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常在武俠小說或者電視劇中看到聽到「汗血寶馬」,從字面上的意思看,就是這種馬出汗就像流血一樣,實際是汗血寶馬的皮膚較薄,奔跑時,血液在血管中流動容易被看到。
另外,馬的肩部和頸部的汗腺發達,馬出汗時往往先潮後溼,對於棗紅色或慄色毛的馬,出汗後,局部顏色會顯得更加鮮豔,給人以「流血」的錯覺,因此被稱為汗血馬。
其實,河馬才是真正的「汗血寶馬」,因為河馬的汗液是紅色的。為什麼我們的汗沒有顏色,而河馬的汗是紅色的呢?
原來,河馬的皮膚上有一種特殊的腺體,會分泌紅色的液體,能夠使河馬的皮膚不至於太乾燥,但人們常誤認為河馬流的汗是「血汗」。
研究者一直以為這是河馬的皮膚乾燥後皴裂,毛細血管破裂而流出的血,後來才發現在紅色的汗中並沒有檢驗出血紅蛋白,這才否定了「血汗」的說法。
河馬是一種兩棲動物,喜歡群居,善於遊泳,害怕寒冷,喜歡溫暖的氣候。它們的皮膚長時間離開水後會幹裂,而生活中的覓食、交配、產仔、哺乳也均在水中進行。
河馬的身體由一層厚厚的皮包裹著,皮呈藍黑色,上面有磚紅色的斑紋,除了尾巴上有一些短毛外,身體上幾乎沒有毛。河馬的皮格外厚,皮的裡面是一層脂肪,這使它可以毫不費力地從水中浮起。
當河馬暴露於空氣中時,其皮上的水分蒸發量比其他種類哺乳動物多得多,它的皮膚上沒有汗腺,卻有其他腺體,能夠分泌一種類似防曬乳質感的紅色潮溼物質,並能防止昆蟲叮咬。
仿生學科學家研究發現,這種黏液很可能同時具備抗菌和遮光的功效,因為河馬能在毒辣的太陽光下暴曬一整天而不會被曬傷。研究人員經過提取河馬汗液進行研究發現,河馬身上有一種紅色分泌腺體,可以分泌出叫做「河馬汗」的粘稠液體,這種液體的結構非常精密,能夠反射陽光,從而保護河馬這種龐大的動物不受陽光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