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圓桌派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出版10周年
紀念活動 之
尹建莉對話黑幼龍
對談大咖
主持人:徐慧 尹建莉父母學堂課程總監
11月18日,尹建莉父母學堂特邀中國臺灣最有影響力的教育專家之一——黑幼龍先生做客北京,在冬日裡為家長朋友們帶來一場關於「慢養」的溫暖分享會。
▲左:黑幼龍先生 右:尹建莉老師
黑幼龍先生育有三子一女,均畢業於耶魯、斯坦福等名校,分別成為了卡內基訓練總經理、知名童車品牌創始人、華盛頓大學醫院副院長和保持成長的全職媽媽。
黑先生本人是:
美國羅耀拉大學碩士;將卡內基訓練引入華語地區的第一人;慢養教育理念創始人,獨創慢養課程,至少27年,每年幫助兩岸5000+位孩子的成長;被臺灣《天下雜誌》評為21世紀對臺灣社會最有影響力的人。
▲黑幼龍先生
他還曾任:美國休斯飛機公司經理、臺灣光啟社董事、臺灣宏碁公司副總經理、空軍外語翻譯聯絡官。
著有《慢養:給孩子一個好性格》、《慢養2》、《慢養家書: 找回幸福家庭的原動力》、《破局而出》、《贏在影響力》、《贏在銷售力》、《向上的力量:卡內基成功百年的秘密》、《可以計算的人生:黑幼龍的加減乘除》等近30部暢銷書。
經過近2小時的交流,尹建莉老師發現,黑幼龍先生提出的「慢養」理念,與她所倡導的「自然養育,無痕引導」不謀而合。
海峽兩岸的兩位家庭教育大咖,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又是如何解答當前家長在養育中遭遇的痛點、難點的?
下面就將他們的對談精華奉獻給您!
現在流行的教育觀念很混雜。有人倡導「嚴養」,有人倡導「放養」,而黑先生提出「慢養」。您認為這些教育觀念的不同之處在哪?
黑幼龍:正確地教養小孩絕對不是「放養」——不管他了;「嚴養」又好像是養豬養牛,把它關起來,每天喂,擠奶,喂,擠奶……「慢養」兼顧兩者,就是給他一個空間,讓他自己去吃草、奔跑。
▲黑幼龍夫婦與三子一女
當下社會生活節奏很快,您為什麼反而提出「慢養」的教育理念呢?
黑幼龍:一次,我的一個親戚對我說:「表姐夫,我一點也不羨慕你的金錢、名望、學識,我就羨慕你有這4個孩子」。
他羨慕的絕對不是我這4個小孩什麼學校畢業、在哪裡工作,而是說這4個小孩都是好人——他們都很快樂,很顧家,又樂於助人——像我們中國人講的「敬天愛人」。
如果我的小孩都是埋頭死讀書,最後就算都拿到名校博士,別人也不會這麼羨慕的。
尹建莉:培養一個孩子,必須首先培養一個好人。可是我們常常在一些競爭和壓力面前忘記了這一點。
孩子是個自然的人,就像麥苗一樣,有自己的生長周期和規律,我們心裡再著急,也不能去拔苗助長。
焦慮的家長對孩子進行瘋狂的壓榨,可能會取得短時間的榮耀,但從長期來講對孩子是有害的。
▲黑先生長子立言從耶魯大學畢業
好人跟成功之間我們該怎麼去權衡?
黑幼龍:當你是一個好人,不代表功課就不好——這兩者是相輔相成的,而不是零和遊戲。
我的3個兒子都是好老公、好爸爸。當他是一個好人,代表他更有自主性、主動性,這樣的人功課通常也更好。
如果我們在學業上太逼小孩,那他可能大學一畢業馬上就覺得終於可以不用讀書了——他「厭學」。
在當今這個時代,如果你從學校畢業以後就不讀書了,就糟糕了,因為變化太快了。好比電腦科技或通訊科技,你大學二年級學的知識到畢業就已經淘汰了,你要一直保持學習才行。否則就算你是第一名的大學畢業生,後來也會落伍。
▲黑幼龍先生演講現場
如果我們現場做一次投票,就是各位,你希望做什麼樣的父母?
第一類是,培養的小孩功課非常好,是第一流大學第一流的學生,但是他個性孤僻、自卑、消極、悲觀,整天悶悶的,不喜歡和人溝通。
第二類是,培養的小孩個性開朗、自信,很喜歡跟人交朋友,受到挫折也能很快站起來。
幾乎沒有例外,父母們都會選第二種。
尹建莉:我覺得現在的問題是,大家在選擇的時候都要選第二種,但是一到現實生活當中就是另外一套操作了,就是一切都指向孩子的成績,指向他未來的市場價值,而不顧及孩子的快樂、幸福。
這真的考驗父母是否有發展性的眼光。
黑老師提出的「慢養」,實際上就是一種自然養育,就是麥苗該長3個月,我們就讓它生長3個月,而不是非得讓它兩個月就完成生長期。
▲黑先生四子立行斯坦福畢業照
家長們一看到孩子成績不如人就很焦慮,怎麼辦呢?
黑幼龍:就算同一對父母生的,每個小孩也都不一樣。有的小孩,可能就是發展慢一些。像我的二兒子,到了高二高三才突飛猛進。
那有的家長可能很早就會打擊他說,你這麼不愛學習就算了,以後也不要考大學了,愛怎麼樣就怎麼樣吧。這是不對的。你這樣做他可能就一直這樣下去了。
不管他是功課不好,還是做出什麼丟臉的事情,他還是你的孩子。你不能看不起他,對他進行羞辱、諷刺。你需要包容他,平等對待他。
如果你對他的愛是一樣的,到了該開花的時候他就開花了。
尹建莉:世界上絕對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孩子,每個孩子我們都要當作獨立的個體去對待。但背後共同的東西是自然養育。
當孩子在某個階段出現各種各樣問題的時候,優秀的父母總是以很大的愛心、很大的包容去接納孩子當前的狀態。
社會不斷發展,今天重要的東西到明天就已經不重要了。未來很多事情我們是預料不到的,我們唯一能夠把握的是什麼呢?就是培養一個身心健康的孩子。
把孩子都摁到成績上,不一定能取得好成績——如果10個家長都關心成績,有一個能在成績中勝出就不錯了,9個是失敗的——這是一條危險的路。
而你如果真正培養出孩子內在的自信、抗挫折能力,那麼將來他就有力量去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這就是成功的人生。
▲黑幼龍先生演講現場
關於孩子的自信培養,有什麼建議?
黑幼龍:父母幫助孩子培養自信太重要了。
我先講怎麼可以打擊孩子的自信。就是常常批評、責備、抱怨他。他考了95分,你還要差5分打5下手心,這樣他就沒有自信了。
當你看到他做的有一樣好的事情,要馬上肯定他,而且是真誠的。不要吝於讚美。
還有,當你的小孩想跟你講話,千萬不要一邊做事一邊聽。一定要把東西放下來,專注地用眼睛看著他,尊重他。
如果家長都不尊重他,他怎麼可能變得自信呢?
尹建莉:不要拿自己的孩子去跟別人比較。這種比較的過程是在打擊孩子的自信,也很容易讓你的孩子對其他小朋友產生敵意。
想讓孩子有自信,首先要讓他成為一個能夠認識自己和他人優點的人。
如果他經常被跟別人比,哪怕暫時超過別人了,他最後所感受到的仍然是自卑。因為這樣的孩子容易患得患失——我今天超過你了,明天是不是就被你比下去了?總在這種關係中搖擺不定,他也不可能產生愛心。
家長或教師,如果真的對孩子好,就不要動不動批評、懲罰孩子。批評和懲罰最多取得暫時的效果,對孩子整個成長來說沒有太大作用。
我提倡給孩子只設「記功簿」,不設「記過簿」。
如果家長和教師不能成全孩子的自信,你的教育必然是失敗的。
▲黑家是個幸福大家庭
我們聽了尹老師講的「自然養育」,又聽了黑老師講的「慢養」,很多家長在從「知道」到「做到」的過程中還是會遇到困難。有什麼具體的技巧嗎?
尹建莉:遇到具體問題時,家長如果不知道怎麼做,我建議你馬上換位思考一下,把自己放到孩子的角度上去想一想。
比如關於買東西,有的家長學到一些歪門邪道的辦法——孩子想買什麼故意不給買,專門刁難孩子,讓孩子知道父母賺錢不容易之類的。
大家只要換位思考一下就知道這種辦法太差勁了。如果你很想買一個東西,你老公不讓買,說我愛你,但賺錢不容易,你別買了,你聽了什麼感覺?
還有,比如說孩子在學校遭遇老師批評了,你要站在孩子角度上想想,老師說的對不對?如果老師說的不對,你可以坦率地幫孩子跟老師談一下。
一定要永遠站在孩子角度上,像為自己辯護一樣去為孩子辯護。
▲黑先生夫婦與女兒立琍一家
很多家長表示,孩子進入青少年時期,就不知道怎麼跟他溝通了。關於孩子青春期叛逆的問題,老師們怎麼看?
黑幼龍:我只有一個女兒,她小學五六年級起就打扮,早上5點起來卷頭髮、化妝。初中就開始交男朋友,後來換了好幾個男朋友。
我現在回想,如果父母多給她一點關注、一點愛心,她可能就不會那麼想要異性同學的注意力。
不過我們也不要太低估青少年的判斷力。像我女兒和她先生結婚25年了,她先生就是她初三的同學。他們大學一畢業就結婚,真愛就一直在一起。
▲黑先生二兒子立國處於青春期時
我二兒子,高二以前是個「不良少年」,有一次在百貨公司偷拿了一副手套,被人抓住。我知道以後好傷心,我太太也哭。他後來整個改好了,現在在醫學院做副教授。
我當時是怎麼處理的呢?我們沒有因為他做了這件事讓我們丟面子就對他差別對待。
那時我們家經濟情況很不好,而他最大的夢想是要一部職業選手的超輕腳踏車。我們真的買給他了。
因為他犯的錯誤,我們罰他剪家裡的草坪,但是沒有貶低他,說他是壞孩子、真丟臉之類的;而且去滿足他的需求。如果當時負面評價他、差別對待他,他可能就真的墮落了。
尹建莉:孩子做了錯事,自身已經很羞愧了,這時候家長給出包容和理解反而對孩子是更好的教育。
孩子只有青春期,沒有叛逆期。
這個所謂的「叛逆」是成年人對青少年特殊成長時期一些不可理喻行為的負面評價。
孩子其實不是故意要跟你頂著來,而是這個時期他的身心在疾速成長,長得太快了,自己也把控不了自己很多東西。這時候更需要家長去寬容,而不是隨便給孩子貼標籤。
青少年時期,孩子體力開始強大了,心理上也要掙脫過去很多條條框框,對很多東西有獨立的判斷。如果父母有些想法跟孩子不一樣,孩子會本能去反抗。
作為家長,不要只看見孩子反抗,而應該從孩子的反抗中去反省一下我們自己哪裡做得不對、不好。
培養一個人,最重要的不是培養一個乖孩子,一個永遠不去反抗父母、事事聽從父母的孩子——這是一種悲劇。
孩子在青春期開始表達對世界的態度,包括對父母的不滿,正是成為他自己的重要一步。
關於孩子早戀,這太正常了。父母要換位思考,我們自己到初中高中的時候有沒有對異性產生好感?如果到了青春期居然對異性不產生好感,那才是問題吧?
至於有些父母擔心孩子早戀會懷孕、濫性,我覺得根本不用擔心,因為父母本身就是榜樣。如果父母在生活中是負責任的,孩子也培養得負責任、自信,他就不會隨便受到他人的傷害。
▲黑先生是孫輩最愛的爺爺
家長如何提升自身的修養?
尹建莉:首先,做了家長以後,要反思自己的童年。
比如你在做小孩的過程中,挨了打不痛快、不高興,就不要再支持棍棒教育了。
再比如你自己有沒有不想學習的時候?遇到這種時候,你是想外人來強迫你學習,還是把這個事情交給你自己處理?
將心比心,用同理心去理解孩子。
第二點,沒有人天生會做家長,家長要不斷去學習,向經典的教育學、心理學書籍去學習。
不要聽道聽途說,張大媽說了什麼、李大爺說了什麼——他們自己的孩子培養得成功嗎?你至少應該向那些孩子培養得不錯的人去學習。
第三點,一定要放棄自己的很多執念。人的反思能力是有差異的,有些事情如果你實在想不通、想不透,不妨退後一步,無為一些。
我在跟女兒相處當中,也不是每件事情都清清楚楚知道應該怎麼做。當一個事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辦的時候,我什麼也不做了,交給孩子自己。我相信她的本能會讓她做一個更有利於她自己的選擇。
如果把握住這三條,基本上人人都可以做好家長。
如何分辨愛和控制?
黑幼龍:孩子越大,給的空間和自由要越大。有的爸爸媽媽給孩子100塊零花錢還要孩子報帳,說明用到哪裡,就剝奪孩子的空間了。
尹建莉:不要把嚴密的監督誤認為是對孩子認真負責。
零花錢買什麼了,青菜吃了幾口……一切事情都嚴密把控,怎麼可能培養出孩子的自信和獨立意識?
家長要信任你的孩子,無為一些反而是給孩子最好的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