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白頭葉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村民從「與猴爭利」到「以猴為榮」

2021-01-08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廣西崇左1月3日電 題:探訪白頭葉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村民從「與猴爭利」到「以猴為榮」

中新社記者 林浩

「上世紀80年代,村民們靠山吃山,人為傷害白頭葉猴、破壞棲息地的情況時有發生,猴群一度瀕臨滅絕。現在,大家退耕還林,和猴子成為好朋友,如果發現新的猴群出現,都感到非常自豪,主動要求設立保護標識。」廣西崇左白頭葉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中心主任吳堅寶3日對記者說。

圖為2020年12月25日,崇左白頭葉猴保護區內的白頭葉猴。 中新社記者 陳冠言 攝

白頭葉猴於數百萬年前從東南亞地區遷徙到廣西崇左,長期進化演變而來,是世界上第一種由中國人發現並命名的靈長類動物。僅分布於廣西崇左明江和左江相夾的三角地帶,系中國一級保護動物,已被納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極度瀕危物種名錄。

中新社記者近日走進白頭葉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了解這群「喀斯特精靈」的生活現狀。

冬季是白頭葉猴的生育高峰期,吳堅寶告訴記者,連日來,猴群喜事連連,增添了不少新成員。記者走訪時看到,剛出生的猴寶寶通體金黃,臉色粉嫩,耷拉著腦袋,藏在母猴懷中,跟著媽媽在山林間穿梭,偶爾探出小腦袋,十分可愛。

「白頭葉猴幼崽的毛色是金黃的,鮮豔而耀眼,很遠就能看得見。一個月後慢慢變成灰黃色,並逐步被黑白兩色取代,隨後,開始學習攀巖、採摘樹葉覓食等生存技能。」說起白頭葉猴的成長故事,吳堅寶非常熟悉。

圖為2020年12月25日,蒙新良在甘蔗地裡拍攝白頭葉猴。 中新社記者 陳冠言 攝

今年67歲的攝影師蒙新良也對白頭葉猴「情有獨鍾」。從1986年至今,他跟拍猴群已有近35年時間,見證這一種群發展變化。

「白頭葉猴全世界只有崇左有,很珍貴,我希望用自己有限的生命去記錄它們。」蒙新良說。

在蒙新良看來,30多年來,白頭葉猴與人類關係的變化非常大:以前在群山間尋覓數天,不一定能看到猴子的身影,發現有人到來,猴王非常警惕,立刻指揮家庭成員撤離;如今,猴子和人類已經成為朋友,即使拿攝像機對準猴子拍上一整天,它也不害怕,還不時在鏡頭前表演攀巖、跳躍等絕技。

蒙新良發現,隨著生活質量的提升,白頭葉猴體質日益強健,精力更加旺盛,交配的次數和成功率都有很大提升,有一年,一個猴群的9隻母猴都抱上了孩子。

為挽救曾離滅絕一步之遙的白頭葉猴,社會各界與時間賽跑,紛紛投身保護行動。近年來,中國科學院、北京大學等多所科研單位和高校專家團隊陸續來到崇左,開展研究保護工作。

來自政府和民間的保護力度也在持續升級,當地森林公安嚴令禁止在保護區內進行砍伐、放牧、狩獵、捕撈、開礦、燒荒等活動;廣西崇左白頭葉猴保護協會發起「捐種一棵樹,幸福一群猴」公益活動,為猴群建設家園。

吳堅寶介紹,白頭葉猴自然保護區把修復猴群棲息地作為工作重點,以合作共建等方式,流轉村民土地,種植構樹、小葉榕、木棉樹等白頭葉猴喜食的樹種,擴大猴群活動範圍。

「村民正逐步從保護白頭葉猴中受益,不僅享受了國家生態補償、退耕還林等優惠政策紅利,有的還通過參與生態旅遊發展、當護林員,實現脫貧。」吳堅寶說。

圖為2020年12月25日,崇左白頭葉猴保護區內的白頭葉猴。 中新社記者 陳冠言 攝

崇左白頭葉猴保護區管理中心科研宣教科負責人唐華興介紹,保護區建成覆蓋面積約5平方公裡的遠程視頻監控系統,並結合人工巡護、紅外相機、無人機等,構建點面結合的監測網絡,繪製130多群猴的分布圖,建立每個猴群的動態變化檔案。

針對白頭葉猴棲息地破碎化、基因交流不暢等問題,保護區還建設生態廊道,打造「生命通道」,幫助猴群從分布密集區域安全向外擴散,促進種群健康發展。

「如今,隨著森林生態系統得到進一步改善,保護區監測到黑葉猴、熊猴、雲豹等珍稀野生動物出沒的數據量也越來越多,保護區成功加入『世界自然保護地聯盟』。」唐華興說。(完)

相關焦點

  • 白頭葉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村民從「與猴爭利」到「以猴為榮」
    【解說】白頭葉猴於數百萬年前從東南亞地區遷徙到廣西崇左,是世界上第一種由中國人發現並命名的靈長類動物,目前僅分布於廣西崇左明江和左江相夾的三角地帶,系中國一級保護動物,已被納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極度瀕危物種名錄。近日,中新社記者走進白頭葉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了解這群「喀斯特精靈」的生活現狀。
  • 世界上最稀有的猴類,「白頭葉猴」最後棲息地,崇左自然保護區
    崇左市以斜塔跟實景風光出名,但是它真正令人側目的,是境內有珍稀動物,白頭葉猴的保護基地,吸引很多的中外動物學家,都來此地做研究工作。廣西崇左白頭葉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地處崇左市江州區和扶綏縣境內,由間斷分布的四片石山區組成,專門做白頭葉猴的生態跟研究工作,但白頭葉猴賴以為生的食物遭到破壞,猴群數目目前僅剩下一千多隻。
  • 自然生靈 | 白頭葉猴
    白頭葉猴僅分布在廣西崇左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廣西弄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全球種群數量約1300 只,其中90% 以上分布在崇左白頭葉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白頭葉猴保護區板利片區/攝影:蒙新良廣西崇左白頭葉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廣西崇左市江州區、扶綏縣、大新縣和寧明縣境內,保護區面積2.5 萬公頃,包括岜盆、大陵、馱逐和板利四個片區。
  • 「中國白頭葉猴之鄉」在廣西崇左市揭牌
    「中國白頭葉猴之鄉」匾牌。 會上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授予崇左市「中國白頭葉猴之鄉」匾牌,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秘書長臧春林為崇左市授牌,崇左市白頭葉猴保護協會也揭牌成立。  白頭葉猴是亞洲葉猴的一種,是以樹葉為主要食物的植食性舊大陸猴類,是中國特有的靈長類動物,被列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也是唯一由中國專家命名、全球25種最瀕危的靈長類動物,目前僅分布於廣西西南部崇左市的江州區、扶綏縣、龍州縣和寧明縣境內面積約200平方公裡的喀斯特石山地區。
  • 廣西崇左:守護好白頭葉猴最後的家園
    崇左市委書記劉有明說,崇左走出一條「生態受保護、群眾得實惠」的路子,白頭葉猴從20世紀80年代初的300多隻增加到目前的1200多隻。五級共管合力守望「廣西崇左是白頭葉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被認為是它們在地球上最後的棲息地。」從事白頭葉猴研究已有30個年頭的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黃乘明說。過去,當地人一直把白頭葉猴稱作「白頭烏猿」。
  • 廣西崇左:守護好白頭葉猴最後的家園
    崇左市委書記劉有明說,崇左走出一條「生態受保護、群眾得實惠」的路子,白頭葉猴從20世紀80年代初的300多隻增加到目前的1200多隻。五級共管合力守望「廣西崇左是白頭葉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被認為是它們在地球上最後的棲息地。」從事白頭葉猴研究已有30個年頭的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黃乘明說。
  • 動畫片《白頭葉猴之嘉猴壯壯》裡的人物原型,珍貴極了!
    動畫片《白頭葉猴之嘉猴壯壯》裡的人物原型,珍貴極了!隨著大型系列動畫片《白頭葉猴之嘉猴壯壯》在國內外的熱播,越來越多的人對影片各種動物的卡通形象都很關注,很多小朋友都想知道,影片第一季《森林使者》中可愛的卡通人物所對應的原型都是那些珍貴的小動物?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白頭葉猴吸引青少年研學眼球
    這幾年來,每逢節假日、雙休日,到廣西崇左白頭葉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觀賞白頭葉猴,體驗生態樂趣,增長科學知識,成了許多家長和青少年的熱選。
  • 「中國白頭葉猴之鄉」用上「幸福電」
    他們此行的目的,是來給村民們送「脫貧致富電」!白頭葉猴們也因此「享福」了:它們再也不用擔驚受怕,穿過那片縱橫交錯、危機四伏的「天羅地網」去覓食。據了解,白頭葉猴是全球25種最瀕危的靈長類動物之一,被公認為世界最稀有的猴類。2012年,崇左市白頭葉猴自然保護區被原國家林業局授予「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稱號。
  • 寬闊水尋猴觀鳥之一:村民手機裡的「陽吊猴」
    4 月 14 日至 17 日,貴陽日報融媒體記者走進貴州寬闊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尋猴觀鳥,探尋森林裡生物多樣性的故事。目前,肆虐全球新冠肺炎病毒疫情,已感染超過 200 多萬人!危機之下,人們對於保護野生動物、保護自然的意義愈發明白。保護生物多樣性,就是保護人類自己。進山尋猴,九龍村是必經之地。
  • 建設生態廊道——保護珍稀動物白頭葉猴有新招
    為解決這一難題,今年廣西崇左白頭葉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建設了兩條生態廊道,以便不同棲息地間的白頭葉猴能夠安全、自由地通行。板利片區的生態廊道在保護區板利片區,一座長20米、寬8米的橋梁橫跨322國道,廊道中布置有飲水點,種植的植物還都是白頭葉猴喜愛吃的食物。保護區工作人員唐華興介紹說,生態廊道可避免白頭葉猴橫穿國道遭遇車禍。
  • 廣西現白化黑葉猴 盤點十大非常罕見的白化動物
    新華社南寧11月20日電(記者覃星星) 記者從廣西恩城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了解到,在大新縣桃城鎮寶新村逐欽屯一個名叫「山綠」的山上,近日發現一隻雌性白化黑葉猴。廣西恩城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全球黑葉猴為數不多的分布區之一,目前發現有17群118隻,其中包括一隻3歲左右的白化黑葉猴。
  •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廣西崇左:為「石山精靈」構建綠色家園
    在廣西崇左白頭葉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拍攝的白頭葉猴(資料照片,廣西崇左白頭葉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提供)60歲的板利鄉那弄上屯村民梁美術自小與山林為伍,對「石山精靈」的存在早已習以為常多年來,崇左市加快修復和改善白頭葉猴棲息環境,走出一條生態受保護、群眾得實惠的雙贏路子。2005年,廣西崇左白頭葉猴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正式成立,2012年經國務院批准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龍陵生物多樣性之美丨穿著打扮「風格」不一樣的菲氏葉猴
    中國雲南省龍陵縣是邊境線上生物多樣性資源十分豐富的縣份之一,尤其是作為滇西南各保護區群動植物物種基因交流「黃金」聯結紐帶和中國西南生態安全屏障重要「縫合線」的龍陵小黑山省級自然保護區原始森林生態系統保存完整,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良好的生態環境、溼潤的氣候條件,為野生植物生長和野生動物棲息、繁衍創造了
  • 世界公認最稀有猴類 僅存1100多隻 竟生活在廣西這個神仙地方
    在廣西的崇左有這樣一種動物,全世界僅存1100多隻,數量比國寶大熊貓還稀少,它就是崇左白頭葉猴。在去保護區之前,我也只知道白頭葉猴是珍稀動物,但珍稀到什麼程度卻是不大懂的。來到園區聽了講解和看了資料才知道,白頭葉猴是世界公認的最稀有的猴類。
  • 廣西崇左:「石山精靈」白頭葉猴
    本文轉自【中新網】; 12月25日,廣西崇左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植物園猴群的一隻白頭葉猴在樹上眺望。白頭葉猴是中國特有的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野生種群90%以上分布在廣西崇左白頭葉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近年來,保護區實施了多種保護措施使白頭葉猴種群健康發展,目前當地白頭葉猴種群數量已增加到130多群、1200多隻。中新社記者 陳冠言 攝本文轉自【中新網】; 12月25日,廣西崇左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植物園猴群的一隻白頭葉猴在樹上準備跳躍。白頭葉猴是中國特有的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野生種群90%以上分布在廣西崇左白頭葉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傘物種白頭葉猴,產生了哪些「富作用」?
    位於中國西南的廣西省崇左市,生活著地球上僅存的一千多隻白頭葉猴。為了保護這個瀕臨滅絕的群體,中國上世紀八十年代在崇左建立自然保護區,且一直在擴容升級,2012年,廣西崇左白頭葉猴自然保護區被國家林業局授予「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稱號。
  • 我國廣西有種「變色猴」,幼時金黃長大黑灰,幼崽特別漂亮可愛
    的性格比較溫順,它們一般不會主動去攻擊人類或其他動物,這主要是因為葉猴屬於植食性動物,主要吃植物的嫩葉,嫩莖或果實等,連昆蟲都很少吃,但是獼猴屬於雜食性動物,主要以其他小動物、鳥蛋和植物果實為食物,因此葉猴就像我們常見的綿羊一樣,攻擊性不強,比較容易相處,而獼猴則有一定的狼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