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料有獎
南都深圳報料電話:0755-82121212
南都訊 記者傅靜怡城市形象的提升,在10月26日上午,深圳市政協六屆十九次常委會議「提升城市品質、建設美麗深圳「專題協商會上,也是探討的重點話題。有人提出,應當重視山竹後城市建設中的一系列問題反思,有政協委員則希望能夠「變廢為寶」,把昔日的部九窩垃圾站變成鮮花谷,還有的政協委員則提出了延緩環衛電動車車輛強制推行問題。這些問題,市城管部門一一作出了回應。
山竹過後垃圾填埋場存隱患,需進行深度技術評估
一場颱風「山竹」過後,給城市留下了不少值得思索的問題,從「萬樹倒伏」到「防災能力」方方面面都值得反思。深圳市城市公共安全技術研究院綜合部總經理金典琦則提到,應當藉此機會,提升城市垃圾填埋處理設施防災減災標準。
金典琦說,山竹災害給全市的垃圾填埋場造成嚴重損失,下坪、紅花嶺、老虎坑垃圾填埋場、5座垃圾焚燒廠、5座餐廚垃圾處理廠和鬱南環境園等處理設施填埋區覆蓋膜大面積的破壞,生產設施、路邊樹木、邊坡、截洪溝發生了嚴重的毀損。
據國內外垃圾填埋場事故統計,已封場的填埋場同樣存在滲濾液洩露、可燃氣爆炸等潛在事故隱患,金典琦說,深圳35處垃圾填埋場存在普遍安全風險管理形勢嚴峻。基於這一問題,建議參照下坪場做法對深圳正在運行和封場的垃圾填埋場全面進行深度技術評估,徹底、全面整治深圳垃圾填埋場的重大風險隱患,防患於未然。
另外,金典琦建議,除了垃圾填埋場的問題,還需要加強全市工程邊坡地質災害監測監控水平、推進全市沿海區域防洪潮標準全面提升、加強城市精細化應急組織管理等等,以應對極端天氣災害。
部九窩將變鮮花谷,城管局回應已經正式立項推進
同樣是垃圾填埋場,位於南山區和龍華區交界的「部九窩」建築垃圾填埋場,將煥發新生變成深圳「鮮花谷」。市政協委員、北京大學教授陳可石,在會上談到以「世界花都」塑造未來深圳城市新形象時,就談到了部九窩的問題。
陳可石說,2016年11月原位於福田區中心公園的深圳花卉交易市場按照規劃要求有超過6000餘家商家臨時搬遷等待新的花卉交易市場的建設,而作為特大型城市深圳需要一個大型花卉交易、配送、拍賣、研發和加工製作的中心市場。
而為處理深圳市軌道交通工程的餘泥渣土,深圳市在龍華新區建設了佔地1.4平方公裡的部九窩建築垃圾受納場,佔用森林公園用地,原定於3年後封場復綠。此地塊一直在接受多部門的檢查和評估,至今為止一直處於停業狀態,未得到有效利用。因此,建議在部九窩建設深圳「鮮花谷」,「鮮花谷」是「花博會」的核心載體,也是花卉主題園藝農業科技產業園區,將集合2000家花卉園藝農業科技和物流企業,形成深圳最大的花卉主題文化旅遊產業園。
對此,市城管局回應,陳可石提到的在部九窩打造深圳鮮花谷,目前市政府已經立項推進。深圳打造世界花都,需要花文化、花產業,下面會進一步做好。
環衛電動車推廣實施有難度,城管稱儘快解決充電樁問題
同樣是城市建設,深圳市政協常委朱小萍則提到「環衛電動車推廣問題」,建議延緩環衛電動車車輛強制推行及柴油車車輛強制報廢,給企業一定的過渡時期,政府加快環衛充電設施建設,逐步推進環衛電動車使用。
朱小萍說,新能源電動車推廣應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一次性能源依賴,對深圳環境保護空氣品質起到關鍵性作用,然而由於推廣進度過快,相應的充電設施滯後,導致實際推廣過程中存在一定困難。據悉,深圳市城管局關於推廣深圳市純電動環衛車輛通知是文件中提出,2018年12月31日要使用純電動環衛車輛1000輛,淘汰1000輛以上,2020年底基本實現全部更換為純電動。
朱小萍指出,目前生產廠家有中聯、東風,新能源噸位4.5噸以下,正常環衛車輛18噸左右,遠遠不能滿足清掃、清運所需,目前市場上為數不多可產生大噸位電動環衛車輛,深圳只有一兩輛展示的車輛,生產能力遠遠不夠,難以滿足2018年底深圳市場推廣純電動車輛1222臺龐大需求。
另外,環衛車輛充電時間需要時間比較長大概12個小時,續航能力5個小時左右,環衛班次連續作業時間需要7-8個小時,遠遠不能滿足正常作業,若採取兩班交替解決作業問題,車輛增加度又增加一倍,即使兩臺新能源車輛相當於一臺燃油車班次,無疑給環衛增加了巨大人力成本。還有一個問題,充電樁配備不太夠。所以導致續航車輛有時候作業的時候無法正常作業。還有價格比較高昂,目前正常燃油車輛在60-70萬一臺,純電動車輛200多萬左右,相差四倍。政府補貼標準24萬多,費用相差甚遠,政府補貼遠遠跟不上企業成本上漲,很大程度增加環衛企業生存壓力。
市城管部門回應,目前很多環衛車都是柴油車,這對城市汙染比較嚴重,朝電動化方向發展是必經之路,也是重要工作,今年市政府部署城管部門推動1000臺環衛電動車改造,任務非常艱巨,接下來再跟企業還要對接,實事求是解決包括充電樁不足在內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