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遇冷遇熱釋放毒素?這是癌症起因?是時候說說清楚了

2020-12-04 澎湃新聞

近日,一段「癌症起因是塑料」的視頻在微信中流傳。這段近5分鐘的視頻圖文並茂,宣稱美國醫藥協會找到了癌症起因是塑料。視頻中還列舉了一系列「證據」,包括「用塑料有雙酚A威脅」「塑料瓶放入冰箱,會產生戴奧辛」「塑料接觸熱力,產生52種致癌物質」,同時還提醒「塑膠袋中有聚乙烯,不可裝任何熱的食物」「塑料杯子製作添加聚氯乙烯,高溫時會釋出,造成慢性中毒」「塑料器皿含四氯化碳,不可在微波爐中將食物加熱」…… 

網傳視頻截圖

塑料遇冷遇熱都會釋放有毒致癌物?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調查求證,這是一個從「郵件時代」傳到「微信時代」的老謠言。

記者通過網絡搜索發現,類似信息可以追溯到2004年。當時智慧型手機尚未普及,微信更是不存在的。網傳視頻的文字版本被冠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名義,以郵件形式分發到全世界。謠言廣泛流傳,使約翰·霍普金斯大學不堪其擾,委託彭博公共衛生學院的兩位教授於2008年1月發布闢謠聲明。聲明大意是:網上到處流傳著這樣的信息,警告人們不要將塑料瓶子放入冰箱,也不要把塑料容器放入微波爐加熱。這些信息使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癌症新聞」或「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癌症最新資訊」的標題,事實上,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從未發布過上述信息,也不認可其中內容。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闢謠聲明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公開闢謠之後,「癌症起因是塑料」的謠言卻並未消停,每隔一段時間就出來興風作浪,只是把「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改成了「美國醫生協會」、「美國醫藥協會」等。記者對這些謠言進行比較發現,謠言內容仍是「舊酒」,而視頻的傳播形式以及微信的傳播渠道則成了「新瓶」。

下面,我們對謠言內容一一進行闢謠。

用塑料製品裝水或食物,有雙酚A威脅?

【闢謠】

中國食品闢謠聯盟日前表示,雙酚A的確有可能帶來健康隱患,但是目前包括礦泉水瓶在內的所有可能會與食品接觸的塑料包裝,都不會使用雙酚A作為材料,所以基本不存在雙酚A的威脅。

塑料水瓶放入冰箱冷凍會釋放戴奧辛?

【闢謠】

什麼是「戴奧辛」?它還有一個令人厭惡的名字——二噁英。這是一類有機環境汙染物的統稱。在自然環境中,二噁英是由燃燒產生的,比如野火和火山爆發。如今,科學家所擔心的是廢物焚燒。當二噁英被釋放進入大氣,它們就會附著在空氣顆粒上,並最終落入地面,或被魚和其他動物吸收。二噁英是在動物脂肪中聚集和儲存的。大部分時候,人們是通過食用富含脂肪的魚類和肉類而攝入二噁英。

雖然二噁英是劇毒的,但塑料製品中是不含二噁英的。另外,事實上,冷凍可以阻礙化學物質的溶解和釋放。在低溫環境中,化學物質更不容易擴散。

所以,夏天想喝冰凍飲料,盡可以把塑料瓶裝飲料放進冰箱。

塑料餐具遇熱釋放有毒致癌物?

【闢謠】

塑料含有化學物質,過度加熱、燃燒後確實會產生有害物質。例如,聚氯乙烯塑膠袋中就含有大量穩定劑、增塑劑,遇熱或接觸到油脂性食品時會迅速滲出並遷移到食品中,如果長期使用,被人體吸收會對身體造成致癌危害。

但是,並非所有塑料製品遇熱都會釋放有毒致癌物。早在2008年,我國的消協等相關職能部門就發布塑料購物袋國家強制標準規定,用於盛裝直接入口食品的塑膠袋,原料必須符合食品級要求,且在產品最小銷售單元上註明「QS」標誌和「食品用」或「食品專用」等字樣。另外,使用聚丙烯生產的塑料餐具可專門用於微波加熱,也是安全的。

一句話概括,只要購買正規廠家生產的合格塑料產品,且合理使用,就無需擔心。

【如何分辨適合加熱的塑料餐具】

塑料製品有7個塑料種類的標誌代碼,即在三個箭頭組成的三角形中間,加上數字的標誌。塑料製品生產企業會將三角形的回收標記標註在塑料製品上,並用數字1到7和英文縮寫來指代塑料所使用的樹脂種類——

1號:聚酯(PET),用於礦泉水瓶、碳酸飲料瓶、飲料瓶等,耐熱至70℃,只適合裝暖飲或凍飲。如裝高溫液體或加熱則易變形,有對人體有害的物質融出。

2號:高密度聚乙烯(HDPE),用於清潔用品、沐浴產品等。

3號:聚氯乙烯(PVC),用於一些裝飾材料,高溫時容易產生有害物質。有毒物質隨食物進入人體後,可能引起乳癌、新生兒先天缺陷等疾病。這種材料的容器已經比較少用於包裝食品。

4號:低密度聚乙烯(LDPE),用於保鮮膜、塑料膜等,耐熱性不強。通常合格的PE保鮮膜在溫度超過110℃時會出現熱熔現象,會留下一些人體無法分解的塑料製劑。用保鮮膜包裹食物加熱,食物中的油脂很容易將保鮮膜中的有害物質溶解出來。因此,食物進入微波爐前,要先取下包裹著的保鮮膜。

5號:聚丙烯(PP),能耐100℃以上的溫度,用於製造微波爐餐盒。一些微波爐餐盒,盒體的確用5號PP製造,但盒蓋卻以1號PE製造,由於PE不能耐高溫,所以不能與盒體一併放進微波爐。保險起見,把容器放入微波爐前要先把蓋子取下。

6號:聚苯乙烯(PS),用於碗裝泡麵盒和快餐盒, 耐熱60-70℃,裝熱飲時會產生毒素,燃燒時會釋放苯乙烯。因此,別用微波爐煮碗裝方便麵,以免因溫度過高而析出化學物質,也要儘量避免用快餐盒打包滾燙的食物。

7號:其他塑料(包括PC等),不應盛放熱水。

因此,在7個類型中,只有5號塑料製品可以在微波爐中加熱。人們在選擇塑料製品時,只要看到底部三角形中有「5」的標識,就可以把它們放進微波爐中加熱。

【使用塑料製品的溫馨提醒】

1.認準有「QS」生產許可標誌的產品;

2.塑料製品沒有註明可加熱的,堅決不要用微波爐等設備加熱;

3.儘量避免用快餐盒打包剛出鍋的滾燙食物;

4.如果發現塑料製品出現破損或者變形,建議不要再使用;

5.最好的做法就是按照產品說明使用塑料製品,並只將它們用於其特定用途。新型的可降解餐具或不鏽鋼餐具都是很好的替代品。

相關焦點

  • 血癌的兄弟癌症;麵包蟲吃塑料不吃毒素;五彩斑斕的黑
    洛克菲勒大學研究員前幾年就發現,白血病與ENL的「閱讀器」蛋白有關,這種蛋白激活了癌症基因。最近研究員把注意力轉向了維爾姆斯腫瘤,因為有這種癌症的病人的ENL編碼基因發生了突變。當向小白鼠胚胎幹細胞中插入突變基因後,這些癌症細胞在培養皿中一直發育到了腎臟,這種癌症是兒童中最常見的腎癌。 研究人員發現,在攜帶突變的細胞和未改變的細胞中,ENL的「閱讀器」蛋白落在基因組中的相同位置,這表明突變ENL的「閱讀器」蛋白識別應表達哪些基因的能力沒有問題。
  • 娃的性早熟和塑料用品有關?硬核科普塑料製品有哪些,讓你清楚挑選...
    所以,如果下次寶寶問我們塑料是什麼的時候,千萬不要弄錯了哦,塑料是一個龐大的家族呢!為什麼塑料會釋放有害物?塑料除了易成型、成本低、質輕等優點,還有兩個很顯著的特點,那就是十分怕熱和光(紫外線):微觀上,熱和光會讓塑料內部的結構發生改變,比如分子鏈的斷裂、偏移宏觀上,熱和光則會形成塑料老化,常見的有塑料製品的變形
  • 專家:裝礦泉水的PET瓶只要合格 不用擔心塑料引起的安全問題
    天氣越來越熱,很多司機都習慣在車內放些瓶裝礦泉水。 然而最近一則網上流傳的消息《80%得癌症原因是因為在車裡喝礦泉水,快轉告家人吧》,卻讓不少愛在車裡備瓶礦泉水的車友們犯了暈。消息稱,不應該喝留放在汽車裡的瓶裝水,因為熱能和塑膠瓶子兩者遇在一起就會產生化學物質,從而導致人們罹患癌症。
  • 塑料玩具真的有毒嗎?消毒不當會釋放毒性嗎?家長應該知道的知識
    人們在使用各種各樣的塑料時,這些含有毒性的輔助材料就會從塑料中被釋放出來,從而對人體的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感覺是不是有些嚇人?但請你先淡定一下接著看,話說世界的石油工業已經發展得將近有200年了,對於塑料的研究基本上也差不多了,哪種製作工藝的塑料在啥情況下會有毒,人類已經弄得很清楚了。
  • 塑料餐具的種類分為哪些 如何選購塑料餐具
    市面上塑料餐具的產品種類眾多,究竟該如何選購呢,快和PChouse一起看看吧。
  • 這類塑料遇高溫易致癌
    民生提醒來自中國塑料加工工業協會塑料瓶底數字啥意思?專家提醒,購買礦泉水或塑料製品需認清數字再使用多數塑料瓶底都會有帶箭頭的三角形,三角形裡通常有一個數字。那麼,你知道這些數字代表啥意思嗎?中國塑料加工工業協會工作人員告訴華西都市報記者,塑料瓶底部帶箭頭三角形裡的數字,是用通用的編號來表示該塑料瓶的材質,也常用於塑料瓶回收的標誌。
  • 為什麼曾被熱捧的沼氣池卻「遇冷」?
    時代淘汰的產物,「遇冷」說明一個問題,並不適合百姓的生活,凡事以實踐為前提,並不是以別人稱讚說好,就是好的。歷史進展的產生的事物應該貼近生活,如果百姓覺得用得好,才是真的好。曾經被熱捧的沼氣池,在我們這邊的農村似乎從來沒有過一戶人家用過,在現實中連聽說都沒有,只有在電視新聞報紙上看到過。
  • 公考遇冷釋放青年擇業自信新信號
    從千軍萬馬過獨木橋,擠破腦袋爭鐵飯碗,到如今職位空缺越來越多,公考遇冷背後也展現著青年擇業自信心的不斷提升。信心的增強是時代際遇、國家支持和青年奮進的共同產物。  這是有志者遍地開花的時代。當代青年最大的時代際遇,就是能夠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道路上奮鬥。
  • 釋放的毒素可以殺死十個人,嬌小的雞心螺,為何這麼危險?
    在別的海洋生物剛剛脫離虎口時,也是生物們最放鬆的時候,它就看準時機迅速用毒牙刺進它們的身體,並釋放出致命的毒素。雞心螺釋放出的毒素會在短時間內迅速的滲入獵物體內,並且遊走在獵物體內的各個系統,遭受攻擊的獵物就算僅存一絲意識,卻再也無法控制自己的肌肉。
  • 近日,香港消委會發布調查報告稱,近三成可微波爐加熱的塑料飯盒會...
    近日,香港消委會發布調查報告稱,近三成可微波爐加熱的塑料飯盒會釋放塑化劑——一種對可損害人體內分泌系統的物質,樂扣也榜上有名。這究竟是怎麼回事?請繼續閱讀。 塑料製品有7個塑料種類的標誌代碼,是在三個箭頭組成的代表循環的三角形中間,加上數字的標誌,將三角形的回收標記附於塑料製品上,並用數字1到7和英文縮寫來指代塑料所使用的樹脂種類: 1號(PS):塑料製品耐70℃的高溫,耐熱至70℃,只適合裝暖飲或凍飲,裝高溫液體、或加熱則易變形;可能釋放出致癌物塑化劑。
  • 「塑料包裝上的數字秘密」飲料瓶底部的這個數字標識,是做什麼的
    現今世界上的許多國家都採用了這套SPI的標識方案。中國在1996年制定了與之幾乎相同的標識標準。數字6:聚苯乙烯———— 06 PS(耐熱60-70度,裝熱飲料會產生毒素,燃燒時會釋放苯乙烯) 如:碗裝泡麵盒、快餐盒建議:別用微波爐煮碗裝方便麵使用:又耐熱又抗寒,但不能放進微波爐中,以免因溫度過高而釋出化學物。
  • 能「吃掉」塑料的毛毛蟲未來有望被用於垃圾填埋場
    據外媒報導, 能「吃掉」塑料的毛毛蟲未來有望被用於處理垃圾填埋場的廢棄物 ,儘管新的研究警告說,這對於一次性廢棄物的問題不是一個容易解決的辦法。能夠分解聚乙烯的蟲子是在幾年前首次發現的,但是直到現在,我們才開始確切地了解其發生方式,以及如何影響毛蟲的實際實施。
  • 玻璃保鮮盒與塑料保鮮盒對比
    夏天到了,又到了挑選保鮮盒品牌的時候了,夏季,食物容易變壞,沒吃完的食物倒掉太浪費,為食物選擇正確的保鮮方法,是每個家庭都很關心的事情,食物和健康息息相關,保鮮盒品牌的選擇得到越來越多家庭的重視,例如;我們常常使用的兩種保鮮盒,玻璃保鮮盒和塑料保鮮盒那種保鮮效果更好?哪種和食物接觸最健康無害呢?
  • 乾燥劑遇水可能變「炸彈」 淄博超市調查多數市民不知
    乾燥劑遇水可能變「炸彈」   近日,多地相繼發生多起因食品乾燥劑爆炸導致孩子眼睛受傷或失明、小孩誤吃乾燥劑嘴角被灼傷或被送進醫院醫治的事件。現在,食品乾燥劑在我們身邊隨處可見,孩子們吃零食的時候隨時都能輕易接觸到。專家表示,乾燥劑屬化學物質,具有一定的危險性,一定要妥善處置,勿拆封勿食用勿浸水勿玩耍,最好直接扔掉,千萬不要讓孩子接觸。
  • 會在親密關係中「傳染」的癌症
    我們知道,癌細胞是源於自己身體細胞發生變異,自身免疫系統識別不出,消滅不了,它才得以瘋長,但對別人來說這些細胞是100%的外來物,會馬上受到免疫系統的攻擊,所以癌症不會傳染。然而,有些癌症的起因是生物感染,導致感染的細菌、病毒有強傳染性,這就讓癌症的傳染成為可能,尤其是在親密關係中。
  • 床墊塑料膜到底要不要撕掉,很多人想法是錯誤的,聽聽專家怎麼說
    新買的家具一定有不好的毒素,家具在生產過程中有時必須塗漆,有時製造的材料本身含有有害物質,所以,買家具的時候,有時候一定要確認家具中是否含有有害物質,而且買了家具之後也需要定期通風通風,如果讓家具的有害物質學習空氣散失的話,可以減少對人體的傷害。
  • 艾灸從根本上預防癌症,顛覆傳統抗癌觀念!
    艾灸從根本上預防癌症,顛覆傳統抗癌觀念! 什麼樣的人容易得癌症呢?寒性體質的人更易中招。原因主要有一下兩點: 第一,寒性體質的人免疫力比較低,不能很好的阻擋外部毒素的入侵,身體清除毒素的機能相對比較差,這樣就為腫瘤的產生創造了條件。
  • 癌症會傳染?哪些癌症能做到傳染身邊人?一文說清楚
    癌症的發病率不斷增加,人們也開始發現那些癌症患者有一些會出現家庭聚集性,或者在一個群體中比較常見。這些家庭中出現的夫妻共同患癌,母女共同患癌等因素難道是癌症會傳染嗎?如果癌症會傳染,那接觸癌症患者會不會也引發癌症?一文說清楚。
  • 用塑料飲料瓶盛熱水?當心有毒
    近日,一個名為「飲料瓶底下有秘密,不要反覆使用」的帖子在網上廣為流傳,這也引起很多市民對飲料瓶重複使用問題的關注。記者查看了多種飲料瓶子,發現每個瓶子底部都有數字。對此有關專家表示,不同材質的塑料瓶在重複利用方面差別很大,回收的塑料瓶在低溫下使用是安全的,但塑料瓶長期、反覆使用肯定會對人體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