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鳥類具有複雜而令人驚訝的認知能力

2021-01-10 量子認知

歷來,大多數研究關於大腦功能和認知智能的研究都是在人類、或已知與人類最相似的動物上進行的,例如猴子、猿猴和其他哺乳動物。

但是,某些鳥類,包括鸚鵡和鴉科,也具有複雜而令人驚訝的認知能力,有時可與哺乳動物的大腦媲美。鴉科,學名:Corvids,是鳥綱雀形目中的一個科。共23屬117種,包括烏鴉、渡鴉、禿鼻烏鴉、穴烏、喜鵲、樹鵲、灰鳥等鳥類。

劍橋大學和倫敦瑪麗女王大學的科學家系統地研究了鳥類認知及其進化,著眼於鳥類可能與人類和其他哺乳動物共享的複雜認知系統。該系統包括多個過程,例如因果推理、行為靈活性、產生關於可能的未來情景的心理表示預測、想像力等。

研究人員說:「我們審查了在此系統中測試複雜的認知過程的實驗研究。」 「然後,我們提供了有關認知系統表達中元認知技能潛在參與的實驗示例。」

長期以來,研究人員一直認為大多數鳥類行為具有本能、原始的大腦,因此只能執行最基本的心理過程。結果,過去的神經科學研究主要集中在人類和其他動物中所觀察到的認知方面。

在1900年代中期,英國動物學家威廉·索普(William Thorpe)的研究指出,鳥類可能具有比最初預期的更為複雜的認知能力。索普發現,經過訓練的燕雀可以逐漸學會如何唱歌。

索普的工作導致了一系列新研究,調查鳥類如何學會唱歌,最終揭示了一些鳥類的歌唱能力與鸚鵡如何學會重複人類所說的句子之間的相似之處。動物心理學家艾琳·佩珀伯格(Irene Pepperberg)的工作是鳥類認知研究的又一個裡程碑,她是最早探索鳥類具有「超常學習」的高級認知能力的人之一。

研究人員總結了索普和佩珀伯格的研究在鳥類大腦研究中的發展,並討論了鸚鵡和鴉科家族成員能夠進行複雜的認知過程的可能性。這種特定的複雜的認知過程心理過程已在各種不同的鳥類和哺乳動物中觀察到。

研究人員提出,在鳥類中觀察到的高級心理能力涉及到所謂的元認知。元認知是理解和監視內部狀態(例如思維過程)的能力。研究人員認為某些鳥類具有高級認知能力的事實可能表明它們具有一定程度的自我意識。

研究人員進一步擴大了對鳥類物種認知和元認知能力的探索,對這些認知和元認知能力過程予以綜合評估,以儘可能闡明過去研究中爭議最大的話題之一,即「對動物的自我意識」。

研究人員進行了一種稱為標記測試的實驗,在該實驗中,將標記放置在其身體上之後在鏡子前觀察動物,以查看它們是否在反射中識別出自己並開始觸摸與調查標記。迄今為止,對鳥類的標記測試結果令人失望,這可能表明這些動物的自我意識很少或沒有。但是,根據研究人員的說法,該測試可能不適用於測試與人類有顯著差異的動物的自我意識,因為它不能解釋其身體結構和感覺系統的可能差異。

研究人員解釋說:「確實有可能被測試的鳥類根本無法識別自己的反射圖像。」 「但是,很少有研究在不使用標記測試的情況下研究鸚鵡和鴉科鏡中的實驗,證明了其以複雜的方式使用鏡子和反射信息的能力。由於某些形態或行為上的特殊性(例如,沒有手臂),或者僅通過標記測試不足以足夠準確地檢測鳥類中自我意識的存在,因此適合與禽類對象一起使用。」

該研究對過去的研究結果,並進行了進一步的總結,強調了鳥類具有複雜的認知能力的可能性。同時強調,需要更精確和針對特定物種的測試才能更有效地評估鳥類和其他動物的自我意識。

這項工作可能成為希望研究鳥類認知過程的有用指南和靈感來源。該研究團隊對標記測試的有效性和通用性的觀點,可能會為測試與人類最不相同的動物物種的自我意識的新技術或程序的發展提供信息。

科學家們還一直在探索:為什麼有的鳥類具有人類所不具有的複雜而令人驚訝的量子磁場導航的認知能力?

參考:Convergent evolution of complex cognition: Insights from the field of avian cognition into the study of self-awareness, Learning & Behavior (2020). DOI: 10.3758/s13420-020-00434-5

相關焦點

  • 研究發現,小烏鴉可能具有與成年大猿競爭的認知能力
    可以肯定地說,如果有供動物使用門薩(Mensa) 智商測試,烏鴉的測試結果一定會令人感到驚訝。烏鴉可以像我們一樣有計劃,製作像我們這樣的工具,甚至可能有意識地根據我們所知道的來判斷我們。現在我們明白了,烏鴉確實是一種超級聰明動物。簡要的說一下,現在有證據表明烏鴉的認知發展甚至可能比我們的更快。
  • 科學家實驗證實孔蛛認知能力令人驚嘆(圖)
    被孔蛛盯上的對象幾乎都難以逃脫具有驚人認知能力的孔蛛  東北網雙鴨山6月2日電 據搜狐網消息,蜜蜂憑藉自己複雜的社會行為和搖擺舞,一直被認為比一般的昆蟲聰明,但是,據《新科學家》25日報導,科學家新近發現了一種遠比蜜蜂聰明的昆蟲
  • 兩項開創性的研究,改變了我們對鳥類的認知
    而且感覺上,這種說法似乎還很有「科學依據」,比如人們通常認為,鳥類的大腦結構限制了它們的思維、意識和認知能力。出於這樣的原因,應該沒人會覺得將別人的大腦稱作為「跟鳥一樣」會是一種讚譽——直到現在,鳥兒們翻身農奴把歌唱的日子可能要來了。
  • 鯊魚的「秘密」生活:研究揭示了它們令人驚訝的社交網絡
    鯊魚的「秘密」生活:研究揭示了它們令人驚訝的社交網絡研究人員所追蹤的鯊魚絕非孤獨的動物,而是形成了隨時間推移保持穩定的社會社區。一項研究發現,太平洋灰礁鯊相互之間建立了令人驚奇的社交網絡,並發展了可以維持數年的紐帶,鯊魚的社交生活比以前更加複雜。
  • 科學家發現鳥類高階認知過程 鸚鵡也有推斷能力
    英國《自然·通訊》雜誌日前發表的一項動物學研究中,科學家首次發現鳥類懂概率——試驗顯示啄羊鸚鵡不僅能理解概率,還能據此採取行動。這一發現也是對大猿以外動物可以進行統計推斷的首次報導。
  • 寵物:最受歡迎的鳥類
    他們非常擅長將鳥類與個體或家庭相匹配,並且具有良好的效果,可以更容易地選擇鳥類 而不是簡單地出去盲目地購買一隻鳥而不知道某一特定物種的特徵。 鸚鵡/虎皮鸚鵡普通的長尾小鸚鵡,或者說是虎皮鸚鵡,對於孩子或那些不養鳥的人來說是一種美妙的寵物。雖然這些鳥比它們的大表兄弟小,但它們需要同樣的尊重和關心。這些耐寒的小珠寶有一系列美麗的顏色,比較大的鳥類需要更少的空間和維護。
  • 封面論文:鳥類為何這麼聰明,揭秘它們大腦的特殊之處
    但是,近年來,人們發現有些鳥類的大腦也不簡單,它們能製作工具、理解抽象概念,甚至能分辨莫奈和畢卡索的畫作。比較聰明的鳥類如貓頭鷹、烏鴉、鴿子的認知能力被認為與猴子甚至類人猿相當。但是鳥類大腦中並沒有新皮質(neocortex),新皮質是進化程度較高級的大腦皮質,負責高等功能如記憶、計劃、解決問題等等。
  • 揭開世紀之謎:鳥類為何這麼聰明,揭秘它們大腦的特殊之處
    比較聰明的鳥類如貓頭鷹、烏鴉、鴿子的認知能力被認為與猴子甚至類人猿相當。這兩項開創性研究揭示,鳥類的認知能力與哺乳動物相當,是其大腦結構神經纖維的聯繫決定的,而且,鳥類或許還具有自我意識。,而不是大腦本身的結構,決定了鳥類具有和更高等的哺乳動物一樣的認知能力。
  • 世界飛行最高的鳥類,遠超珠穆朗瑪峰,身體具有先天優勢
    當人們對這只可憐的小鳥感到悲傷的同時,也不免意識到這一事件的特殊性,要知道當時飛機的飛行高度已經遠遠超越了珠穆朗瑪峰(29029英尺)的海拔,而對於擁有如此之高飛行能力的鳥類來講確實非常令人驚訝據信,這些生活在非洲中部的魯佩爾獅鷲通常保持在20000英尺以上的飛行高度,而使它們能夠在這種極端的高度飛行的,正式由於它們具有對氧氣的超高
  • 烏鴉在生理和社交認知能力上與大猩猩並列
    西蒙妮·皮卡(Simone Pika)是德國奧斯納布呂克大學的認知科學家。她和她的同事們想看看烏鴉如何在各種各樣的任務中測量出靈長類動物,因此他們對八隻烏鴉進行了一次稱為「靈長類動物認知測試電池」的試驗-一系列33種不同的任務,旨在評估靈長類動物智力的各個方面。
  • 鳥類大腦與人腦的相似度,比學者過去所認知的還要高
    由於鳥類大腦沒有新皮質,因此科學界長期認為鳥類不聰明;然而近日發布在《Science》期刊的兩篇論文,顛覆了學界過去的認知。研究顯示,鳥類大腦有與新皮層相似的結構新皮層是哺乳動物大腦海中進化程度最高的組織,讓動物有高等的認知能力。
  • 如何提高自己的認知能力和思維能力?4個方面全面提升自身能力
    自我認知能力和思維能力都是人最基本的兩種能力,但是現在很多人在解決問題的時候卻很少具備這兩種能力,其實自我認知能力和思維能力歸根結底就是一個思考的過程,思考的過程也是動腦的過程,當遇到一個難以解決的問題時,我們就要開始動腦思考了。
  • 德國研究發現:鳥類大腦具有驚人的複雜性
    鴿子老鼠貓和人類大腦比較一些鳥類可以達到非凡的認知性能,但與哺乳動物的大腦相比,它們的大腦被認為是相當混亂的來自德國波鴻大學、杜塞道夫大學、尤利希大學和亞琛大學的科學家們現在第一次揭示了哺乳動物的新皮層和鳥類的感覺腦區之間驚人的相似性。兩者都有水平層和垂直列的布線。這一發現推翻了150年前的假設。鳥類和哺乳動物的大腦相對於它們的體型來說是最大的。
  • 新發現的大腦結構解釋了為什麼一些鳥類如此聰明 甚至可能有自我意識
    西雅圖華盛頓大學的野生動物生物學家、烏鴉專家約翰-馬茲魯夫說:"人們通常認為,鳥類的異形大腦架構限制了思維、意識和最先進的認知。" 事實上,正是因為鳥類和哺乳動物的認知能力相似,波鴻魯爾大學的神經解剖學家Martin Stacho決定研究控制感知的鳥類前腦。對哺乳動物和鳥類大腦的粗略比較表明,"它們沒有任何共同之處,然而鳥類和哺乳動物有許多相同的認知技能。"
  • 鱷魚也會「斷尾再生術」|再生|尾巴|研究|短吻鱷|能力|-健康界
    眾所周知,壁虎的尾巴可以再生,現在,科學家告訴我們:短吻鱷的身體組織也具有再生能力。結果表明,這些再生尾巴擁有十分複雜的結構,其中央骨架由軟骨組成,周圍是結締組織,另外,這些結締組織還與血管、神經交織在一起,如下圖所示。
  • 這種生物有700多種性別,具有空間記憶能力,還有強大的自愈能力
    而且這種奇怪的生物根本就沒有大腦,但是它們又能夠解決各種複雜的問題,甚至直接將其切成兩半都能夠重新的再癒合到一起,這種超強的自愈能力也是讓人感覺不可思議。生物科學家稱這種奇怪的生物稱Physarum polycephalum(多頭絨泡菌),很多人也稱它為斑點,關於這種生物究竟是屬於什麼類型,這讓科學家非常的困惑,因為它雖然像是真菌,但是它卻跟動物一般能夠在不同的地方移動,而且它又沒有大腦,如果有它感興趣的食物,那麼它能夠在極短的時間內學習,並且走出複雜的迷宮
  • 科學研究表明 雌性鳥類更喜歡聰明的雄性鳥類
    1月10日,據外媒報導,一份研究報告顯示:雌性鳥類更喜歡聰明的雄性鳥類。雄鳥通常擁有最有活力的羽毛,或最複雜的歌聲。但研究人員表示,雌性鳥類真正能欣賞的是顯示出自己智慧的雄性鳥類。「我們的研究表明,對認知技能的直接觀察會影響配偶偏好。」這項由北京中國科學院和荷蘭萊頓大學的研究人員撰寫的研究報告寫到。研究人員使用了34隻澳大利亞小鸚鵡,也就是被稱為鸚鵡中的鸚鵡,來驗證雌性鳥類求婚者的聰明才智可能超過風格或歌曲的觀點。
  • 從行為學揭秘手養鸚鵡親人的原因,鳥類和人類的情感比你想得複雜
    我從沒想要過孩子,但是我一直想要一隻鸚鵡----麥可·雷諾茲(一名鳥類愛好者和攝影師在topic雜誌採訪時告訴記者)有的在你情緒低落的時候給予陪伴,有的甚至會模仿你的聲音和你對話……圖為著名的灰鸚鵡教學對有些朋友來說
  • 探索鳥類起源——有沒有比始祖鳥更為原始古老的鳥類呢?
    說到最早的鳥類,人們一定會想到始祖鳥。始祖鳥於1861年命名。它的化石是在德國索倫霍芬地區發現的,它的地層形成於侏羅紀晚期。始祖鳥作為最原始、最古老的鳥類,從一開始就成為進化研究中具有裡程碑意義的物種。作為鳥類和爬行動物之間的橋梁,始祖鳥在過去150年裡一直是科學家們的最愛。儘管關於始祖鳥的許多方面存在爭議,比如它的飛行能力?它生活在什麼樣的環境中?
  • 探索鳥類起源——有沒有比始祖鳥更為原始古老的鳥類呢?
    說到最早的鳥類,人們一定會想到始祖鳥。始祖鳥於1861年命名。它的化石是在德國索倫霍芬地區發現的,它的地層形成於侏羅紀晚期。始祖鳥作為最原始、最古老的鳥類,從一開始就成為進化研究中具有裡程碑意義的物種。作為鳥類和爬行動物之間的橋梁,始祖鳥在過去150年裡一直是科學家們的最愛。儘管關於始祖鳥的許多方面存在爭議,比如它的飛行能力?它生活在什麼樣的環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