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期,美軍喜歡挖的散兵坑長啥樣?能有效躲避炮彈嗎

2021-01-08 汗青正浩

有關近代史的戰術戰略,其實還是有非常多方面的,比如步兵陣地防禦策略上,散兵坑就是很偉大的一個發明。據說在二次世界大戰中,散兵坑的應用已經被發揮到了極致,不管是機槍、步槍、衝鋒鎗,甚至是狙擊槍,散兵坑都有一定的防禦效用。那麼有人會不解:那針對炮彈散兵坑會有用嗎?這還真不是一兩句可以說清的。

二戰時期,美軍最喜歡挖散兵坑,那常用的散兵坑到底是怎麼樣的呢?

何為散兵坑?簡單粗暴一句話:對陣雙方用最省資源又最節省時間的方法就地挖出的土坑。據說這種散兵坑極易獲得,如果用點炸藥,來個就地爆破,那只要幾秒鐘就可以呈現了。

通常情況下,散兵坑如果要按精細戰略來完成的話,它的說法還是蠻多的,比如單人坑,雙人坑,以及一字、U型、帶蓋等類型。它們付出的工事代價不同,自然收效也不一樣。

一般情況下,士兵們於陣地挖出來的簡單單人坑,那就足夠防禦155毫米炮彈在十米範圍內的轟炸。當然,不會是百分百的作用,但大大減少傷亡是絕對的,據專業人士計算,傷害減少量是平地狀態下的十倍。

這也難怪,畢竟在一覽無餘的陸地上對陣敵方的炸彈還是蠻可笑的一件事,再結實的「肉牆」也抵不過鋼鐵不是?只是花幾分鐘時間,來就地挖個坑,那傷害力就小得多了,可見散兵坑不是徒有虛名的。

不僅如此,散兵坑除了作為防禦炮彈來使用,它對飛機掃射、輕武器火力、坦克輾壓等,實際是都有一定功用的。可以這樣說,散兵坑的類型不同,所起到的作用也不一樣。

通常,士兵們在沒有接受到上級規定進行何種類型防禦工事操作的時候,他們都是在班長以及火力組長的帶領下進行散兵坑挖掘的。單人還是雙人完全視當時的地形及戰略需求來決定,而是不是要帶蓋子來加以掩護,則要看當時坑內所裝的武器數量。

在陣地相對開闊的情況下,散兵坑有可能不需要構築胸牆,但會將浮土移走,並採用臨時設施來偽裝坑體頂蓋。

如果是「一字型」散兵坑,那就屬於緊急情況下的緊急操作,它雖然操作起來很快,但缺陷很多,比如防禦能力方面,只要有炮彈擊中,裡面的人都不會倖免。

而「U字型」散兵坑的挖掘相對費點工時,但防禦能力則大大加強。遇到敵方火力猛烈的情況時,還可以在坑內選擇相對小一點火力的方向躲避。

當年美軍在二戰戰場上是非常熱衷於挖散兵坑的,但他們的挖掘工事有著極細緻的要求與操作方法。同時,這與美軍作戰方式也有很大關係,他們通常採用點狀野戰防線進行相互關照,這就需要可散兵坑的停留點,所以散兵坑非常合適。

事實上,後來日軍也學會了挖散兵坑,不過他們以小坑為主,用來襲擊對方。這應該就是散兵坑形勢上的改變運用吧,德軍不就是用挖坑來取暖了嘛,可見它的形式及用法是很多的。

散兵坑在戰場上實用嗎?其實它的作用是隨著戰場的發展而不斷變化的

說到散兵坑是不是實用這個問題,其實可以想出來,在很大程度上,它有一定的作用。甚至是不管後來它演變為日軍的狗洞,或者是德軍的取暖坑,這都是一種實用性。

特別是隨著散兵在經歷過層層更新,提煉之後,它的作用就不可同日而語了。比如說最初的敵我雙方為面對面較量,但後來因為戰術調整變成新型步兵陣地,即不再與敵人直接面對面,而是於自己的前方堆出土堆掩體。

這應該說也是散兵坑的一種改進,它讓敵在明,我在暗,敵人所不及之處為射擊點。這時再於土堆掩體下挖出散兵坑,並進行組合,於是就形成了所謂的交叉火力網。這時士兵可以在坑內合作,哪怕有人受傷了,另外的人也可以及時對其進行營養與火力的持續。

不過,轉念想一想,當年美國、蘇聯方面打仗多用炮彈,他們使用的又多為127mm口徑的艦炮,就算是坦克面對這炮彈都不能倖存,自然士兵也沒辦法硬抗的。散兵坑在這個時候是不起多大作用的,只不過肯定比平地站著要強。但是日軍更聰明,他們的狗洞式坑道,其實就是在散兵坑的基礎上發展出來的,保命作用是相當好用。

二戰時期的作戰現場已經有了空爆彈,這種時候散兵坑的作用也不是很大。炮彈爆炸四濺開來射擊殺傷力很大,趴在坑裡自然要安全得多。但對於空爆彈,這個坑卻完全沒有作用,它防不住這種高殺傷力的武器。相反,趴在坑裡只會給自己帶來更大的傷害。

再比如蘇聯的喀秋莎火箭彈,這個殺傷力的半徑為三十米,而每一次射擊為16枚火箭彈,也就是說在十秒鐘的時間裡,它一下就會炸16個直徑六十米的圓,密度太大了,坑也就沒多少作用了。

當然,這不是說散兵坑後來一無是處了,畢竟打伏擊還是可以用到散兵坑。還有後來更高級的散兵坑,它是V型結構,上面有蓋子,當空爆彈炸響時,士兵就可以在V型散兵坑進行躲藏了。

不僅如此,這種散兵坑兩側還有高高的掩體,如此側面而來的彈片就被有效地阻擋了。如果將這種散兵坑挖在兩棵樹的後面,那就更有了偽裝性質,能有效躲避敵方的偵察。支援與撤兵在這樣的散兵坑中操作,都可以不受限制,不用冒著火力進行。

總而言之,散兵坑之所以會在那個時候被使用,它是有非常多的理由的。但隨著後來戰術戰略以及武器的發展,散兵坑的作用變得局限起來。如果單是停留在二戰之初,散兵坑還是非常實用的工事防禦。

相關焦點

  • 二戰時,很多老兵在地上挖散兵坑來躲避炮彈,有多大用處?
    躲炮彈看起來是一門玄學,但其實身經百戰的老兵,存活機率還是很高的,其中的一項保命絕技就是挖散兵坑。 在躲避炮彈方面,散兵坑有時候甚至比戰壕還要安全。
  • 二戰時,士兵在地上挖散兵坑來躲避炮彈有用嗎?
    戰爭是殘酷的,二戰血般的教訓時刻提醒著我們需要保持和平。而戰爭年代,也激發了人的潛能,特別是參加二戰戰的士兵更需要具備隨機應變的能力,秉持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的態度,有時候遇到敵人猛烈的炮彈襲擊,士兵們就被迫想出了一個辦法,在原地挖出散兵坑,用於躲避轟炸,那麼這種防禦辦法是否真的有效果呢?
  • 二戰的時候士兵在地上挖散兵坑來躲避炮彈有用嗎?
    (硫磺島戰役)一天打38550發炮彈,都是127mm+口徑的艦炮。一發127的炮彈下去,坦克都能打碎。如果是406mm艦炮這樣的大管子,一發炮彈1225 kg,別說散兵坑,就是戰壕也給你打碎了。面對美軍每平方公裡1200噸炸藥的火力覆蓋,日軍為了活命,都鑽到地下坑道去了。
  • 二戰鮮血教訓煉出來的3種現代步兵工事,散兵坑決不面向敵人
    原標題:二戰鮮血教訓煉出來的3種現代步兵工事,散兵坑決不面向敵人首先要說明的是,不僅二戰,就是以如今的戰爭環境來說,再來個三四五六戰
  • 能打還能防,細看二戰德軍挖坑神技之散兵坑
    導語:本文指的德軍散兵防禦陣地是指步兵挖的單人散兵坑和雙人散兵坑。德軍散兵坑挖掘散兵坑是個技術活也是個體力活,你不僅僅要保證良好的射擊界面,還得保證它有足夠的防禦能力;步兵在戰場上的大多數時間都是在散兵坑中渡過的,所以你能否從戰場上活下來,就看散兵坑挖得如何!
  • 股票圖形分析之散兵坑
    「散兵坑」的定義在戰爭中,炮彈不太可能再次炸在同一個彈坑內
  • 什麼叫「散兵坑」?出現這種情況可以買入嗎?
    南昌趙小姐:請問什麼叫「散兵坑」,出現這種情況可以買入了嗎?  答:在戰場上,散兵坑是非常安全的地方,因為炮彈不太可能再次炸在同一個彈坑內,前次炸出的彈坑往往成為老兵們最佳躲藏之地。這個理論也可以用在股市上。
  • 銀河證券:千金難買價散兵坑
    當然能夠及時發現主力在洗盤是最好的,不過退一步"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也不錯,因為在刻意製造的空頭陷阱構築之後往往也容易成為個股介入的好時機,這就是千金難買價散兵坑。  當過兵的人都知道散兵坑是非常安全的,因為炮彈不太可能再次炸在同一個彈坑內,前次炸出的彈坑往往成為老兵們的最佳躲藏之地。
  • (技巧篇之五)千金難買價散兵坑
    能夠及時發現主力在洗盤,當然是最好的,退一步,「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也不錯,因為在刻意製造的空頭陷阱構築之後往往也容易成為個股介入的好時機,這就是千金難買價散兵坑。  當過兵的人都知道散兵坑是非常安全的,因為炮彈不太可能再次炸在同一個彈坑內,前次炸出的彈坑往往成為老兵們的最佳躲藏之地。
  • 散兵坑形態
  • 簡單的防禦工事,其作用還非常大,散兵坑也算是一種防禦工事
    然而,經常可以在電視上看到士兵們會挖好散兵坑,然後躲在其中與敵人交戰。通過散兵坑的凹陷地形,讓自己的身體受到的攻擊面減少,以此來保護自己。根據相關媒體報導,各個國家的軍事發展都很快速,其各種槍械和軍事裝備也都在進步。越來越多的強大兵器也都相繼誕生,射程遠的,攻擊性強的,哪種優勢大就研發哪種。面對這樣的軍事裝備,人類的血肉之軀已經無法阻擋,現在的戰爭都是靠電子系統信息化。
  • 物理學的勝利,小小炮彈竟是美軍秘密武器,扭轉太平洋戰場局勢
    而在反人員、防空作戰或者需要大範圍的爆炸效果的作戰時,炮兵更喜歡射出去的炮彈在指定距離內就起爆。為了實現這一目標,1940年定時引信橫空出世。這種引信可根據不同戰況設置引爆時間,而炮兵則需要在發射前精確計算彈道,根據目標距離求得最佳的引爆時間。
  • 美軍默默拿出裝備近炸引信的炮彈
    在二戰中也是如此,不過就算是美國,也不能保證自己每次爭奪制空權的時候都是秒贏。面對鋪天蓋地的敵機,尤其是在太平洋上鋪天蓋地的日本自殺飛機,往往會讓美軍損失慘重。那麼美軍要如何應對這些神風敢死隊呢?於是美軍默默甩出了自己的秘密武器,VT引信。一、高射炮彈的工作原理自從一戰後,大家就開始琢磨怎麼把天上那些飛行小子打下來。不過這些飛行小子飛的又高又快,要打中就不容易。
  • 二戰時期的傳奇棕熊,喜歡抱著酒瓶喝大酒,負責在戰場上搬炮彈
    亂世出英雄,在戰爭時期,總是會出現一些優秀的將領和士兵。為了保衛自己的國家,勇猛的戰士們總是用自己的全部力量與敵人展開殊死搏鬥。但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個英雄卻有些特別,因為它不是一個人,可能你怎麼也沒能想到,一頭熊竟然在二戰時期的軍隊上,憑藉著自己的力量幫助了部隊完成了很多事情。
  • 《散兵坑》獲歐美年度獨立遊戲大獎:140人的膀胱局混戰!
    最近,在海外知名獨立遊戲平臺IndieDB評選的2017年度遊戲榜單中,一款叫做《Foxhole(暫譯,散兵坑)》拿到了冠軍,而且自7月27日發布到Steam平臺之後,該遊戲獲得了83%以上的用戶好評。
  • 《散兵坑》你玩過嗎?你覺得好玩嗎?遊戲試玩心得體驗評測!
    散兵坑foxhole是一款非常有意思的現代戰爭角色扮演遊戲,可以說讓戰爭中的每一個方面都在遊戲中得到了真實的重新,而玩家扮演的士兵則需要發揮自己的作用,將勝利的天平往己方傾斜。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的便是玩家「落月MIKU」整理分享的散兵坑武器戰車輔助品圖鑑大全,千萬不要錯過了哦。散兵坑遊戲怎麼和外國人交流?
  • 二戰時期騎兵為何是「夕陽兵種」?德國步兵輕鬆粉碎蘇軍集團衝鋒
    其實原因很簡單,二戰時期的騎兵已經接近夕陽兵種,日軍騎兵在華北平原欺負火力貧弱、彈藥匱乏的八路軍還湊和,但是在正面戰場面對機槍、衝鋒鎗、迫擊炮裝備數量較多,並且彈藥也較為充足的中央軍,如果擺開了陣勢打那基本就是送人頭的。所以第6師團的騎兵也就敢搞搞夜襲和偷襲,才讓第10軍和第37軍吃了暗虧。
  • 日本衝繩那霸機場跑道邊發現二戰時期美國啞彈,引信還在
    【環球網報導 記者 崔舒飛】日本《每日新聞》17日報導稱,當日凌晨,日本衝繩縣那霸機場第一跑道旁挖出一枚二戰時期由美國製造的啞彈,引信仍在。後該跑道封閉,部分航班也受到影響。綜合《每日新聞》和日本放送協會(NHK)報導,當地時間17日凌晨2時,那霸機場的施工工人在第一跑道西側約200米處地下發現一顆啞火的炮彈,立即通知了當地警方。
  • 二戰時期的德軍大口徑白臼炮令蘇聯人懼怕的死亡炮彈弧線
    說到二時期德軍最著名的重型大口徑臼炮,卡爾巨炮便是大家經常聽聞到德軍重型火炮名字,卡爾臼炮是二戰時期德軍建造的口徑達到600毫米超級巨炮之一,並參加在二戰德軍前期的多次圍城戰中,其發揮的威力曾經讓蘇軍感到震驚和恐懼,卡爾臼炮是戰爭歷史上所建造的最大口徑的重型臼炮之一。
  • 《散兵坑》軍事多人遊戲上架Steam 僅支持英文
    最近,Steam上架了一款軍事多人遊戲《Foxhole(散兵坑)》,它可以讓玩家在超大的戰場上扮演一名士兵,與其他數百位玩家一同參與戰爭的進程。與一般軍事遊戲不同的是,在《散兵坑》中玩家會扮演各式各樣的角色,而不僅僅只是作戰單位,這意味著你到達前線甚至一槍都不用開就可能贏得戰爭。