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鬥的我 最美的國|扶貧先扶智 扶智先通語 ——通渭縣推廣普通話...

2021-01-18 澎湃新聞
奮鬥的我 最美的國|扶貧先扶智 扶智先通語 ——通渭縣推廣普通話助力脫貧攻堅先進個人張芳齡事跡

2020-12-14 10: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張芳齡,女,漢族,1987年12月出生,2006年9月參加工作,大學學歷,中共黨員,一級教師,現為通渭縣語委辦副主任、教育婦工委主任。黨的十八大以來,她立足本職工作,認真貫徹執行中央及省市縣語委語言文字工作方針政策,持續加強宣傳、推廣、普及普通話和用字規範化等各項工作的力度,有力推動全縣推廣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服務脫貧攻堅行動。2017年榮獲全市三八紅旗手榮譽稱號,2020年3月被評為全市隴原脫貧攻堅女帶頭人。

原汁原味,做好推普政策的「宣傳者」

她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執行中央及省市縣語委語言文字工作方針政策,有效推動全縣推普工作全面落實落地。近年來,結合全縣工作實際,起草印發了《通渭縣推廣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服務脫貧攻堅行動實施方案》《通渭縣中華經典誦讀工程實施方案》《通渭縣教師語言文字應用能力培養方案》《通渭縣學生語言文字應用能力培養方案》和《關於組織開展2020年推廣普通話助力脫貧攻堅活動的通知》,確保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廣普及工作常抓不懈,切實發揮語言文字服務脫貧攻堅的基礎性作用。

身體力行,做好推普工作的「志願者」

在她的大力倡導和推動下,通渭縣組建了「普通話骨幹教師+文藝骨幹+心理學教師」的全縣推普脫貧鄉村行志願服務隊,自己也擔任志願者,先後到村級小學、教學點和行政村附設幼兒園開展推普公益課堂,與孩子們結對子開展破冰遊戲、讀故事、繞口令、推普小標語和贈送學習用品等活動,讓孩子們說好普通話,打開與外界交流溝通的心門,建起與農村留守兒童心靈溝通的橋梁,也通過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來傳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培養好接班人。

創新載體,做好推普工作的「謀劃者」

為了創新推普載體,讓廣大群眾了解普通話、學習普通話,更好地推廣普通話,她組織創編了推普小品《二能學話》,以建檔立卡貧困戶二能為主人公展開,他在推銷自家農產品時因不會說普通話而受挫。最後,在語委辦老師培訓後,鄉親們學會了普通話,不僅打開了與外界交流的窗口,獲得更多的生產生活信息,也通過網絡平臺賣出了農產品,增收脫貧致富。普通話學習本身是非常枯燥的,她通過這樣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進行推廣,群眾就更能接受了,也體現出了語言在脫貧致富中的「金鑰匙」作用。

提振信心,做好推普工作的「宣傳者」

多年來,她堅持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積極銜接邀請中央及省市主流媒體採訪報導通渭縣推普工作,志願當好推普工作的「宣傳者」。邀請中國傳媒大學「語同音」志願者,攜手敬一丹老師與通渭的孩子們開展了「一起說世界·聽你講家鄉」公益活動,通過線上線下活動,介紹了我縣脫貧攻堅、推廣普通話情況,敬一丹老師與孩子們暢談「我的家鄉」。該活動在人民日報、中國城市網、光明網等10多家媒體平臺宣傳報導,並在全國教育新聞聯播和甘肅新聞中也做了專題報導。組織開展的華家嶺鎮班岔村推普助力脫貧攻堅活動在中國教育電視臺「端午誦經典 推普助脫貧」端午特別節目現場進行了連線報導。「大道康莊——人民網全媒體調研行」在通渭採訪全縣推廣普通話情況期間,在教育部語用司和國家教育行政學院組織的52個未摘帽貧困縣教師國家通用語言文字能力提升在線示範培訓結業式上,在2020扶貧日語言扶貧成果發布會上,張芳齡作為推廣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工作的見證者和工作者代表,接受了專題採訪,也做了訪談發言。

統籌協調,做好脫貧攻堅的「服務者」

作為通渭縣語委辦副主任,她堅持統籌協調全縣各鄉鎮、各部門、各學校,深入基層群眾開展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政策和推普助力脫貧攻堅政策宣傳,發放宣傳單4萬份、《甘肅省國家通用語言文字脫貧攻堅工作手冊》300本、《普通話百詞百句》口袋書3000冊。組建推普團隊深入到51個2020年要退出的貧困村開展推廣普通話助力脫貧攻堅活動,活動以「節目+推普」兩大版塊展開,進一步提升了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合作社負責人、產業帶頭人及青壯年農民普通話溝通交流的能力,切實發揮好語言文字服務脫貧攻堅的「扶志」和「扶智」的基礎性作用。

事雖難做則必成,路雖遠行則將至。在今後的工作中,她將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秉持教育路上和推普路上一個都不能少的工作理念,積極組織開展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廣和普及工作,一步一個腳印往前走,為推普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獻出自己的一份力。

原標題:《奮鬥的我 最美的國|扶貧先扶智 扶智先通語 ——通渭縣推廣普通話助力脫貧攻堅先進個人張芳齡事跡》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教育部推動語言扶貧:普及普通話納入駐村第一書記職責
    教育部推動語言扶貧:普及普通話納入駐村第一書記職責 紅星新聞客戶端5月31日消息,「語言扶貧」取得新進展,普及普通話已經納入駐村第一書記主要工作。
  • 扶貧+扶志+扶智 激發群眾內生動力
    永川區殘聯為該區何梗鎮花園村、五間鎮合興村殘疾農戶送去雞苗和飼料。記者 崔力 攝 核心提示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注重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 「扶志」,就是要把貧困農民自己主動脫貧之志氣「扶」起來,增強他們脫貧增收的主觀能動性。「扶智」,就是國家從職業教育、農技推廣、信息流通渠道拓展等方面,培育有科技素質、有職業技能、有經營意識與能力的新興知識化農民,以開拓致富門道,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如何做到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
  • 家貧子讀書 扶貧先扶智
    家貧子讀書 扶貧先扶智 2020-09-12 19:46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扶貧扶智放飛夢想,知行書屋助力脫貧攻堅
    「哇,書屋真漂亮,裡面有好多好多我喜歡的書可以看呀!」7月28日,信宜洪冠垌頭小學知行書屋裡一片歡聲笑語,南方電網廣東茂名供電局駐信宜洪冠垌頭村的工作隊員們聯合垌頭村委、部分黨員和小學師生們為垌頭知行書屋正式揭牌並移交小學使用,期間還給學生們派發零食,舉辦活潑的遊戲互動等,大家都沉浸在一片歡樂喜悅中。
  • 胡業勇:扶貧路上「領頭羊」
    記者李燕通訊員宋濤夏金明  「胡總,我在電視上都看見你參加全國勞動模範表彰會啦,啥時間到家,給我參謀參謀擴大養羊規模的事吧?」「老鐵呀,我這兩天還要參加北京、鄭州幾個會,放心,一到家我先去你的養殖場。」
  • 扶貧先扶智 民族歌劇《櫻桃紅了》再現支教感人故事
    扶貧先扶智,讓貧困地區的孩子們接受良好教育,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途徑。民族歌劇《櫻桃紅了》把櫻桃樹苗的成長與貧困地區孩子的成長緊緊關聯,來自城市的大學生在用支教的方式默默奉獻,同時,他們還收獲了淳樸的愛情。
  • 一根網線,兩地教師,推進基礎教育網絡扶貧扶智
    為了推動優質教育資源輻射、助力教育公平,2005年,人大附中、教育部科技司、清華大學等共同發起成立「國家基礎教育資源共建共享聯盟」,基於聯盟的探索實踐,2013年啟動了網絡遠程扶貧項目「雙師教學」。
  • 普通話是如何普及的
    詞學家龍榆生歷經波折:這位原籍江西萬載的大學者1922年到上海神州女學,屈才教高小班,勉強維持了一個多月便遭學生們抗議,「說是龍先生的學問,雖然不錯,可是我們大家聽不懂他的話」,他自認「我倒是託天之福,我的嘴巴是天叫我吃四方的。
  • 「志智雙扶」激發脫貧內生動力
    ■「近幾年,我的思想在不斷發生轉變,我有了脫貧志氣。」□本報記者/夏青 李道忠和田記者站/石瑩瑩 阿克蘇記者站/張婧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智。近年來,我區各地結合自身特點,因地制宜積極探索脫貧攻堅新路徑,鞏固脫貧成果,越來越注重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通過各種方式加強精神扶貧,涵養內生動力,提振貧困群眾的精氣神。
  • 上海高校學子用美妙歌聲,唱響「奮鬥的我 最美的國」
    最美的國」2019年上海大學生校園歌會在上海財經大學體育館舉行。本臺歌會以「奮鬥的我 最美的國」為主題,緊密圍繞上海「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單位建設要求,聚焦文化育人,以歌曲傳唱為切入點,全要素運用合唱、舞蹈、朗誦、情景表演等手段,深入挖掘高校校史、校訓、校歌蘊含的育人元素,生動展現上海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成果和青年學子蓬勃向上的精神風貌,教育引導廣大學生堅定理想信念、強化思想道德修養、增強「四個意識」「四個自信」「兩個維護」,立志愛國奮鬥、凝聚奮進力量。
  • 為綠水青山事業而奮鬥[圖]
    基於這些調研結果,他推廣了荒漠化生態扶貧「嫁接模式」。經過努力,治沙扶貧的新模式初顯成效,助力形成了肉蓯蓉七千多畝,鎖陽一萬多畝的種植規模。智耕洱源的「板扎」班主任一次次的西部之行,讓劉智卓和西部產生了很深的感情,對西部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也想為西部多做一些貢獻。
  • 訪談︱王東傑:「普通話」是如何產生的?
    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王東傑教授       所謂「普通話」,即今天通行的標準漢語,包含三方面內容,一是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二是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三是以現代白話文為語法標準。在中國歷史上,很早就有共通語的存在。
  • 「我的扶貧故事」授之以漁 科技扶貧丨省農科院畜牧獸醫研究所科技...
    我是貴州畢節威寧縣科技特派員陳浩林,來自於省農科院畜牧獸醫研究所,是一名中共黨員,助理研究員,主要從事於畜牧養殖技術推廣應用研究。從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依託派出單位的技術優勢,打造示範基地,重點開展畜禽新品種、新技術示範應用,帶領養殖戶因地制宜發展優勢特色養殖產業。  如何在不改變本地綿羊品種毛用性能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其產肉性能,一直是困擾當地肉羊產業發展的技術瓶頸。
  • 「扶貧先扶志 愛心一對一」
    據了解,為決勝決戰脫貧攻堅,堅持扶貧先扶志,黃山市休寧縣稅務局積極響應幫扶鄉鎮汪村鎮開展的「扶貧先扶志愛心一對一」幫扶貧困大學生活動,積極聯繫富有愛心的社會人士和企業一對一幫扶貧困大學生、助力圓夢大學。在縣局的聯繫下,愛心企業此次共結對幫扶了5名今年新錄取大學和碩士的建檔立卡貧困大學生,資助每人3000元,並表示會持續關注5名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情況,適時提供幫扶與支持。
  • 看到老人摔倒,是先把人扶起來還是先掏手機拍照錄像?
    便大聲的喊那人,請他見證,老太太真的不是我碰到的,是自己摔的,我只是想扶她。 結果那人聽我說完話馬上就掉頭走了,我突然就站住了不敢過去扶。但我也不能看著老太太躺地上就直接當沒有看到就離開。 在我正猶豫要怎麼辦的時候,老太太后面走來了個人,看到我站那兒,問我帶手機了嗎?
  • 692篇「扶貧日記」記錄奮鬥青春
    兩年間,他用692篇扶貧日記記錄了小涼山翻天覆地的變化,定格了老百姓擺脫困頓生活後的張張笑臉,字裡行間也標記著大國脫貧路上一個個「駱胤成們」的小奮鬥。在廣闊天地中找尋「出路」「廣闊天地,大有可為!」這是2019年初駱胤成剛到小涼山時,在第一篇扶貧日記裡寫下的第一句話。
  • 通上「信息高速路」,扶貧跑出加速度
    2016年10月,中央網信辦、國家發改委、國務院扶貧辦聯合印發《網絡扶貧行動計劃》,對中國網絡扶貧工作做出整體部署,正式實施網絡覆蓋工程、農村電商工程、網絡扶智工程、信息服務工程、網絡公益工程。4年來,「網絡扶貧行動計劃」的實施,為越來越多的人插上脫貧致富的翅膀。
  • 白沙電信:打通信息扶貧路 「智志雙扶」贏未來
    近年來,中國電信海南公司積極踐行企業責任,認真承擔定點扶貧任務,用企業的力量帶動貧困村、貧困農民脫貧致富,充分發揮企業自身的引領示範和帶動作用。今天起,人民網海南頻道將帶您走近多位紮根扶貧一線的海南電信人,講述他們深入基層、紮根基層、奉獻基層的感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