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大灣區大河馬賽車文化周廣東恩平閉幕

2021-01-20 新華社客戶端

新華網廣州12月7日電 粵港澳大灣區大河馬賽車文化周7日閉幕,為期3天的活動讓廣東小城恩平變成了快樂的海洋,奮勇爭先的大河馬傳奇車邀請賽、你追我趕的公路摩託車競速賽、精彩刺激的牧馬人越野挑戰賽讓冬日的恩平充滿活力。

作為本次賽車文化周的核心比賽,公路摩託車競速賽吸引了全國多家俱樂部和車隊出戰,80多名選手經過多輪預賽比拼,最終進入決賽圈的都是國內一流好手。公路摩託車競速賽有著極高的觀賞性,參賽選手們駕駛著霸氣十足的摩託車在蜿蜒的賽道上你追我趕,激蕩起陣陣煙塵。比賽共分為5個組別,分別是MINI150CC原廠組、二衝烈火戰車公開組、檔車公開組、APRILIA統一組和SUPERMOTO滑胎組。

大河馬傳奇車邀請賽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多位知名車手,賽事以更緊湊的賽程、更殘酷的賽制角逐,許多選手都表現出了高水平的競技狀態。在大河馬傳奇車邀請賽A組比賽中,廖泓翔奪冠,B組冠軍被任繪如摘得。

牧馬人越野挑戰賽是由廣東近200臺改裝精良的JEEP牧馬人參與的技巧挑戰賽,分為改裝組和素車組,賽道為人工障礙與天然障礙結合的場地越野賽道,場地設置隨坡就勢,充分尊重原有地形地貌,賽道總長約600米。經過兩天角逐,楊邦春獲得改裝組冠軍,林偉豪獲得素車組冠軍。

中文編輯:丁文嫻

新媒體編輯:韋驊

籤發人:彭東

版權歸新華社所有 未經許可嚴禁轉載

相關焦點

  • 【賽車】粵港澳大灣區大河馬賽車文化周,探索體育+旅遊新模式
    2020年恩平溫泉嘉年華暨粵港澳大灣區大河馬賽車文化周,是當地藉助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機遇,加快推進文旅+體育融合和全域旅遊發展的重要舉措。在未來一個月裡當地將持續開展馮如文化暨瀨粉美食節、山泉灣星空苟活螢光音樂派對、大田第四屆菜心展銷會、粵港澳大灣區大河馬賽車文化周等系列活動。
  • 粵港澳大灣區大河馬賽車文化周精彩紛呈
    為抓住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機遇,加快推進恩平市文旅融合和全域旅遊發展,打響首個「中國避寒宜居地」品牌,建設宜居宜業宜遊生態示範城市,12月4日—12月31日,恩平市舉行「宜居恩平泉民同樂」2020年恩平溫泉嘉年華暨粵港澳大灣區大河馬賽車文化周,活動創意新穎,內容豐富多彩。
  • 2020年粵港澳大灣區大河馬賽車文化周開幕
    12月4日,主題為「宜居恩平 泉民同樂」的2020年恩平溫泉嘉年華暨粵港澳大灣區大河馬賽車文化周正式開幕。在未來一個月裡,當地將持續開展馮如文化暨瀨粉美食節、山泉灣星空苟活螢光音樂派對、大田第四屆菜心展銷會、粵港澳大灣區大河馬賽車文化周等系列活動。
  • 【熱點】粵港澳大灣區大河馬賽車文化周順利結束!
    【熱點】粵港澳大灣區大河馬賽車文化周順利結束!
  • 首屆金輝煌汽車飄移大獎賽在大河馬賽車場隆重上演
    騰訊體育訊 由深圳金輝煌體育管理發展有限公司主辦、廣東省汽車摩託車運動聯合會為指導單位、江門市大河卡丁車運動有限公司承辦、廣東大河馬賽車場和車點雜誌 SPOTLIGHT協辦的首屆金輝煌汽車飄移大獎賽
  • 2019大河馬賽車節在恩平泉林開賽!
    2019大河馬賽車節在恩平泉林開賽!暨「中國避寒宜居地」推介大會之2019大河馬賽車節在我市泉林黃金小鎮大河馬賽車場激情開賽,眾多國內外參賽選手和體育界人士齊聚恩平,共享「體育+旅遊」盛會。據了解,2019大河馬賽車節是順應國家體育產業發展政策,響應國家關於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助力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而開展的競技賽事IP,將獨具觀賞性和挑戰性的體育賽事與恩平當地特色旅遊資源相結合,形成「體育+文旅」的模式,是一個集專業性、娛樂性和趣味性於一體的大型旅遊體育盛會。
  • 粵港澳大灣區文化產業發展論壇在廣州舉行
    ——「灣區力量·文創未來」粵港澳大灣區文化產業發展論壇在穗舉行。隨著粵港澳大灣區文化交流合作愈加活躍,文化產業的「新理念、新模式、新技術、新案例」不斷為大灣區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注入新動能。今年廣州文交會以「絲路文化、人文灣區、創意廣州」為主題,為粵港澳文化合作開闢「新路徑」。
  • 《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和旅遊發展規劃》出臺
    據新華社北京電  (記者 餘俊傑)記者從文化和旅遊部獲悉,《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和旅遊發展規劃》近日出臺,聚焦深化粵港澳大灣區在文化和旅遊領域的合作,共建人文灣區和休閒灣區。據文化和旅遊部國際交流與合作局(港澳臺辦公室)有關負責人介紹,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大決策部署,文化和旅遊部牽頭編制了此規劃,由文化和旅遊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廣東省人民政府聯合印發。
  • 日本中文導報: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前景超越東京灣
    60年代,東京就實施了「工業分散」戰略,機械電器等產業遷移至橫濱、川崎,鋼鐵能源等遷往千葉,形成並發展為京濱、京葉兩大產業聚集帶和工業區。東京中心城區強化了高端服務功能,重點布局了高附加值、高成長性的金融等服務行業,吸引總部經濟,打造奢侈品生產業和文化娛樂產業。目前東京大灣區內擁有38家世界500強企業,是粵港澳大灣區擁有17家的2倍以上,突顯製造業強勢。
  • 珠影將打造粵港澳大灣區電影港
    「珠影再出發」發布會上,珠江電影集團(以下簡稱「珠影集團」)推出一系列改革創新的「大動作」,迎接珠影集團成立10周年、珠江電影製片廠成立60周年、省電影公司成立65周年華誕,推動廣東影視產業高質量發展。
  • 廣東梅州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大農場」
    摘要:梅州市依託「長壽之鄉」優勢,紮實推進國家和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成為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果盤子、米袋子、茶罐子、水缸子」,實現「菜籃子」全產業鏈條發展。
  • 觀點|陳新滋:粵港澳大灣區的歷史性機遇!
    「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可以說是歷史上非常重要的機遇,如何能夠把握好機遇,不管是對粵港澳大灣區地區,還是對中華民族今後的發展都起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國科學院院士、香港科學院創院院士、香港浸會大學第四任校長,中山大學藥學院名譽院長、廣東財經大學華商學院校長陳新滋29日在歐美同學會(中國留學人員聯誼會)第七屆年會暨海歸創新創業廣州峰會上如是說。
  • 粵港澳大灣區將成「水鳥天堂」
    上周五,廣東省林業系統在廣州舉辦專家諮詢會,首次向社會公布了《粵港澳大灣區水鳥生態廊道建設規劃(討論稿)》(以下簡稱《規劃》)。按照《規劃》,至2025年,粵港澳大灣區將建成水鳥生態廊道,改善水鳥生境,提供更多的棲息地給珍稀野生水鳥「安家入戶」,增加種群數量。同時,廣東的街坊將有更多觀鳥路線,親近自然。
  •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鄺美雲探討粵港澳大灣區電影節
    珠海鬥門區長馬洪勝港區親切會見了全國人大代表、香港珠海社團總會會長鄺美雲和中國政策研究會專項基金執行秘書長仲珏華一行,各方就中國政策研究會調研提出的珠海舉辦粵港澳大灣區電影節建議一事,進行了交流座談。
  • 粵港澳大灣區的「前世緣」:這一地區500年前本來就是一家人!
    隨著港珠澳大橋的貫通,2018年這座大橋將開始通車,與此同時,粵港澳大灣區也邁出了實質性步伐:《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已順利完成,有望在近期獲得批准實施。從提出設想到構建藍圖再到上升到國家戰略,粵港澳大灣區的推進速度讓人吃驚。
  • 香港中聯辦赴江門考察 共謀粵港澳大灣區發展
    香港中聯辦考察團此行主要是考察粵港澳大灣區,以推動駐港中資企業深入了解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發揮駐港中資企業在大灣區規劃制定和發展建設中的作用。江門是此次考察的一站,廣州、深圳、珠海、中山等地也是交流考察地。  兩天內,考察團先後實地參觀了維達紙業(廣東)有限公司、中車廣東軌道交通車輛有限公司等重點企業、重大項目,併到小鳥天堂、梁啓超故居參觀,考察江門的人文、旅遊資源。
  • 粵港澳大灣區文旅IP發展新格局:向年輕群體靠攏,文化故事取勝
    文/王靜娟6月26日,由人民日報社人民論壇雜誌社、界面新聞聯合發起主辦,界面新聞廣東頻道承辦的2019粵港澳大灣區文旅產業高峰論壇暨金雁獎頒獎盛典正式開幕。論壇圓桌環節,來自各個領域的專業人士各抒己見,為粵港澳大灣區文旅產業的發展提供創新思路。
  •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傑出青年企業家評選結果出爐
    、最佳科技創新獎、最佳文化創意獎、最佳商業服務獎、最佳社會責任獎」六大獎項。全國政協常委、粵港澳大灣區企業家聯盟創會主席蔡冠深致開場發言。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務司司長張建宗代表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發言,他表示,新的一代有衝勁、有創意、有視野,培育青年一直是香港特區政府的重點,今年已成功的推出多個支持青年創新創業的基礎計劃,讓不少青年受惠。粵港澳大灣區香港青年學習計劃作為粵港澳合作重點項目之一,從去年開始涵蓋所有大灣區內地城市,讓接近1000位青年在大灣區實習。
  • 2020粵港澳大灣區汽車場地越野挑戰賽舉行
    2020粵港澳大灣區汽車場地越野挑戰賽舉行華南地區賽車運動年度盛宴——2020粵港澳大灣區汽車場地越野挑戰賽暨第三屆越野新豐·俱樂部聯賽活動舉行。據介紹,該賽事與新豐楓葉節同步舉辦,「新豐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生態、氣候、交通環境,近幾年,新豐每年都會舉辦大大小小國內國際的這個賽事活動,通過打造我們新豐越野品牌,在國內國際上已有一定的個影響力。近幾年,每年遊客人數都以28%以上的幅度增長。」新豐縣政府副縣長譚雪梅說。
  • 廣東電影香港展映周開幕 六部優質粵產電影題材豐富
    廣東電影香港展映周開幕 六部優質粵產電影題材豐富 原標題:   《照相師》劇照  6月28日,「首屆粵港澳大灣區文化藝術節·廣東電影香港展映周」首映式在香港舉行,《照相師》等六部粵產電影將在全港5家電影院陸續亮相,這是廣東電影第六次集中在香港舉辦展映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