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牛車網]豐田亞洲龍,上市不久的熱門車,我們今天聊的是關於亞洲龍幾個碰撞事故。先來回顧一下N次所謂的「首撞」(以下圖片來源於網絡)。由於亞洲龍車太新,幾次事故又都是近幾個月發生的,所以每次都號稱「首撞」也是讓人哭笑不得。
一、2019年4月:某論壇有人發帖稱「我去4s店試駕,看到了這一幕,聽說是我們這裡的首提首撞,車被電動車追尾,人撞到玻璃上了,一摸破碎的玻璃好脆」。
隨之而來的是一些不負責任的自媒體言論,典型的有:「首臺亞洲龍完成全國首撞,後窗玻璃碎一地,車友:質量差到家了!」搜索發現,這倆車是山東一位消費者——孟先生的座駕。
某媒體報導:孟先生說自己有一次出遠門,為了躲避前面的行人,導致被後方的一臺電動車給追尾了,但由於慣性太大,電動車上面的物品正好砸在了後窗玻璃上面,也導致玻璃直接碎落了一地。車尾有一處凹陷,後窗玻璃全碎裂,需要更換一塊新的,不過看完撞擊結果,車友卻都說:這質量差到家了,看來豐田要在用料品質上多下功夫了!
另一個自媒體報導:亞洲龍首撞是一起追尾事故,據悉是喜愛亞洲龍的車友們在4S店試駕時,被一輛電動車追尾,事故發生時電動車車速較快。從現場圖片上可以看出亞洲龍後防撞梁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還是發生了形變,撞擊部位明顯內凹,漆面受損較為嚴重,底漆有可能受損。另外,亞洲龍後車窗在碰撞後整塊發生碎裂,玻璃碎裂後果非常嚴重,極易對車內乘員產生二次傷害,同時相對與其他幾面車窗,由於後車窗還具有除霧和增強接受信號的能力,因此更換成本也會更高。
牛車實驗室解讀:至於這倆車到底是孟先生的,還是店裡的試駕車,並不重要。我們只是分析碰撞後車的損傷情況。從僅有的一張圖片中可以看到,後窗玻璃粉碎、後保險槓外皮破損。總體來說事故並不慘烈,但網友普遍對玻璃粉碎有很大的意見。汽車玻璃並不是我們家裡那種普通玻璃材料,而是鋼化玻璃,在遇到撞擊後會碎成渣,也就是顆粒狀,為的就是避免傷人,所以不會像普通玻璃那樣隨機破損後傷人。所以亞洲龍這起事故,首先是玻璃破損不會傷到後面的騎電動車的人,另外就是是否會對後排的乘客造成傷害,只能說碎玻璃有可能掉落到人身上,至於大面積劃傷的可能性就不太可能了。而保險槓外皮的坑碰外傷也屬於很正常的碰撞痕跡,並無太多可以討論的地方。僅以車窗破損成渣就下定義說亞洲龍質量差,是有失偏頗的。
二、2019年4月:同樣是4月,一輛亞洲龍新車在馬路邊撞了。有媒體報導:4月13日,一輛嶄新的亞洲龍試駕車在行駛中發生事故。現場的情況可以看到,事故車一側騎上了道路中央的綠化帶,並且左前輪有明顯的斷軸情況,車輛車身並無大礙,但副駕駛座的氣囊已經爆開。細心的網友可以看到,地上流淌著疑似防凍液和剎車油等液體。事發地為欽州市白石湖附近,網友質疑斷軸、氣囊爆開位置不對。
另一媒體報導:從事故現場看,亞洲龍直接撞上了旁邊的馬路牙子,從整個車損情況上來看,第一看看上去就感覺這是斷軸了?但仔細甄別後我發現,應該是下擺臂斷了。從圖片中看這個事故現場是在市區,所以它的行駛速度應該不會太快,最多50km/每小時的速度,但從車型受傷的程度似乎並不樂觀,不少網友見到亞洲龍之衝擊事故後,也紛紛開始質疑起了亞洲龍的安全性問題,好在事故並沒人員傷亡。
還有自媒體表示這起事故證明了亞洲龍質量好:說在路過一個紅綠燈路口的時候,突然對象轉過來一輛汽車,為了躲避直接撞到了旁邊的馬路牙子,而當時車速也並不算太慢,就是安全氣囊就直接被彈出來了。不過,好在最後車上的人員都沒有受傷。在下車觀看之後才發現汽車一側的車輪胎都已經被撇過去了,半軸和減震器也基本上都已經報廢了。但讓他覺得非常可惜的就是在這麼劇烈的撞擊之下居然沒有翻車,也不知道到底是汽車質量好還是自己的運氣好呢,也不得不說這輛亞洲龍的底盤穩定性確實很好。雖然說這次的事故會讓人提心弔膽,但也能夠看得出來全新一代的亞洲龍安全性確實很高。有網友表示:這臺豐田亞洲龍確實改觀了對日本汽車車皮薄的印象。
最後一個報導提出了質疑:一位豐田亞洲龍車主表示,自己在駕駛時為了躲避對向來車,車輛撞上路沿,從現場圖來看,這輛亞洲龍損壞較為嚴重,左前輪很可能發生斷軸,事實上日系車斷軸案例並不多,而作為豐田旗艦車型的亞洲龍出現斷軸確實比較出人意料,不過也有網友提出或許並不完全是質量問題引起,畢竟撞擊角度的確比較詭異。從圖中還可以看到這輛亞洲龍底盤及附近地面有液體滲出,可能是防凍液和變速箱油混合物。另外,發生碰撞後可以看到車輛副駕駛安全氣囊正常打開,但主駕駛似乎並未打開,既然已經斷軸說明車速並不慢,氣囊仍未彈開確實讓人感到疑惑。
牛車實驗室解讀:前兩個媒體評論也沒有具體結論,咱們且不提。第三個顯然是有「充值嫌疑」的,寫作的口吻都是常見的吹捧式。最後的報導提出了質疑,還是值得討論的。由於照片也是僅有一張,我們無法得知其前懸掛下面的實情,但是可以推測駕駛席一側的下擺臂斷裂,至於半軸是否也斷了其實並不重要,因為碰撞事故的力度都是不可預測的,發生事故後,只要是車內人員順利逃生,理論上講就是萬幸了,至於車的損壞程度是遠遠不能和人的生命相提並論的。很多網友一看見車輪掉了,立馬就蹦出「斷軸」這個詞,只要斷軸了就不是好車,這種過於武斷的結論當然是不科學的,遇到極端碰撞,斷軸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另外就是碰撞後的氣囊,為什麼圖中只能看到副駕駛氣囊彈出,而駕駛席沒有氣囊的影子。理論上講,這種事故理應是前排雙氣囊同時彈出,但在實際操作中,如果主駕駛的人員沒有系安全帶,那麼氣囊不彈出也是合理的。因為僅有一張照片並無其他信息,我們也只能合理的推測:假設副駕駛沒人,主駕駛的人把安全帶從身後插入了副駕駛安全帶卡槽,從而導致主駕駛氣囊失效,而副駕駛正常彈出。因為在沒系安全帶的情況下,氣囊彈出會給人的頭部臉部造成傷害,安全帶在碰撞瞬間會收緊從而把人往後拽,而氣囊是往上彈的,一緊一彈從而保護了人的頭部和面部。如果副駕駛有人且系了安全帶,副駕駛除非是使用了獨立安全帶卡扣從而逃避了系安全帶,否則不可能氣囊失效。所以說,也不排除安全氣囊故障,導致主駕駛氣囊未彈出。
三、2019年6月:也是某自媒體報導,事故中福特銳界撞上了亞洲龍車身側面,據了解當時時速大改在70km/h左右,福特右前燈破損,前格柵部分開裂但並沒有出現徹底碎裂的現象,前保險槓也保存完整。而被撞得亞洲龍右後方車門凹陷,但可以看出來並沒有嚴重凹陷,對車內影響並不厲害,車門保存完整,門框沒有出現明顯變形,就像被積壓了的易拉罐一樣。不少人都知道,日系車對於安全的理解就是不斷地加厚鐵皮,而美系車雖然更注重動力性能在油耗上有了過多的犧牲,但從此次碰撞上不難看出兩款車的受損並不嚴重,在市區超過70km的速度碰撞顯然是一次對汽車質量的嚴峻考研。但從現場情況來看車子損壞程度較低車內人員顯然有極大的安全保障。
另一個媒體是這麼寫的:最近,一臺亞洲龍的車禍引起了網友的關注。而且該起車禍屬於國內首撞,經過這一起車禍讓我們對亞洲龍的質量一目了然。對此,有網友直呼:「豐田亞洲龍又一次創下國內第一撞!」接下來省略3000字吹捧之詞。
牛車實驗室解讀:關於兩車相撞的新聞,網絡上幾乎隔三差五就會有。基本都是一個車被撞憋了,另一個沒事,大家都說外殼硬的車更安全,這種誤導人的新聞層出不窮。福特銳界撞豐田亞洲龍這個事,首先從照片來看,銳界是車頭撞的亞洲龍側門,銳界本身就是個皮外傷,外皮部分脫開,屬於碰撞後的正常結果。其實焦點還是在亞洲龍身上,從照片來看,車前門部分凹陷,後面癟得比較嚴重,但是整體上倆車門都還完整的在車身上,有的自媒體就下結論開始吹捧日系車安全了,也是沒有什麼根據的。
判斷車輛側面是否安全,第一個標準首先是碰撞後,車門可以順利開啟,目的是讓車內的人員迅速逃生,其它的一切都不重要,生命高於一切。而照片中的信息太少,我們無法判斷兩個車門能否順利打開,前門看上去應該沒什麼問題,後門就不太好猜測了,靠近後輪的邊緣處有可能被卡住,而即便能開啟,也有也可能呢在B柱處再次被卡上(由於門板蒙皮產生了嚴重的皺褶),為什麼照片裡沒有開門的畫面呢?我們也不得而知。但是也不要輕易給事故下結論,尤其是安全相關的,誤導了別人總是不好的。
另外,就是我們常說的車門防撞梁。其實防撞梁的作用也並不是保證車門被撞後不變形,怎麼可能不變形呢對不對?防撞梁的作用是給車門整體一個支撐力,讓車門碰撞後可以開啟,還是那句話,逃生才是第一重要的事情,別的都不用去考慮。汽車本身作為一個商品而存在,發生事故後,只要人員無傷亡,車即便是報廢了也並不可惜。所以很多車的設計思維都是自身吸能性很好,碰撞行人後自己損傷大,保護了行人,同時也讓車內人員迅速逃生,這種犧牲自我的設計思維,並不能被廣大消費者理解,從而產生了很多安全誤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