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這8種魚,正在逐漸消失!見過5種以上的一定是正宗的農村娃!
農村水資源豐富,野生河魚也多。在清澈的河流裡,魚蝦巖石都一眼可見,但是隨著現代化進程慢慢加快,農村也逐漸的受到波及,一些近郊地區的生態再也無法恢復到從前,野生的魚最近來基本很難找到了。下面這些農村才能見到的河魚你記得幾種呢?
鯿魚。鯿魚頭小背寬,我們農村方言也是直呼它鯿魚,與普通話諧音。一般釣魚的時候才會抓到鯿魚,網魚的時候比較少抓到。
塘鯴,我們這的農村叫鬍子魚。以前在小水塘經常釣到。也見過一些農民把這種魚抓回去給家禽吃,說是能讓家禽長得快。不過,萬叔還是覺得自己吃,不然太浪費了。
黃辣丁。看這個名字,就知道它是一個狠角色。黃辣丁個頭不大,但爆發力強,更厲害的是,它的背鰭、胸鰭上都長著尖尖的硬刺,無論是釣還是網,抓它的時候都得小心,一個不注意就會把手扎破,並且特別的疼。
張公魚, 頭大而寬扁,向前伸過上唇,頭側鱗片也較大, 為廣溫性魚類,適應性強。
旁皮魚,種類很多,全世界大約有40多種,而在我國就有20多種。
菩薩魚。在還是小夥伴的時候,如果想養魚,最好養的便是這種魚,也是最容易捉的,因為它的生活能力特別強,即使是在淤泥中也能生存一段時間,這種魚就是被譽為「菩薩魚」——中國鬥魚!在國內不同地方對中國鬥魚的叫法也大不相同,在廣西一般稱為菩薩魚,在廣東又稱龐皮婆,彭皮剎,在浙南地區也叫中斑魚,又有蓋斑鬥魚、天堂魚、菩薩魚、花手巾、塘貧魚等俗名。雖然說菩薩魚相貌不錯,但是魚鱗非常的硬,不太好吃。
稻花魚。稻花魚就是生活在稻田裡的鯉魚,每年水稻開花時,就是稻花魚長得最快的時候,這個時候到田稻裡走上一圈,能清楚的看到許多稻花魚穿梭在稻田裡,有時還會有幾個稻花魚跳出水面,打水的聲音特別的清脆,如今這種稻花魚還是很常見的,不過城裡人卻很少吃到。
白條魚。小時候在村邊小河溝裡常見。這魚味道不錯,但是抓魚時候一定要在上午和中午,因為過了晌午,天氣稍冷,這魚就不愛動彈了。並且一旦抓了上來,就得趕緊吃。因為這魚死得也快,死後超級腥味難聞。可能是這魚對水質或者環境的要求太苛刻了吧,現在很難見到了。
這些魚你都見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