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態結構
貓背肛蟎的生活習性和身體結構與犬疥蟎非常相似,屬於專性寄生蟲,離開宿主只能存活幾天。不同的是,貓背肛蟎比犬疥蟎更小,直徑200-240μm,短嘴,2 對前肢很短,向外伸出,具有小柄和吸盤,小柄中等長度( 短於犬疥蟎) ,2 對後肢退化,很少突出於身體邊緣之外;背部同心角質脊和4-6 對粗觸鬚,呈現明顯同心圓紋理;背部肛門是其特徵性結構。
2、流行特點
貓疥蟎病具有流行性,在多數國家少見或罕見,而在某些區域例如歐洲的義大利、瑞士、西班牙、斯洛維尼亞和克羅埃西亞的部分地區較為流行。在義大利的貓疥蟎病流行地區,一隻戶外生活的犬感染貓背肛蟎並且發病。1986 年有人在印度調查48 例人感染貓背肛蟎,引起自限性病變。
筆者近3年在自己的動物醫院相繼發現了5例貓疥蟎病。北京其他的動物醫院中也有零散發病的案例,因而推測北京地區的貓疥蟎病暫時沒有大規模流行的趨勢。總之,中國地區的貓疥蟎病的具體流行情況尚無人調查。
目前已經發現超過20 種背肛蟎,其中多數都是熱帶蝙蝠的外寄生蟲。貓背肛蟎主要感染貓和野生貓科動物,偶爾也會感染其他哺乳動物,例如狐狸、果子狸、浣熊、兔子、犬和人。
3、臨床症狀
直接接觸貓背肛蟎具有高度感染性,通常年幼和體質虛弱的貓易感。病變分布從耳緣開始,迅速擴散至面部、眼瞼和頸部,可能由於貓睡覺時常盤繞身體,以及洗臉的習性,能使感染蔓延至爪和會陰部。
雌蟲在表皮的角質層橫向打洞,造成皮膚密集的微小丘疹、紅斑和皮屑,隨之形成很厚的結痂,稱為「背肛蟎盔甲」,常見抓痕和脫毛,瘙癢程度不定( 輕度至重度)。
隨著病情發展可表現全身脫毛和皮膚病變。常見外周淋巴結增大。通常感染嚴重的貓同時存在免疫抑制的現象,甚至全身病變並發敗血症,很快死亡。而其他貓疥蟎病例症狀較輕,預後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