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版]「板扎」!為綠水青山事業而奮鬥[圖]

2021-01-16 上海交通大學新聞網

《青年報》報導 他是跨越2000公裡在沙漠種出一片綠洲的95後,他是扶貧路上的「板扎」青年,他是「2019上海大學生年度人物」,還最新當選「2020最美大學生」,他也是青年報去年報導《「板扎」!一段獻給治沙的青春》的主角。他就是上海交通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研究生劉智卓。在劉智卓看來,只要能時刻牢記青年人的責任擔當,把個人的追求同國家區域發展的需求緊密結合,這樣的青春就是最美的青春。


自2016年起劉智卓便在大漠深處開始了治沙之行

騰格里沙漠的堅韌「治沙人」

對很多人來說,種樹的概念其實僅限於「螞蟻森林」裡,但劉智卓的世界裡,那是實實在在住露天大棚、吃酸湯麵片、溝通基本靠吼、交通基本靠走、取暖基本靠抖的「暑假日常」。在這樣的條件下,他和小夥伴們頂著炎炎烈日和隨時可能到來的沙塵暴,埋頭製作麥草方格,以達到固定流沙的目的。

2016年,劉智卓帶領著9名大一的同學從上海出發,坐了一天一夜的綠皮火車,又經過6小時的汽車顛簸,到達了甘肅省武威市民勤縣的大漠深處,開始了他們的治沙之行。

在五年的時間裡,從十個人的小隊開始幹起,逐漸創立綠格公益團隊,志願者發展到如今近800人,招募志願者範圍也從交大拓展到全國30多所高校。這些年來,他們共製作方格十萬餘個,固定黃沙兩千餘畝,造林三千餘株。「交大林」也開始在大漠紮根,成為黃沙中的綠色生機。

西部基層的蓯蓉「技術員」

在多年的治沙之行中,沙區貧窮落後的面貌,深深印刻在腦海裡。身為共產黨員的他開始思考,怎樣才能讓沙漠環境「好起來」,又能讓沙區的鄉親「富起來」。

在不斷的調研走訪中,「肉蓯蓉」進入他的視野。這是一種高經濟附加值的寄生植物,成熟後可以作為藥材出售,而肉蓯蓉的寄主梭梭樹,恰好具有很好的固沙作用。這樣一來,就能夠同時解決貧窮和荒漠化兩件事。基於這些調研結果,他推廣了荒漠化生態扶貧「嫁接模式」。經過努力,治沙扶貧的新模式初顯成效,助力形成了肉蓯蓉七千多畝,鎖陽一萬多畝的種植規模。

智耕洱源的「板扎」班主任

一次次的西部之行,讓劉智卓和西部產生了很深的感情,對西部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也想為西部多做一些貢獻。因此,他在本科畢業的時候加入研究生支教團,從東海之濱奔赴洱海之源,把青春激情奉獻在教育扶貧一線。

根據支教地的需求,劉智卓負責教授七個班的數學、生物、普通話等課程,服務期內共教授612個課時。除此之外,還擔任了班級班主任。除了抓學習,當地孩子也存在著沉迷遊戲、生活習慣不良好等問題。為此,劉智卓掏錢給班級購買運動器材,帶著他們一起跑步、打籃球;為了幫助他們培養多方面的興趣,還經常會帶他們用顯微鏡、下五子棋、學習攝影。

其間,劉智卓還通過自己的勸說,讓一名瀕臨輟學的學生最終選擇繼續讀下去。這件事,也讓劉智卓被當地人深情地稱為「板扎老師」。「板扎」一詞,是洱源話,意思是「靠譜、能幹」。

[對話]紮根西部 振興鄉村

記者:從「2019上海大學生年度人物」,到「2020最美大學生」,榮譽的背後帶給你更多的是什麼?

劉智卓:我覺得不管是什麼樣的榮譽,都是對我們這一類人所做工作的肯定,我們也只是各行各業為國家發展、民族復興、社會進步不懈奮鬥的交大師生的一個小縮影。我想,我們只要能時刻牢記青年人的責任擔當,把個人的追求同國家區域發展的需求緊密結合,這樣的青春就是最美的青春。

記者:隨著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未來的你還有怎樣的抱負和才幹要去施展?

劉智卓:無論治沙還是支教,都讓我加深了對西部的認識。下一步,我還計劃在做好志願公益和扶貧工作的基礎上,用公益創業的形式,讓綠格模式在更多地方紮根,推動荒漠治理從「外部輸血」到「自我造血」的轉變,進而助力鄉村振興。

相關焦點

  • 為綠水青山罩上「防護網」
    記者近日到貴州省檢察院採訪時得知,該省檢察機關充分發揮職能作用,積極探索生態環境保護檢察工作新機制,為綠水青山罩上司法「防護網」。     成立專門辦案機構,開闢生態司法「綠色通道」     4月24日,貴州省公、檢、法省一級機關分別成立生態環境保護執法司法專門機構,其中貴州省檢察院建立了生態環境保護檢察處。
  • 葛玉修央視《綠水青山看中國》曬青海
    原標題:葛玉修央視《綠水青山看中國》曬青海   10日晚,被譽為「青海湖鳥王」「中華對角羚之父」的葛玉修登上了中央一套熱播欄目《綠水青山看中國》。一幅幅葛玉修鏡頭下的青海湖畔棕頭鷗、斑頭雁、中華對角羚圖片,記錄下了大美青海,也讓更多人了解了大美青海。
  • 保護野生動物守護綠水青山
    資料圖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看到了嗎?都蘭牧民救了一隻赤狐!」近日,一段我州都蘭縣溝裡鄉牧民群眾救助受困赤狐的視頻走紅網絡。央視新聞直播間、青海新聞聯播、西海都市報等主流媒體和自媒體先後播報。
  • 浙江衛視《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揭秘仙居如何把綠水青山建得...
    8月11日21:30   浙江衛視播出   「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仙居篇   浙江衛視電視理論節目《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第九季《「兩山」理念15年》第二集《把綠水青山建得更美   第3站:永安溪綠道   永安溪畔品嘗仙居綠茶   揭秘仙居如何把綠水青山建得更美
  • 看見了青山 望見了綠水
    在辦案過程中,檢察官了解到,該鎮還存在多個類似的洗砂廠,為提高辦案效率,他們決定作為類案一併辦理。洗砂廠為逃避打擊,多建在偏鄉僻壤、荒蕪之地。鄉間小路,上坡下坎,雜草叢生,碰到下雨天更是泥濘不堪,普通的辦案用車根本無法通行。
  • 【全國兩會同期聲】楊偉軍:建設管道分質供水系統 發展綠水青山城市
    全國政協委員楊偉軍—— 建設管道分質供水系統 發展綠水青山城市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張斌 陳昂昂 【觀點】 推行城市管道分質供水(直飲水)系統,是踐行生態文明戰略、發展綠水青山城市的千年大計國外的分質供水是以可飲用水系統為城市主體供水系統,將低品質水、回用水或海水另設管網供應,用作園林綠化、清洗車輛、衝洗廁所、噴灑道路以及工業冷卻等,達到節約水資源及降低處理費用的目的。國內現有分質供水系統正日益發展繁盛,提高了飲用水品質,形成低質低用、優質優用、科學合理、安全衛生的供水方式,且對下遊的食品工業產生了積極促進作用。
  • 數描中國|藍天白雲綠水青山 繪出美麗中國新顏值
    31926390,.數描中國|藍天白雲綠水青山
  • 九九重陽拾階登高望遠,長青中國守護綠水青山
    公司員工每年都在重陽節登高望遠之日來到愛心林撿拾垃圾,踐行長青中國守護綠水青山的莊嚴承諾。
  • 「致敬警察節」保護野生動物,守護青綠水青山
    「致敬警察節」保護野生動物,守護青綠水青山 2021-01-07 21: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踐行「兩山論」 守護綠水青山
    十五年來,兩山論為生態環境治理、科學綠色發展、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等方面提供了堅實的理論支撐和明晰的道路指引。「人的命脈在田,田的命脈在水,水的命脈在山,山的命脈在土,土的命脈在樹」,環境治理方面,也要從過去九龍治水、各自為政轉變為統籌協調、全域治理,從生態系統是有機的、關聯的等特點出發,以系統思維考量制度改革,以整體觀念推進環保工作,整體施策,多管齊下,深刻理解「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的內涵,在環境治理行動方面發揮出先導作用,推動生態環境治理現代化。
  • 潮評|綠水青山裡要有魚躍鳥鳴
    2003年,在當時國家環保總局發布的《2002年中國環境狀況公報》中,西湖水質被判為劣Ⅴ類。周邊農作物施用的化肥與農藥,成為西湖「增肥」的罪魁禍首。而一度過於明亮的夜間山體照明,也嚴重幹擾了飛蟲、小鳥、猛禽的正常生活。後來,通過採取類似底泥疏浚、環湖截汙、錢塘江引水、調整山體照明等一些「外科手術」式措施,西湖才逐漸恢復了生機。
  • 對口幫扶讓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
    對口幫扶讓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 2020-12-03 14:35:12 中山市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為指導,在產業振興方面下大力氣,圍繞昭通生態經濟特色,聚焦昭通高原產業優勢,對症下藥,補齊短板弱項,著力打造完整產業鏈,對口幫扶的昭通市鹽津、大關、永善和綏江4縣全部脫貧摘帽。  貧困地區的綠水青山意味著有良好的生態資源。昭通地處雲貴高原,當地優勢農產品主要是竹、李、菜和辣椒。
  • 以「吸貓」為終身奮鬥事業的那座城
    不知從何時起,人們對於養寵物變得熱衷起來,其中以貓為甚。漸漸地,人們對貓的喜愛越來越甚,甚至尊敬地稱呼寵物貓為「主子」,並且秉持著一切以貓為先的原則。隨著吸貓風氣的越來越盛,M市逐漸演變出一系列以貓為主題周邊產業:貓主題咖啡館、貓主題餐廳、貓主題旅館等等等等。
  • 溧陽「三十而立」再出發 在綠水青山間跑出發展加速度
    新一輪創新型經濟發展,溧陽沒有被起伏的山巒擋住目光,率先提出建設以「生態創新」為核心的「長三角生態創新示範城市」,以先進位造經濟、高端休閒經濟、現代健康經濟和新型智慧經濟為代表的「四大經濟」正在綠水青山間跑出發展加速度。2019年,江蘇中關村科技產業園在30家省級高新區中排名蟬聯第一。上汽集團與國內鋰電池領軍企業寧德時代決定在這裡投資200億元打造國內規模最大的鋰電池生產基地。
  • 銅陵義安區:讓綠水青山變成人民群眾的幸福靠山
    鐮刀開路、棍棒防身、以腳為尺、丈量山高路長,這便是日夜與山林為伴的護林員的真實寫照,而程林也是全區眾多護林員當中的一員,今年51歲的他,已經在葉山林場的山林間打轉了28個春秋。護林員是全市森林防火重要力量。近年來,義安區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從基層林業工作入手,做好源頭管控,強化「護綠」。
  • 婺城有個珊瑚村 清代制定最嚴家規守護綠水青山
    原生態的生活氣息,在青山與白雲下顯得格外美麗。據村支書廖旭榮介紹,珊瑚村共有村民156人、59戶,耕地面積126畝,山林面積3400多畝。其中廖姓是主姓,廖姓村民人口佔了全村人口的95%。因村地處群山環抱的小盆地內,形似一個湖泊,有山有水,故稱為「山湖」,後諧稱「三湖」,而後又衍化為「珊瑚」。清嘉慶年間,就制訂了最嚴格的保護山林家規在珊瑚村的村前村後,上百年的古樹比比皆是。森林覆蓋率達98%以上。村口有黃山松古樹群,村後有楓樹、紅豆杉古樹群,全村共有古樹120多棵。
  • 來自綠水青山間的迴響
    守護綠水青山,讓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臨近歲末的餘村,寒意濃重,但村民胡有乾家的農特產品卻銷售紅火。「這幾天,光冬筍就賣出去了十幾噸!」胡有乾高興地說。15年來,餘村堅定踐行「兩山」理念,走出了一條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 孟加拉豹貓 「頭版」是你讀不懂的傷
    這不是說老外覺得「頭版」不重要,而是老外們很清楚孟加拉豹貓的繁育重點是啥。所以,頭版更像一個附加值,能在漂亮斑紋的前提下擁有野性的頭版,整隻貓趨於完美,那自然是再好不過的美事。五六年前,我知道一隻超美的猞猁雪豹,當初賣出了5000美元的高價。肯定不是因為腦袋好看,而是斑紋很極致。
  • 銅梁:精心守護綠水青山,美麗山鄉如畫卷
    中新網重慶新聞6月21日電(通訊員 趙武強 朱棣 ) 21日上午,筆者走進地處毓青山區的重慶銅梁區華興鎮,在雙(馬)犀(牛)公路兩邊,成片的美人蕉、木春菊、紅花晚櫻、三角梅等花木構成的花帶耀眼奪目,與青黛的毓青山、靜靜流淌的小安溪、綠油油的田野,共同構成山區特有的明麗景致。花草簇擁的田園。
  • 旗袍、書本、畫作……400件宋慶齡文物講述「為新中國奮鬥」的故事
    「為新中國奮鬥——宋慶齡文物文獻特展」,於今天在上海城市規劃展示館開幕,展覽用400餘件來自京滬兩地的文物文獻照片講述「為新中國奮鬥」的故事,其中100餘件展品首次在滬展出。圖說:宋慶齡文物文獻特展今天開幕 官方圖書本裡的故事展覽的起始處,就展示了《為新中國奮鬥》一書的中英日文三個版本。《為新中國奮鬥》一書收錄了宋慶齡從1927年至1952年間發表的講演、文章和聲明等共64篇,都由宋慶齡親自選定。書名由周恩來總理題寫。書中扉頁上有宋慶齡的獻詞:「獻給 朝鮮人民軍 中國人民志願軍——人民事業的英勇保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