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很多老兵在地上挖散兵坑來躲避炮彈,有多大用處?

2021-01-08 騰訊網

躲炮彈看起來是一門玄學,但其實身經百戰的老兵,存活機率還是很高的,其中的一項保命絕技就是挖散兵坑。

在躲避炮彈方面,散兵坑有時候甚至比戰壕還要安全。

▲散兵坑

二戰時,常規炮彈的殺傷力,不是體現在砸到對方士兵,把他炸碎,而是通過巨大的爆炸,讓飛濺的碎片儘可能重傷甚至射殺敵軍。

當然,重傷敵軍是首要目的,因為如果一名敵軍士兵當場陣亡,只是對方減員了一名士兵而已。但如果是重傷,還要有專門的人照顧他,他會拖累大部隊的行動,戰鬥減員不止他一個。

▲二戰時散兵坑

對付炮彈這種飛濺的碎片,在二戰時期的條件下,挖散兵坑是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在炮彈爆炸時,碎片大多以爆炸點為中心,前期呈直線向四處飛濺。如果士兵不小心在直線的路徑上,那麼基本上非死即重傷。

▲戰壕

但如果士兵能躲在散兵坑中,碎片能穿過地面打到坑裡,還能把士兵重傷的可能性很小。

即使是碎片的路徑是一道完美的拋物線,然後再精準落入坑中,一般殺傷力也不大。

想想如果沒坑,炸彈在旁邊爆炸,那感覺太酸爽……

▲諾曼第登陸

所以,在常規的炮彈攻擊下,散兵坑中的存活概率非常高。

但這只是常規的情況。因為對方也知道你有散兵坑,他們會用各種方法來對付散兵坑。

如果對方是蘇聯、德國、美國這種強國,碰巧士兵所在的戰役後來都上了歷史教材,那麼散兵坑只得說是聊勝於無吧。

在大規模的兵團級作戰時,炮彈就和不要錢一樣的買一贈萬,鋪天蓋地灑下來,還是躲到防空洞裡吧。

▲喀秋莎火炮

蘇聯的喀秋莎火炮,曾給德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般的火炮第一輪猛攻之後,會有幾秒鐘的裝彈間隔,有經驗的老兵會在這個間隔躲入散兵坑。

但是,這個聽起來有點娘的火炮,幾秒鐘可以連發16次,如果是成百上千門喀秋莎來場炮彈盛宴,且不說有沒有時間躲入散兵坑,基本上陣地都能被削平一大截,散兵坑直接被填平,裡面的士兵就不一定啥樣了。

▲空爆彈

另外,如果炮彈的口徑太大,散兵坑只能說生還機率大一些。柏林戰役時,蘇德兩軍,42000門對戰10400門,122mm和152mm的榴彈炮直接把土層都掀翻一遍。80mm以下的炮彈更是仿佛香腸一般便宜,暴雨般落下。

另外,為了對付散兵坑,二戰時很多強國還使用空爆彈,這個敗家玩意最可恨,通過無線電引信,在快到地面的半空中引爆,不管是坑內還是坑外,雨露均沾。

其實,躲避炮彈最好的辦法就是不發射炮彈,和平才是人類進步的最文明表現。

相關焦點

  • 二戰時,士兵在地上挖散兵坑來躲避炮彈有用嗎?
    戰爭是殘酷的,二戰血般的教訓時刻提醒著我們需要保持和平。而戰爭年代,也激發了人的潛能,特別是參加二戰戰的士兵更需要具備隨機應變的能力,秉持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的態度,有時候遇到敵人猛烈的炮彈襲擊,士兵們就被迫想出了一個辦法,在原地挖出散兵坑,用於躲避轟炸,那麼這種防禦辦法是否真的有效果呢?
  • 二戰的時候士兵在地上挖散兵坑來躲避炮彈有用嗎?
    爬坑裡總比爬平地上更有安全感。但是,有用沒用,就看開炮的是誰了。 如果,你遇到的是土豪美蘇。 (硫磺島戰役)一天打38550發炮彈,都是127mm+口徑的艦炮。一發127的炮彈下去,坦克都能打碎。
  • 二戰時期,美軍喜歡挖的散兵坑長啥樣?能有效躲避炮彈嗎
    有關近代史的戰術戰略,其實還是有非常多方面的,比如步兵陣地防禦策略上,散兵坑就是很偉大的一個發明。據說在二次世界大戰中,散兵坑的應用已經被發揮到了極致,不管是機槍、步槍、衝鋒鎗,甚至是狙擊槍,散兵坑都有一定的防禦效用。那麼有人會不解:那針對炮彈散兵坑會有用嗎?這還真不是一兩句可以說清的。二戰時期,美軍最喜歡挖散兵坑,那常用的散兵坑到底是怎麼樣的呢?
  • 二戰鮮血教訓煉出來的3種現代步兵工事,散兵坑決不面向敵人
    原標題:二戰鮮血教訓煉出來的3種現代步兵工事,散兵坑決不面向敵人首先要說明的是,不僅二戰,就是以如今的戰爭環境來說,再來個三四五六戰
  • 能打還能防,細看二戰德軍挖坑神技之散兵坑
    導語:本文指的德軍散兵防禦陣地是指步兵挖的單人散兵坑和雙人散兵坑。德軍散兵坑挖掘散兵坑是個技術活也是個體力活,你不僅僅要保證良好的射擊界面,還得保證它有足夠的防禦能力;步兵在戰場上的大多數時間都是在散兵坑中渡過的,所以你能否從戰場上活下來,就看散兵坑挖得如何!
  • 股票圖形分析之散兵坑
    「散兵坑」的定義在戰爭中,炮彈不太可能再次炸在同一個彈坑內
  • 什麼叫「散兵坑」?出現這種情況可以買入嗎?
    南昌趙小姐:請問什麼叫「散兵坑」,出現這種情況可以買入了嗎?  答:在戰場上,散兵坑是非常安全的地方,因為炮彈不太可能再次炸在同一個彈坑內,前次炸出的彈坑往往成為老兵們最佳躲藏之地。這個理論也可以用在股市上。
  • 銀河證券:千金難買價散兵坑
    銀河證券:千金難買價散兵坑2003年04月14日15:42:53  陳健  實戰中通常是很難區別主力在洗盤還是出貨,拋早了走了一條大魚,拋晚了又後悔莫及,恰恰是因為有此區別,才有了種種看盤技巧。當然能夠及時發現主力在洗盤是最好的,不過退一步"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也不錯,因為在刻意製造的空頭陷阱構築之後往往也容易成為個股介入的好時機,這就是千金難買價散兵坑。  當過兵的人都知道散兵坑是非常安全的,因為炮彈不太可能再次炸在同一個彈坑內,前次炸出的彈坑往往成為老兵們的最佳躲藏之地。
  • (技巧篇之五)千金難買價散兵坑
    (技巧篇之五)千金難買價散兵坑2003年03月07日13:11:02  銀河證券研究中心陳健  實戰中通常是很難區別主力在洗盤還是出貨,拋早了走了一條大魚,拋晚了又後悔莫及,恰恰是因為有此區別,才有了種種看盤技巧。
  • 散兵坑形態
  • 簡單的防禦工事,其作用還非常大,散兵坑也算是一種防禦工事
    然而,經常可以在電視上看到士兵們會挖好散兵坑,然後躲在其中與敵人交戰。通過散兵坑的凹陷地形,讓自己的身體受到的攻擊面減少,以此來保護自己。根據相關媒體報導,各個國家的軍事發展都很快速,其各種槍械和軍事裝備也都在進步。越來越多的強大兵器也都相繼誕生,射程遠的,攻擊性強的,哪種優勢大就研發哪種。面對這樣的軍事裝備,人類的血肉之軀已經無法阻擋,現在的戰爭都是靠電子系統信息化。
  • 《散兵坑》獲歐美年度獨立遊戲大獎:140人的膀胱局混戰!
    每一方都有很多個兵種,玩家會扮演各式各樣的角色,而不僅僅只是作戰單位,這意味著如果你承擔後勤工作,可能甚至一槍都不用開就可能贏得戰爭。遊戲沒有離線模式所以需要加入伺服器來進行遊戲,在開放世界的地圖中,玩家可以選擇加入作戰部隊與敵人交鋒,擔當工兵建造防禦工事,或者跟著補給隊伍為己方提供物資支持。
  • 世界上唯一擁有軍銜的熊,上過二戰戰場,還抽菸喝酒扛炮彈
    空軍方面,二戰時的波蘭也是當時為數不多的有能力自己建造飛機的國家,且飛機數量還不少,在1936年時,就已經擁有將近15個中隊的戰機編隊。海軍方面,二戰波蘭海軍的存在感不強,也沒有過多地參與戰爭,但驅逐艦,潛艇,魚雷艇等等,波蘭海軍依舊應有盡有。小毛熊佛伊泰克除了基本的軍事實力以外,波蘭軍隊中還有一個獨一無二的存在,誰說二戰只能是人類打天下?
  • 《散兵坑》你玩過嗎?你覺得好玩嗎?遊戲試玩心得體驗評測!
    因為目前散兵坑還沒有中文版本以及國服,所以國內的玩家只能夠在國外的伺服器遊玩,但是和外國小夥伴怎麼交流就成為了一個難題了。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的便是玩家「Mr.Sun」整理的遊戲常用英語交流用語分享,感興趣的玩家不妨點擊進來看看吧。 這個鐵王八有多牛,相信很多新手都領教過了,下面說說怎麼搞掉這個鍋蓋!
  • 《散兵坑》軍事多人遊戲上架Steam 僅支持英文
    最近,Steam上架了一款軍事多人遊戲《Foxhole(散兵坑)》,它可以讓玩家在超大的戰場上扮演一名士兵,與其他數百位玩家一同參與戰爭的進程。與一般軍事遊戲不同的是,在《散兵坑》中玩家會扮演各式各樣的角色,而不僅僅只是作戰單位,這意味著你到達前線甚至一槍都不用開就可能贏得戰爭。
  • 老兵對抗日神劇嗤之以鼻:戰場上要犯這四種錯誤,純粹就是找死!
    上過戰場的老兵更是對抗日神劇嗤之以鼻,直言戰場上要是犯下這四種軍事錯誤,純粹就是找死!最為常見的一個錯誤體現在了武器裝備運用上。眾所周知,我國在抗日戰爭時期經濟水平十分落後,為了解決匱乏的武器裝備,八路軍常常需要自制土武器。反觀抗日神劇中,我軍居然用上了AK、AWM,甚至還有加特林……看得人十分出戲。了解二戰武器歷史的朋友們都知道,歪把子機槍曾在戰事上被廣泛運用。
  • 這款Steam最熱門的新遊戲之一《Foxhole(散兵坑)》 讓戰場變得逗趣...
    最近,Steam上架了一款軍事多人遊戲《Foxhole(散兵坑)》,它可以讓玩家在超大的戰場上扮演一名士兵,與其他數百位玩家一同參與戰爭的進程。
  • 世界上最大迫擊炮有多大?口徑914毫米,炮彈重1.7噸
    然而在二戰時期就出現過這樣一種迫擊炮,它的口徑超過了900毫米,炮彈重達1.7噸。它就是美國研製的迫擊炮—小戴維。「小戴維」迫擊炮全名是利託爾·戈維特迫擊炮,二戰時期製造的最大口徑的火炮。「小戴維」它的炮筒全重65304公斤,口徑為914毫米,炮座重72560公斤,發射的炮彈種約1700公斤,它建造之初是為了讓盟軍正面攻破德軍齊格非防線和秘密研製和建造的。
  • 二戰時期的傳奇棕熊,喜歡抱著酒瓶喝大酒,負責在戰場上搬炮彈
    但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個英雄卻有些特別,因為它不是一個人,可能你怎麼也沒能想到,一頭熊竟然在二戰時期的軍隊上,憑藉著自己的力量幫助了部隊完成了很多事情。當時因為戰亂,糧食短缺,很多人都吃不上飯。抓到這頭小熊的男人將它帶到了波蘭軍隊,想要用它換一些罐頭。就這樣陰差陽錯的,小熊到了部隊。其實當初部隊同意將這個小熊買下來,也是想要把他當做食物來吃的,畢竟戰爭年代食物是最短缺的資源。
  • 二戰唯一有軍銜的棕熊:在前線扛炮彈,退伍後抽菸喝酒活得很瀟灑
    在自己旁邊,一隻碩大的棕熊,正鎮定自若地將一枚沉重的迫擊炮彈,放在了大炮前面,隨即轉身離去,留下了目瞪口呆的英國人,這是怎麼一回事情呢?故事還得從1942年說起。1942年,波蘭第22炮運連駐守在了伊朗的鄉村,在他們的國家被納粹佔領後,流亡的波蘭軍隊依然加入到了抵抗法西斯的陣營當中,這一連的士兵,也負責守在厄爾布爾士山的腳下,防止納粹可能到來的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