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第一位受聘於美國哈佛大學的中國教授

2021-01-07 上遊新聞

戈鯤化,字硯畇,一字彥員。安徽休寧人,生於道光十六年的夏至即 1836年6月21日。戈鯤化自小聰明伶俐,古典文學造詣和詩文水平名重一時,戈鯤化很早就考過了縣試、府試和鄉試成為了一名秀才。圖為:戈鯤化


20歲時,戈鯤化的雙親去世,家道中落。加之當時科舉之路黑暗難行,戈鯤化決定「讀書不成,從軍幕府」。此時太平天國運動已經興起數年,湘軍與太平軍在寧波一帶相互廝殺經年,戈鯤化於是投到湘軍將領黃開榜的麾下,成為了黃的一名幕僚。圖為:寧波老照片

清同治四年(1865年),太平天國運動失敗,湘軍與太平軍的戰事結束,湘軍裁撤已成定局,戈鯤化於是來到寧波到英國駐甬領事館任翻譯和中文教師。戈鯤化在領事館呆了整整15年,結交了不少外國朋友。在此期間,戈鯤化捐得五品候選同知,獲得藍頂戴並著有《人壽集》、《人壽堂詩鈔》等書籍。圖為:領事館(1870年)

清光緒五年(1879年)5月,美國駐牛莊領事官鼐德(又稱杜德維)(Francis P. Knight)代表哈佛大學,在上海與戈鯤化籤署了聘請戈擔任哈佛大學中文教習的合同,為期三年,自1879年9月1日起至1882年8月30日止。圖為:戈鯤化的朋友

同年7月2日,戈鯤化一家從上海啟程,經過大約50天的航行,抵達美國紐約,隨後轉往波士頓劍橋城,開始了他在哈佛的三年教學生涯。而這三年的教學生涯,讓美國人記住了他的名字並懷念至今。圖為:戈鯤化在美國執教的照片

戈鯤化是第一個登上哈佛講壇教中文的中國人,他在哈佛一周要上五天課,每次上課都要穿戴官服、戴官帽並且要求學生按照儒家禮節敬拜老師、尊師重道,凡不尊重教師者不準進入課堂。戈鯤化雖然做了15年的翻譯,但他在美國很少與人講英文,對學生授課也全是用的漢語。圖為:戈鯤化在美國的照片


當時中國貧弱,留學生都以學生英文為榮,都以說中文為恥。但戈鯤化認為中國文化遠勝歐美,中國文字強於字母文。而中國的詩歌又是文化中的精髓,於是他在哈佛主講詩歌。在課堂上、在宴會上、在碼頭邊,只要是在公共場合戈鯤化便會即興吟詩,成為了流動的中國文化播音者。圖為:戈鯤化講課的地方


1882年的2月初,戈鯤化患感冒,隨即轉為肺炎,終因醫治無效病逝,享年44歲,戈鯤化的去世讓哈佛及當地人士深為痛惜。戈鯤化去世後,哈佛大學為他舉行了隆重葬禮,他的學生鼐德將他的遺體輾轉運回中國,安葬在寧波,家人則被安置在了上海。圖為:戈鯤化的子女

為紀念戈鯤化,哈佛大學為他繪製了巨幅畫像掛在哈佛大學燕京圖書館的牆上。畫上的戈鯤化頭戴花翎、身著官服,面容清瘦雙眼卻閃爍著睿智的眼睛。戈鯤化成為了哈佛中美文化交流的標誌,成為了哈佛不能忘記的歷史。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大又出牛校友 31歲晉升哈佛大學正教授
    尹希在給學生們上課(資料圖片)  日前,從中科大校友圈又傳來好消息,就在本月,哈佛大學高能理論研究組發布了「一句話新聞」:「祝賀尹希晉升正教授」。這位中科大少年班校友,此時還未滿32歲,刷新了中科大校友出任哈佛大學正教授年齡最小的紀錄。此前,他的學姐莊小威34歲任哈佛大學正教授。  未滿32歲晉升哈佛正教授  尹希1983年12月出生,不到13歲時就從北京八中少兒班考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96級少年班。 17歲時,他已經完成中科大當時的五年制本科學業,去美國哈佛大學攻讀博士學位。
  • 美國大學:22位哈佛在校"大牛"(圖)
    無家可歸的Bonne便一心努力學習並且參加了各種富有成效的課外活動,這些努力幫助他最終成為了哈佛的一員。Boone是以GatesMillennial全獎進入哈佛的。這學期,Boone正在上漢語、說明文寫作、計算機、歷史和微積分的課程。Boone說自己有時候每星期單為完成計算機課的作業就要花上40個小時。Boone已經申請了谷歌、微軟和伊頓公司的暑期工作。
  • 美國哈佛大學教師選聘及其借鑑
    哈佛大學是一所享譽世界的私立研究型大學,常春藤盟校成員。其在文學、醫學、法學、商學等多個領域擁有崇高的學術地位及廣泛的影響力,被公認為是當今世界最頂尖的高等教育機構之一。探尋哈佛大學學術一流的根源,教師的因素拔得頭籌,本文擬探尋美國哈佛大學教師選聘之規律,將從選聘理念、選聘實務、選聘特點幾個維度來探秘,為我國大學教師選聘工作提供啟示。
  • 南京大學50位知名教授推薦假期閱讀書單
    陳蘊茜教授南京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1.羅威廉 (William T.Rowe)著,李裡峰等譯:《紅雨:一個中國縣域七個世紀的暴力史》,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4年版。推薦語:《紅雨》一本小地方、長時段的大歷史著作,栩栩如生而又令人震撼地描述了一個中國縣域七個世紀的暴力史。
  • 哈佛大學教授艾利森:拜登對中美關係抱有現實態度
    來源:參考消息參考消息網12月21日報導 美國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教授格雷厄姆·艾利森12月18日在美國《國家利益》雙月刊網站發表文章稱,拜登對中美關係抱有現實態度。全文摘編如下:中國崛起是歷任美國總統所面臨過的最錯綜複雜的「挑戰」。
  • "哈佛教授談中國神話」背後的故事
    最近,一篇題為《哈佛教授:中國人自己都不知道的一個民族特徵,卻讓他們屹立至今……》無意中火了……但是,也一篇題為《哈佛教授談中國神話,是胡扯淡!》也在部分人群中流傳。喜歡考證的網友發現:這個哈佛教授大衛·查普曼並不存在!
  • 甘肅:這所大學出了2位世界一流大學終身正教授,僅次浙大
    文|強強說教育蘭州,古稱「金城」,是中國西北地區工業、交通樞紐、科教基礎。蘭州作為西北門戶城市,這裡是新亞歐大陸橋中國段五大中心城市之一,且擁有一所知名中外的大學——蘭州大學。蘭州大學作為曾經的西北第一高校,其綜合實力和社會影響力十分巨大。
  • 世界Top5大學的終身教授有多少來自中國?
    世界一流大學是尖端科學研究和技術發展的主要力量,也是創造知識的重要源泉。而關於什麼是一流大學,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認識。有學者認為,世界一流大學要有一批一流學科,培養高層次創造性人才,出高水平原創性科研成果,擁有國際知名的學術大師以及充足的辦學經費;也有人認為,「大學乃大師之學,無大師則無大學」,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運行的主體是高素質師資和一流人才。在美國大學要想獲得終身教職位是非常難的。美國大學的教師至少有兩種軌道,一種是終身職位軌道,一種是聘請職位。
  • 美國大學教授稱讚中國留學生重感情知感恩
    美國大學教授稱讚中國留學生重感情知感恩[ 2012-09-05 17:31 ]據美國《世界日報》報導,隨著美國各大學近日陸續開學,又有一批各國留學生抵達美國,開始留學生活。說到中國留學生,加州州大傳播系教授Kathryn表示,印象最深的就是中國學生很重感情,注重禮儀,知道感恩。
  • 《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圖書館藏蒙古文文獻彙編》面世
    《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圖書館藏蒙古文文獻彙編》面世
  • 哈佛發布禁令:教授不得與大學生發生性關係
    中新網2月6日電 據美國媒體報導,美國哈佛大學當地時間5日發布一份正式聲明,對禁止學校教授與本科生發生性關係做出嚴格規定。據報導,哈佛大學校方發布這一聲明表示,該校對教育行業「不平等身份性關係」的反對態度,聲明可以看做是哈佛大學校方的正式表態。哈佛大學人文與科學委員會的性失德督查部門表示,哈佛大學認為此前該校對「不平等身份性關係」的表述不夠強烈。
  • 哈佛大學中國留學生 打算淘寶開店賣羊駝肉
    [摘要]覃叩7年前去美國讀書,現在是哈佛大學在讀研究生。最近他正準備做一件事:在淘寶上開店,賣羊駝肉。你捨得吃它嗎?哈佛大學中國留學生打算淘寶開店賣羊駝肉第一批肉準備賣到杭州小覃和他的創業夥伴覃(qín)叩,85後,湖北荊州人,7年前去美國讀書,現在是哈佛大學在讀研究生。最近他正準備做一件事:在淘寶上開店,賣羊駝肉。
  • 附屬九院眼科青年醫生李琳獲哈佛大學醫學院交流項目第一名
    近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眼科小兒眼科和斜弱視專業的李琳醫生獲得2018-2019年哈佛大學醫學院「China Leadership In Medicine Bridge with Harvard Medical School「項目第1名的好成績。
  • 世界三大頂尖級腦外科專家受聘羊城醫院
    前來廣州軍區廣州總醫院開診的三位世界頂尖級醫生是:沙米,世界神經外科醫師聯合會主席、德國漢諾瓦大學教授;布萊克,全美最著名的神經外科專家、美國「腦腫瘤治療英雄」、一九九七年美國《時代周刊》封面人物;時波萊斯基,世界著名微侵襲神經外科專家、德國神經內窺鏡學會主席、《國際微侵襲神經外科雜誌》主編、德國美因茲大學神經外科教授。
  • 楷恩醫院聯合美國哈佛大學加斯林糖尿病中心推出「非藥物治療逆轉...
    現場雲集全球26個國家和地區的1800多位嘉賓代表匯聚一堂,圍繞大健康產業發展,深化交流合作,謀求互利共贏。展會現場記者在當天到達現場侯,在核心區域B2展館入口處,發現了一塊巨型宣傳牌,醒目的大字寫著「非藥物治療,糖尿病逆轉」,立刻吸引了記者,帶著好奇心找到了宣傳牌的發布方武漢楷恩醫院,並且採訪了負責人楷恩醫院董事長陳義捷先生。
  • 美國的大學教授地位這麼高?難怪美國科技如此發達
    數學家納什教授最終獲知他將被授予諾貝爾獎的時候,旁邊的教授一一拿出自己的鋼筆放在納什的桌子上。他們沒有說很多話,只有一句句「很榮幸與您共事」。當然,這並不是普林斯頓大學的傳統,而是電影設計出的大家表達自身對一個人學術地位的高度肯定和褒獎的一種方式,從中也折射出大學對於學者的尊重。
  • 1940年代在美國調查中國青銅器的陳夢家
    稍後執教於燕京大學宗教學院的洪業(洪煨蓮,即William Hung),最初便因其在美國接受的研究生和神學訓練而受聘,很快被任命為藝術和科學院院長。洪本科時在中國古典文學領域的學習經歷促使他在哈佛燕京學社展開了雄心勃勃的研究和出版項目。哈佛燕京學社成立於1928年,行政總部設在哈佛大學而學術中心在燕京大學。
  • 國外名牌大學吉祥物一覽:哈佛最特別 鬥牛犬、貓頭鷹均入圍
    吉祥物作為學校的標誌之一,承載了一所大學的文化、歷史,世界一流大學大都具有屬於自己的吉祥物。吉祥物的選擇最早來自帶入體育場或競技場的動物,後來漸漸成為一個大學的象徵之一,在學校各類活動中都會出現。而吉祥物在中國大學是很少有的,國內僅有少數幾所大學確定了自己的吉祥物。現在,我們一起看看國外大學的吉祥物吧,也為你的大學挑選一款萌寵!
  • 美國大學教授有多「閒」?
    美國博伊西州立大學(Biose State University)的人類學系進行了一項名為《時間分配工作量研究計劃(Time Allocation Workload Knowledge Study)》的調查,簡稱TAWK計劃。他們想定量地分析一下,大學教授們的工作時間究竟有多少,又是怎麼樣分配的。研究人員面向該校的全體教授徵集參與研究的志願者們。
  • 福建近現代史上知名的三位名人,地址位於莆田市,教學設備先進!
    這裡人才輩出,今天我們就來說說莆田市近現代史上知名的幾個人物,你都知道哪些呢?一:林景潤林景潤(公元1897-1946年),字琴雨,莆田縣人。莆田哲理中學畢業後,入福建協和大學政治系學習,後轉美國芝加哥大學深造,1919年獲碩士學位,又獲美國哈佛大學名譽博士學位。回國後任福建協和大學教授。1928年起,任福建協和大學校長,歷近二十年。並創辦琴雨幼稚園、捐辦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