瀋陽對大辛垃圾場11.35萬平方米已填埋區域和6000平方米的滲濾液調節池進行封閉覆蓋,相當於「封印」17個標準足球場大小的臭源。
瀋陽市大辛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位於瀋陽市北部瀋北新區財落鎮大辛村與郎士屯村交匯處,2003年9月正式運行,填埋處理大東區、鐵西區、皇姑區、于洪區、瀋北新區、東陵區的生活垃圾。瀋陽每日產生垃圾7200噸,大辛垃圾填埋場處理了其中的一半,另一半由老虎衝垃圾填埋場處理。
穿上高分子膜「防臭雨衣」
此次對垃圾已填埋區域覆蓋時使用到的膜為HDPE土工膜,這是一種高分子聚合材料製成的柔性無汙染材料,可以耐熱、耐化學腐蝕、防滲、抗紫外線,使用年限至少為15年。
覆蓋上這種膜也相當於穿上了一種「防臭雨衣」,除了能避免臭味排出,降雨後雨水由膜上流入垃圾堆體底部周圍設置的排水溝,最終排出,不會接觸到下面的垃圾,實現雨汙水分流,避免增加滲濾液。
給滲濾液池加上「密封蓋」
目前,大辛填埋場現有1個滲濾液調節池,面積約4000平方米,共積存滲濾液約87萬噸。
其實,之前調節池上方已安裝柔性浮動蓋,但由於現有浮動蓋出現不同程度的損壞,導致調節池內惡臭氣體無序散佚,且無法隔絕外來雨水的進入,增加後續滲濾液處理量,因此,需對調節池重新安裝浮動蓋,進行封閉覆蓋。
浮動蓋重新安裝之後,也能實現雨汙水分流,雨水無法直接接觸垃圾或滲濾液,在膜上導流後進入雨排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