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朝暉四區的黃大姐,清明回嵊縣老家掃墓,家裡阿舅心疼她剛做過手術,特意從鄰居家買了兩隻鴨子、一隻雞,讓她帶回杭州,煲湯養身體。
4月6日,黃大姐拎著雞鴨回到杭州。一進小區,就看見牆壁上貼著紅底白字的橫幅——「為了你和家人的健康,禁止在社區內飼養家禽。」
4月7日上午,黃大姐趕緊請朋友幫忙,先宰了一隻鴨。剩下的兩隻,本想再養養,起碼要等燉好的這鍋鴨湯全部喝光再宰。
昨天上午,下城區城管局聯合區公安分局,到轄區內社區摸底走訪。在朝暉四區公園,一位正在鍛鍊的男士走過來對執法隊員說,小區自行車棚裡有雞也有鴨,活的。正是黃大姐帶來的那兩隻。
城管隊員大步走到車棚前。黃大姐是自行車棚管理員,當時正在上班。
城管隊員說,「不能養了,今天得處理掉。」
黃大姐說,「我知道,我知道,我約了朋友,她洗完衣服就來幫我殺。我自己不敢。」
城管隊員立即戴上膠皮手套和口罩,也遞給大姐一雙。「戴上,我們幫你殺。」
黃大姐推推手,「不用的不用的,我的雞鴨都沒病的,不是買來的。」
一邊說著話,一邊往車棚裡走。大姐兩手攏著,一下就把雞鴨全拎起來。自行車棚門口圍著不少社區居民,「鴨兒毛肥嘞。」
話音沒落,身後一陣自行車鈴聲丁零丁零響。黃大姐的朋友來了。
朋友噌的一下從自行車上躍下來,利落地拿起一把尖嘴剪刀,城管隊員趕緊攔住,「大姐,大姐,先戴手套。」
雞處理掉,黃大姐一臉輕鬆:「宰了也好,禽流感可不是開玩笑的,這樣一宰掉,自己也不擔心了,鄰居也都放心了,就是連續吃得營養這麼好,有點不習慣。」
小區裡養雞養鴨
3天內限期處理
從朝暉四區出來,執法隊員又來到珠碧苑小區。
一家雜貨店旁,一位身穿黑色羽絨服的大姐,看見城管過來,嘴裡念叨著:「讓我自己整改,我給雞脖子拴上繩兒,根本一點都沒有亂跑,這也不行麼?」一邊熟練地拎起兩隻雞,一股腦地塞進紙盒箱,又拎起一袋蔬菜壓在箱子蓋上。
潮鳴中隊執法隊員,人長得高大魁梧,和大姐說話時,低聲細語,「大姐,大姐,雞不能養的,得殺掉。」
大姐嗓門比較響,「我不會!」埋著頭,拎著紙箱快步進了屋子,放下一層棉布帘子。
隊員不放棄,「大姐,大姐,現在養雞真的不安全。要不我們拿錢買,你賣給我,100一隻,200一隻都行。」
大姐撩開帘子,回了一句,「等我老公回來!」
過了三五分鐘,一個穿著紅色毛線衫的中年男子,突然從屋裡走出,一言不發,「咯」一下,扔出來一隻雞,就落在城管隊員腳下。
男人吼了一嗓子,沒聽清說什麼。外面的人都吃了一驚——城管隊員腳下的那隻雞,已經斷了脖子,黃泥地上,混著一小攤血。
社區工作人員說,「先走吧,現在情緒太激動,我中午吃過飯再來勸勸。」
昨天下午4點,又到小雜貨店附近看了看,地上血跡已經處理乾淨了。社區工作人員說,這戶人家答應,另外一隻雞會儘快處理掉。
下城區投訴受理中心主任周偉健說:「4月8日、9日,在下城小區裡發現35個家禽飼養點。原來類似養雞養鴨的情況,責令整改期限是7天,但現在是非常時期,縮短為3天,被投訴的這些養雞、養鴨或養鴿子的住戶,大多也都配合。」
怎麼處理違規飼養的家禽
眼下是個難題
杭州市城管委96310投訴熱線統計,4月1日-4月8日,共受理市民要求依法查處擅自飼養家禽的投訴275件,同比上升約30餘倍(去年同期該投訴總量為5件)。特別是4月7日,受理雞、鴿家禽類投訴達101件。
市城管委專題研究部署了雞、鴿等家禽問題的投訴受理相關工作。對諮詢禽流感專業知識的來電,引導至省、市疾控中心人感染H7N9禽流感24小時諮詢熱線(0571-87115039或者85155039);對違法飼養家禽類投訴,詳細記錄種類、數量、來源、時間等要素信息,確保所有投訴一一核查,跟蹤進展。
根據《杭州市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未經批准飼養雞、鴨、鵝等家禽家畜和食用鴿的,由行政執法機關責令其限期處理,逾期不處理的,予以沒收。
但從昨天現場執法的情況來看,無論是小區居民還是執法隊員,怎麼處理違規飼養的家禽,是個難題。比如,宰殺前如何做好自我保護、宰殺過程中滴濺的血怎麼處理、煺下的雞毛扔到哪裡?等等。
市城管委說,他們已聯繫市衛生、農業部門,希望能更及時、更專業地做好相關處置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