武大本營》逐漸意識到這一節目的觀看人群需要的是直接、正經、紮實的泛軍事內容,甚至在主持人穿衣上,粉絲也希望更嚴肅些,「審美比較偏男性」,畢蜂說。正因如此,《軍武大本營》中專門介紹北鬥創始人那一期獲得巨大反響,「老爺子已經八十多歲,沒什麼娛樂性,就是純聊天,但是粉絲非常喜歡,反響特別好」,畢蜂說。
這並不是說《軍武大本營》不注重創新,實際上,為了讓節目形式更為多元化。從第三季開始,大本營節目組策劃了野外真人秀《是時候表演真正的技術了》,退役特種兵吳鑫磊在不同的環境下教給軍迷如何應對野外生活。觀眾以「正片來了」表達對這一板塊內容的喜愛。
更確切地說,《軍武大本營》是在內容更新的同時,利用彈幕、評論等各種數據及時獲得各種反饋,以做出調整。
在講述《非凡任務》這一期節目中,《軍武大本營》組織了觀影會。《非凡任務》的幾位主創都曾經拍過《士兵突擊》,他們進入現場時,場面一度非常火爆。另外,無論是《非凡任務》的兩位導演現場請軍迷挑錯,探討影片中的軍事細節,還是《軍武大本營》贈送段奕宏的M1A1坦克t恤都在很長時間成為軍迷關注的熱點。
為了增加新的活力,軍武科技還培育了自己的KOL——俄羅斯小龍女。在加入軍武科技之前,俄羅斯小龍女的照片就已經在軍迷中流傳。但一開始,並沒有人知道她是誰,來自哪裡。軍武科技敏感察覺到其中的機會,輾轉找到她,多次接觸後,她也喜歡上軍武科技,選擇加入該公司。由此,軍武科技不僅俘獲了俄羅斯小龍女的粉絲群體,還由此拓展了商業鏈條。
從品牌文化把握到表達方式確立以及用戶喜好探索,《軍武大本營》在過去三年逐漸形成了自己的內容標識和品牌概念,成為一檔知名的泛軍事文化訪談節目。
形成影響力
一直以來,代表著力量、強調競技的軍事為男性所鍾愛。不僅各種武器裝備知識點成為男性所炫耀的資本,其浴血奮戰場面也為男性所痴迷,更何況從古時起軍事最能彰顯才智,其中的謀略被男性看作為人處事、經營事業的智慧來源。
如果以思想的維度來看,從《亮劍》、《激情燃燒的歲月》到《士兵突擊》、《戰狼2》、《紅海行動》,打出「軍事」標籤的內容往往傳達不服輸、敢拼搏、敢面對、不放棄等精神,強調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等內涵。
從審美的角度來審視,軍事又代表了硬朗陽剛的男子氣概、男性審美。這樣的屬性,決定了軍事這一範疇本就與個人主義、享樂主義的價值觀相分離,在審美上也與「小鮮肉」、「奶油小生」相隔離。
《環太平洋2》主演斯科特伊斯特伍德做客軍武大本營
圍繞泛軍事這一核心,瞄準男性用戶,《軍武大本營》除了對現代化武器、裝備、戰艦進行研究,還宣傳了陽剛硬氣的「直男」審美,敏感察覺熱點事件中軍迷底層意識,深度挖掘軍迷的文化需求,將愛國精神與集體精神滲透其中,傳遞了更加正能量的價值觀。
譬如,《軍武大本營》曾對《士兵突擊》做過解讀,也對《二十二》進行分析,還邀請了《紅海行動》中一眾演員講述拍攝經歷。對於很多軍事迷來說,《軍武大本營》既能滿足他們的興趣需求,又能擴展他們的視野,成為其固定的觀看節目。
尤其難得的是,《軍武大本營》以一種批判的精神表達出了軍迷的想法。畢蜂表示,「現在很多抗日神劇鬥非常粗糙,細節做得非常不專業,這對於軍迷來說是非常不能容忍的。《軍武大本營》就會講很多關於神劇的話題。」
正因為《軍武大本營》對軍迷訴求的理解和表達,《軍武大本營》在軍迷這一群體中斬獲大量忠實粉絲。加之《軍武大本營》對用戶的精準定位,以及局座張召忠的品牌標識,《軍武大本營》積攢了在軍事垂直領域中的良好口碑和核心壁壘。
看中了《軍武大本營》在軍迷的影響力和號召力,很多影視方和遊戲方都選擇與其合作,比如電影《環太平洋2》和遊戲《絕地求生》等。畢蜂表示,不管是合作方還是粉絲都對節目本身表示了認可,「只要是和軍事有關,或者說是男性感興趣的話題,包括遊戲、電影等,都會有和《軍武大本營》合作的意向」。
在與遊戲方、影視方合作時,《軍武大本營》也努力在理解用戶的基礎上找出適合的呈現方式。2017年,《穿越火線》、《使命召喚OL》戰術競技類遊戲一度異常火爆,《軍武大本營》與《使命召喚OL》合作時,舉辦了「雙頭鷹行動」遊戲。
來自《使命召喚OL》的12位資深玩家和主播來到莫斯科郊區的某軍事基地,接受退役特種兵吳鑫磊的魔鬼訓練。短短三天時間裡,他們惡補槍械原理、單兵作戰、雙人協同作戰、小組城市作戰等專業知識,並在最後的對決中,戰勝了由俄羅斯退役特種兵組成的戰術小隊,看得觀眾心潮澎湃。
當然,對於遞過來的橄欖枝,軍武科技也並非全盤接受,「電影的話我們會要求提前看片,除了要熟悉內容配合宣傳,我們也要對內容進行把關」,畢蜂強調,「尤其是那種我們在節目裡批評了很多次的神劇,我們堅決不會合作。遊戲的話也會內部試玩,要從一個玩家的角度來看哪裡好,哪裡不好,不是說所有的合作我們都會接。」
軍武科技最開始與張召忠籤訂了三年的合約,儘管《軍武大本營》已經推出了三季內容,但實際上仍然還有很多節目沒有製作。這也代表了《軍武大本營》將繼續以「畢蜂+張召忠+嘉賓」的經典模式,繼續給大家呈現豐富的泛軍事文化內容。
目前來看,軍武科技在《軍武次位面》之外,憑藉《軍武大本營》進一步鞏固了其在軍事垂直內容上的領先地位。
值得注意的是,繼2017年初獲得IDG資本領投的三千萬A輪融資後,軍武科技於今年年初又獲得真成基金新一輪融資。目前軍武科技旗下的訂閱粉絲數已經超過3500萬,其中微信粉絲數超過700萬。在一個垂直細分領域,這樣的用戶數已經相當可觀。
另外,根據中國軍事文化研究會網絡研究中心與北京華鉞智庫對30家軍事網站的調研,並結合近年來電視與平面媒體對軍事的關注度比較發現,中國泛軍迷的數量在3.2億左右。
無論從資本補給還是市場邊界來看,軍武科技的未來想像空間無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