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覺之前刷了一會手機,就看見了#南京高三生殺母:母親陪讀管教嚴#這個新聞,讓我又覺得心疼,又覺得悲涼。
在這個新聞下,有人問:高三壓力之下,家庭教育何解?
也有人開始抨擊中國的教育模式,企圖從中找出一個悲劇的製造者。教育體系,給孩子不斷施壓的學校、老師,為了孩子有個好成績甚至放棄工作的父母,沒有一個逃得出去。
我不想討論這些,我今天只想講講:什麼樣的家庭和教育會養出一個因為壓力大而殺害母親的孩子。
為了尊嚴和面子的
唯成績教育
今年有一部高分熱劇——《隱秘的角落》。
裡面的終極大boss朱朝陽竟然只是一個初中生,這個原本應該用鮮花來形容的美好年紀,卻處處充滿著黑暗和人性。
為什麼會這樣呢?
因為朱朝陽的媽媽周春紅的教育標準只有一條:好好學習,成績好就行了。
目的是為了報復前夫,告訴前夫:孩子自己養一樣會很優秀。
她愛孩子嗎?當然是愛的。哪有媽媽不愛孩子呢?
然而,這種「只在乎自己」的愛,讓朱朝陽一步步走向黑暗。
很誇張嗎?
不!
唯成績論的教育方式會讓孩子逐步地脫離群體性的校園環境。
比如當同學們討論奧特曼、最近熱播的電視劇、喜歡吃的蔬菜、周末去玩了什麼的時候,孩子不僅完全插不上話,還會被孤立、嘲笑、嫌棄;
當孩子回到家,也不會有個溫馨的家庭氛圍,等待他的還是爸爸媽媽:「不要看電視了,去寫作業」;「不用你幹活,你好好學習就行了」這些話。
一個孩子,沒有朋友,是沒有辦法獲得自我認同的。
埃裡克森在心理社會發展理論中說:12歲到18歲的孩子,他們面對的重要事件是同伴交往,這個時候他們的發展任務是角色同一對角色混亂,就是獲得自我認同。
看看,在他的生命中還有一點的美好嗎?
一個內心毫無溫暖與愛的孩子,會越來越極端,一旦有刺激這些深埋的矛盾就會通過外在事件激發出來。
在奇葩大會上,俞敏洪曾說:
「比起關注我小孩的學習成績,我更關注他們的課外興趣培養。如果他們有一個愛好,能讓他們即使在孤獨的時候,覺得生命這樣度過,也會感覺有意義的愛好。」
缺少陪伴
內心缺乏「愛」
犯罪心理學家李玫瑾在《幽微的人性》一書中說道:從心理分析的角度愛的缺失,尤其是在兒童階段父母的陪伴是非常重要以及非常關鍵的。絕大部分的罪犯都是因為愛的缺失,沒有社會的融入感,既而對別人,以及社會的冷漠,觸發了生物本能的防禦機制和叢林法則,才會發生為大家都覺得不可思議,駭人聽聞的殘忍事件。
在很多的育兒教育中都會強調「父母高質量」的陪伴有多麼重要。
電視劇《我們與惡的距離》中,李曉明在劇院忽然開槍掃射無辜的觀眾,造成了 9 死 21 傷得慘烈悲劇。
李曉明媽媽哭著說:「我真的不明白,我是哪裡把我的小孩教壞了?我的小孩怎麼會這樣?我好好做人一輩子,我做什麼孽了?
一直到電視劇結束,都沒有說出來李曉明為什麼殺人。
然而,我們通過他父母的話,以及對辯護律師說的話中可以窺探一二。
他的律師說「我最後一次律見李曉明的時候,他終於願意打開心房接受心理鑑定,其一是除了家人的緣故以外,第二就是其實他並沒有想到,像他這樣的人,做過這樣的事的人,還會有人願意去幫他,試著去了解他。」
這段話看完其實蠻難受的。
李曉明短暫的一生,從未得到過父母的陪伴,大學讀的專業是被迫的,從來沒有人願意問問他:喜歡什麼,想要什麼,為什麼這樣做。
這些,都讓一個原本開朗樂觀的孩子逐漸封閉。沒有人教導他什麼是愛,什麼是責任,什麼是生命,父母愛的缺失是導致李曉明惡念橫生的源頭。
虐待式教育下的
悲慘童年
美國犯罪學家羅伯特·K·雷斯勒曾深入研究美國12名窮兇極惡的連環殺人犯後發現:幾乎所有兇惡的殺人犯,都有著一個悲慘的童年;而其童年的悲慘程度,與罪犯犯案的兇殘程度存在相關。
看到這,是不是很多家長都鬆了一口氣:我怎麼可能虐待孩子?
但是事實上,虐待的方式有很多種。
如粗暴式的打罵、禁止、過於嚴苛的管束等。
曾經風靡一時的楊永信的電擊「戒網癮」就被眾多家長瘋狂追捧,一度成為家長心目中的救世主。
家長會在不知不覺中而實施了虐待式教育而不自知。
連捅八刀至傷者死亡的藥家鑫,在鄰居中有口皆碑的好孩子,努力、上進,考上好學校。
他家的教育方式就是暴力教育:皮帶抽、打罵、非人性的鋼琴訓練這都是家常便飯,他父親採取的教育方式就是關地下室。
長期在這種高壓之下成長起來的孩子,對這個世界都缺乏愛和信任。試想,連應該最愛自己的父母都能夠非打即罵,更何況是陌生人呢?
再則,他接受的就是暴力教育,自然而然地就會想要施暴於別人,這個別人包括陌生人、父母和親朋好友。
無原則的溺愛
是把孩子推向深淵的手
很喜歡《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裡面的一句話: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家長對孩子的愛,應該考慮的是孩子的未來。在父母身邊的時候,教會他如何與這個社會相處,才是重中之重。而不是一味的嬌慣、溺愛,捨不得孩子受一丁點委屈和痛苦。
古人云:慣子如殺子。
無原則的溺愛,只會把孩子推向一個深淵。
比如孫小果、李天一,都是父母毫無原則溺愛的結果。正是有嬌縱他、溺愛他的父母撐腰,他們才會一而再再而三踐踏法律尊嚴,視生命為草賤。
法國教育家盧梭曾說過:「你知道運用什麼方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為不幸的人嗎?這個方法就是對他百依百順。 」
你沒看錯,事實就是:不糾正孩子的錯誤,隨意縱容,就像是白紙上塗上一層汙點一般。
要記住,當孩子還小的時候,犯的錯誤都還有彌補的機會。
適當的懲罰、認錯,教會他什麼是自由的邊界。只有這樣,孩子才能夠真正地自由成長。
父母的愛是一把雙刃劍,用得好了,會讓孩子心裡結出自信的果實;
用得錯了,就會滋養孩子內心無止境的貪慾。
我相信,大部分的父母都是愛孩子的,無論用的是什麼教育方式,都希望孩子能夠成長為一顆參天大樹,成為天空裡最耀眼的那顆星星。
孩子的家庭教育非常重要,美國家庭治療大師薩提亞說:「一個人的性格特點、人生三觀、精神品格、思維方式、生活習慣,都深受其原生家庭的影響,很多甚至是決定性的影響。在我們成年後的種種思想和行為裡,都可以照見自己和父母一樣的面容。」
#南京一高三學生持刀弒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