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鯤化,字硯畇,一字彥員。安徽休寧人,生於道光十六年的夏至即 1836年6月21日。戈鯤化自小聰明伶俐,古典文學造詣和詩文水平名重一時,戈鯤化很早就考過了縣試、府試和鄉試成為了一名秀才。圖為:戈鯤化
20歲時,戈鯤化的雙親去世,家道中落。加之當時科舉之路黑暗難行,戈鯤化決定「讀書不成,從軍幕府」。此時太平天國運動已經興起數年,湘軍與太平軍在寧波一帶相互廝殺經年,戈鯤化於是投到湘軍將領黃開榜的麾下,成為了黃的一名幕僚。圖為:寧波老照片
清同治四年(1865年),太平天國運動失敗,湘軍與太平軍的戰事結束,湘軍裁撤已成定局,戈鯤化於是來到寧波到英國駐甬領事館任翻譯和中文教師。戈鯤化在領事館呆了整整15年,結交了不少外國朋友。在此期間,戈鯤化捐得五品候選同知,獲得藍頂戴並著有《人壽集》、《人壽堂詩鈔》等書籍。圖為:領事館(1870年)
清光緒五年(1879年)5月,美國駐牛莊領事官鼐德(又稱杜德維)(Francis P. Knight)代表哈佛大學,在上海與戈鯤化籤署了聘請戈擔任哈佛大學中文教習的合同,為期三年,自1879年9月1日起至1882年8月30日止。圖為:戈鯤化的朋友
同年7月2日,戈鯤化一家從上海啟程,經過大約50天的航行,抵達美國紐約,隨後轉往波士頓劍橋城,開始了他在哈佛的三年教學生涯。而這三年的教學生涯,讓美國人記住了他的名字並懷念至今。圖為:戈鯤化在美國執教的照片
戈鯤化是第一個登上哈佛講壇教中文的中國人,他在哈佛一周要上五天課,每次上課都要穿戴官服、戴官帽並且要求學生按照儒家禮節敬拜老師、尊師重道,凡不尊重教師者不準進入課堂。戈鯤化雖然做了15年的翻譯,但他在美國很少與人講英文,對學生授課也全是用的漢語。圖為:戈鯤化在美國的照片
當時中國貧弱,留學生都以學生英文為榮,都以說中文為恥。但戈鯤化認為中國文化遠勝歐美,中國文字強於字母文。而中國的詩歌又是文化中的精髓,於是他在哈佛主講詩歌。在課堂上、在宴會上、在碼頭邊,只要是在公共場合戈鯤化便會即興吟詩,成為了流動的中國文化播音者。圖為:戈鯤化講課的地方
1882年的2月初,戈鯤化患感冒,隨即轉為肺炎,終因醫治無效病逝,享年44歲,戈鯤化的去世讓哈佛及當地人士深為痛惜。戈鯤化去世後,哈佛大學為他舉行了隆重葬禮,他的學生鼐德將他的遺體輾轉運回中國,安葬在寧波,家人則被安置在了上海。圖為:戈鯤化的子女
為紀念戈鯤化,哈佛大學為他繪製了巨幅畫像掛在哈佛大學燕京圖書館的牆上。畫上的戈鯤化頭戴花翎、身著官服,面容清瘦雙眼卻閃爍著睿智的眼睛。戈鯤化成為了哈佛中美文化交流的標誌,成為了哈佛不能忘記的歷史。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