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填埋場發現真菌已進化成會吃塑膠的生物

2021-01-15 世界未解之謎

我們「人類世」(Anthropocene)的一個特徵就是我們製造和丟棄的大量塑膠垃圾。 我們使用這麼多的原因之一是因為它難以分解,但這也意味著我們生產數十億噸的塑膠仍然在垃圾填埋場和海洋中。

令人著迷的是,這個新的環境也吸引著正在尋求利用它的生物。 研究人員已經發現了一種真菌,稱為Aspergillus tubeensis,會吃塑膠。 科學家發現真菌的菌絲體會聚集在聚酯聚氨酯塑膠上(polyester polyurethane plastic)引起表面分解和疤痕。

這不是第一次發現會吃塑膠垃圾的生物。 已經有多種能夠分解塑膠的細菌被發現,今年早些時候,甚至發現一種更大的生物,蠟蟲可以自然地分解塑膠,因為它與天然食品蜂蠟的結構相似。

這些發現及其它快速的發展在許多方面都是有趣的。 雖然研究人員還沒有弄清楚我們如何利用這種能力來分解我們製造的大量塑膠垃圾,但它顯示了我們已經如何創造出一種全新的環境。 這也表明,生命正在做它一直在做事,找出生存方式。

這過程最明顯的用途就是減少我們目前的垃圾山。 研究發現,在液體培養基中兩個月後,A. tubingensis 已將一片聚酯聚氨酯分解到完全脫落的程度。 這些實驗還是很早期的,但顯示使用這種微生物確實能夠破壞塑膠的概念。

然而,所有這一切也有更加邪惡的一面。 我們會用那麼多的塑膠因為它是惰性的,因此是無菌的。 這導致它被用於從食品包裝到心律調節器到航空的一切。 微生物正在進化以利用這個超級豐富的資源,可能有一天我們會需要擔心。

Long-press QR code to transfer me a reward

As required by Apple's new policy, the Reward feature has been disabled on Weixin for iOS. You can still reward an Official Account by transferring money via QR code.

相關焦點

  • 垃圾填埋場的臭味就用垃圾覆膜除臭劑
    提到垃圾填埋場能想像的就是髒、亂、臭。而在現在的技術是在垃圾填埋場的表面鋪滿一種塑料的襯層也就是(覆膜),而覆膜的材質是採用專用的HDPE膜,通過焊接加固使它更穩固的鋪在垃圾上,把垃圾和空氣隔離開來,使其保持乾燥從而減輕臭氣的外散和滲透。
  • 土工膜在垃圾填埋場的應用,瀋陽大辛垃圾填埋場將穿「防臭雨衣」
    瀋陽對大辛垃圾場11.35萬平方米已填埋區域和6000平方米的滲濾液調節池進行封閉覆蓋,相當於「封印」17個標準足球場大小的臭源。瀋陽市大辛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位於瀋陽市北部瀋北新區財落鎮大辛村與郎士屯村交匯處,2003年9月正式運行,填埋處理大東區、鐵西區、皇姑區、于洪區、瀋北新區、東陵區的生活垃圾。瀋陽每日產生垃圾7200噸,大辛垃圾填埋場處理了其中的一半,另一半由老虎衝垃圾填埋場處理。
  • 河南最大垃圾填埋場這樣來除臭:給垃圾山「穿雨衣」,滲瀝液處理後...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何可盛夏時節,在大氣汙染防治攻堅戰的關鍵時期,省會生活垃圾的處理情況引人關注。6月29日,記者前往全省最大的垃圾填埋場——鄭州市垃圾綜合處理廠進行了實地探訪。據介紹,垃圾滲瀝液是生活垃圾中產生的烏黑髮臭高濃度有機汙水,其汙染指標是生活汙水的幾十倍,如不進行及時處理,難聞的氣味也會影響周邊環境。永久封閉的垃圾山會不斷產生垃圾滲瀝液和氣體。鄭州市環境衛生科學研究所總工荊濤告訴記者:「我們已投入4000餘萬元,對垃圾綜合處理廠進行改造,以有效減少惡臭氣體對大氣影響,使異味降至最低。」
  • 微菌環境告訴你,垃圾填埋場什麼最難聞?
    眾所周知,垃圾填埋場氣味非常難聞。而且長期吸入惡臭氣體對人體的呼吸系統、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循環系統都會造成傷害。那麼垃圾站裡面什麼東西產生的氣味是最難聞的?又該如何解決呢?對生活垃圾處理流程有過了解的都知道,垃圾填埋是最常用的三種方式之一。
  • 關注:杭州天子嶺垃圾填埋場終於成功關停!
    近日,杭州市政府門戶網站信息公開平臺領導活動版塊發布消息,市城管局黨組書記、局長李磊赴天子嶺調研零填埋工作,主要內容是座談聽取環境集團零填埋和生態治理等工作,並充分肯定環境集團為業務轉型和零填埋所做工作。而根據杭州市城市管理局公示的另一條《中央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完成情況》信息顯示,天子嶺垃圾填埋場已與2020年12月底實現原生垃圾零填埋!
  • 垃圾填埋場變生態風景區,中間可能只差個檢察建議
    近日,連雲港市釣魚山生活垃圾填埋場封場工程通過竣工驗收,上百棵樹木扮靚荒地,與周圍山體融為一體,標誌著該垃圾填埋場被打造成生態綠地。昔日的垃圾填埋場成為賞心悅目的綠地,這一華麗轉身與連雲港海州區人民檢察院的一份檢察建議息息相關。
  • 孟曉龍調研建築垃圾填埋場選址建設情況
    秦州區融媒體中心1月15日訊(記者 張繼明)1月15日,秦州區委副書記、區長孟曉龍帶領區政府辦、發改局、住建局、自然資源分局、生態環境分局、林草局、水務局、工信局等單位負責人,就建築垃圾填埋場選址及建設情況進行調研。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趙虎生一同調研。
  • 能「吃掉」塑料的毛毛蟲未來有望被用於垃圾填埋場
    據外媒報導, 能「吃掉」塑料的毛毛蟲未來有望被用於處理垃圾填埋場的廢棄物 ,儘管新的研究警告說,這對於一次性廢棄物的問題不是一個容易解決的辦法。能夠分解聚乙烯的蟲子是在幾年前首次發現的,但是直到現在,我們才開始確切地了解其發生方式,以及如何影響毛蟲的實際實施。
  • 設計庫容量1100萬噸 遼寧鞍山羊耳峪垃圾填埋場2020年年底封場
    為了讓廣大群眾了解羊耳峪垃圾填埋場異味擾民問題的解決進展情況,22日,鞍山市環境保護局副局長邢偉民接受了本報記者的專訪。羊耳峪垃圾填埋場異味擾民問題屬於鞍山市重大環境信訪問題之一,也是2017年中央環境保護督察組向鞍山市本級轉交的環境信訪督察案件。
  • 陳腐垃圾從垃圾填埋場中挖出再處理是為什麼?有哪些好處?
    將填埋場中的陳腐垃圾挖出來焚燒處理是種合理手段還是資源浪費?陳腐垃圾指的是垃圾通過填埋處理後歷經長期自然演變的物質。通過數年的微生物菌種溶解、發酵,一般水分含量比較大,有機化合物成分很低。若想將其挖出後焚燒處理,則需採取篩分,將區分的部分可燃物用以垃圾焚燒處理,其他部分根據詳細情況進行堆肥、填埋處理、滲濾液處理等。高安屯垃圾衛生填埋場所在地的朝陽循環經濟產業基地相關的負責人先前在接受新京報訪談時曾表示:「現在朝陽區的垃圾在這裡都燒不完,還得有一部分運至市區垃圾處理設備去處理。若想將存量垃圾挖出來焚燒處理,工作量比較大。
  • 城區垃圾填埋場臭味問題,獲村民代表諒解
    建始網訊(融媒體記者萬雪芬 通訊員 陳澳飛 許珊珊)12月31日,州生態環境局建始縣分局會同縣汙染防治攻堅戰指揮部辦公室、城市管理執法局,組織柏蠟樹社區居民代表召開關於城區垃圾填埋場臭味問題的座談會。該局分管負責人為社區居民代表詳細介紹了該局的職能職責,並對垃圾填埋場具體工作情況進行細緻說明,讓各代表對垃圾填埋工作做到心中有數,有初步感知。會後,社區居民代表到垃圾填埋場現場進行實地查看,親身感受填埋場的改善效果。「現在垃圾填埋場臭味減輕很多了,我們也清楚了整個運行情況和後期規劃,看到政府的積極解決,我們心裡也終於踏實了。」柏蠟樹社區居民代表露出欣慰的笑容說道。
  • 市城市管理局環衛處:全力做好垃圾填埋場滲濾液處理工作
    為保障貴港市民、遊客的環境衛生質量,市城市管理局環衛處結合工作實際,科學部署,採取有力措施,認真做好垃圾填埋場滲濾液處理工作。小編了解到在此期間市城市管理局環衛處組織垃圾填埋場工作專班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做好環保督察整改工作。嚴格按照環保相關規範要求,加強整改環保督查反饋的問題,安裝在線監控設備,並與保部門聯網,實時上傳相關數據,確保滲濾液處理後尾水達標排放。
  • 三十年天翻地覆:曾經臭烘烘的垃圾填埋場現在養起了梅花鹿
    &nbsp&nbsp&nbsp&nbsp昔:蒼蠅沾在頭髮上還和人搶飯吃&nbsp&nbsp&nbsp&nbsp今:填埋場像公園住著孔雀梅花鹿&nbsp&nbsp&nbsp&nbsp1991年7月,
  • 全球海漂塑膠垃圾80%來自亞洲
    研究專家表示,每年有800萬至1300萬噸塑膠垃圾被倒入全球海洋環境,聯合國(UN)更發現,東南亞已經出現了世界上最快的經濟成長率,但相對的塑料也不斷增長,消費能耐已遠超過廢棄物管理所能承擔的上限。調查發現,平均新加坡(Singapore)人一天會使用13個塑袋、整個城市一天會消耗掉220萬根塑膠吸管;泰國人一天會使用8個塑膠袋,但因為人口多,僅僅在曼谷,一周就有5億個塑膠袋被消耗。然而事實上,美國(USA)人和歐洲人平均使用的塑膠量比亞洲人還來得多,但回收的效率和普及程度,卻遠比其它國家來得有效。
  • 垃圾填埋場2個月蝶變「天鵝湖」,發生了啥?
    周洋 攝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記者 劉燕娟 通訊員 嚴尚 許琴冬日,屈原管理區東洞庭湖溼地保護區熱鬧了起來,水面上鳥鳴陣陣,數千隻天鵝在此棲息越冬,這裡成了名副其實的天鵝湖。這是嶽陽市紀檢監察機關牢記「守護好一江碧水」囑託,加強政治監督帶來的效果。
  • 深圳部九窩建築垃圾填埋場將變鮮花谷
    山竹過後垃圾填埋場存隱患,需進行深度技術評估 一場颱風「山竹」過後,給城市留下了不少值得思索的問題,從「萬樹倒伏」到「防災能力」方方面面都值得反思。深圳市城市公共安全技術研究院綜合部總經理金典琦則提到,應當藉此機會,提升城市垃圾填埋處理設施防災減災標準。
  • 垃圾剋星來了:科學家發現這種害蟲的幼蟲居然能吃塑料!
    垃圾剋星來了:科學家發現這種害蟲的幼蟲居然能吃塑料! 據統計,每年全球大約生產8000萬噸聚乙烯用作購物袋和食品包裝袋等日常生活用品。然而,聚乙烯完全降解,需要數百年。
  • 湖南省住建廳派出專家組督查長沙地區生活垃圾填埋場問題整改銷號...
    1月8日湖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派出專家組對長沙市、寧鄉市、瀏陽市生活垃圾填埋場問題整改銷號進行現場核查。
  • 曾經的垃圾填埋場,「搖身一變」,成為當地的「城市綠肺」
    03園博園的前身其實是其貌不揚的金口垃圾填埋場。有關部門利用一系列高端技術把一個垃圾填埋場變成了綠色公園。其內部景點也十分令人心曠神怡。裡面有園林藝體中心,花園、生態園等,此外,在國際園林博覽會結束之後,還有一些人文的設施也進入到公園中。
  • 德州市生態環境局武城分局多措並舉開展危險廢物、垃圾填埋場...
    為進一步加強全縣危險化學品、危險廢物、垃圾填埋場、汙水儲存處置汙染防治工作,武城分局聯合有關部門,採取六項措施,加強危化品(含危廢)安全監督管理,確保全縣環境安全。一是加強組織領導。成立由黨組副書記、分管副局長任組長,環境安全、綜合執法大隊、監測站、生態流域、總量等相關科室為成員的危化品和危廢安全管理工作應急領導小組,明確工作職責,落實工作責任,制定危險廢物、垃圾填埋場、汙水儲存處置等安全專項整治方案和檢查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