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備初產母豬飼養管理的好壞不僅影響頭胎的生產質量、數量,而且還會影響以後多胎生產成績。那麼後備初產母豬該怎麼做才能使得其繁育效果好?跟隨畜牧堂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選擇優良的後備小母豬
育肥豬50%的遺傳結構來自母豬群,因此挑選好、養好後備小母豬是很重要的。
01健全的體格
體格健全是指沒有缺點和缺陷。選擇中,應特別關注三個方面,即繁殖、乳腺和骨骼。
02健全的繁殖功能
後備小母豬應有正常的繁殖功能,包括身體結構與行為方面、外生殖器發育正常,生殖系統的缺陷大多發生在體內,難以看見,小母豬陰戶小,表現其生殖道仍在發育的階段,這種小母豬不能留種。
03健全的乳腺功能
後備小母豬,應具備數量足夠、功能完全的乳頭,以哺餵大窩小仔豬。按目前的養豬業標準,每側至少有6對有效乳頭、功能正常的乳頭,乳頭凹陷或結疤的小母豬不能留種。當小母豬趨向性成熟階段時,腹部乳房會向外突出,表現為正常的乳腺發育。04健全的骨骼結構
蹄腿有問題會干擾小母豬正常的配種,產仔與哺育功能,有這種問題的小母豬也不能留種。
配種期催情補飼
母豬第一次配種年齡應在8個月大,體重約為110公斤的時候,而不是第一個發情期,因為此時卵巢功能還不完善。由於母豬5個月左右開始限飼,催情補飼在交配前兩周開始,即配種前14天內飼餵量增加40%~50%,達到每天3.8~4.0公斤配合飼料。催情補飼可增加排卵量,有關資料顯示,每窩產仔數可增加2隻。
妊娠期適度營養
配種結束後,應立即將投餵量降至催情前投餵的水平,每天的飼餵量約2.2公斤,以利於受精卵著床,減少胚胎死亡,直至妊娠第84天。每千克日糧中營養應含有13%的粗蛋白、0.6%的賴氨酸、0.75%的鈣和0.65%的磷。從妊娠第84天開始,日糧的營養水平可提高到14%粗蛋白、0.75%賴氨酸、0.8%鈣和0.65%磷,日採食量為3.25~3.5kg,至分娩前2~3天,每日進食量逐漸減少,直至1.8公斤左右,以避免難產。
需要指出的是,妊娠期間保持母豬適當的能量攝入對母豬的生產性能非常重要。
泌乳期強化食量
母豬產仔後的5~7天,要逐漸增加到最大餵量,原則是豬能吃多少就餵多少。
估算母豬哺乳期日餵養量的方法:一是以1.5kg日餵養率為基礎,每日哺乳1頭仔豬增加0.5kg,每日哺乳10頭仔豬增加到6.5kg。
二是以日餵2千克為基礎,每哺育1頭仔豬增加0.4千克料,哺育10頭仔豬日餵量即為6千克。總之泌乳期的日餵量應達到6千克左右,最好達到6.5千克以上。
如果採食量低,我們可以考慮在飼料中添加2%~4%的油脂,並相應增加蛋白質含量,以保證充足的泌乳。這個時期的日食應含有粗蛋白質14%~16%、賴氨酸0.70%~0.75%、鈣0.84%、磷0.70%。
最後畜牧堂養殖專家要提醒養殖戶的是:母豬在配種後9-13天和分娩前21天容易流產,因此應注意預防流產,儘可能提供高蛋白飼料和富含礦物質和維生素等的飼料,還應注意飼料不得黴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