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陳燦

2021-01-10 手機鳳凰網

原標題:詩人陳燦

陳燦

生於上世紀60年代,安徽懷遠人,現居杭州,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浙江省作家協會全委會委員。任職於浙江省紀委。

上世紀80年代初隨部參加西南邊境防禦作戰並開始詩歌創作。著有《撫摸遠去的聲音》《陳燦抒情詩選》《硬骨男兒》等。有作品選入《戰地詩抄》《校園青春詩選》等數十種選集。

如果讓陳燦給自己一個稱謂,他覺得應當是 「戰士詩人」。

1982年,陳燦從安徽懷遠走出,從杭州出發成為一名戰士。懷遠,這片皖北土地,自古將才輩出。但是,陳燦找到了另一種方式,在「軍人與詩」的對視之間,以深刻的理想主義情懷和富有才華的書寫在兩極之間橫來渡去。

三十多年來,他的身份在變:士兵、大學生、機關幹部。但不論是在老山前線的貓耳洞裡還是在西湖畔的校園與機關大院,他一直在寫詩——寫軍旅詩。

2017年,陳燦的最新詩集《士兵花名冊》,將由紅旗出版社出版。詩集中多是陳燦的近作,取材也多是陳燦上世紀80年代在老山前線的經歷。

2017年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對於陳燦而言,這本詩集的出版又有特別的意味。

寫詩不是為了把文字分行,而是為了把走遠的人一個一個拉近,寫詩是在呼喚。——這是一位「戰士詩人」的初心和責任,在上世紀80年代「理解萬歲」的呼聲與新世紀的物質圍守中,從未改變。

《站在當年倒下的地方》

我來到昔日的戰場

找到了我的陣地

站在當年倒下的地方

我突然感到視線模糊

語言全無

一發渴望中的子彈

瞬間

再次將我擊倒

2013年,陳燦三上老山。這次,他帶上了自己讀高中的兒子。1984年夏天,他自杭州前往老山前線,也差不多是這個年紀。

這趟老山之行,他找到了自己當年的陣地,也就有了2014年寫就的《站在當年倒下的地方》這首詩。

「一發渴望中的子彈」,這種情感只可意會。他說,他用戰場歸來的三十幾年體會到「犧牲的人獻出了一切,活著的人,也不容易」。因為他覺得,自己作為活著的老兵,該為逝去的戰友「喊魂」,其中不僅僅是紀念過去,也為當下發出一個士兵的呼喊。

陳燦依然記得,1984年的夏天,他和戰友自杭州西溪溼地一帶的部隊駐地出發,送行的人群都是陌生人卻有親人的感覺,那些揮手後來進入了他的詩行。

也是2014年,陳燦寫了一首《那個夜晚的月光》,它的結尾是這樣的——

《那個夜晚的月光》

明明滅滅的菸頭

成了沒有睡意的星星

成了一雙雙直到今天

也無法合上的眼睛

如同《站在當年倒下的地方》,陳燦說,這些詩在發生之時,他是寫不出來的,經過幾十年的感情沉澱,就很自然地噴薄而出了。

其實,陳燦第一首有影響力的詩,寫於老山陣地上的貓耳洞裡。

那是1985年1月,老山陣地上陳燦得知戰友犧牲了,那個把年華留在18歲的小夥子是陳燦這一批戰士中犧牲的第一人,陳燦寫了一首詩——《他走了》。

詩中有盤龍江、有課堂、有詩意,有被渴望的愛情,還有「甚至沒有來得及最後的喊一聲『媽媽!』」

《他走了》有著上世紀80年代詩歌的氣質,當時在陣地上傳開了。30多年後,陳燦再次朗誦起,眼裡閃著淚花。

如今,走進陳燦的辦公室,便會發現,他的公務並不輕鬆——不間斷的電話與公文處理。他只能在工作與詩歌之間切換。

他說,自己不過是在工作之餘,把別人喝茶聊天打牌的時間,回歸到自己的精神層面去。

雖在軍旅詩人圈子,陳燦大名鼎鼎,但他平時不大談起詩歌。在他的講述中,有段時間大家對他寫詩並不理解,因為以現有的評價機制,親朋們覺得陳燦完全可以走更為引人注目的路。也正因如此,陳燦覺得,很長的時間中談詩不是那麼合乎時宜,「不過現在不一樣了,這兩年詩歌開始回歸民間。」陳燦認為,這表明人們對於詩意生活需求一直都在,只是此時又顯現了。

「每個人都不能否認經濟的發展,但人的內心為什麼會感到失落、不滿?」

一本本詩集的出版,就是陳燦尋找答案的過程。那一枚想像中的子彈,一直在提醒並激發他——從2012年的詩集《撫摸遠去的聲音》到即將出版的《士兵花名冊》,不過4年光景。

陳燦說,他還將繼續寫下去。

其實,身邊人不大知道陳燦寫詩,因為陳燦覺得,談詩歌,似乎不適合出現在繁忙的公務之中。

不過,這樣的情形在改變。

這兩三年的4月23日世界讀書日,省府機關大院都會在彌陀寺的山上舉行詩歌朗誦活動,名為:看得見詩歌的春天。

在一個嚴肅的工作場合,有這樣一個充滿詩意的畫面,陳燦覺得——蠻好的。

相關焦點

  • 戰士詩人陳燦:我要把你們沉睡的名字寫活
    著有《撫摸遠去的聲音》《陳燦抒情詩選》《硬骨男兒》等。有作品選入《戰地詩抄》《校園青春詩選》等數十種選集。如果讓陳燦給自己一個稱謂,他覺得應當是 「戰士詩人」。1982年,陳燦從安徽懷遠走出,從杭州出發成為一名戰士。懷遠,這片皖北土地,自古將才輩出。但是,陳燦找到了另一種方式,在「軍人與詩」的對視之間,以深刻的理想主義情懷和富有才華的書寫在兩極之間橫來渡去。
  • 《芳華》陳燦、蕭穗子隱晦的愛情最終敗給了現實
    今天小編只說《芳華》中陳燦與蕭穗子之間若有若無的愛戀。其實從影片一開始,文工團裡所有的人都知道,陳燦和蕭穗子兩人之間的關係不簡單,甚至於默認他們隱晦的青春的"情愛"。蕭穗子從來都沒有用話語表達自己對陳燦的愛戀,卻處處用行動去體現,去維護他,為他著想,陳燦也很坦然地接受著這一切,不拒絕,但也從不表態。
  • 芳華電影完整版劇情介紹 陳燦蕭穗子郝淑雯三人小說結局
    電影《芳華》正在熱映,沒看過小說的童鞋們對陳燦最後沒有選擇蕭穗子感到意外呢?  在原著裡面,陳燦出車禍後掉了兩顆牙,蕭惠子得知陳燦出車禍後,放下手頭的演出,急匆匆的就趕到了醫院,就連媽媽那麼貴重的金項鍊都拿了出來送給了陳燦,告訴陳燦「別改行,別轉業,別離開這」其實是蕭惠子不想失去陳燦,蕭惠子對陳燦的這份愛戀確實令人動容。
  • 陳燦:從新媒體看《我是歌手》的社會化營銷(圖)
    中國傳媒大學藝術研究院博士陳燦在2013年全國藝術博士論壇中表示,新媒體對文化藝術領域,尤其是電視媒介領域的影響是巨大的。尤其對體現出強烈社會性屬性的大眾文化節目——電視綜藝類節目,使其不可避免的在產業化過程中藉助蓬勃發展的社會化媒體試水社會化營銷。     綜藝節目因為其大眾廣泛參與的節目形態特徵,決定了他必然成為觸及社會化群體最廣泛的節目類型。
  • 《非凡三俠》第4集:陳燦不畏艱險救出寶兒,黃宗澤這一跳超熱血
    蘇芮(張智霖)把三人的故事寫成小說《非凡三俠》,只是寫到第二集時卡住不知如何往下寫; 陳燦(黃宗澤)繼續做特技演員,在做一個高難度動作時又因為膽怯而失敗; 寶兒(周秀娜)又遇到一男子向她求婚。
  • 《浙江日報》刊發陳燦署名文章:打造高識別度的清廉文化品牌
    《浙江日報》刊發陳燦署名文章:打造高識別度的清廉文化品牌 2020-10-19 14: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仙境傳說ro詩人攻略-詩人舞娘合奏詳解
    仙境傳說ro詩人攻略-詩人舞娘合奏詳解 作者:佚名來源:仙境傳說ro官方論壇發布時間:2019-07-17 17:11:08 仙境傳說ro詩人攻略,仙境ro詩人舞娘,RO手遊詩人合奏仙境傳說ro詩人攻略-詩人舞娘合奏詳解*轉載自仙境傳說ro官方論壇如果你是一個詩人,那麼記住!
  • 原創:黑天鵝與詩人
    黑天鵝與詩人在被欲望解禁的夜晚一隻美麗的黑天鵝撫摸著詩人的愁苦你只顧縱慾的臉上長滿了青春痘紅紅的發紫像秋天裡的葡萄悶熱的房間裡破舊的電風扇和昏暗的檯燈一副僵硬的胴體承受著暴風雨的摧殘那是你去南方的最後一個晚上你用一條鍍金項鍊換取了她最後的愛情她從沒再摘下來過哪怕和她粉白的脖頸並不協調可那確是她對愛情最後的承諾對詩人深深的期盼與寄託
  • 詩人楊牧去世怎麼回事?詩人楊牧個人簡歷照片去世原因曝光
    詩人楊牧去世怎麼回事?詩人楊牧個人簡歷照片去世原因曝光時間:2020-03-13 23:36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詩人楊牧去世怎麼回事?詩人楊牧個人簡歷照片去世原因曝光 根據臺灣媒體報導,3月13日,詩人楊牧病逝,終年80歲。
  • 【詩人藝術家●詩人陣地】夜康橋的詩
    詩人簡介:夜康橋,本名吳紅鐵。
  • 哪位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 李白與哪位詩人並稱李杜
    說起李白,大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了,他是我國唐代著名詩人,被人們稱之為「詩仙」。還有一位詩人與他並稱為「李杜」,大家知道這個「杜」指的是誰嗎?讓我們一起去文中尋找答案吧。  哪位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  李白與杜甫合稱為「李杜」,也有稱李白和杜甫為「大李杜」,李商隱和杜牧為「小李杜」。
  • 英語詩人與勞動詩歌
    英語文學中隱含著一條在勞動中歌頌生活、反思共存的脈絡,以謝默斯·希尼、羅伯特·弗羅斯特以及威廉·華茲華斯為代表的勞動詩人專注於在基礎勞動中挖掘生活的哲理。分析這三位分別來自愛爾蘭、美國以及英格蘭的詩人及其作品,可以發現詩人們對家庭、鄰裡以及自然的認識都遠遠超出了平凡的勞作層面。
  • 詩人應該怎樣歌頌時代
    做一個歌頌者列寧會在百忙之中指點詩人創作,主要是當時蘇俄革命剛剛成功,歌頌時代的重任不得不交給舊時代留下的詩人。對於這些並不根正苗紅的作者,必要的規訓指導工作只能由革命導師親自上陣。1935年,《真理報》刊登了史達林的蓋棺論定:「馬雅可夫斯基過去是、現在仍然是我們蘇維埃時代最優秀、最有才華的詩人。」
  • 動物餐廳遊吟詩人小浣熊怎麼樣獲得 遊吟詩人獲取攻略
    《動物餐廳》是一款很有趣的經營模擬掛機手遊,在這款遊戲中有一個小浣熊被稱為遊吟詩人,它會在楓葉出現的季節出現,那麼這個遊吟詩人小浣熊要怎麼樣解鎖獲得呢?下面就讓小編來告訴大家吧,有感興趣的小夥伴都可以來看一下哦。
  • 除了那個著名的皇帝詩人外,歷史上寫詩最多的乃是這個宋代詩人了
    而且,中國的這些古詩並不是都由精英詩人所創作的,乃是相當全民化。上至皇帝,下至販夫走卒之流,都可以吟詩作對。要說起歷史上作詩最多的人,乃是清代的皇帝乾隆了。這個所謂的詩人一生留下四五萬篇詩歌,確實相當高產。不過由於水平不敢恭維,導致其在現代詩歌史上沒有位置。除了這個詩人外,歷史上作詩最多的乃是一個宋代詩人。這個詩人不是陸遊,而是楊萬裡。
  • 著名詩人葛詩謙戰「疫」詩,作家、詩人來評析
    著名詩人葛詩謙戰「疫」詩,作家、詩人來評析編者:庚子春的戰「疫」,註定成為人類歷史上的一道印痕。許許多多的醫護人員和奮戰在疫情一線的志願者、工作人員,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價……詩人、作家、評論家的文字,也許不是最直觀的記述,但這些最直面的記錄。這些文字,必將成為這一非常時期重大事件的見證者和記錄者,其歷史意義,必將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