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吃掉」塑料的毛毛蟲未來有望被用於垃圾填埋場

2021-01-08 太平洋電腦網

據外媒報導, 能「吃掉」塑料的毛毛蟲未來有望被用於處理垃圾填埋場的廢棄物 ,儘管新的研究警告說,這對於一次性廢棄物的問題不是一個容易解決的辦法。能夠分解聚乙烯的蟲子是在幾年前首次發現的,但是直到現在,我們才開始確切地了解其發生方式,以及如何影響毛蟲的實際實施。

聚乙烯是一種常用的合成聚合物,也是導致不可生物降解廢.物的主要因素之一。儘管可以回收利用,但仍有大量被丟棄在垃圾填埋場。分解時,會釋放出甲烷和乙烯,這兩種溫室氣體都會導致氣候變化。早在2014年,研究人員就發現某些類型的粉蝨幼蟲實際上能「吃掉」塑料。在2017年,這個範圍縮小到了被稱為Galleria mellonella的毛毛蟲。然而,目前尚不清楚其背後的生物學過程到底是什麼。

而周三發表在《皇家學會學報B輯》上的一項新研究專注於這些蟲子內部發生的事情。布蘭登大學的研究人員在毛毛蟲上進行了經驗,以弄清其腸道生物群系可能發生了什麼。與以天然蜂巢飼料餵養毛毛蟲相比,其消化系統實際上在微生物豐度方面得到了蓬勃發展。

一些研究人員希望的一種可能性是,毛毛蟲的消化系統中存在某種化學物質,可以將其分離出來並用於分解塑料。現在,事實並非如此。取而代之的是,將毛毛蟲和腸道細菌結合在一起工作。簡而言之,研究人員無法確定,不是蟲子和細菌之間的協同作用才能使該過程最有效。他們建議「顯然需要在未來的工作中將塑料分解作為一個體內過程進行研究,尤其是聚乙烯分解如何直接影響毛毛蟲的生理、適應性和遺傳基礎。」

儘管毛毛蟲能「吃掉」塑料,但其之後能排出有害物質。其排洩物中有乙二醇,呼應先前的研究,即乙二醇可能是聚乙烯分解的副產物。那是一種已知的毒素,因為它具有一定的毒性,可能對人體有損傷作用,所以禁止在食品中使用。CDC警告說,攝入乙二醇會導致眼睛和呼吸道感染。據信,只有1400至1600mg/kg 對人類具有致命性。

處理毛毛蟲的排洩物將是另一個考慮因素:將大量毛毛蟲釋放到垃圾填埋場可能會導致另一個問題,因為它處理塑料。簡而言之,雖然蟲子可以幫助我們消除塑料,但目前,儘可能多的回收利用仍然是最佳用途。

【來源:cnBeta.COM】

相關焦點

  • 垃圾填埋場的臭味就用垃圾覆膜除臭劑
    提到垃圾填埋場能想像的就是髒、亂、臭。而在現在的技術是在垃圾填埋場的表面鋪滿一種塑料的襯層也就是(覆膜),而覆膜的材質是採用專用的HDPE膜,通過焊接加固使它更穩固的鋪在垃圾上,把垃圾和空氣隔離開來,使其保持乾燥從而減輕臭氣的外散和滲透。
  • 法媒:科學家發現愛吃塑料的毛毛蟲 或解開汙染難題
    參考消息網4月26日報導 法媒稱,科學家24日發布報告稱,一種養殖出來作魚餌的飛蛾幼蟲愛吃特別難降解的塑料,讓人寄希望於這種生物能幫助解決全球塑膠袋汙染難題。據法新社4月24日報導,劍橋大學教授保羅·邦貝利是美國《當代生物學》半月刊所登載論文的合著者,他說:「這一發現可能會是一個重要工具,有助於清除積聚在垃圾填埋場和海洋中的聚乙烯塑料廢品。」報導稱,聚乙烯佔歐洲塑料製品需求的40%,主要是用作包裝和購物袋。這些東西需要多年才能生物降解,若不回收會對環境、尤其是對海洋生物構成嚴重的危害。在歐盟,38%的塑料被扔在垃圾填埋場。
  • 陳腐垃圾從垃圾填埋場中挖出再處理是為什麼?有哪些好處?
    若想將其挖出後焚燒處理,則需採取篩分,將區分的部分可燃物用以垃圾焚燒處理,其他部分根據詳細情況進行堆肥、填埋處理、滲濾液處理等。高安屯垃圾衛生填埋場所在地的朝陽循環經濟產業基地相關的負責人先前在接受新京報訪談時曾表示:「現在朝陽區的垃圾在這裡都燒不完,還得有一部分運至市區垃圾處理設備去處理。若想將存量垃圾挖出來焚燒處理,工作量比較大。
  • 土工膜在垃圾填埋場的應用,瀋陽大辛垃圾填埋場將穿「防臭雨衣」
    瀋陽市大辛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位於瀋陽市北部瀋北新區財落鎮大辛村與郎士屯村交匯處,2003年9月正式運行,填埋處理大東區、鐵西區、皇姑區、于洪區、瀋北新區、東陵區的生活垃圾。瀋陽每日產生垃圾7200噸,大辛垃圾填埋場處理了其中的一半,另一半由老虎衝垃圾填埋場處理。
  • 會吃塑料的毛毛蟲,解決世界上最緊迫的環境問題之一:塑料廢物
    2017年,當研究人員發現毛毛蟲可能潛在地幫助解決世界上最緊迫的環境問題之一:塑料廢物時,這種微小的蠟蟲從零變成了英雄。這種生物可以刺破塑料,甚至可以刺破聚乙烯,而聚乙烯是一種常見且不可生物降解的塑料,目前堵塞了垃圾填埋場和海洋。
  • 科學家發現一種吃塑料的毛毛蟲,塑料汙染問題,能否迎刃而解?
    因此,為了降低塑料汙染帶來的各種問題,科學家們急迫地想找到一種能將其迅速降解的辦法。最近,來自加拿大布蘭登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發現,一種蠟蛾的幼蟲是能夠消耗和代謝聚乙烯的「塑料食肉動物」,這種動物或許能為塑料降解問題找到突破口。
  • 關注:杭州天子嶺垃圾填埋場終於成功關停!
    近日,杭州市政府門戶網站信息公開平臺領導活動版塊發布消息,市城管局黨組書記、局長李磊赴天子嶺調研零填埋工作,主要內容是座談聽取環境集團零填埋和生態治理等工作,並充分肯定環境集團為業務轉型和零填埋所做工作。而根據杭州市城市管理局公示的另一條《中央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完成情況》信息顯示,天子嶺垃圾填埋場已與2020年12月底實現原生垃圾零填埋!
  • 河南最大垃圾填埋場這樣來除臭:給垃圾山「穿雨衣」,滲瀝液處理後...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何可盛夏時節,在大氣汙染防治攻堅戰的關鍵時期,省會生活垃圾的處理情況引人關注。6月29日,記者前往全省最大的垃圾填埋場——鄭州市垃圾綜合處理廠進行了實地探訪。在庫容10萬立方米的垃圾滲瀝液調節池旁,大規模的改造工程已經全面展開。工程師許先生告訴記者,在2萬平方米的調節池上將覆蓋安裝浮動膜,實現調節池的完全封閉。記者在現場看到,滲瀝液從儲存池進入膜過濾設施,最終變為透亮的清水。「這水能養金魚,活的可好了!」荊濤說,處理後的中水會在填埋廠再循環,用於清洗馬路和澆灌園林。
  • 孟曉龍調研建築垃圾填埋場選址建設情況
    秦州區融媒體中心1月15日訊(記者 張繼明)1月15日,秦州區委副書記、區長孟曉龍帶領區政府辦、發改局、住建局、自然資源分局、生態環境分局、林草局、水務局、工信局等單位負責人,就建築垃圾填埋場選址及建設情況進行調研。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趙虎生一同調研。
  • 微菌環境告訴你,垃圾填埋場什麼最難聞?
    眾所周知,垃圾填埋場氣味非常難聞。而且長期吸入惡臭氣體對人體的呼吸系統、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循環系統都會造成傷害。那麼垃圾站裡面什麼東西產生的氣味是最難聞的?又該如何解決呢?對生活垃圾處理流程有過了解的都知道,垃圾填埋是最常用的三種方式之一。
  • 城區垃圾填埋場臭味問題,獲村民代表諒解
    建始網訊(融媒體記者萬雪芬 通訊員 陳澳飛 許珊珊)12月31日,州生態環境局建始縣分局會同縣汙染防治攻堅戰指揮部辦公室、城市管理執法局,組織柏蠟樹社區居民代表召開關於城區垃圾填埋場臭味問題的座談會。該局分管負責人為社區居民代表詳細介紹了該局的職能職責,並對垃圾填埋場具體工作情況進行細緻說明,讓各代表對垃圾填埋工作做到心中有數,有初步感知。會後,社區居民代表到垃圾填埋場現場進行實地查看,親身感受填埋場的改善效果。「現在垃圾填埋場臭味減輕很多了,我們也清楚了整個運行情況和後期規劃,看到政府的積極解決,我們心裡也終於踏實了。」柏蠟樹社區居民代表露出欣慰的笑容說道。
  • 垃圾剋星來了:科學家發現這種害蟲的幼蟲居然能吃塑料!
    垃圾剋星來了:科學家發現這種害蟲的幼蟲居然能吃塑料! 據統計,每年全球大約生產8000萬噸聚乙烯用作購物袋和食品包裝袋等日常生活用品。然而,聚乙烯完全降解,需要數百年。
  • 深圳部九窩建築垃圾填埋場將變鮮花谷
    山竹過後垃圾填埋場存隱患,需進行深度技術評估 一場颱風「山竹」過後,給城市留下了不少值得思索的問題,從「萬樹倒伏」到「防災能力」方方面面都值得反思。深圳市城市公共安全技術研究院綜合部總經理金典琦則提到,應當藉此機會,提升城市垃圾填埋處理設施防災減災標準。
  • 曾經的垃圾填埋場,「搖身一變」,成為當地的「城市綠肺」
    03園博園的前身其實是其貌不揚的金口垃圾填埋場。有關部門利用一系列高端技術把一個垃圾填埋場變成了綠色公園。其內部景點也十分令人心曠神怡。裡面有園林藝體中心,花園、生態園等,此外,在國際園林博覽會結束之後,還有一些人文的設施也進入到公園中。
  • 設計庫容量1100萬噸 遼寧鞍山羊耳峪垃圾填埋場2020年年底封場
    北極星固廢網訊:鞍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群眾反映強烈的羊耳峪垃圾填埋場異味擾民問題,召開市委常委會會議和市政府常務會議專題研究解決方案,鞍山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作出批示並多次到垃圾填埋場現場調研部署工作,全力解決異味擾民問題。鞍山市住建委、市環保局、高新區等相關部門也積極行動起來,加大對垃圾場異味的治理力度。
  • 市城市管理局環衛處:全力做好垃圾填埋場滲濾液處理工作
    為保障貴港市民、遊客的環境衛生質量,市城市管理局環衛處結合工作實際,科學部署,採取有力措施,認真做好垃圾填埋場滲濾液處理工作。小編了解到在此期間市城市管理局環衛處組織垃圾填埋場工作專班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做好環保督察整改工作。嚴格按照環保相關規範要求,加強整改環保督查反饋的問題,安裝在線監控設備,並與保部門聯網,實時上傳相關數據,確保滲濾液處理後尾水達標排放。
  • 垃圾填埋場變生態風景區,中間可能只差個檢察建議
    近日,連雲港市釣魚山生活垃圾填埋場封場工程通過竣工驗收,上百棵樹木扮靚荒地,與周圍山體融為一體,標誌著該垃圾填埋場被打造成生態綠地。昔日的垃圾填埋場成為賞心悅目的綠地,這一華麗轉身與連雲港海州區人民檢察院的一份檢察建議息息相關。
  • 垃圾填埋場2個月蝶變「天鵝湖」,發生了啥?
    其中,交辦給屈原管理區的24個突出問題,就包括橫港垃圾填埋場的汙染整治。「垃圾填埋場建了15年,生活垃圾就地腐爛,滲濾液直排地下,前幾年開始散發臭味,鄉親們苦不堪言。」當地群眾胡秋分說,他們多次反映,問題也沒得到根本解決。「區裡要求把垃圾轉運至無害化垃圾場集中處理,可這涉及多個部門,僅憑我們一家協調並不容易。」
  • 三十年天翻地覆:曾經臭烘烘的垃圾填埋場現在養起了梅花鹿
    &nbsp&nbsp&nbsp&nbsp「起初我在填埋場一期實習,當年的填埋比較粗放,填埋場像個大工地,垃圾車都是敞開式的,一邊開一邊漏,哪裡有空隙就往哪裡傾倒垃圾。」作為一名女同志,周海燕天天被臭氣包圍,與蒼蠅為伍,但她咬牙堅持了下來,在老港一待就是近30年。
  • 探訪日照垃圾填埋作業隊 夏天蒼蠅都能飛進嘴裡
    和垃圾打交道11年   據了解,日照市城區總人口50萬人,每天產生生活垃圾400餘噸,如果用大卡車裝,要滿滿80卡車。每天,這些垃圾都會被及時運到位於日照市黃山的垃圾處理廠,經過無害化處理後填埋。這裡夏天推土機駕駛室裡氣溫高達40℃,就像一個蒸爐一樣,汗水夾雜著垃圾滲濾液溼透工作人員全身,黑壓壓的蒼蠅如網一般裹住他們的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