螞蟻森林是馬雲支付寶的一個公益項目,每天通過走路、消費等綠色購物、出行方式,賺取綠色能量,當這些綠色能量集到一定的數量,就可以換取一顆樹種。此時,虛擬的樹就會「變成」現實中的樹,有人會給你在荒漠地區種上一顆樹,為世界的環保做出貢獻。
馬雲作為資本家,做出螞蟻森林真的只是為了做公益嗎?螞蟻森林真的不能用來賺錢嗎?其實馬雲做出螞蟻森林,目的不僅僅是做公益這麼簡單,螞蟻森林的背後,也有著一個龐大的利益鏈條,甚至有人通過螞蟻森林月賺20萬。
首先我們來看看馬雲做螞蟻森林的真實目的。
支付寶是中國最大的支付平臺,全球註冊人數已經超過12億,對於一個網際網路企業來說,最能體現他們商業價值的並非註冊人數,而是旗下APP用戶的日活躍量,所以企業會在日活上投入大量的資金和人員。
在之前,人們只有在支付的時候會打開支付寶,但是支付平臺不止有支付寶一個,所以有些人也許好幾天都不會打開支付寶,對支付寶這個擁有如此多用戶的APP來說,最重要的就是如何讓用戶每天使用。
於是馬雲就想出了辦法,只要讓支付寶像微信一樣擁有社交功能,那麼必然提高支付寶的日活,於是馬雲就推出了螞蟻森林這個小遊戲。
螞蟻森林推出之後,效果極為顯著,大家每天上班路上,無聊時,都會打開支付寶收集能量。螞蟻森林上線之後,每天持續給支付寶帶來幾千萬的日活,支付寶日活數大漲40%,僅僅半年時間,註冊用戶就突破了2億。微信達到同樣的註冊用戶,用了足足一年半的時間。
從螞蟻森林的推出到今天,馬雲已經在沙漠中種了超過5000萬顆數,覆蓋土地面積達到3.9萬畝,減少了200萬噸的碳排放,對於環保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同時,這也給馬雲帶來了巨大的商業利益。
螞蟻森林項目,讓支付寶獲得了更多用戶的口碑和認同感,這個遊戲讓用戶有目標,有社交互動元素,會讓用戶不僅自己持續去玩這個遊戲,而且還會帶動朋友一起玩。最關鍵的是,螞蟻森林完成了其它遊戲從未實現過的事,在虛擬世界的努力,會反映到現實世界中來,為改善身邊的環境做貢獻,這就給了用戶更多參與感,這無疑提高了用戶的黏性,這對支付寶來說無疑是百利而無一害。
最後,螞蟻森林還推動了螞蟻金服的綠色金融,早在16年時,螞蟻金服就對外宣布,綠色金融是公司的新戰略。那麼什麼是綠色金融呢?
綠色金融是指為支持環境改善,應對氣候變化和資源節約高效利用的經濟活動。就是對環保、清潔能源、綠色交通、綠色建築等領域,進行項目投資、項目運營和風險管理的金融服務,說白了就是通過環保賺錢。
螞蟻森林需要通過低碳行為收集能量,而這些低碳行為包括行走捐、綠色辦公、線下支付、生活繳費、網絡購票、預約掛號、ETC繳費和電子發票等。這些行為剛好是支付寶覆蓋的9大消費場景,也就是說螞蟻森林為螞蟻金服的綠色金融,提前打下了基礎,引導用戶朝著這些方向消費。這些舉措讓螞蟻金服走得越來越遠,
到如今已經開始準備上市,雖然上市過程一波三折,甚至遙遙無期,但是卻也足以說明螞蟻綠色金融的成功。螞蟻森林造就了3贏的局面,它沒有強迫用戶去做什麼,而是通過鼓勵、社交、優惠等潛移默化的方式,讓人們養成綠色消費的習慣,用戶得了實惠,螞蟻賺到了錢,還為環保事業做出了貢獻。
螞蟻金服的董事井賢棟說,未來每個人都應該有三個帳戶,一個是金融帳戶,也就是支付寶、網上銀行、螞蟻財富,這可以幫助我們消費;二是信用帳戶,等價於芝麻信用;最後一個是碳帳戶,就是螞蟻森林。支付寶囊括了這三大帳戶,可見馬雲的野心有多大。
螞蟻森林是馬雲的長線布局,那麼普通人是如何通過這個公益項目獲取利潤的呢?真的有人能夠靠螞蟻森林月賺20 萬嗎?其實用螞蟻森林賺錢,套路就2個,而且方式還非常簡單,一個是替別人種樹,還有一個是教別人賺錢。
我們都知道,螞蟻森林這個遊戲推出後非常火爆,就如同我們當初玩偷菜遊戲一樣,有人專門定時收取能量,還有為了「偷能量」一直守著支付寶。除了自己收取能量,偷能量外,還可以通過贈與的方式獲得能量,也就是澆水種樹。
哪裡有需求,哪裡就有市場。既然有人需要能量,那麼就給他能量就行了,有人就通過贈與能量收取費用來賺錢。網絡上就有人分享,通過多臺手機操作的方式幫別人澆水、偷能量,一個月就賺了20萬元。
如果去淘寶上搜索相關的關鍵詞,就會發現做這個生意的店鋪並不少,月銷量高的達到了幾千。裡面的服務包括極速澆水,10000克是24元,除此之外還有包月澆水,最高100人包月需要900元。還有賣一些螞蟻森林裡面的小工具,比如保護罩、加速器等等。
這類賣服務的方式,除了開網店需要的一點點成本之外,幾乎沒有,這是純粹暴力的項目。除了這種賣服務的方式,還有一種其實就是割韭菜。怎麼割韭菜呢?就是告訴別人賺錢的方法,鼓吹什麼月入十萬、二十萬,當有人對這個感興趣的時候,他就會開始賣課程,幾百上千一套的課程,只要買上幾十套就能收入過萬甚至幾十萬。這只是第一步,當你用他的方法開始做帳號時,再順便賣一些小工具給你。
當然,可能你能通過他教給你的方法賺點錢,但是隨著入場的人越來越多,賺的錢當然就越來越少。有人可能會有樣學樣,繼續賣課程,割別人的韭菜,可能依舊能賺點錢,但是到了最後,賺得錢肯定是越來越少,等到螞蟻森林沒人玩了,帶頭的人肯定是賺得盆滿缽滿後離場,而後面的人是否能夠賺回本就是一個問題。
其實,所有網賺本質上是一樣,想要賺大錢,你就必須抓住核心點。在這個項目還沒有掀起之前就看到可收益的點,這無疑要價高的個人能力,當確定下來核心點的時候,還必須要繼續堅持,有90%的人就是「死」在堅持上,三天曬網,兩天打漁,到最後肯定是妥妥的韭菜,如果能夠堅持下去,或許韭菜也能翻身。
螞蟻森林的套路就是這麼多,隨著時間的推移它的作用肯定是越來越少,正是因為如此,馬雲在隨後又推出了螞蟻莊園,這其實是和螞蟻森林一樣的套路,只不過是換了一種形式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