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五千文明源遠流長,從古至今,也留下了許多文物,這些文物絕不但具有收藏價值,而且對研究價值歷史文化遺產起到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文物的價值因年代久遠,又能夠證明某些歷史事實,其價值就越高。今天就來看兩個文物的故事。
一個是近來科學家發現1500萬年前的木乃伊化南酸棗果化石,而引發軒然大波。
南酸棗又稱之為五眼果,因其果實具有5個萌發孔而有此名。南酸棗是一種生活在熱帶、亞熱帶的喬木,南酸棗的果實由薄果皮、木質內果皮、可食用的中果皮和果肉組成,在我國南方浙江、福建、雲南等地最為常見,其果肉常被加工成南酸棗糕。
然而,令人驚奇的是,早在8000多年前,古人就已經開始食用南酸棗,並且將其果實大量儲存起來。
近期,據悉中美研究團隊此次共發現7枚「木乃伊」南酸棗果實化石,它們的形態結構與現代南酸棗基本相同。這7枚1500萬年前的「木乃伊」南酸棗果實化石來自於我國東南沿海福建漳浦中新世佛曇植物群中。
此次福建南酸棗化石的發現表明,中新世南酸棗屬的形態特徵比現代更為多樣化。
參與此項研究的中科院南古所助理研究員王姿晰說:南酸棗很久以前就在歐洲消失,而在我國華南地區,它們很可能從遠古時代一直延續生存至今。
對於「木乃伊」南酸棗果實化石的價值,考古專家說了4個字:無可估量。而對於這酸棗果實化石,網友更是調侃:應該很好吃吧。
無獨有偶,河南有個老農喜歡釣魚,以此來修身養性陶冶情操,這天他抱著釣魚竿來到河邊,沒一會兒就感覺自己釣著了個大東西。
用力將它拉起來之後,他驚呆了:這是一個「石烏龜」,其面上不但鏽跡斑斑,而且烏龜背後卻插著四根箭頭,模樣很是奇怪。
老農也沒在意,釣完魚就就把這"戰利品"帶回了家,然後將"烏龜"從裡到外清洗了一下,請左鄰右舍來「觀賞」。鄰居們見了都哧哧稱讚。
老農也沒在意,事後將"烏龜"放進了家裡的一個陳舊柜子裡。時間一晃來到了2003年,中國國家博物館本著避免文物流失的目的,向民間發布公告徵集文物。老農聽到消息後,突然想起那隻"烏龜"來,於是抱著它去北京進行「鑑定」。
專家見了這烏龜,又驚又喜。原來這烏龜不僅是寶貝,而且還是最頂級的國寶。
這烏龜工藝精美,是青銅器文物,是從商朝流傳下來的好東西,距今為止至少有三千年的歷史。而且其身上還刻有銘文該文物所雕刻的動物並不是烏龜,而是一種叫做黿的生物。黿瀕臨滅絕的東西,是我國重點保護動物,可見其價值之珍貴。
而考古專家通過對銘文的誦讀,得知了"烏龜"的來龍去脈:商王外出打獵遇黿,商王和作冊般一共射中了它四箭,商王射了一箭,作冊般射了四三,後來商王將其賞賜給了作冊般,作冊般根據當時的情況製作了這件青銅黿,以示紀念。
專家們於是把這件文物命名為商作冊青銅黿,當老農問"烏龜"的價值時,專家說了6個石破天驚的話:"你這一桿子直接釣上來了18億"。
好在老農很是慷慨大方,他知道這是國家的重點文物,選擇了將青銅黿捐贈給了中國國家博物館。
而國家為了表示對老農的感謝,回贈了少許物質獎勵,但比起價值十幾億的青銅黿來說,這些獎勵都不算什麼。而我們不得不為老農的義舉點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