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2月18日)下午4點,廣東省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疫情防控例行新聞發布會,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參加發布會,通報治療新型冠狀病毒藥物研究的最新進展。
值得注意的是,發布者今日並未戴口罩。廣東省政府新聞辦常務副主任、新聞發言人鄧鴻特別對此作了說明。他說,發布會場內每天會進行嚴格消毒和通風,且發布人和記者進入現場的通道是分開的,同時還加大了主席臺與記者席之間的距離。「因此,為便於記者朋友能更好地聽清楚,我們進行發布時不戴口罩。」
鍾南山回應磷酸氯喹是否是新冠肺炎特效藥
鍾南山表示,我覺得磷酸氯喹還夠不上特效藥,但它是一個非常值得探討的藥。首先開放實驗,確實發現它能使相當一部分患者病毒轉陰,特別是和一些其它藥物對比的話,發熱症狀還有病毒消失的時間是大概早一天,另外副作用不算很大,很個別出現耳鳴,停藥以後就消失了。
新冠肺炎血漿療法安全有效
鍾南山院士表示,血漿療法是一些新冠肺炎康復病人貢獻出血液後製備成血漿進行治療的方法。在武漢生物治理研究所,目前已經進行了10例治療,其中6例有病毒血症,在使用血漿治療後,兩三天後病毒血症消失,病人臨床情況有所改善。鍾南山認為,這種療法很有希望,有效而且安全。他同時透露,下一步廣東也計劃採用血漿療法對重症病人進行治療。
回應核酸檢測準確性:應該相信核酸的檢測
對於核酸檢測的準確性,鍾南山院士表示,這個方法本身還是正確的,應該相信核酸的檢測,但得看取材,平常絕大多數是取鼻的,還有咽的,要非常注意它的取樣取得合適不合適。鍾南山表示,假如培訓很多採樣的護士進行比較準確的取材,準確性應該很高,在這個意義上核酸的準確性是準確的。
談中藥治療新冠肺炎:一旦有證據,中藥是可以放心用的
針對中醫藥在治療新冠肺炎的情況,鍾南山表示,就西藥來說,在實驗室發現的細胞水平對新冠病毒有效,真正進入人體有個過程,有相當多的西藥體外有效,進到人體沒效。但中藥不太一樣,一些藥在臨床已經很常用。如果這些中藥真的顯示了減少病毒進入細胞或減少炎症風暴,這樣就能夠給中藥使用提供依據和線索。「一旦有證據,中藥是可以放心用的。特別是針對一些早中期患者。」
談超長潛伏期病例:不覺得奇怪,總有例外
針對日前河南出現2例超長潛伏期病例,鍾南山表示,不覺得奇怪,總有例外。鍾南山介紹,此前對1099例病例的研究顯示,潛伏期大多是2-7天,但文章忠實地寫潛伏期為0-24天,因為有1例達到24天,13例超過14天,大多數和少數都要考慮在內。
新冠肺炎患者肺部表現與SARS不同
針對解剖新冠肺炎患者遺體的情況,鍾南山18日回應,遺體解剖很重要。「17年前SARS的時候,就通過遺體解剖說明了,肺本身病變情況以及肺以外全身臟器被破環的情況。」他透露,新冠肺炎患者肺的表現和SARS有點不一樣。「並不像我們想像的嚴重纖維化,現在還沒有結果,看起來有一部分肺泡還存在,但是炎症很厲害,有大量粘液。」他表示,進一步解剖會幫助我們認識這個病的特點,同時要特別注意讓患者氣道通暢,相關研究還正在進行中。
日常防護一定要重視下水道
日常防護中,除了戴口罩、勤洗手等,下水道通道極為重要。香港就出現了樓上樓下都染病的情況,這說明淘大花園的教訓還有用,當年同一棟樓200多人得病,20多人死亡,說明糞便幹了,鼓風吹起來,氣體帶有病毒。目前我們已經在患者的糞便中檢測到到了病毒,這不排病毒通過下水道等進入房間空氣中,導致被感染,所以一定要保證洗手間下水道通暢。
2月10日,香港確診第42宗新個案患者與此前確診的第12宗確診個案的患者住在同一幢大廈的07室。鑑於此,2月11日凌晨香港特區政府也緊急撤離了該棟樓居民。
在2003年SARS時期,香港淘大花園小區確診SARS病例321人,佔全香港確診病例的1/5;其中42人死亡,佔全香港死亡病例的1/7。這42名死亡病例中,有22名來自E座,大部分是住在7號和8號垂直排列的單元。世衛組織調查發現,在淘大花園,病毒上下樓傳播的途徑之一是下水管道。
中藥能減輕新冠病毒炎症症狀
鍾南山表示,西藥在實驗室對新冠病毒有效,但是相當多西藥在進入人體後無效,中藥則不一樣,蓮花清瘟膠囊等中藥已經在新冠肺炎臨床治療已經常用,中藥的使用後顯示能減少病毒進入細胞,減輕炎症症狀,這可以給中藥使用提供一些證據。我很重視中藥的作用,一旦有證據,中藥是可以放心用的。
目前武漢依然是關鍵
鍾南山表示,全國的確診病例已經出現下降的趨勢,目前武漢依然是關鍵,8成的病人在武漢,9成死亡率在武漢,武漢現在看來還並沒有停止人傳人,現在需要密切解決兩個問題,一是正常人和病人分開,二是新冠肺炎病人和流感病人分開。如果老是混在一起,武漢用了很大人力財力,這個問題仍然不能解決。目前流感和新冠肺炎的影像都差不多,但是不能都算成新冠肺炎。
對此,鍾南山認為需要提高核酸檢測的時效,爭取能儘快診斷出病人是否是新冠病毒病人。除了核酸檢測,抗體檢測也能快速區分出新冠病人和普通流感病人,希望能夠儘快獲批。
給予足夠生命支持 病毒載量會慢慢下降
鍾南山表示,目前來看,85%病人要是有很好的生命支持和治療條件、營養,病情是可以改善的,危重病人佔5%左右。 重症病人有多少可以康復?現在還不多,但從ICU轉到普通病房的,大概有50%。重症治療效果是不錯的,剩下的就是危重症病人,病死率約在2.5%。 而且據我們觀察,武漢內外的危重病人情況是差不多的,並非說武漢發生病毒變異,應該是一下子病人太多的,得不到很好的照顧。 如果給很好的生命支持,隨著時間過去,就算沒有特效藥,病毒的載量也會慢慢下降。
楊子峰:連花清瘟六神膠囊丸等有抑制新冠病毒效果
廣州呼吸健康研究院教授楊子峰18日表示,目前,廣東多個醫療以及科研機構在P3實驗室分離出病毒後展開了藥效篩選,篩選了54個已上市的中藥,開展了抗新冠肺炎病毒的體外藥學研究。初步發現,連花清瘟和六神膠囊丸等5個中成藥在體外實驗中有抑制新冠病毒的作用。楊子峰同時提示,雖然中成藥在細胞水平顯示出抗病毒效果,但仍然需要推進嚴格的臨床試驗確定臨床療效。此外,上述藥物是針對新冠病毒的治療藥方,不是預防藥物,一定要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廣東科技廳:已部署新藥研發,但普通人不必預防性用藥
廣東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2月18日召開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廣東省科學技術廳廳長王瑞軍表示,已部署了新藥研發、老藥新用、中西醫結合抗病毒抗炎治療研究,相關治療效果正在整理統計分析中。他提醒,以上相關藥物治療研究都是在定點收治醫院、在科研人員和臨床醫生指導下開展的,僅限於經評估後符合入住條件的確診患者治療,普通人不必也不可以預防性用藥。
武大人民醫院小範圍臨床試驗:羥氯喹有短期療效
據澎湃新聞,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多學科聯合進行的一項臨床試驗結果證明,20例新冠肺炎(NCP)患者在使用羥氯喹後,臨床症狀均明顯好轉且未發生病情進展。專家據此建議,在目前沒有特效藥情況下,可考慮在新冠肺炎的臨床治療中應用羥氯喹。
據該項研究牽頭專家、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張旃副教授介紹,在臨床診療中發現,重症新冠肺炎患者可能會出現「炎症風暴」,即細胞因子風暴。它是由感染、藥物或某些疾病引起的人體免疫系統過度激活,一旦發生可迅速引起單器官或多器官功能衰竭,最終威脅生命。
2月4日,研究組在通過了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倫理委員會批准後,將「羥氯喹對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的治療療效研究」註冊登記在臨床試驗平臺(註冊號:ChiCTR2000029559)。
截至2月17日,該院「羥氯喹+基礎治療組」入組20例新冠肺炎患者,發現使用羥氯喹治療後,患者在1-2天臨床症狀明顯好轉。在使用5天後複查胸部CT,19例有明顯吸收好轉;僅1例患者(此前有腎功能不全)胸部CT有進展,但該患者在使用羥氯喹第二天臨床症狀有明顯好轉。此外,入組的普通型患者均未進展為重症,其中1例已於2月13日出院。
李蘭娟:湖北以外疫情出現好轉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李蘭娟17日在武漢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表示,只要把傳染源100%找出來且有效控制、對已發現病人採取針對性治療、把感染者進行隔離,感染人數就應該會降下去、外界就是安全的。
「除湖北以外各省,我認為(疫情形勢)逐漸出現了好轉。」
湖北省在將臨床診斷病例納入確診病例後,重症患者人數出現一定程度上升。李蘭娟認為,「目前還有相當數量的重症、危重症的患者群體」確實是武漢急需解決的難題之一。「我們看到有些病人病情進入晚期,多器官功能出現衰竭,這給挽救增加了很大難度。」
對於李蘭娟團隊的「四抗二平衡」治療方案,她表示,團隊在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區治療了10多例重症、危重症病人,顯示了「四抗二平衡」方案的作用,相關數據仍在統計分析中。
所謂「四抗二平衡」是李蘭娟團隊應對H7N9疫情時總結出的一套治療方案。「四抗」指抗病毒、抗休克、抗低氧血症以及多器官功能衰竭、抗繼發感染,「二平衡」則為水電解酸鹼平衡與微生態平衡。李蘭娟提到,儘早抗病毒治療可減少輕中症患者發展成為重症、危重症的風險,過去應對其他疫情時曾統計,早一天抗病毒治療,重症發生率可降低12%、病死率下降13%。抗低氧血症、抗休克最有效的辦法是應用人工肝血液淨化系統,快速有效地清除炎症因子。
針對近日引起熱議的血漿治療,她表示,這是目前新提出的方法之一,但對捐獻者的要求較複雜,相關技術還有待進一步探討。抗擊新冠病毒的特效藥物目前均在臨床試驗中,從實驗室數據和臨床研究看有一些藥物是有效果的。「這些對早期的抗病毒治療非常重要,這裡面也包括了中醫中藥。」
李蘭娟團隊近日從新冠肺炎患者的糞便樣本中分離出新冠病毒。她指,新冠肺炎主要還是通過呼吸道傳播的傳染病,人與人密切接觸、近距離接觸時容易傳染。至於糞便中所發現的病毒到了空氣、環境中以及糞便汙水處理中是否會導致傳播,這塊工作還需要做深入研究。
湖北:一線醫務人員子女參加2020年中考加10分錄取
日前,湖北發布《關於進一步關愛和激勵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線醫務人員的若干措施》,若干措施提出,加強對一線醫務人員的政策傾斜,2020年參加中考的一線醫務人員子女,有關市州可在其錄取總分基礎上增加10分後參加中考招生錄取。
武漢:不服從疫情管控可採取強制措施
18日,武漢市人大常委會公布關於依法全力打贏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武漢保衛戰的決定。包括:採取最嚴格措施,內防擴散、外防輸出;力爭做到確診患者100%收治、疑似患者100%進行核酸檢測、發熱病人100%進行檢測、密切接觸者100%隔離、小區(村莊)100%實行二十四小時封閉管理;對不服從疫情管控的,有關部門可以依法對其採取強制措施等。
武漢通報4起防疫違紀問題 問責多人
17日,武漢市紀委監委通報了4起違反疫情防控工作紀律典型問題。
1.江岸區西馬街落實小區封閉管理舉措嚴重失職失責,街道黨工委書記陳秋華未認真研究和部署,未到小區封閉管理現場查看和調度,對部分小區封閉管理所需物資、人員力量不足問題不掌握,對所轄73個小區封閉管理落實情況不了解;街道副主任譚樹漢、四級調研員熊林未及時協調解決對口聯繫社區實際問題,導致8個小區存在出入口無人值守、無人測量體溫、居民隨意進出等問題;對市檢查組指出的上述問題整改不實不力。陳秋華、譚樹漢、熊林均被黨紀立案審查。
2.洪山區民政局黨組書記、局長司洪對區民政局所屬單位和行業管理單位疫情防控工作認識不到位、管控措施不力,落實上級部署不堅決、不及時,對多人感染新冠肺炎負有重要領導責任,受到黨內嚴重警告、政務記大過處分,其他責任人員受到黨紀、政務處分。
3.新洲區三店街袁田村黨支部書記、主任王兵發履行主體責任不力,工作敷衍塞責,落實戰時紀律不到位,入戶測量體溫存在遺漏,發生部分村民聚集且未戴口罩等問題,同時未能及時發現和糾正本村幹部防控工作存在的問題,受到黨內警告處分。
4.東湖高新(600133,股吧)區國土資源和規劃局幹部李淇在未向組織報告的情況下擅自安排他人代替值班,因代班人員對應急平臺及相關工作流程不熟悉,導致市疫情防控指揮部相關工作要求落實不到位,受到黨內警告處分。
國家衛健委:湖北省以外地區不得搞一刀切 不能將日常醫療服務一關了之
國家衛健委辦公廳下發通知,湖北省和武漢市要毫不放鬆地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同時重點保障腎功能衰竭、腫瘤以及其他需要維持定期治療患者的醫療需求,保障孕產婦、兒童、老年人等重點人群的醫療服務,保障必須的急診服務。對於湖北省以外地區,要緊密結合疫情發展形勢,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醫療服務,不得搞一刀切,不能採取停診的方式、將日常醫療服務一關了之。要在科學防控的基礎上,維護合理醫療服務秩序,滿足群眾基本就醫需求。
世衛組織不會提高新冠肺炎疫情全球風險級別
世衛組織17日在日內瓦召開發布會,介紹新冠肺炎疫情的最新情況。會上,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表示,根據中國公布的新冠肺炎病例的數據,新冠肺炎新增病例呈下降趨勢。新冠肺炎並非全球性流行病,也不會提高疫情的全球範圍風險級別。
雲南大關被通報:2確診病例致15人感染940人隔離
2月17日,雲南省應對疫情工作領導小組指揮部發布了關於昭通市大關縣疫情防控應對不力問題的通報。通報指出,2020年1月31日,昭通市大關縣壽山鎮小河村公坪村民小組報告2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經查,該病例為輸入性病例,章某、曾某某(兩人系夫妻關係,章系湖北省鹹寧市嘉魚縣人)於1月21日自湖北省武漢市乘坐高鐵,1月22日凌晨到達大關縣壽山鎮小河村公坪村民小組曾某某父親家中。至1月31日期間,章某、曾某某兩人多次走親訪友、外出購物、與當地村民聚餐。截至2月14日,已導致15人被感染、150戶940人被居家隔離並接受核酸檢測的嚴重後果。經省指揮部疫情防控組調查,此次疫情擴散的主要原因是大關縣未按照我省疫情防控工作的部署要求進行廣泛宣傳,未及時對有湖北省居住史或旅行史的人員及密切接觸者進行全面登記和隨訪,未及時採取隔離觀察等措施。經省應對疫情工作領導小組指揮部研究,決定對昭通市大關縣予以通報批評。通報強調,該事件充分暴露出個別地方黨委、政府在疫情防控中履行主體責任不到位,存在重視不夠、作風不實、排查不嚴、管控不力等突出問題。各級黨委、政府要引以為戒,舉一反三,深刻汲取教訓,堅決杜絕再次發生類似事件。
黑龍江疫情重點地區實施嚴九條:哈爾濱多區封閉管理
18日,黑龍江省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指揮部發布通知,將在確診病例10例及以上的縣(市、區)實施9條最嚴格的管控辦法,簡稱「嚴九條」。措施包括:封住城、關住門、管住人、禁聚集、早隔離、控經營、嚴執法、保民生、抓督戰等
綜合中國新聞網、澎湃新聞、人民日報、廣州日報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證券時報網。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任編輯:李佳佳 HN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